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出版编校观论文

鲁迅的出版编校观论文

鲁迅的出版编校观

陈 炜

(河南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18)

摘 要 :鲁迅在长期的报刊、图书编辑实践中,自觉树立起了为读者服务、关注新人成长的指导思想,自觉用读者意识统领编辑实践活动,借助编辑工作来完成和体现自己作为进步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有益的启迪,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关键词 :鲁迅;编校思想;读者意识

一、引言

作为文化巨人的鲁迅,一生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就——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桂冠之外,鲁迅还是一位成绩斐然、影响深远的编辑大家。据统计,鲁迅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先后主编或参与、指导编辑出版的期刊、报纸文艺副刊达20多种,编辑出版图书近百种,主办或参与了未名社、朝花社、三闲书屋、野草书屋等7家出版机构;同时,鲁迅一生还不间断地帮助友人,特别是为青年作者审定书稿,多次用稿件、资金等形式扶持进步报刊和图书出版机构,支持青年人创办进步报刊。

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鲁迅形成了系统的编辑思想,这些思想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对当代编辑出版事业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价值。笔者认为,“重视出版物编校质量”是鲁迅编辑思想的灵魂,尤其值得社会主义编辑出版工作者研究和继承。

编校质量是报刊、图书出版的生命线,出版物编校质量低下是对读者最大的不尊重,是最忽视读者权益的表现,这样的出版物也不可能对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在编辑思想和注重编校质量方面,鲁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二、宁缺毋滥

鲁迅认为“内容选择,尤应谨严”是书刊编辑的起码原则,“与其多而不佳,不如少而好”[1],“稿须精选”[2];他在主编期刊《文艺研究》时,撰文指出自己的编辑原则是“文字的内容力求其较为充实,寿命力求其较为久长,凡泛论空谈及启蒙之文,倘是陈言,俱不选入”[3]。在《三闲书屋校印书籍》的广告中他庄重承诺:“虚心绍介诚实译作,重金礼聘校对老手,宁可折本关门,决不偷工减料,所以对于读者虽无什么奖金,但也决不欺骗[4]。”

3.城乡差距仍然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主要阻碍性因素。城乡差距影响均等化指数的系数为正,说明城乡差距使得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降低。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做出版工作,一定要把新知识、新内容传递给读者,这样才能对读者负责,让读者受益。鲁迅的这种崇尚原创的思想对今天的一线编辑人员启迪犹在。

鲁迅认为,“汇印新作,当然是很好的,但新作必须是精粹的本子,这才可以救读者们的智识的饥荒。就是重印旧作,也并不算坏,不过这旧作必须已是一种带着文献性的本子,这才足供读者们的研究。如果仅仅是克日速成的草稿,或是栈房角落的存书,改换新装,招摇过市,但以‘大’或‘廉’诱人,使读者化去不少的钱,实际上却不过得到一大堆废物,这恶影响之在读书界是很不小的”[5],并提醒“凡留心于文化的前进的人”都要对这种出版物进行检讨。

三、崇尚原创

③ 刘译:...if he who was born after me learned the Way before me...

鲁迅认为“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7],“他总认为,一期刊物、一本书出的错误少一点,就对读者帮助更大一点,自己能做多少,就努力做多少”[8]。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鲁迅“即使校对别人的译著,也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决不肯随便放过,敷衍作者和读者”[9],不论是对自己所撰写的稿件,还是对自己所编刊物、书籍的稿件,鲁迅都经常亲自操刀进行认真校对,“校对中,遇到一行的顶头有标点,他都认真地划到每行的末尾;一张校样,正面看看,还要倒过来看看”,以便确认“字排得正不正,排行是不是歪斜”,“他要求天地头要排得整整齐齐,那个地方空的多,那个地方比较挤,那个地方错落不齐,他都在样刊上做出记号,有时用尺子划一条直线,以引起排字工友的注意”[10]

对稿件的编选须精,宁可少一些,也不能不顾质量而贪多凑数。鲁迅的这种编辑理念为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者树立了楷模。

四、培养新人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有一些编辑人员,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心里只装着个别大家、名家,不愿在挖掘新人上下功夫,对新人的作品不待见,甚至置之不理。这种编辑思想严重阻碍了新人的成长与成名。除了名家名作外,编辑更应该把目光放在新人新作上,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做到慧眼识珠,不仅能够发现新人、挖掘新人,更要去指导创作、培养新人,知人善用,从而推出新人新作。

