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乌托邦还是真理——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托邦论文,共产党宣言论文,真理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整整150周年了。150年前,社会主义还是徘徊在欧洲上空的一个“幽灵”。《宣言》发表后,这个“幽灵”就逐渐燃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熊熊烈火。150年来, 社会主义历经了唇枪吞剑的论战和跌宕起伏的运动乃至硝烟弥漫的战争。社会主义事业既有惊天动地、灿烂辉煌的成功,也有悲天地、泣鬼神的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本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曾令国际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的东欧和苏联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就象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出现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陷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最低谷,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社会主义是空想还是科学?《共产党宣言》是谬误还是真理?无疑是当前我国思想领域中最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评论任何一种社会思想或社会科学理论,都应当考察这一思想或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共产党宣言》是真理还是谬误,社会主义是科学还是乌托邦,当然要由历史来回答。笔者仅就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派生,然而却是它的人性原则的彻底贯彻和发展及其最高成果
社会主义思想最早不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而是出现在16世纪初期。这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及其人性原则深入人心,形成普遍的社会思潮,有力地冲击、动摇着封建政教合一的统治,人性思想成为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至上的原则。然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掀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当中,也出现了一朵社会主义的浪花,产生了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莫尔的《乌托邦》、德国闵采尔的《千年天国》和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是以文学作品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理想中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私有制和完全平等的社会。
16世纪,欧洲仍然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统治,社会正提出应当由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要求。从理论上说,在这一历史时期,应当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只能是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及其替代封建主义制度必然性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不应当、也不可能产生别的、特别是有碍于社会历史进程、有碍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然而,在那个不可能出现的历史时代,确确实实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这似乎有悖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早在那个时期就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据。
第一,人的思想意识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客观现实所决定。但是,人的思想意识又有其生成和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超前的特性。一种思想意识一旦诞生,不仅仅单纯地反映客观现实,而且,也按照自身相对独立的思维逻辑向前发展,出现超越现实的思想意识。这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意识最本质的内容,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
第二,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在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意识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对社会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前人或他人认识的基础之上,批判地吸收并向前发展。现在的思想意识与过去的思想意识,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联系。
人本主义的人性原则不仅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动员社会进步力量,反对并推翻封建统治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教会人们用人性的原则来审视现实社会的一切,而不仅仅适用于审视封建制度。也就是说,资产阶级的人性原则为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鼓吹人本主义的人性原则,以人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本性证明资本主义合乎人性,批判、反对封建制度。然而,资本主义的事实却是以火和剑为自己积累原始资本,资产阶级所鼓吹的自由、平等,不过是争得奴役、剥削别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发展自己的权利;它所鼓吹的幸福是可以依据自己的财富过着与封建主同样奢侈糜烂的生活的权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鼓吹的“自由、平等和幸福”和封建社会一样,仍然要以社会上的多数人的不自由,不平等和不幸福为前提,仍然是少数人的权利。这一事实就为欧洲激进的,彻底的人文主义者提供了从现实社会之外去寻找理想社会的客观物质基础。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既不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不违背思想意识内在的发展逻辑,而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人性原则彻底贯彻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它的派生。可以说,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18世纪,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不仅把法国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提高到系统理论的高度,同时也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由文学作品的形象描绘上升为一种思想理论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欧洲的资产阶级虽然意识到了封建制度的不人道、丧失人性,因此提出了人文主义的人性原则。但是,由于缺乏思想理论方面的准备,因而,当时欧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只能停留在或直接提出、或通过文艺作品呼喊出要求人性的口号。而这个时期,由这场运动所派生出来的超越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显得更缺乏思想理论基础,理所当然就更只有借助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从14世纪提出,经过400年的酝酿和发展, 于18世纪在法国又出现了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终于出现了质上的飞跃。资产阶级思想由原来简单、零散的政治口号上升为全面、系统的思想理论。这表明资产阶级思想已经成熟了。法国18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把理性视为至上的原则,不仅是要求社会的原则,而且也是思想理论的原则。在理性原则的影响和推动下,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大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几乎也同步地将空想社会主义系统化,理论化了。巴贝夫,圣西门和傅立叶等人的思想就是紧接着发生在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之后,是理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他们深受法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他们的理论与资产阶级的理论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多大差别,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理性的原则。二者的差别仅仅在于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批判矛头仅仅指向封建统治,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矛头则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十分明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理性空想社会主义,得益于思想启蒙运动所提出的理性思想原则的影响和启迪。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不仅使资产阶级思想完善和成熟,也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三、超越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要求, 无产阶级尚未成熟以及没有突破资产阶级思想原则等局限,是空想社会主义所以是空想的根源
