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眼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6)
摘要:目的 分析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88例(88只眼)医院收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周、术后16周的最佳矫正视力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8周、术后16周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8周和术后16周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的应用不会影响患者的视力状况,同时在缓解黄斑水肿症状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传统激光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疗效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病变,继发性黄斑水肿与视网膜缺血是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过去多采用连续波激光治疗,但是术后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微脉冲激光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文章主要针对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88例(88只眼)医院收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35~78岁,平均为(46.5±5.8)岁。对照组44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33~76岁,平均为(45.6±5.4)岁。本次研究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且患者均为单眼发病。排除标准:过往黄斑病变史、合并青光眼、视网膜纤维增殖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激光手术治疗,采用577.Y传统激光模式,选择3X3模式在距中心凹500um进行C型光凝。
观察组采用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手术治疗,采用577.Y微脉冲模式,在后极部血管弓外的视网膜上进行能量测试,阈能量为视网膜隐约变白的能量,然后转换为微脉冲模式并根据阈能量进行设置,选择3X3模式在距中心凹500um进行C型光凝。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周、术后16周的最佳矫正视力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8周、术后16周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病变,可导致实力下降,该病的出现与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抽烟等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抗磷脂抗体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升高以及血清叶酸盐的表达水平下降在该病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2]。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清楚该病的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血栓形成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血管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变化、眼压以及视网膜局部受压引起了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继发黄斑水肿是该病的常见病理改变,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量减少,视网膜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视网膜屏障功能衰弱,导致液体渗出。
过去主要是通过激光光凝治疗,封闭或破坏毛细血管,从而减少组织耗氧量,增加视网膜的供氧量,改善血管渗漏的现象,从而缓解黄斑水肿的症状。但是由于激光治疗本身可能造成视网膜组织的损伤以及视野损失,如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受到的损伤[4]。阈下微脉冲激光是一种短促高频率激光,被PRE细胞吸收之后会出现不连续的温度升高,与传统的激光治疗相比,其造成的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能够保护患者的视功能。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微脉冲激光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的能力局限在RPE水平,能够有效改善黄斑水肿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微脉冲光斑由于其波长不会被叶黄素所吸收,在治疗上更加接近黄斑。但是该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其是阈下光凝,具体操作难度较高,光斑间距的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重复光凝的现象,因此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FFA检查,在造影的引导下进行治疗能够减少重复光凝的现象发生。
本次研究观察中,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8周、术后16周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种手术对患者的视力均无明显影响;两组术前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8周和术后16周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微脉冲激光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的应用不会影响患者的视力状况,同时在缓解黄斑水肿症状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传统激光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斌,戴奕娟,梁丽等.黄色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比较[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29(1):18-20.
[2]朱涛,马勇,杨乐等.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6):7179-7181.
[3]侯军军,闫爱珍,袁红等.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0(6):657-659.
[4]孙光丽,姜静,王成虎等.高密度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J].眼科新进展,2017,37(3):279-281.
[5]丁国鹏,丁国龙,雷姝等.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5,34(11):1942-1944.
论文作者:赵艳霞,王锋,王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视网膜论文; 黄斑论文; 水肿论文; 脉冲论文; 激光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