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数学活动课教育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活动课论文,数学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根据小学整体改革实验方案,数学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数学学科活动课。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数学学科活动课具有多方位的教育功能,对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数学学科活动课的内涵
数学学科活动课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美好情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意向心理与认识心理及其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以实际操作或数学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一种新的数学教学课型。它既不同于通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又不同于数学兴趣活动课,而是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数学学科活动课的特点是:活动性、自主性、渗透性。
活动性:数学学科活动课,实质就是数学+活动。它摆脱了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师讲例题,学生做练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自主性:数学学科活动课比数学课堂教学,更能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渗透性:数学学科活动课,注意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学习目的教育。凭借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数学学科活动课在内容上,既结合教材,又不局限于大纲的要求,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扩展、验证或巩固运用,同时注意了与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的联系和渗透。既面向全体,又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
数学学科活动课在方法上,既强调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又不离开教师的指导。数学学科活动课要求人人参加,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锻炼提高。
数学学科活动课在组织形式上,既采用教学班的形式,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小组独立活动的能力,兼收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兴趣活动的优点。
为了能使数学学科活动课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进行下去,我们制定了学科活动课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主动的创造才能;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数与型的角度去观察周围事物,认识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当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渗透。
我们坚持数学学科活动课,在围绕目标考虑内容的教育性、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的同时,还注重了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几年来,举办了数学游戏、数学游艺会、数学竞赛、测量教学楼和操场、小小运动会、开办小商店、制做形体学具、剪剪拼拼、参观调查、数学小医院、数学讲座、编数学小报、出数学单元试卷等活动。
数学学科活动课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数学学科活动课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一、能生动活泼地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数学学科活动课与课堂教学相比,有更充足的时间,新奇、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的“双基”、“技能”落在实处。如一年级开展的20以内加减运算接龙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从第一个学生起任意说几加几或几减几,第二个同学说出第一个同学的得数,并用这个得数任意说出加几或减几,这样依次往下算,看哪个同学反应快,计算准。接龙顺利的小组得一面红旗。这项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纷纷要求进行第二次比赛。为了下次比赛的成功,小组内的同学利用课间互练,有的孩子回家和父母练。这项活动巩固了课内知识,扩大了知识领域。因为在活动中,部分孩子反应敏捷,计算准确,超越了教材范围,在同学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同学的赞誉。由此,激起了每个同学的进取心,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数学知识得到拓展,智能得到开发。
二、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意向心理品质的发展。数学学科活动课可以使学生知识上有所得,精神上有某种满足,这样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对自身能够克服困难,对学科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产生真正的求知欲。如从五年级开始,每单元结束后,教师给出单元试卷的题型结构,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份试卷,并配上标准答案,试卷全部张贴。每次都评出“你认为好,好在哪儿”的卷子。为了出好试卷,从单元教学开始,就认真听讲,记课堂笔记,掌握难点、重点,搜集习题。这样一来,试卷仅仅是个产品,而生产产品的全过程是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美好情感和顽强意志,我们除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外,从提高试卷质量入手,用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发展情感,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磨练意志。
三、生动有序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认识心理的发展。传统教育,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习题中,整天和数学符号打交道。这种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单调的感觉,因而也就谈不上思维的发展。数学学科活动课使教学与实践结合,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获得亲知亲闻,这是发展思维的基础。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学科活动课的内容是每人做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并用不同颜色标出它们的棱和顶点,计算出自己所做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同学们动脑、动手、测量计算,情趣盎然。大部分学生思维周密而有序,也有少数学生闹出了笑话,但在操作活动中思维受到启迪。最后教师出示一道推理题:“五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木块,各个面所涂颜色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把木块叠起来,请指出白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在学生视觉中最上面一块是三种颜色,下面四块都是两种颜色。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进出各自的道理。可喜的是部分学生能将图形由静到动进行推理,从而引发了大家的求异思维,出现将木块左右旋转、上下旋转、分层旋转等推理的思路。这样由静到动,由不变到多变,思维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灵活、深刻并富有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认识心理的发展。
四、生动具体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点,加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数学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而数学学科活动课却可以为它提供这样的时空。如五年级时,少部分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改革开放产生的个别现象不够理解,缺少科学态度。对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到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玉泉区民政局、南柴火市居委会,进行改革开放前后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要求写出调查报告,并用调查数据编一道三步运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在调查报告交流、应用题编题竞赛会上,动情地说:“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才明白,我国虽然也搞商品经济,但是和资本主义国家比,还是社会主义中国好。”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渗透了思想教育。
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也是数学学科活动课的一个特点。如在“小小运动会”的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口算一道两步计算式题。方法是分组定人,几组同时开始,每人进行50米跳绳跑,到终点后,要先检查前面同学做题的对错,错要帮助改正,然后计算自己的题(终点处立一块小黑板,上面有式子题,并有一个监督员)。评比项目是:速度、题数、错对、集体观念、组织纪律。这样就将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渗透到了数学学科活动课中。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能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落实“双基”,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密度大,效率高等。但班级授课制存在着严重缺陷:重视共同性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开设的数学学科活动课,主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衔接起来,形成数学体育体系,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扬其长,而避其短,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数学学科活动课的开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满足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