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帅

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帅

身份证号码:12010619880627**** 天津 300384

摘要:混凝土结构施工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保证整个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对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建筑企业只有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努力提升工程建筑的质量和性能,才能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在工程建筑中,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完善,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升混凝土建筑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等施工现场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材料规划,然后结合混凝土施工设备的合理配置和技术,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的有效提高。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要是由水、砂石、水泥及其他建筑施工材料的混合构成,在依照一定的拌和比例拌和均匀之后,需要联合钢筋材料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2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与影响因素

2.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它利用水泥骨料的科学比例,借助水和添加剂等配件,再经过专业的技术处理,形成硬度、形状和其他材料的混合物,以满足建筑的需要。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可根据工程需要塑造成不同的整体造型。搭配钢筋使用后,其稳定效果和承载能力会进一步增强,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结构之一。混凝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塑性,并且组成混凝土的施工材料获取简单,总体造价较低,因此已经成为当前工程建筑中使用极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的抗震性、稳定性能满足现代工程建筑的需求,并且可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及结构变化,对其受力能力进行调整。并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废料(如粉煤灰)等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但是由于混凝土自重大、养护耗时长的劣势,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裂缝,所以要通过强化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来不断提升混凝土的结构性能。

2.2混凝土结构施工材料因素

虽然混凝土结构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应用时间长,但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大,气候分布不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其比例材料的质量是确定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依据。近年来受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影响,质量好的建筑材料价格也随之高昂,并且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为部分责任感浅薄的人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渠道,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材料的选择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办法,为自身和企业节约成本,捞取利益。这些材料被运用到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的豆腐渣工程涌现出来,并造成多起生命财产损失案件。还有政府施工安全质量监管部门的制度不完整问题,虽然国家建立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但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善,所以部分建筑企业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不顾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味的追赶工期和节约成本,导致建筑工程问题频发。

2.3影响结构质量的各个因素

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筑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是裂缝问题,由于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对各种性能指标和比例的要求很高,经过专业的搅拌搅拌后才形成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在搅拌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裂缝。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之一,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有温度、混凝土自缩和材料配合比三个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在成品过程中,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时就容易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加大,混凝土组成材料在发生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会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与混凝土内外温差呈正相关关系,当温度应力超出混凝土自身结构承受的受力范围时,就会产生裂缝,另外由于水泥的水化热造成的温度应力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自缩是在其制造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含水量下降,水分的蒸发量大于混凝土的正常蒸发水分总量,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收缩引发裂缝;组成混凝土材料的粗集料种类繁多且标准较高,不仅要求粗骨料清洁、干燥,同时要求其没有受到风化影响,也没有混合其它杂质,其原料直径以及粗细骨料配比等要素都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容易引发混凝土质量缺陷。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必须达到浇筑过程中需要达到的塌陷程度。如果混凝土是分离的,在浇注前需要搅拌两次。预混混凝土的倒塌程度经检验确定为不合格或者施工中不允许使用。混凝土运输时,应使运输时间尽量达到最短,其转载次数尽量达到最少。建筑施工现场的混凝土一般采用吊运方式运输到位,梁板、柱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所有不同,前者宜控制在50-60mm范围内,后者宜控制在45-55mm范围内。另外,为使浇筑后的混凝土达到更好的外观效果,可在搅拌站按照规范的要求适量掺加外加剂,如粉煤灰等;当模板较为紧张,需要加快其周转速度时,还可向混凝土中适量添加早强剂。对于外加剂的类型与用量都要通过试验确定,并得到监理方的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的允许间歇时间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气温有关,如对于强度等级在C30以内的混凝土,当气温在25℃以下时,间歇时间不能超过210min;当气温超过25℃时,间歇时间不能超过180min。对于强度等级在C30以上的混凝土,当气温在25℃以下时,间歇时间不能超过180min;当气温超过25℃时,间歇时间不能超过150min。

3.2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浇注和振动环节,这也是最容易影响该环节施工质量的环节。比如说墙面如果低于2m,采取自由下落的方式即可;当墙面高于2m时则应该采取滑膜倒流的方式,平面则采用步推的方法。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程度与搅拌过程中的气泡,这样一来混凝土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与价值,避免内部的气泡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

3.3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是混凝土裂缝,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这种现象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往往难以避免,但在施工中要合理运用相关措施和技术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减少裂缝的机会,采用混凝土抗裂技术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强化施工抗裂技术,可保证混凝土施工自缩数值被合理控制,在添加剂的补充情况下,有效提升施工完成质量。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合理控制添加顺序与工艺,保证操作过程需要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施工进度进行实时操作,保证操作流程的合理性,有效性。

同时为强化混凝土实际抗裂水平与能力,需要添加最有强性材质的材料在混凝土中,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增强材料有以下几种:第一类:有机纤维材质;第二类:金属纤维材质;第三类:多种无机纤维材质。除此之外,另一种常见的混凝土增强材质的方法为合理配置混凝土比例,通过合理配比混凝土,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抗裂水平。对此可通过科学技术、准确计算等对混凝土的实际配比进行调整。通过控制混凝土的结构性能,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结合科学实验对混凝土的实际配比进行验证,避免存在结构隐患降低性能,影响工程质量。

3.4振捣与养护

振动过程中所使用的振动设备应确保插头均匀插入,以免因漏出而导致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散热。振动操作主要针对混凝土的顶部、中间和坡脚。振动操作必须掌握振动时间和振动频率,禁止泄漏或过度振动现象,并保证振动工作不留下死角。同一地点不得超过12度。直到你看到没有气泡。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反复抹压,从而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裂痕,并利用保鲜膜和塑料袋覆盖的方式进行防护。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相应的养护。针对外界温度的不同采取的养护措施也会有所差异,如外界温度影响较小的时候可采取自然养护的办法,在夏季或冬季要采取必要的人工养护。通过覆盖麻袋或湿草,定期洒水等方式来保持混凝土表面水分,降低裂缝发生几率。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需要与施工质量管理的模式、策略相互结合,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的优势与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做好基本的原材料管理与配合比控制之外,还需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做好施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建筑安全、功能稳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居舍,2019(11):135.

[2]都业明,姜全军.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133.

[3]张银芳,闫帅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10):85+14.

[4]李国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9,45(10):193-194.

[5]雷建宁.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9(03):59+61.

论文作者:李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