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谈论文_王宝光

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谈论文_王宝光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养马岛街道初级中学 264119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教书育人,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挖掘文章的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净化、陶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面对的是刚刚脱离少年期的初中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1.明确目标

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能牵强附合,更不能张冠李戴。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华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德育因素,通过读之诵之,学生慢慢就感悟、积淀、升华,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心胸得以开阔。他们会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击节,为志士仁人的忧思而扼腕,叹时光之长流不回,惜岁月更替之难改。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还能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感染。

2.针对实际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的放矢。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教师要用全新的观点来审视今天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跟上时代的步伐。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往往会停留在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主旨理解上,老师应该从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

3.营造氛围

语文教学的德育,也应善于借助各种媒介,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创造情境,营造德育氛围。

例如,《安塞腰鼓》一文里的一段文字: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读完之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接着,让学生再观看一段视频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后提问:你又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想,此时的我们不仅见识了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了解了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更有深刻体会的,就是理解了文章所描述的:“发狠,忘情,狂舞”还有“壮阔、豪放、火烈”,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在文章里,安塞腰鼓本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借助媒体的资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陕北人的精神风貌、舞蹈中迸发出的激情与力量怎能不感染着一颗颗充满活力的年轻学子的心。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1.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如,《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生命的意义》保尔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些典型的形象,都能给学生无比的震憾,学生会明白:生活属于强者。

2.用历史和今天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例如,《中国石拱桥》就是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今,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更是令人鼓舞。同时也要意识到,善于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当中,看到今天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激发其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如此,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显现出来。

3.用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科学小品文,有的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的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和坚强信心出发,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科学幻想。例如,《大自然的文字》、《气候的威力》《漫话小行星》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懂得善待的必要与必然,理解不懈的探索和追求所燃起的热情和创造的奇迹。

三、在课文阅读拓展中渗透

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自读课本及针对中学生列出的必读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得到自我教育,了解到应该珍惜目前所有,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如,阅读《居里夫人传》一文,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居里夫人对事业的爱,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积累名言警句。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讲解生命的意义时,通过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对于初中学生,仅仅掌握了知识还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学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初中生在感悟到语文知识海洋的浩瀚的同时,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论文作者:王宝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谈论文_王宝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