从16世纪初莫尔的《乌托邦》直到19世纪二十年代欧文的“公社制度”所包含和阐述的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空想,是空想社会主义。这一历经整整300多年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始终停留在空想阶段,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些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超越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要求。
从16世纪到19世纪二十年代,欧洲正处于孕育、产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正推动着社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并与落后、反动的封建社会展开激烈的斗争。用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取代封建社会形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之相适应,在这个历史阶段,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毫无疑问是社会革命的思想和主流思想。当然,同时也可以产生出更为激进,更符合人性和理性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但这种思想大大地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超越了社会历史发展所提出的时代要求。资本主义作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但还不十分普遍,还没有取得或刚刚取得对社会的统治,还没有经过充分的发展,更没有出现明显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还没有出现证明它不应当继续存在的现象。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任何试图以一种新的、更为“先进”,更为“合理”的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取而代之,无疑都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都不是那个时代的客观要求,而只是一些思想家们的一厢情愿。这样的思想注定不可能实现,注定是空想。
第二,无产阶级还是一个在思想上尚未觉悟,在政治上尚未独立的自在的阶级。
自16世纪初到19世纪二十年代,同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样是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居于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还不具备接受比较高级的社会教育的条件,也不可能有经常的思想文化生活,还是一个缺乏“教养”的阶级,一个仍附属于资产阶级、尚未独立、尚未产生自觉意识的阶级,一个未成熟的自在阶级。尽管当时激进的彻底的人文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中的个别思想家出现了本应只有无产阶级思想家才有可能产生的社会主义思想,但他们不是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家而是作为整个人类的救世主的面目出现。他们的思想不是无产阶级自己产生的自觉意识,不代表无产阶级的意志和要求,而是作为无产阶级外部的思想,它理所当然不为无产阶级所接受。一种没有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的思想,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壤”,就只能是悬浮半空并四处游荡的“幽灵”,只能是空想。
第三,还没有突破资产阶级人性和理性思想原则的局限,其社会历史观同样是唯心主义的。
社会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唯物史观尚未出现,更由于这些思想家中的多数深受阶级的局限,他们始终和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同样崇尚人性和理性的思想原则。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发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一定要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必然性,更无法认识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他们总是希望通过说教、启迪,就可以感化资产阶级乃至整个人类,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这当然更是一种空想。
正象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书中所说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态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把它从外面强加给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9页)
以人性和理性原则为特征的空想社会主义,说到底也是一种宗教,一种比基督教更为人性和理性并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宗教。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独立走上政治舞台之后,这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正好成为反比,因而就只有被工人运动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四、工业革命后,社会阶级结构的简单化、 矛盾的明朗化,无产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前期探索,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阶级立场的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及其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共同建构完成的。然而,1848年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首先应当归功于开始于18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只是改变了当时的生产劳动方式和经济形式,由手工劳动进入大机器操作,由小生产进入全面社会化的大生产;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社会结构,几乎把原来社会被撕裂为众多的利益集团合并为两大对抗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结构简单化、明朗化了,无产阶级的队伍空前壮大了。同时,工业革命拉大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二者的矛盾。而且,工业革命后的普遍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成熟的阶段,蕴含在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基本矛盾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
只有工业革命后,社会才出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客观历史条件。这些条件是:
