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潜力提高素质(一)--儿童绘画与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_思维品质论文

发挥潜力提高素质(一)--儿童绘画与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_思维品质论文

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上)——幼儿绘画与创造思维教学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潜能论文,思维论文,幼儿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右脑与创造性思维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秘密:左脑主要用语言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称为语言的脑),右脑主要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称为图像的脑)……他的大脑功能专门化的理论发现对教育改革影响极大,不仅纠正了人们认为左脑是优势脑、右脑是劣势脑的传统观念,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右脑革命。从80年代开始,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均衡地运用整个大脑的新教育方法。他们认为,如果人们的左脑与右脑能得到平衡协调发展,人类的创造力、潜在智慧将得到空前的开发,着力开发人的右脑领域,才是人类最终打开潜能秘密的钥匙。这些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创造思维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们在创造过程中,关键在于具有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需要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并常常伴随着灵感状态。

可见,创造性思维不是另外的第三种思维,而是两种思维独特的结合。其中在思维的突破上,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也就是右脑起着关键作用。

二、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最佳手段之一

人们习惯地把幼儿绘画看作一种技能训练,忽视对幼儿思维的训练,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绘画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健全幼儿思维、提高智力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绘画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形象思维。所以,幼儿绘画是训练右脑功能及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幼儿来到这个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世界上,不仅仅从外界汲取知识经验,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表象表达出来,与外界进行交流。幼儿的语言比较贫乏,他们更喜欢用绘画来表达思维。绘画能够更自由、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用语言不能表达的、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自己内心的感情。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变化无穷。

绘画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力、认知能力;绘画能激发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发展幼儿的独创性、个性;绘画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因此,绘画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最佳手段之一。基于绘画发展的各种能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我们把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称为创造思维教学法。

三、美术教学重在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此,通过绘画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得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幼儿美术教学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小班:以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记,强化幼儿的形象记忆。

中班: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绘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

大班: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

在教学中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绘画为手段,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在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勇于独创、有丰富感情、有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更聪明的一代是创造思维教学法的最终目标。

四、创造思维教学法的几个教学原则

1.启发幼儿自愿接受学习的原则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说理性的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

首先,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也就是先娱目动情,然后才能激思励志。要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创作的欲望,让他们头脑中有鲜明清晰、呼之欲出的形象,使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再者,配合教学要有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桃花、玉兰花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花丛里飞着的蝴蝶长着几个美丽的翅膀,翅膀上有什么样的花纹。不仅让幼儿捕捉观察物体瞬间的变化,还让幼儿做长期的观察。如让孩子们在动物角或家中养鱼、养鸡、养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动态变化,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另外,还要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我把所画的人物、动物都做成活动教具,孩子们可以通过玩活动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化出各种动态,同时配合听音乐、化妆跳舞、玩木偶讲故事、说寓言、看录像、玩拼图等多种活动,增加对所画内容的体验。

2.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原则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我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泛灵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感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经常为他们画出的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加油,让全班幼儿为他们敢想、求异的精神鼓掌。

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即便是画得不好,教师也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嘲笑,要把鼓励幼儿的好奇心、维护幼儿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扫除幼儿创作时的一切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系统性原则

区别教学内容、方法科学与不科学的标准就在于其是否适合幼儿绘画年龄发展阶段与生理成熟程度,是否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需要。

在幼儿园阶段,教学内容要特别强调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意识的启迪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从绘画造型能力来说,主要是掌握线、形、色和简单的绘画工具、材料以及简单的组织画面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难易顺序来说,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也就是由平面基本形到组合形为主;色彩由三原色(红、黄、蓝)到三间色(橙、紫、绿);人物画贯穿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始终,由涂鸦期的蝌蚪人、火柴人到双勾人;要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在画面中有主次、大小地进行组合构图。

绘画方法以形象思维训练为主,指导幼儿如何思考,拓宽思路。小班时让幼儿头脑中大量储存表象,以表象记忆、联想为主,训练幼儿默画,先以画单个人、物为主,再组合人、物,进而再到有简单情节的创作。在此基础上,再教幼儿更多的形象思维方法。学一段基本形后,让幼儿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发散、概括。如圆形,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多种圆形物,并比一比看谁画的数量多而且新颖。学了很多动物后,让幼儿抓住动物结构特征,去比较异同。还要教幼儿如何由此及彼联想,如何分解组合,怎样夸张、变形、创造、幻想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新形象。教幼儿听故事、寓言后,再造想象,还可让幼儿自编自画故事。总之,要培养幼儿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会举一反三,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如学会画一种姿态的动物,就会画出千姿百态的动物;学会画一种人物之后,会联想出千姿百态的人物。绘画的思维过程大体顺序是让幼儿先有眼中之物(形象积累),再变为脑中之物(头脑对表象加工),然后是手中之物(用技能来表达、外化于物质材料之中)。

这里还要强调说明的是,绘画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是一个完整的绘画创造过程。强调先教幼儿会想再会画,这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意在笔先”,两者不可偏废。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训练而忽视基础的知识技能。

4.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幼儿作品的原则

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要用培养绘画专业人才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不要使绘画教学偏离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的方向。教师要面对全体幼儿,不要只重视尖子学生,要使每个幼儿都受到艺术教育。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基础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画完画我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我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摩,他们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想得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画更有动力。

(未完待续)

标签:;  ;  ;  ;  ;  

发挥潜力提高素质(一)--儿童绘画与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