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八板”研究

“碰八板”研究

王珣[1]2009年在《山东筝曲的“八板体”与“碰八板”》文中提出山东筝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众多的山东筝曲中,拥有许多与《八板》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变体筝曲,均由六十八板结构而成,世称"八板体"。本文从"以《八板》旋律作主题的‘八板体’筝曲""、与《八板》无直接关系的‘八板体’筝曲"、"从《碰八板》中分离出来的‘八板体’筝曲"三个方面,探讨山东筝曲"八板体"及"碰八板"的艺术特点。

陈霖, 刘群[2]2013年在《山东丝弦乐——碰八板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碰八板"是山东丝弦乐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演奏形式,无论是在民间旋律的运用上,还是在节奏发展上的运用都有着典型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个性,极具民族特色。本文从"碰八板"的整体入手,就其合奏称谓的变化、乐队结构特色、曲体结构及板式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旨在让大众更好地认识中国民间曲式的创作特点,加深对这一演奏形式的了解。

王英睿[3]2000年在《“碰八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单位代码:8犯0二学号!鯡ND-END ■ “碰八板”又叫“对八板\“对流水\是流行于山东菏泽地区的一种民间 器乐乐种,’‘’也

张婷婷[4]2009年在《郓城筝乐调查与研究》文中指出筝乃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筝乐与各地的戏曲、说唱和其他民间音乐相融汇,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流派。山东筝即是其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派别。郓城筝乐作为山东筝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活跃于鲁西南农村,凭借其筝人的深远影响、筝器的古朴雅致、筝曲的悠远广袤,构成了山东筝中重要的艺术内核。近年来,筝界学者们对山东筝的研究,已取得相当丰厚的成果。基于郓城筝在山东筝乐中的主导地位和积极影响,它也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然而,在各种阐述山东筝乐的研究“总论”中,郓城筝深厚的音乐艺象和文化特质,往往被漠视或轻视,不能得到应有的彰显。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从“微观”的县域文化入手,对郓城筝乐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本文认为,郓城筝乐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筝歌、合乐筝与独乐筝三个阶段。筝乐的构成主要有筝人、筝器、筝曲三个内容。笔者通过“双结构”的模式,一方面比较人、筝(器)、曲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来研究郓城筝乐的纵向历程;另一方面研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与空间内人、筝、曲的艺术内容与文化内涵。本研究主要建立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以郓城为主要立足点,以明清以后形成的筝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人、筝、曲及其相关视点,来探究郓城筝乐的历时性发展及转变,并对郓城筝乐作音乐和人文的阐释。全文分四个部分。在绪论中,主要简述郓城筝乐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方法。笔者在文中首次提出独立的郓城筝概念,并主要运用时间上的历时性与空间上的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来完成研究;第一章,借助于文献、传说,简要回顾郓城筝乐的发展轨迹;第二章,结合实地调查,从人、筝、曲三方面入手,进而派生出对人的分布、传承、技法,筝的形制、定调、工艺,曲的形式、板式、筝谱等内容的分析;第三章,于雅俗性和农耕文化两方面探讨筝乐的文化特质,特别强调了筝乐所蕴含的“俗中雅乐”的文化特性和传承中承担的农民精神娱乐的功能。

成公亮[5]1981年在《水泊梁山地区的复调音乐——介绍丝弦重奏“碰八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起水泊梁山人们就会联想起著名古典小说《水浒》里的人物故事:景阳岗打虎的武松、拳打“镇关西”的鲁达,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宋江……。这些北宋末年绿林好汉活动过的地方

韩建勇[6]2016年在《齐鲁乐苑开奇葩 古筝逸韵展芳华(二)——综述山东筝艺、筝家及筝曲》文中研究表明(接上期)二、山东筝曲源起概况与分类依据乐曲的来历、源起,山东筝曲可以划分出如下几类:1.由"丝弦碰八板"乐曲独立出来的大板筝曲由民间艺人所传的大板曲工尺谱据说有数百首,而目前所见的山东筝曲集所收"大板筝曲"仅30余首,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鲁地西南民间特别盛行演奏"合弦索",在当地叫做"碰八板"。演奏时,将几首民间乐曲连缀成套,速度由慢至中再到快,渐次发展。这些乐曲都是由花字工尺谱译订而来,而目前所演奏的大板筝曲多数是从丝弦碰八板演奏形式中脱颖而出并自成体系的。大板

高艺[7]2014年在《地域性文化对山东筝乐的影响探究》文中提出古筝艺术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近几十年来山东筝乐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有部分学者从流派角度探究过山东筝乐风格特色的形成原因,但以地域内各种文化作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山东筝乐特色形成的影响却是鲜有人触及。本文首先对山东筝乐的风格特色进行简要梳理,从而宏观的把握了山东筝乐的整体发展状况。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整合的原则,在搜集、研究大量文献及影音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山东筝乐风格特色形成的地理、历史、人文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对山东筝乐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一点看法和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山东筝乐风格特点的形成。简要分析了山东筝乐的风格和特点,结合具体谱例分析了山东筝乐独特的音阶、旋律节奏、演奏技法和音乐结构。第二章,地域性文化背景差异对山东筝乐的影响。依托区域文化的研究,分析影响山东筝乐风格特点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人们的性格和语言等文化因素。从而能够准确的把握山东筝乐的发展脉络,更好的体会筝乐的文化内涵。第三章,山东地方音乐与山东筝乐。地方音乐是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该区域内的音乐形式也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通过对山东地方戏曲曲艺和民间音乐的研究,总结地方音乐对山东筝曲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四章,山东地域音乐特色筝曲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传统发展创新是音乐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通过教育的手段又能让音乐艺术得以传承。本章中首先理清了山东筝乐发展创新的现状,从教育方面分析了促进山东筝乐传承与发展的诸多因素。最后结合自己的演奏和教学经验,总结了影响山东筝乐传承与发展的专业和业余两方面力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别给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保护山东传统筝乐,并为其更好的传承与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付荣[8]2016年在《推陈出新 饶有别致——韩庭贵古筝艺术生涯探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8月16日,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山东筝派传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韩庭贵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7岁。韩先生是我的恩师,是他带领我走上了古筝艺术之路。作为学生,在对恩师缅怀、哀悼之际,每每想起先生对古筝艺术的高度追求以及"筝比天大"的信仰都感慨万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先生的古筝艺术,发扬山东筝派,遂撰此文。

