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60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30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发组)以及30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晚发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开展总结和分析。结果:晚发组中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率、早产率、呼吸暂停率、喂养不耐受率均显著高于早发组(P<0.05),而在母体孕期发热率、胎膜早破率以及血小板减少率方面均显著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其早发型与晚发型的临床特点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其母体以及新生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区分,继而有效的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败血症;新生儿;晚发型;早发型;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063-01
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成因是病菌通过多种渠道在新生儿期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内,伴随机体的生长而繁殖,因此产生一定量的毒素,最终导致机体的全身性感染。临床调查表明,于新生儿期时患上该病的患者死亡率比较高,并且即便接受治疗之后,此病仍会影响其成长。从临床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在发展中国家中,新生儿败血症发病几率在14.3%左右,而在发达国家之中,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仅有约1%[1]。所临床上认定应该更多地研究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办法,特别是在于通过加强对高危因素的识别来使其预防措施更加全面,从而从根源上降低其发病几率。正因如此,临床上致力于诊断研究新生儿败血症,以保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2]。近期临床研究中发现,新生儿败血症一共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早发型与晚发型,并且不同类型的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经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60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30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发组)以及30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晚发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早发组中男17例,女13例,孕周在36周~40周,平均为(38.21±0.54)周;发病时间在72小时之内;晚发组中男19例,女11例,孕周在35周~40周,平均为(37.32±0.87)周;发病时间在72~96小时之内。
1.2 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两种类型新生儿的相关信息,主要包含:(1)母亲和新生儿基本资料:包含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体质状况、胎膜早破时间、产前用药、羊水性质等。(2)临床表现:母亲体内存在发热与否、新生儿存在循环及反应差、喂养不耐受、呼吸困难等现象与否[3]。(3)实验室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研究内的数据开展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等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两组新生儿的状况,研究显示晚发组中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率、早产率、呼吸暂停率、喂养不耐受率均显著高于早发组(P<0.05),而在母体孕期发热率、胎膜早破率以及血小板减少率方面均显著低于早发组(P<0.05),见表。
3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由于依据患儿发病的时间可分类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其中,晚发型患儿占总量的60%。由于此种疾病的形成,大多是患儿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的缘故,尤其是在分娩的过程中,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感染,因而当住院的时间增长,新生儿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更多医疗操作,感染状况可能因此加重,最终导致败血症。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实际意义上,新生儿败血症属于一种全身性感染的炎症。这类疾病即便可以治疗,但容易限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对患儿的成长影响极大。其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受到显著的限制,因此患儿治疗后的成长会受到影响。所以临床上认定,一定要明确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因素,同时制定针对相应因素的规避策略,以此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案例。早发型患儿多见于较高几率发生的胎膜早破、母体的发热现象、逐渐降低的患儿血小板数量等;而晚发型患儿多见于低质量的新生儿、部分出现的新生儿暂停呼吸现象、提前的生产时间等。以此为依据,结合患儿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合理地推断其败血症类型。另外,从根本上来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难以仅凭临床症状推断,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无菌体液培养或者血培养,但此诊断方式耗时较长,对患儿的治疗不利,所以临床提出,通过患儿的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数量进行辨别。
综上,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的特点存在很大差异,准确判定患儿的患病类型,可以确保后续治疗措施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缪珀,孙斌,冯星.早发型及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高危因素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6(35):42-46.
[2]蔡扬帆,连锐航,林霓阳,等.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6):505-507.
[3]侯齐书,叶继锋,杨莲华.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7):657-659.
论文作者:周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新生儿论文; 败血症论文; 早发论文; 患儿论文; 发型论文; 胎膜论文; 母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