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论文_曾艳兰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10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加以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个月内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感染次数、过敏发生次数、家长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6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感染次数、过敏发生次数以及家长SA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施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哮喘的发作,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家长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小儿哮喘;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61-02

哮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喘息、咳嗽、呼吸困难为主,在儿童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1]。受到儿童性格特点的影响,小儿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往往不高,对其疾病治疗较为不利。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小儿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特选取10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现将研究数据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10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均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此次研究经患者家长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3岁,年龄最大9岁,年龄均值为(6.17±2.0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3岁,年龄最大10岁,年龄均值为(6.29±2.36)岁。

两组患儿就其性别、年龄均值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或t检验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对患者及患者家长进行疾病知识的口头宣教。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加以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及其家长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采取个体教育、集体教育、口头教育、书面教育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用药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长关于哮喘治疗常用药物的具体用法、用量、禁忌证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其不良反应的简单处理方法,强调按医嘱坚持用药的重要性。②饮食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长保持充分营养摄入的重要性,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营养计划,告知患者家长在患者日常饮食过程中注意规避致敏性食物,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③生活教育:对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相关诱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详细讲解,将相关诱因罗列在健康知识手册上,指导患者及其家长对日常生活中的诱因进行有效识别和积极规避。④运动教育: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方案,避免进行过度过量运动,运动锻炼应遵循适度原则。⑤心理教育: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施行适当的安抚,适当对患者进行表扬;与患者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有计划地引导患者家长进行情绪宣泄,告知患者家长无需过度担忧,对患者家长的顾虑表示理解,并督促患者家长对患者表示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个月内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感染次数、过敏发生次数以及家长SAS评分。

治疗依从性:采用选项法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选项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家长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总分为0~100分,临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家长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其表现形式分别为[n(%)]、( )。当P值不足0.05时,表示进行对比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家长的SAS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长的SAS评分明显更低(P<0.05),见表3:

3讨论

哮喘的发生机制在临床上尚未明确,可能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指患者亲人具有哮喘病史或过敏性疾病史,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空气传播变应原等。由于儿童人群的免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哮喘在儿童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分为缓解期、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主要以病情控制为主,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如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时的控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治疗哮喘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及其家长对哮喘的认知不足,未能对坚持用药予以重视,治疗依从性不佳,对病情控制较为不利。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哮喘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是指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患者通过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来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3]。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的关键,通过提高患者及其家长对哮喘病的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仅以口头教育的形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无法较好的提高患者及其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干预效果欠佳。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个体教育、集体教育、口头教育、书面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加深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用药教育、饮食教育、生活教育、运动教育、心理教育,通过对患者的饮食、运动进行指导,对哮喘发作诱因进行罗列,有利于规避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因素,同时,用药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其家长对坚持按医嘱服药的重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心理教育可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家长的心理负担。

在黄梅等人[5]的临床研究报道中,采取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的小儿哮喘患者其哮喘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优于常规护理的小儿哮喘患者。本次研究结果与黄梅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在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及其家长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儿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6个月内的哮喘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感染次数、过敏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说明通过对小儿哮喘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儿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能对小儿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治疗后小儿哮喘患者哮喘的急性发作,减少小儿哮喘患者的再入院,有利于小儿患者的身心健康。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长的SAS评分明显更低(P<0.05),说明给予小儿哮喘患者及其家长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患者家长的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在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施行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饮食教育、用药教育、生活教育、运动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哮喘的发作,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家长的焦虑情绪。临床上还应对小儿哮喘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完善小儿哮喘的健康教育模式,更好的服务于小儿哮喘患者。

参考文献:

[1]童春晓.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31-132.

[2]张映辉.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4,34(10):26-27.

[3]黄梅,黄淑蓉,黄嘉等.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哮喘临床症状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4):33-34,36.

[4]徐晓燕,邓小霞.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99-101.

[5]努合娅?吐尔斯别克,茹先古力?艾买提.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5,5(21):234-235.

论文作者:曾艳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论文_曾艳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