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积极开展了海绵城市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海绵城市利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使得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性保持不变,达到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流量、暴雨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径流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施工技术;完善措施;建设;技术
前言:随着当前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道路施工中日益注重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且依据低影响开发技术来使合理控制导流雨水径流得到保证。海绵城市以“渗、滞、蓄、净、用、排”六个字为指导方针,其建设既要达到生态目标,又要满足城市功能。
1.海绵城市概述
1.1 海绵城市的理念:从海绵的水分特性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让雨水在城市的利用与迁移过程中,更加的“便利”。更进一步的理解,可以认为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可以通过吸收、调蓄、下渗及处理净化等方式积累起来,等待需要时再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用以灌溉、冲洗路面、补充景观水体和地下水等;从海绵的力学特性上,可以认为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压缩、回弹和恢复,能够很好的应对自然灾害、环境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洪减灾。城市的“海绵体”不仅包括小区建筑物的屋顶、植草沟、园林绿化、透水铺装等相配套的设施,同时也包含了城市的各种水系,如江、河、人工景观湖等。
1.2 海绵城市建设施工重要性: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的排水理念,以“海绵”的形式将城市中雨洪积水吸收并再次利用,全面实现生态再循环的雨洪管理模式,同时这一模式也能够帮助城市在遭遇内涝灾害的侵袭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并且对之后的发展进行保障。这样一来,城市中的生态水循环系统不仅得到了保障,同时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在城市中构建海绵城市施工,并且辅以有力的推广宣传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中的生态系统作用,进而有效预防洪涝灾害的再次发生。
2.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2.1 如何构建综合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排水防涝不是海绵城市的最终目标,只是在历史欠账、严峻现状下,自然突显出的一个紧迫任务而已。海绵城市既是解决城市内涝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兼具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增加城市植被、湿地等“蓝”“绿”空间,为更多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等功能。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以往硬质铺地的做法,通过建设透水性铺装、下沉绿地、绿色屋顶、蓄水设施等实现对雨水的涵养、净化与分流。但是海绵体的建设对缓解城市内涝和雨水的涵养“缓释”作用有限,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应实现“地上与地下”“源头与末端”“蓄与排”的有机结合,形成城市综合雨洪管理系统。
2.2 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的定位:根据《排水(雨水)防涝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各城市在2014年应完成《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的编制,而从目前已经完成规划的情况看,规划涉及的范围、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关键措施、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与《指南》的要求符
合程度等方面都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大的差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有一些城市已经做过或正在编制《低影响开发规划》《雨水利用规划》《非点源污染规划》甚至《海绵城市规划》,这些密切相关的规划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3.海绵城市构建方法与技术
3.1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识别水资源生态斑块,保护生态廊道在宏观尺度上,基于详尽的现状调查建立多层次、多因子分析方法,筛选出城市水资源生态斑,保护水源涵养地、湿地、河流、湖泊以及农田草地等,将生态斑点构建成生态廊道,对已划定的水资源保护生态斑块应严加识别与保护。(2)构建生态蓝网系统将水体流域作为完整的系统,通盘考虑生态斑块和廊道的保护与建设;水被作为城市的战略性资源储备,保护水域长远发展,重视水系统的循环与平衡,优化地上/地下平衡的水循环系统。重点打造城市的水环境,构建链接/互通的亲水的城市生活空间场所,通过教育引导节水/敬水的生活方式,保护与构建生态蓝网。
3.2 整合的规划设计方法,源头管理与控制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充分保护现有流域的汇水系统,对城市的建设采用高密度、紧凑型建设发展模式,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同时,创造更多的渗透性开放空间,有利于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滨水空间。鼓励低维护费用的生态基础设施,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美化环境,创造舒适生活空间,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
3.3 LID雨水系统构建:LID即采用分散、小规模源头控制策略和设计技术,实现对暴雨产生地面径流的污染控制,使开发区域能够尽量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相近的、从径流源头开始的暴雨管理方法吻合。通过该系统的构建,能达到解决城市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效果,具体体现为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削减雨水径流,同时补充了城市地下水。
4.海绵城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4.1 采用科学方法,保护与开发并存:在进行海绵城市施工时:(1)要采取相对科学的方法,全面保护需要开发的海绵要素,例如城市中的湖泊、坑塘等水生态区域,在其开发的同时要对其进行保护,使城市中能够保存留有足够的生态水源,在降雨强度较大的生态区域,例如草地、湿地等地,进行开发之前的维护;(2)要掌握开发的力度,降低海绵城市开发所带来的影响,对城市中的不透水面积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此加强城市中雨水渗透的力度,加深雨水的储存与净化力度,全面保障城市在开发之前的生态水循环
4.2 确定施工责任,加强各部门合作:在海绵城市的施工过程中,城市中的居民以及相关的部门是施工的主体人员,需要对海绵城市施工所涉及到的排水、交通以及水文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安排,实现统筹规划。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与施工人员在规划雨水管理系统时,要全面
落实以下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城市中的小区排水现状、道路的影响状况、以及周边绿地的铺设、水系统的施工等,在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先相关部门进行报备,在此基础上落实责任主体人员,并且开始海绵城市的施工。
4.3 加强施工监督力度,保障安全:在进行海绵城市的施工时,要时刻将安全施工的理念对施工人员进行传输,以安全施工为基础,将海绵城市施工、城市排水以及城市内涝之间的调控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海绵城市施工有利于城市中的内涝排水,然而却不能完全替代排水防洪系统。海绵城市的施工建设需要按照降水的强弱控制防涝的力度,对于小范围内的降水,可以使用排水径流系统将积水排出,而对于大范围内的降水,例如暴雨等,则要开启水资源再循环系统,以此将城市中的积水再次循环利用,提升城市中的安全性。
结束语: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引用海绵城市理念,其对于缓解城市内涝灾害、补充地下水源、控制径流污染、净化城市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在海绵城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监督力度,保障安全,确定施工责任,加强各部门合作,采用科学方法,保护与开发并存,降低海绵城市施工对雨水系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勇飞. 海绵城市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6.
[2]张文华. 海绵城市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03)
[3]董淑秋.韩志刚.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05)
论文作者:林文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径流论文; 生态论文; 内涝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