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科学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科学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科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门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系统分析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的需要和可能,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目的、任务、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力图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教育 科学 体系

中图法分类号 G41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人民、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个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我们的先辈向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长期不懈地抓下去,使之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就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性工程,做为一门科学去认识和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之所以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内容体系,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基本特点,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目的任务。本文意在就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科学阐述笔者的浅见,以引起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科学界的共同研讨。

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的需要与可能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建立,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它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不可分,且须受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条件的制约。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

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即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的情感和真挚的热爱态度,是衡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标准。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教育者从本民族的特点出发,按照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他们确立爱国主义意识(包括情感、意志、信念和行动)的一种实践活动。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之升华,达到更高的境界,成为一种人们自觉遵守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只有经过加工、提炼、教化,接受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使之上升为对整个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爱国主义教育,古已有之。无论中国外国,古代与现代,可以说各国都在进行。但是,人们至今尚未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去认识它、建设它。当今,在社会主义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既有必要,也有了现实的可能。必要性来自客观的需要,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已提出了这样的迫切要求。可能性来自该学科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理论是否形成,内容体系是否完整,有无独立的研究对象,能否满足客观的需要。

1.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客观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又一次伟大革命,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长期奋斗,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并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分三步走”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如何团结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朝着既定奋斗目标前进,需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刻不容缓。

2.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是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迫切要求。

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想意识,属于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素以爱国主义传统著称于世。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是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且历来被当做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爱祖国”作为公民社会公德的头一项内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要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要坚定不移、长期不懈地抓下去,要批判地继承爱国主义的历史遗产,结合时代特征,充实和丰富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因而,建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学,探索和研究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一项紧迫任务。

3.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已有现实的可能。

党中央、国务院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在人民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就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公民的公德”。[2]这既符合历来重视道德作用的中国人民的民族心理,又给爱国主义传统赋于了社会主义的新内容。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多次反复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还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就有这样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员、共青团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全国解放以后,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的青年团、少先队的工作,发扬光大了过去的优良传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大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英勇机智地同敌人、坏分子作斗争,树立了一代新风。”[3]1983年7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党的文件形式颁发的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性文献。198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德育工作的首项内容,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该《通知》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憎恶一切丧失国格的行为。”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越来越高。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五四”的讲话中指出: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1991年3月9日,江泽民在给国家教委负责同志的信中指出,要对青少年开展“两史一情”教育。他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上又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是要加强政治工作,越是要抓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越要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越要强调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党的十四大报告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都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党和国家的文件。1994年9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又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是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重点、基本建设、途径方法等等都做了详细的途述。

这些重要言论和文献,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系统而全面的基础。

二、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毛泽东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4]

爱国主义教育,就整体而言,应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具体地说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法纪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也是道德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解决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思想意识、思想品质、思想方法等认识问题;帮助受教育者确立热爱祖国的政治目标、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培养为祖国利益而奉献的精神;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把热爱祖国、热爱自己民族作为自觉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把爱本民族、热爱祖国作为一种做人的德行。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学是研究和揭示人们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依据和遵循这种客观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学就是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揭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过程的社会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和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样,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教育者,二是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三是教育环境。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者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党和各级政府、企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等等。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指本国的人民群众,重点应是青少年一代。爱国主义的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还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爱国主义教育学所要研究的就是三个基本要素各自内在的联系以及三者之间的本质联系。

三、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目的任务

爱国主义作为人们个体的一种思想感情、道德信念,决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社会心理水平上。在社会上生活的人们,对自己故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风尚习俗、亲眷同族充满着真切的情感。随着岁月的增长,这种情感更加深厚。反映出人们对故土风情、人文习俗、悠久历史的深刻了解、熟识而产生的恋眷之情,难解之缘,亲切之爱,逐渐形成的情感、意志和信念。爱国的社会心理,人皆有之。这是在特定环境、特定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精神状态,具有自发性、直感性的特点。此时,需要社会正确的引导、教育、提炼,使之升华,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以符合国家和民族发展、社会进步需要而又适应时代特点的内容,对本国的人民群众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教育,帮助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全面、正确和深刻的认识,要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学习爱国主义先进人物为国捐躯的英雄业绩,认识时代所赋予的建国兴邦的历史责任,把朴素的故土情、祖国爱上升为更加深邃的情感意识,使之成为一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责任,形成为民族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可以理解为关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基本规律的知识系统理论。这门学科的全部理论研究工作,都是探求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的工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现象本身,而是其内在的客观必然联系性。因此,探索和揭示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学自身的理论需要,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学总的长期的任务。那种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只需要实践经验,不需要理论的经验主义观点;那种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学不是科学,没有科学性,轻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才能有更大的作为。这也正是爱国主义教育学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迫切需要建立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党和政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关文献、论述入手,从教育实践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去研究和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种规律。如: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体系、途径方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以及教育者的队伍建设等等。同时,还要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经验中汲取营养。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很多,如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人或人的某个方面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学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形成和构建自己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早已有之,但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去研究,还是个崭新课题。因而,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有必要总结和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所固有的特点并将其提升为学科的特点。综观古今中外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认为具有如下基本的特点:

1.综合性。

教育的综合性是爱国主义教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其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特产资源,从风土人情到文化科技,凡属本民族和本国的社会生活、自然风貌、人文历史等等,都可作为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范畴也非常宽阔,既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又是民族悠久历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

其二,表现为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是几乎所有国家的共同特点。同时,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普遍性。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空间,这些空间构成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系统立体工程,它们分别利用不同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共同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

2.爱国与爱国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都是和国家的出现相伴而生的。原始社会,没有国家,自然不存在爱国这个概念,也没有所谓爱国主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爱国主义也必然成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和利益服务的工具。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国民忠于统治者统治的国家。维护国家利益,也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特点。历代统治阶级都把符合他们利益的思想观念作为爱国主义的指导思想。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性特点,同时也是阶级性的特点。因为思想意识是有阶级性的。历代统治阶级总是以反映统治阶级意志,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意识、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去教育国民,培养适应他们需要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爱国则是爱人民自己之国。当今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我国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有利于促进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事业。爱国主义教育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分支学科,要更好地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服务,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培养广大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发他们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3.实践性。

爱国主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实践是人们自觉接受教育,并内化为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也是检验和证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真实性、可信性的基础,是印证自身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高低的尺度。人们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培育、爱国主义行动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我们要培养跨世纪的爱国人才,也只有依靠社会实践,人们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品行形成的这种实践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是理论和历史知识的传授,而要充分重视在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行为的养成,从时时事事做起,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特点,还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来源于实践,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形成之后,又指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结晶,又是指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它要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

4.复杂性。

爱国主义教育复杂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教育领域的复杂性。爱国主义教育既存在于学校教育中,还大量地存在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如家庭教育中,长辈们往往在儿童刚懂人事开始,就要给他们灌输热爱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教育,这种家庭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往往成为影响他们终生的一种深刻的烙印。如历史传说中的“岳母刺字”的故事。

其二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全民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各个阶层、各民族的全体人民群众。他们是一个有着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的复杂的社会群体。要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并把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做贡献上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

其三是研究范畴的复杂性。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探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同性问题,又要研究和探讨个性问题。要在全社会(包括家庭、学校)形成和创造能够经常影响人们爱国主义思想、情操、品行的良好的社会大背景,还要研究人们生活的小环境(即特殊环境)。既要探讨爱国主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其特殊规律。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复杂性。

五、爱国主义教育学研究方法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它对学科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有多种方法,我们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四种:

1.调查研究的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调查研究的关键在于调查的目的、内容必须明确,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以使获得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的材料要准确可靠,还要经过分析、综合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调查的结果中抓住本质,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通过调查研究,还可获得当时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以丰富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了解和掌握典型。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使爱国主义教育学建立在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

2.总结经验的方法。

我国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的文明史中,培育过无数的爱国主义仁人志士,也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我们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中,首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同时,要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从历史经验中,学习优秀传统,实现古为今用。从历史经验中,掌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客观规律,尤其要从近现代史中,吸取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吸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经验,使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更好地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系统分析的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人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把爱国主义教育对象放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系统中进行分析、从整体性、关联性、有效性、层次性上全面把握教育对象的各方面特点,协调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教育对象的整体与个体之间,教育过程的社会环境之间,系统教育的阶段之间的关系,便于教育者组织对教育对象的系统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阶段的综合教育,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功能,切实解决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

4.个案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方法简称个案法。是对研究对象做深入、全面和长期的观察、分析、研究,并把有关资料记录积累起来的一种方法。爱国主义教育的个案研究,可以就教育过程中某一事例或某个个体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收集和分析,弄清个别人或事的问题、特点及其变化、发展的进程。对社会全体公民的爱国思想、爱国情操、爱国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可以看作是个案的积累,也可以看作是受教育者群体的一种个体现象。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人们完善的人格、振奋整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采用个案法,不仅可以观察、研究某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行形成或成熟过程的每个细节,还可以实验或检验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内容、途径、方法等措施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客观规律的共性与个性。个案研究是整体研究的组成部分,又是个别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实践证明,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如果没有对成百上千个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个案经验的积累,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都会是不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注意共性和普遍性的同时,应当十分注意点点滴滴,精雕细琢,潜移默化的个别工作。只有在这方面做出成效,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普遍,从偶然到必然,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上几种研究方法各有优点,使用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可单个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在运用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方法要为教育的目的任务服务,注重实效,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跨世纪的爱国人才。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笔者深知,这决非一两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也决非靠一两篇文章所能完成的。但这项涉及到子孙后代、关乎到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十分有意义的任务,已经历史地摆在了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面前,自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仅以此拙文作为引玉之砖,引起共鸣,共同为建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学而努力。

收稿日期:1997-02-27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页。

[2]《新华月报》创刊号题词。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5页。

[4][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4、163页。

标签:;  ;  ;  ;  ;  ;  ;  ;  ;  ;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科学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