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世界视角_和平与发展论文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世界视角_和平与发展论文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世界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理论论文,世界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9X(2006)02—0054—05

以世界为参照系,从世界大格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中国的发展问题,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要视域。就此视域,邓小平深刻地阐明了世界坐标中的中国首先需要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等重大理论问题。

一、世界坐标中的中国首先需要发展

1.反思历史,发展是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条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遗憾的是,17~18世纪,清朝政府“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1]716。而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种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西方各国蓬勃兴起,科技发明被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使得生产力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欧美国家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大为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东西方的巨大落差,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被强加在国人头上,中国从此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世界上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打过我们,欺侮过我们,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和耻辱。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为我们跃上时代列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真正的历史契机。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好景不长,在和平和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我们却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对以新技术革命为主旋律的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潮流和新趋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137。结果,在长达20年(1958—1978)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和经济处于停滞、徘徊状态。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几十分之一。新兴工业的差距就更大了”[3]90。“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3]40“几亿人口搞饭吃,粮食问题还没有真正过关。”[3]90 而此时,“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2]319 ,这使得“连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都还有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任务”[2]289。帝国主义之所以如此蛮横,邓小平认为,关键是作为世界公民,中国还是不够格的。沉重的历史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2]377。只有发展了,强大了,中国人才会有尊严,国家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审视现实,发展是中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的必要保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民族走向了恢弘壮阔的世界大舞台,展现在我们眼中的现实世界,无论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生活,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国际环境日趋缓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市场日益扩大,经济生活日趋全球化,国际竞争的重点越来越转向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许多国家敏锐地抓住机遇,果断地把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战略,兴起了改革、调整、加速经济发展的热潮。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契机,寻找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迅速实现了经济起飞,拉开了与中国的差距。就日本而言,中国“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2]274。面对中国发展的巨大国际压力,邓小平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他提醒我们,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客观需要,中国人民如果不认识这种需要的客观性、迫切性,就是与世界潮流相违背,就要在时代的发展中落伍,更谈不上坚持社会主义。“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2]375 现在我们还可以说,我们经济落后是起点低,社会主义建设时间短,再过几年经济还搞不上去,“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2]375,老百姓就不会拥护我们了,就没法向老百姓交代了,就会动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那时就不能保持今天的稳定了。反之,如果我们能把握历史机遇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2]381 他特别提醒全党,苏联东欧的问题,就是首先出在内部。“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370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霸权主义之所以在中国问题上屡屡受挫,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都得益于紧紧扭住了发展这个主题。

3.展望未来,发展是中国实现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这个百年梦想的必然选择

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不变目标。从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定位而言,邓小平认为,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2]378,成长为世界强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更多地承担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他在分析我国的国情时多次谈到:“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2]94。中国在国土和人口上是大国,在政治上也是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世界核俱乐部成员,因此,“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2]353。但由于中国经济实力不强,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就是在第三世界,我们也属于比较不发达的那部分”[3]128。所以,中国不是个强国,而是一个穷国,“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3]312。虽然,我们向世界表明,中国将来发展了仍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但是中国不可能、不应当、也不能够永远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留在第三世界行列。因而,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政治大国,还要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科技大国、教育大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到那时,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在国际上说话才更有分量,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实现百年梦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3]48。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发展高科技,要求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2]279。邓小平满怀信心地指出:“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323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社会发展需要诸多条件,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对一国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邓小平对此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少关心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2]50“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不行的。因此,我们真诚地希望和平。我们希望至少二十年内不打仗,更希望七十年内不打仗,可以从从容容地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4]1035 因而,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他要求人们在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内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同时,着力实现和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虽然也曾提出要大规模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但是我们却未能真正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这上面来,这除了“左”的干扰外,我们始终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紧张的周边环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因为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而且抓住了和平的机遇。1978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这样的一个判断上的。正是因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可以争取到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所以中国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才能把经济建设定为我们的中心任务,否则,全世界如果处于战争状态,中国又如何能一心一意搞建设呢?“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2]57

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需要我们去争取、维护和创造。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它也是当代战争的根源所在。所以,邓小平认为,“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2]56;“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3]241。同时,邓小平又告诫我们,“超级大国、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都不希望我们发展。为了发展的需要,我们还是应该同它们建立良好的关系”[4]795。他极力主张在国际交往中放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做到求同存异,着眼大局,韬光养晦,把经济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以更大的灵活性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以赢得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和宝贵时间。