第一,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已经提出应当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于18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于19世纪四十年代的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生产力的一场革命,而且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它推动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同时也推动着资本主义走向死亡。它象魔术师似地骤然呼唤出源源不断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财富顿时堆积如山,但工人的工资并不因此而有所提高,反而因劳动的简单化而有所降低。社会竟然出现了生产劳动者居然无法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日益增多的产品和社会因为产品增多而出现危机的荒唐现象。社会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二者出现了矛盾,当这一矛盾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就必然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从1825年到1847年,每隔十年左右就爆发一次这样的危机。“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本质上是社会以一种暴力,一种灾难强迫世人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内部包含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无法容纳下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已经开始严重地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对其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已经到了应当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应当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而代之了。
18世纪四十年代,对这一社会的要求,不仅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而是许许多多的思想家们都认识到了,他们提出了诊治资本主义不治之症的种种方案,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救世的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成为那个年代最为时髦、最为流行的社会思朝。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仅仅是作为当时整个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种思想应运而生。
第二,工人阶级已经从自在的阶级发展成为自为的阶级,它提出了应当产生能够指导解放自己的科学的革命理论。
工业革命一方面使无产阶级更加贫困化,三次“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把工人阶级推向日益贫困的境地;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变得简单明白了,整个社会基本上只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构成。无产阶级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贫困是资产阶级造成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工人阶级举行了三次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工人运动,但都失败了。三大工人运动一方面表明,工人阶级已经开始觉悟,开始以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社会历史舞台,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开始了;另一方面运动的失败教育了工人阶级,它使工人阶级意识到了,要争得自身的解放,必须有一种能够指导自己革命的科学理论。工人阶级客观上提出了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走完了科学社会主义应当走前期探索的路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进行了思想准备。
任何一种科学的思想及其理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产生,也不是一两代人就可完成。它总是要经过几代人不懈的艰苦努力,才有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而在达到真理之前的认识,都是人类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一阶段的认识,在后来者看来是这样的不深刻,不完善、不科学。但是,后来的认识总是建立在以前认识的基础之上。没有以前的认识,就不会有现在的认识,更不会有以后的认识。任一历史阶段,人们只能认识客观对象尤其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一小部分;而后来者总是比先行者前进了一小步。任何一种认识莫不如此一步一步地走向科学、接近真理。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从空想社会主义一步一步地走了300 多年才达到的。反过来说,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必须由无产阶级思想家、理论家来创立。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但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所有的或一般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都能产生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和理论,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手段等等。这些思想只有无产阶级自己才能产生,这些思想也只有经过无产阶级的思想家、理论家分析和研究,概括和总结,才能产生出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可以说,以往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空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产生那些思想的思想家们都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是无产阶级队伍之外的思想家、理论家。他们都不是站立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都不是为着解放无产阶级,而是站立在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因而他们的思想都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都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
19世纪四十年代,无产阶级要求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要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就应当首先有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无产阶级自己的思想家、理论家。时代要求产生无产阶级的思想家、理论家,时代造就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无与伦比的永垂不朽的无产阶级思想家、理论家。19世纪四十年代上半期,并非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常广泛深入地了解工人阶级之后,首先在思想上实现了阶级立场上的转变,使自己牢牢地,始终不渝地站立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家、理论家从此诞生了。
第五,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来源的伟大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又一重要原因是,它无法从理论上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09 页)它还无法证明资本家的财富是由工人创造的,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堆积,从而无法为剥夺剥夺者、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找到理论根据。因而,空想社会主义既无法说服社会,又无法动员无产阶级理直气壮地起来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发表于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在人类认识史和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1847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一书,则初步分析了剩余价值是“从何产生”和“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资本家占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在上述理论中的缺陷,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牢固的理论基础。
19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充分具备,科学社会主义就一定要诞生了。
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乌托邦走向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以及在一些国家的失败,并不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真理
1847年12月,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宣言》发表。
