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城市绿地发展研究—以伦敦为例论文

英国城市绿地发展研究—以伦敦为例

高 祥 盛 况

一、城市绿地起源的背景和动因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绿地一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存保障,绿地不仅具有改善气候、净化生态等功能,还能提供城市的景观美化作用等。在较早时期的城市由于多呈封闭型,城市与自然、郊野绿地等处于隔绝状态。到中世纪以后,城市绿地也一直是以封闭的园林为主,直到后来,部分园林才定期向公众开放,这也成为城市绿地发展的萌芽。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变革,城市快速扩张、人口急剧增长,导致城市公共卫生和生活环境状况恶化,因此人们对亲近大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彰显。此时,公园绿地的公共化就有了双重含义,这不仅是为了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同时也缓和了社会矛盾。这也真正意义上助推了现代城市绿地的起源和发展。

从英国规划体系的角度看,城市由建筑本身和建筑之间的户外环境组成,户外环境包括“绿地”(Green Space)和“灰地”(Grey Space),英国规划界将它们称为“开敞空间”(Open Space)。 “城市绿地”,不仅包括自然和非自然空间,如郊野绿地、绿廊绿道等;还包括用于休闲的、对公众有价值的绿地空间,如各类城市公园、社区绿地等。

二、英国城市绿地发展历程

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因此也较早意识到快速发展对城市带来的影响,并且逐步探索改善城市生存环境的对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英国城市绿地已经发展成熟,城市整体的环境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笔者将其发展历程梳理归纳为四个阶段:绿地增量为主的起步阶段、绿地系统完善的快速发展阶段、公园绿地均等化的全面完善阶段、可持续的综合提升阶段。

(一)起步阶段——城市绿地增量(1830年~1890年)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生产力的提升带来了城市迅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自然生态破坏、城市卫生条件和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尤其是19世纪30年代开始,大霍乱在欧洲蔓延,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疫病带来的高死亡率使得英国政府迫于舆论开始改善城市环境,从而成为了城市绿地发展的一个契机。1833年,英国议会首次提出通过公园建设来改善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并颁布了相应的法案,动用税收开始陆续建造城市绿地公园。

除了仪器设备上的猫腻,还要注意其它骗术,比如卖完粮后要看粮贩的记录。有些特殊的笔写出的字在过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粮贩会利用这样的特殊笔少记几笔账。可以在粮贩记账的时候拍几张照片,后期出现账目不匹配的情况,用来作为举证的证据。除此以外,要防范假币,网络上转账要记得再三确认支付款项是否到账。

1847年,英国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正式建成开放,这是第一座由政府出资修建的城市公园,也让“在城市中建造公园,将失去的田园还给城市”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推动了英国早期的城市公园运动。这一时期的大尺度公园和绿地陆续得到建设实施,绿地面积逐渐增加。受英国的影响,其他欧洲国家的城市绿地建设也蓬勃展开,还影响到美国,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的高潮。

(二)快速发展阶段——环带状绿地系统完善(1890年 ~ 1945年)

伦敦城市绿地的发展首先考虑到其整体区域的发展,从设置城市周边的绿带,到逐步形成环带状为基底的绿地系统,体现了城市绿地区域性、开放性的观念。城市绿地从宏观到微观层多层级的发展,注重多功能的绿廊、绿道的完善,并加强各类绿地间的融合联系,形成一个复合多样的网络系统。此外,融入丰富功能的各类公园、社区绿地,激发了市民的日常活动,使民众有了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

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设置森林地带、大型公园、各种游憩运动场地、农田等来控制郊区化导致的大城市无序蔓延。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提出距离市中心48公里的范围,形成一条环绕伦敦宽5英里的绿带,之后又将绿带宽度增加为6~10英里。至此,伦敦城市周边的绿地不仅起到了控制城市蔓延发展的作用,而且提供了农业和游憩地区。大伦敦规划成为了之后伦敦及周边地区绿带规划的根本依据,规划正式实施以来,城市绿地覆盖面积明显增加,创造了宜人的城市环境,也为伦敦后续完善的城市绿地和公园体系创造了良好的基底(图1)。

图1 伦敦环城绿带空间布局

(三)全面完善阶段——公园、绿链的均等化发展(1945年 ~ 2000年)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知,如果城市绿地的发展建设滞后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公共空间作为一种手段,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而城市绿地是公共空间中最基本的功能,因此绿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环境卫生恶化,改善了城市环境等问题。此外,绿地也是促进城市复兴的重要因素之一,绿地的良好发展和建设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成为区域及城市复兴的催化剂。

综上,本院ICU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而普通病房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ICU分离菌株的耐药率更高。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增多是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耐药基因水平传播及耐药克隆菌株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应关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遏制CRE菌株的产生和扩散[19]。

图2 改善前后的城市公园景观

图3 改善前后的城市公园景观

此后,在现有绿带、绿链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绿地的功能价值和实际使用效益。伦敦在1991年提出了一系列的叠加网络,包括提供高品质步行和休闲功能的绿色通道、支持自行车的绿色通道以及更大尺度融合自然的生态廊道,此时伦敦的绿网建设已基本成型。1994年,英国政府《可持续发展:英国的战略》报告中也指出,城市绿地的功能定位更趋向于复合化、综合性,并且将它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例如,著名的立山谷公园(Lee Valley Regional Park),被称为“伦敦的绿肺”,已经形成了将城市中心、工作地、居住地、交通节点等相互联系(图4、图5),并在自然保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多功能的生态走廊,链接城市各级公园、水系和自然保护区,最终与泰晤士河连接,创建了一个高质量、多功能的完整绿网系统,从而提升了伦敦及周边地区的生活品质(图6)。