20世纪30年代鲁迅主编过一套丛书——“奴隶丛书”,其中包括叶紫的《丰收》、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出版这部“奴隶丛书”的时候,叶紫25岁,萧红24岁,萧军28岁,都是热血青年。而且,这三本书均由鲁迅自己作序。鲁迅深感环境对进步文学青年的压迫,激励他们说“奴隶总比奴才强”,再三提醒他们“上海有一批‘文学家’阴险得很,非小心不可”[6]。鲁迅通过他创立的社团“奴隶社”推出了三个“小奴隶”,此举成就了叶紫、萧红和萧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这些进步文学青年而言,鲁迅就是他们心中的希望和明灯。

作为书刊编辑,鲁迅除了校阅稿子之外,更是把心血和精力花费在新人新作上,倾尽全力扶持文坛新人。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下,鲁迅鼓励文学新人写作,把培养青年作家视为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注重校对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改进学习策略外,加强对学生翻译技能训练是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原因在于,上文的研究表明很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各种翻译技巧,翻译的作品翻译腔较重,译文生硬、可读性弱。再者,翻译课堂训练必须和课后翻译练习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在平时的翻译学习中弥补课堂翻译练习的不足和欠缺。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戒急戒躁,从容学习也是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的重要环节。

据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回忆:“每一种译著的最初出版,往往多是经过鲁迅先生和我共同校对……有时甚至六七校,平时的所谓初校,在我们已经是三校、四校了。” “鲁迅的校勘工作继承了清代的校勘工作的优良传统的,也就是所谓考证校勘……尤其是《嵇康集》的校勘工作,每当发现某个版本的说法不同的时候,他马上写一个小纸条夹在里边,或者在上面注上眉批[11]。”许广平说,鲁迅校对“译稿则一定找来原著来对照修改。比方是英文译稿,除了英文原作之外,再有其他国家译本可以参考,他更愿意周到些。设或还有怀疑之处,不是自己独立能够了解,他必定请教比他更高明的,总之,绝不肯含糊了事”[12]

反观今天的一些出版工作者,他们愿意在选题策划、稿件优化加工等环节下功夫,却不愿意在校对上稍微多用一些心智,认为校对是事务性工作,不属于创造性劳动。其实,校对是编辑岗位从业者的硬功夫,是编辑综合素质的体现。对校对持轻视态度的人们,无论是在职业精神还是业务能力方面,实在都需要好好向鲁迅学习。

畜禽品种质量不过关是影响畜禽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化管理。在购买畜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够认真依照相关条例去操作,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够有效保证畜禽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六、小结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过程中,更是体现了鲁迅作为富有经验的编辑出版家的使命和责任,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形成了他特有的编辑思想和理念。审稿严格,要求选稿须精;为读者着想,崇尚原创;追求严谨细致,注重校对;关注新人新作,努力扶持文坛新人。这些都是鲁迅树立为读者服务的出版意识的具体体现。在今天新时代出版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下,鲁迅的编辑思想和实践,对我们的编校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1]鲁迅.致陈烟桥(1934年4月12日).鲁迅全集(第13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73.

[2]鲁迅.致李霁野(1926年10月29日).鲁迅全集(第11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595.

[3]鲁迅.《文艺研究》例言.鲁迅全集(第8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40.

[4]鲁迅.三闲书屋校印书籍.鲁迅全集(第8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03.

[5]鲁迅.书的还魂和赶造.鲁迅全集(第6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39.

[6]鲁迅.致萧军萧红.鲁迅全集(第12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20.

[7]周建人,茅盾等.鲁迅回忆录(2) [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191.

[8]周建人,茅盾等.鲁迅回忆录(1) [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219.

[9]鲁迅.鲁迅译著书目.鲁迅全集(第4卷)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87.

[10]周建人、茅盾等.鲁迅回忆录(1) [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218.

[11]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许广平忆鲁迅[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78.

[12]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许广平忆鲁迅[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98.

中图分类号 :G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12-0131-02

作者简介 :陈炜,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方向:编辑、校对。

标签:;  ;  ;  ;  

鲁迅的出版编校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