季胜男[9]2006年在《山东筝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点》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筝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推广和发展,在全国形成了九大流派的局面,山东筝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山东筝习惯上指菏泽地区的古筝艺术,山东筝最具代表性的曲目是《碰八板》,其独特的曲体结构和演奏运指特点,构成了山东筝乐的显著风格特征。山东筝为近代以来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汪莹[10]2004年在《山东传统筝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传统筝乐艺术源远流长,但是专门针对山东传统筝乐的研究论著却相对较少,特别是关于上古及中古时期的山东传统筝乐的历史很少有人触及。本文以“山东传统筝乐”作为研究对象,从山东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运用多学科相渗透的方法和原则,在查阅、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山东传统筝乐艺术的源流、发展、形态和风格等都作了认真的思考,并形成了作者独到的一些观点,期望能以此文抛砖引玉,对推动山东传统筝乐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山东的地理概貌、历史沿革以及源远流长的古筝艺术,重点突出了山东传统筝乐艺术在山东的地区分布。 第二部分,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四个阶段,对山东传统筝乐的流传、发展情况以及山东筝派的形成及其特点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查阅、考证《战国策·齐策》和剧本《桃花扇》等古典著述中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传统筝乐的记载情况,以及在认真探讨和分析“筝筑同源”的观点和山东滕县出土的有关筝的汉画像石等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历史史实和相关的音乐理论,作者得出至少在西汉末东汉初,筝已在山东广为流传的结论;其次,作者搜集、整理并研究了从三国时期到宋元时期有关山东传统筝乐方面的历史人物和史料文献,认为这个阶段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山东传统筝乐的缓慢发展时期:再次,关于山东传统筝乐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第一,从明清时期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发展情况入手,论述了山东传统筝乐繁荣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介绍了明朝山东章丘人李开先及其诗词中有关筝的弹奏、交流情况,作者认为在明代山东传统筝乐与秦筝的交流已经非常频繁;第三,认真查阅了《聊斋志异》、《金瓶梅》等明清小说中关于明清时期山东传统筝乐的记载,特别是对《金瓶梅》中涉及到的山东筝乐,从乐伎、乐曲、演奏形式等方面都作了较为细致周到的分析和研讨;最后,论述了山东筝派的确立和形成情况,运用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山东传统筝乐文化及其筝的形制与特点作了介绍。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筝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东筝派在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承体系、独具风格的乐曲和演奏技法等,成为中国古筝艺术中的重要派别之一。 第三部分,对山东传统筝曲进行了形态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首先,概述了山东传统筝曲曲体的两大组成部分,即“大板曲”和“小板曲”。其次,分别对“大板曲”和“小板曲”的曲式结构作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八板曲体”的大板曲,介绍了“花字工尺谱”,并举例说明了山东传统筝曲在“单八板”和“双八板”两首母曲基础上的演变。对丝弦合奏“碰八板”的曲式结构也作了研究和论述。第三,对山东传统筝曲的音阶调式和旋律节奏特征及山东筝派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筝派的交流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最后,分析了山东筝派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共性演奏技法,重点阐述了右手大指的使用。 第四部分,从山东筝派的代表性演奏家、山东的地理环境、齐鲁文化和山东方言等四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山东筝派的演奏风格及其与以上四个方面的关系。其中在筝乐演奏家一节中还重点论述了山东筝派的师承关系、代表性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审美取向及其对流派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山东筝曲的“八板体”与“碰八板”[J]. 王珣.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

[2]. 山东丝弦乐——碰八板的探析[J]. 陈霖, 刘群. 大舞台. 2013

[3]. “碰八板”研究[D]. 王英睿.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0

[4]. 郓城筝乐调查与研究[D]. 张婷婷. 河北师范大学. 2009

[5]. 水泊梁山地区的复调音乐——介绍丝弦重奏“碰八板”[J]. 成公亮. 音乐爱好者. 1981

[6]. 齐鲁乐苑开奇葩 古筝逸韵展芳华(二)——综述山东筝艺、筝家及筝曲[J]. 韩建勇. 乐器. 2016

[7]. 地域性文化对山东筝乐的影响探究[D]. 高艺. 天津师范大学. 2014

[8]. 推陈出新 饶有别致——韩庭贵古筝艺术生涯探究[J]. 付荣. 人民音乐. 2016

[9]. 山东筝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点[J]. 季胜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

[10]. 山东传统筝乐研究[D]. 汪莹. 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  ;  

“碰八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