图4 立山谷公园内丰富的活动

图5 立山谷公园内丰富的活动

图6 立山谷公园绿链规划图

(四)综合提升阶段——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至今)

如今的大伦敦地区已经成为一座绿色城市,城市被森林、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所覆盖,据大伦敦绿地信息网站资料显示,城市大约47%的区域是绿色的,包括绿色走廊(Green Corridors)、公园和花园(Parks And Gardens)、天然和半天然绿地(Natural And Semi-natural Urban Greenspace)、地区公园(District Parks)、口袋公园(Pocket Parks)、私人园地(Private Domestic Garden Land)和其他类型的绿地空间等(图9)。其中,可供公众开放使用的空间(Public Open Space)占据了伦敦近18%的面积,共同组成了伦敦重要的城市绿地系统。2019年,伦敦市长最新提出的未来绿地发展战略中,将目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城市,未来使城市用地的50%以上成为绿地,同时营造更多可供市民享受的高品质绿色空间。

受此理念的影响,英国这一时期的城市绿地首先重视老城区绿地更新,主要目标是改善城市内部绿地不足的现状,增加绿色植被覆盖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各类公园的总量(图2、图3)。同时,其绿地发展还将视野扩展到新城和郊区,通过自然公园、森林公园和线性绿色空间的建设,形成统筹城乡的绿地格局。比如,伦敦绿地发展考虑了绿地的生态功能,形成了城市人工建设和自然相结合的统一生态系统设计。特别是绿色廊道受到重视,最初的绿色廊道也被称为“绿链”,绿链的规划建设将外围绿地和城市公园进行串联,从而形成了具有伦敦城市特色的绿地结构布局。

图7 伦敦口袋公园以及社区公园活动

图8 伦敦口袋公园以及社区公园活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的非线性时变的强耦合系统[21],冷启动过程中受系统结构、操作参数和其他因素影响,为了实现PEMFC冷启动,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冷启动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来实现电池冷启动。文中主要介绍其冷启动研究现状。

图9 大伦敦开放空间系统

21世纪以来,人文关怀以及社会功能之间的对应和共生关系受到更多重视,英国城市绿地的发展更加强调从人性化的角度关注绿地的营造和建设。伦敦通过社区绿地的精细化更新,加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连接性和可达性。尤其是口袋公园(Pocket Parks)的更新改造已经成为了伦敦目前塑造城市形象的战略,2013年至2015年,政府在26个自治市镇建立100多个公园。这种渐进式的持续改造,不仅使城市绿地更友好、更环保,还提升了社区绿地到城市公园、绿链以及绿带的便捷性,为市民营造了舒适和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图7、图 8)。

图10 英国Bamford公园景色(来源:英国国家公园网站 https://nationalparks.uk)

三、经验总结与启示

总的来说,英国城市绿地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都将绿地置于相对重要的地位,总体呈现从集中到分散、分散到联系、联系到融合,形式上由点状发展到环带绿地再到构建城市绿地网络,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形态多样化、功能复合化、生态可持续化的城市绿地体系,因此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一)公共空间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

二战后,欧洲各国城市受损严重,面临重新规划和建设,因此城市绿地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内城的衰败,许多城市在更新过程中开始在老城区内大力拓建绿地,包括各类城市公园、社区绿地等。随着1972年举办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更加强调城市绿地在改善环境方面协调、有效和能动的作用。绿地建设开始呈现大规模绿化的新趋势,迎来了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满足景观效应双重目的绿地发展阶段。此后,随着国际学术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绿地规划,使城市绿地的发展扩大到整个自然生态的区域。

另一方面,城市绿地的发展理念侧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英国政府在2018年发布的《绿色未来:英国改善环境25年规划》,提出将通过保护恢复自然风貌,保护和美化自然景观等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并通过继续提升绿色空间帮助英国民众改善健康和福祉。

(二)绿地的发展注重整体性、多样性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仅靠单一的建造公园来增加绿地、改造城市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开始重新审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并逐渐重视城市绿地系统和更广阔的区域绿地系统的建设。1898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提出城市中央是一个约145英亩的公园,并强调在城市的周围保留一条乡村带。这一理念将绿带和绿廊的系统重要性提到了规划层面,也影响了英国之后的卫星城、新城理论以及城市绿地政策。

课件内容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中获得的仿真和实验数据以图片与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使其产生浓厚兴趣,不仅能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和消化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法律法规、制度机制的引导完善

英国绿地发展每个阶段政府都颁布相关法规、条例以及制度建立来引导绿地的发展,充分保障了绿地规划和建设实施,如《绿带法案》《开放空间法》等。并且政府和相关部门注重对现有相关法规、制度等的动态更新,使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能适应社会背景、形成有效的动态保障,更有利于城市绿地的长效发展。

在公众参与方面,伦敦通过“公园运动”“加入保护社区绿地”等活动,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注,并且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促进了城市绿地整体的良好发展。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因素较多,且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是指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和水土类型等;人为因素是指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技术能力的强弱,配合能力的好坏等;社会因素是指政治环境、经济、生态安全等背景因素。

(四)城市绿地与其他空间功能有机结合

21世纪在全球生态保护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应强化绿色生态,从而为缓解城市气候、改善自然生态创造良好的基底。而在继续完善绿地系统本身的同时,城市绿地的发展建设应该与其他空间功能有机结合,构建完整的城市功能系统。发挥绿地自身作用,联系带动包括城市其他功能全面统筹、相辅相成的模式将会是城市全方位发展的趋势,是能够真正实现将自然融入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体现。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标签:;  ;  ;  ;  ;  ;  ;  ;  ;  ;  

英国城市绿地发展研究—以伦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