《宣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作了简要然而全面的概括。因此,《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宣言》发表之后,“幽灵”变成了革命火种。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此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振撼着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证实了《宣言》中的预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真理。
然而,自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和内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和原则遭到了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走下坡路。同时,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都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东欧和苏联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象多米诺牌一样崩塌了,社会主义大厦只剩下几根柱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困难和最严峻的考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共产党宣言》中的豪言壮语也受到最有力的挑战。
社会主义是真理还是乌托邦?《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还灵不灵?这些问题困扰着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困扰着中国人。
如前所述,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19世纪四十年代末到19世纪末的产物,是适应了那个时代社会所提出的客观要求,而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灵感或诗兴的抒发,不是对幻想的编织。没有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任何一种社会思想都不会产生,不仅科学社会主义如此,欧洲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也如此。社会主义思想,是经历了300 多年的发展,才于19世纪四十年代末成为科学,这就足以证明它的顽强生命力和科学性质。
科学社会主义曾经为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过,但又在许多国家遭受挫折或失败,但这不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不是真理。
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是要在全世界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压迫和剥削的理论,是国际无产阶级与国际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理论。
在人类历史上, 从无阶级社会发展成为有阶级社会, 尚且花去了10万年左右的时间;而有阶级社会发展至今大约也有5000—6000年左右的时间。从有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与从一种阶级社会向另一种阶级社会转变存在着本质上的根本区别。两种不同阶级社会间的转变,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私有制形式和生产方式间的转换,私有制依然是私有制,剥削阶级依然是剥削阶级,被剥削阶级依然是被剥削阶级。两种私有制社会之间的转换,社会性质不发生根本变化,都不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震荡,都较为自然、简单和顺利。而从有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转变,则不仅仅是要消灭资产阶级,而且要消灭无产阶级自身,要消灭一切阶级,其艰巨、复杂和长期决不是两种不同阶级社会之间的转换所可同日而语的,也决不是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二百年的时间就可实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为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出过时间上的预言,而任何对此所作的预言,都未免过于急燥,有失谨慎,有失科学性,有的甚至有些天真。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些国家取得胜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这个国家取得初步的成功和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在这个国家就已经取得胜利。一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无产阶级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从来就是国际无产阶级与国际资产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就不是个别国家内的两个阶级的斗争。而这一斗争不因这个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复存在,而只是主要地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其外部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阶级斗争。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就要犯极大的历史性的错误。这已经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所证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 但相对于从有阶级社会走向无阶级社会的漫长历史过程,这还仅仅是开始。在这个阶段,在探索人类如何从有阶级社会走向无阶级社会的整个历史阶段,失败是常有的事,失败比成功的可能更多、更大,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不存在不经历长时期失败的成功。在当代,国际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较之国际资产阶级都显得相当弱小,而且资产阶级也决不会自动退出社会历史舞台。两个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比在一个国家内的较量要复杂、艰巨得多,失败自然就不足为怪了。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并不证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社会主义不是真理。这些剧变只不过证明当代国际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在这个国家遭到了暂时的失败。以初始阶段的一时失败去证明需要千百年漫长时间才能实现的伟大理想及其伟大事业是乌托邦,如果不是有其用心,那较之预言在多少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就更显得幼稚可笑了。
挫折和失败,不仅有外部的原因,还有内部的原因。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没有、也不可能为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后的具体国家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方案和办法。正因如此,科学社会主义才是适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真理。如果不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的前提下,具体地分析、解决具体国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而是机会主义或教条主义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那么,这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一定要遭受挫折和失败。历史也已屡屡对此作出证明。
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这一事业的胜利,有赖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的支持和帮助。而国际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则更有赖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觉悟,有赖于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一致、共同斗争。因此,《共产党宣言》在最后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标签:共产党宣言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空想社会主义论文;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第一次工业革命论文; 宣言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乌托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人性本质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欧洲历史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 人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