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队员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记第一位设立“院士科普工作站”的科学家沙国河
沈黎明
在辽宁省大连市,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经常拿着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到青少年宫和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给队员们讲述科学知识,带领他们做各种小实验。他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妙趣横生的实验,深深吸引着队员们。
经济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会对当地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活动经费投入以及体育消费水平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他是谁?是做什么工作的?很多家长都很好奇。大家打听后大吃一惊。原来,这位老者竟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沙国河。他不仅在科研领域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填补了国内多项科研领域的空白,还是我国第一位在青少年中设立“院士科普工作站”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科协”自2000年在全国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来,第一位担任中小学生义务辅导员的中科院院士……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科学家,听听他和科普的故事。
心系祖国,潜心科研硕果累累
沙国河1934年出生在四川成都,195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他毕业时正是我国石油产品最为短缺的时期,工业生产、国防安全受到影响,尽快解决“油荒”成了保证新中国建设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问题。于是,中央政府决定在大连成立新中国第一个石油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号召全国各地优秀人才,包括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大连工作。
当时,全国建设都需要人才,沙国河完全可以回老家“天府之国”,但他却认为:“国家发出了号召,我作为石油学院的毕业生,就应该急国家之所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他积极报名,来到了大连。
志愿辅导员沙国河
可是,很多同事了解了他的决定后,纷纷劝他不能这么做。有一次,沙国河参加完一个学术座谈会后,几个同事对他说:“你一位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怎么能跑到中、小学给小孩子讲课呢?那不有损你的形象吗?”沙国河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们都是一番好意,我谢谢大家!咱们都是搞自然科学研究的,都清楚自然科学研究很枯燥,有了浓厚兴趣才会钻研,才能出成果。然而,这一切,兴趣是第一位的。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只有从娃娃抓起,激发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将来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所以,我觉得加强孩子们的科普知识教育,意义非常重大。我认为带着院士、博导头衔进中、小学给孩子们讲课没什么,即便有人产生误解或说三道四,我也不在乎!”他的这一番话,既有远见又情真意切,同事们听了顿生敬意。
沙国河常说:“我们科学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鼓励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是每个科学家的责任。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有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就得从小抓起。”
很快,沙国河就将想法付诸行动。作为一名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他深知队员们感性认识很强,不能干巴巴地给他们讲自然科学知识,配合一些科学小实验,才能抓住他们的眼球、吸引住他们。于是,他从市场买回材料,精心制作实验教具,先后做出了激光器、高压静电除尘器、平面形“马德堡半球”、光纤传输激光、高压放电、静电除尘、遥控飞碟等实验装置。
他带着她去一个酒会,她看着一个女人吊在他的手臂上调笑,圆润的胸有意无意地蹭着他,可他竟然没有丝毫的躲闪。
远见卓识,花甲之年培育下一代
沙国河不仅是一位工作态度严谨、成果丰硕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科学老人”。他一直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无止境的事业,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这个国家的现在,更要看国家的将来。因此,科学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
一切准备就绪后,沙国河主动找到了大连市科协表明心愿,并立即得到了大力支持。不久,在科协的安排下,沙国河走进了大连市的中、小学校。每当他带着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到队员们中间时,原本平静的课堂就变得生动起来。他的每一个“精彩表演”都吸引着队员们,激发着他们了解科学的兴趣。
作为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系的高材生,沙国河来到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后,屡屡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临危受命,跨越学科领域接受研究任务:从“激波管化学动力学”到“新型微波吸收材料”,从“化学激光、激光化学”再到“分子反应动力学”……无论科研内容如何变化,他“一切以国家需要为重”的信念不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沙国河还鼓励队员们动手做实验,亲身感受科学的奥秘。他的这种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使队员们收获很大。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听沙爷爷的讲解,以及亲自做实验,我们知道了激光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了什么是电以及怎样储存电等科学知识,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
沙国河作知识讲座
在科学研究领域,很多科学家通常一生只主攻一个专题,而沙国河却不同,他的科研方向总是与“变”字联系在一起,随着国家的需要不断改变,时刻体现着“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精神。
沙国河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多次出席在国内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进行主题发言;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大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被全球化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选为会员等。
沙国河给队员们讲科普知识
淡泊名利,甘当科普辅导员
何良诸去过边区所有的古墓场和古村落。北大坎煤矿那口竖井,有水没水,有没有月亮,他也要捞。没有猴气,成不了精。何良诸问:“赵师傅,琥珀铭文的事,你听说过?”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60岁以后,沙国河科研任务不那么重时,便决定把休息时间用到科普教育上,走进中小学为队员们举办科普讲座。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点头,听得津津有味,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还有的学生为了追求做题速度,忽视听课过程,只做练习,结果做题的质量不高。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归纳起来,所有做错的题,除了粗心,可以说都是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不透所致。因此,我要求学生首先在做题之前先复习,把所有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做题时就不会频繁地翻书对照参考,速度自然提高。另外,掌握了知识再做题,思路会更清晰明白,思维也更活跃、更顺畅。
沙国河在给队员们讲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他经常通过讲“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来历等经典故事,对队员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沙国河带领队员们做科技实验
给队员们上的每一堂科普课,沙国河都不收一分钱,而且那些用作实验的教具,还都是他自己花钱买材料做的。其实,像沙国河这样的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外出讲课,不仅很受欢迎而且报酬不菲。这些沙国河都很清楚,却不为其所动,即便有人找上门来邀请他去讲课,只要不是研究所介绍来的他一概不去,而是把科研以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普教育中。
对工程实践能力而言,深入企业顶岗锻炼与虚拟仿真实习,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与承担企业科研课题,企业挂职与企业调研相结合,促进工科新教师熟悉工程发展动态,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发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十几年来,沙国河已走进大连市城乡几十所中小学,他不仅成为中国科协2000年在全国配备“科普大篷车”里的第一位为队员们担任义务辅导员的院士科学家,还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院士科普工作站”。他因在大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中贡献卓越,被大连市政府授予“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如今,已经84岁高龄的沙国河依然一如既往、不辞辛苦地为队员们的科普教育工作忙碌着。
(栏目编辑 李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