2.中国的发展需要加强和改善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

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都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都不可能以孤立的形式存在,都与其他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问题息息相关,一国的发展问题只有放到全球系统中才能得到全面的解释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环顾当今世界,只有善于交往、开放和融合的民族,才能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对此,邓小平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并反复强调这方面的道理,“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2]290,关于这方面“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2]90。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过程,同时也是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合作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2]117 为此,他要求国人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世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在竞争和合作中发展自己,才不会落后挨打,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虽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和干扰,但邓小平和最高决策层开放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而是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地把对外开放政策推向前进。邓小平富有远见地指出:“开放伤害不了我们”[2]90, 它带来的消极因素与积极结果比起来,“毕竟要小得多。危险有一点,不大”[2]65。 他谆谆告诫我们:“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2]260 实践表明,“中国执行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还不够。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2]202。

3.中国的发展需要借鉴和吸收国际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搞了几十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2]266。世界发展史表明,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后发展国家总是面临着双重的历史要求。一方面,要完成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另一方面,要限制现代化过程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不良后果,特别要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协调,重视社会公正、改革和公民参与等等。

邓小平深谙发展观的真谛,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他时刻提醒人们要吸取那些“早发内生型”的发达国家在完成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早在1977年5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 日本“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也可能干得比他们好”[3]40。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再次讲道:“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378 他提出:“要采取有力的步骤, 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2]312 他多次强调,我国能源和其他紧缺资源, 各单位都要合理使用。他十分重视环境问题,号召全国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2]21。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党的十三大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1213 目标取代传统“四化”提法,使发展的内涵更加充实、科学。

邓小平还十分关注周边国家现代化经济起飞进程中持续加速发展、登上新台阶的新鲜经验。他把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周边国家、我们的经验与国际经验比较后得出:“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2]377 从我们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他告诫我们,在现代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发展,“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2]375。

三、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

1.中国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邓小平相信,中国的发展不仅会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必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日益增长的发展机遇。他在会见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时一再表示,中国发展起来了,“要帮助第三世界穷朋友摆脱贫困”[4]1125。1984年,针对国外流传的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有求于西方国家的片面看法,邓小平指出,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这种帮助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取得了国际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会作出较多的贡献。所以说,帮助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他特别提醒西方政治家,要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发展问题。“南北问题不仅是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现在贫穷的国家太多了。如果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受到限制。”[4]1111 邓小平十分希望所有的外国企业家、专家进一步认识到,帮助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利。“中国发展后,其市场容量是不容忽视的。中国越发展,市场越大。”[4]1040“现在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例很小。如果我们能够实现翻两番,对外贸易额就会增加许多,中国同外国的经济关系就发展起来了,市场也发展了。”[2]79 所以,“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2]79;“历史最终会证明,帮助了我们的人,得到的利益不会小于他们对我们的帮助。至于政治上战略上的意义就更大了”[2]80。如今,中国已形成每年5000多亿的美元的进口大市场、超过5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和近2500万出境游客,这会给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商机,给整个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一铁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的远见卓识。

2.发展起来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以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的发展,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必然逻辑,也是中国要实现发展的战略选择。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维护世界和平不仅是一个愿望问题,而且是一个实力问题。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摆脱贫困,发展起来,世界和平就多了一分保障。针对一些人提出的中国有一天强大起来、发展起来会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的疑问,邓小平明确指出:“从政治角度说,我可以明确地肯定地讲一个观点,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的话,现在这个力量还小。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那时中国对于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肯定会起比较显著的作用”[2]104—105。

邓小平说,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侵略别国,是从我们的信念、从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出发的。我们相信一条,凡是侵略人家的人,最后总是要倒霉的。中国一百多年来被帝国主义踩在脚下,一直到1949年才翻身。这一百年历史教育了我们自己,凡是把我们踩在脚下的人,我们还不是把他们赶走了?谁搞霸权主义,谁侵略别国,到头来都得失败。我们为什么要去侵略人家呢?我们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它根本不同于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些大国选择的通过对外扩张来达到克服国内危机和发展本国的道路。“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行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进步的正义事业。”[4]714

由于和平发展和不称霸是一个行胜于言的过程,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2]383。

3.中国的发展可以为别国的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世界经济发展,而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能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基本经验和成功范例。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2]135 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利特温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威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中国给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乌克兰正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非常值得乌克兰学习。”[5] 事实正是如此,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许多理论观点,诸如发展才是硬道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两个文明一起抓,实行改革开放等,已经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证明。这些成功经验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中国的成功将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个成功范例。20世纪初,苏联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苏联模式失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世界,历来就向各国输出“民主政治模式”,很多国家也做了诸多的尝试,但大多也以失败告终。中国的成功将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别于西方民主的发展模式,“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225。不仅如此,中国的经验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克服发展的片面性,解决再发展问题,使整个世界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也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路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5—09—12

标签:;  ;  ;  ;  ;  ;  ;  ;  ;  ;  ;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世界视角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