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施工现场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直接影响建设工程质量。以下本文主要围绕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探究
1 施工基础环节介绍
1.1 拌制与浇筑
进入现场前,应严格检查各种材料,不合格材料应予以拒绝;混凝土拌合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例通知,并对减水剂进行称重和装袋;所测原料应先在进料斗中收集,然后从送料斗进入混合桶。同时,测得的液体外加剂和水将直接进入搅拌筒,混凝土配料的施工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控制。在施工配料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称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砂石料的实际含水量进行施工配合比换算,以保证合适的砂石料比,砂浆骨量比、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粘结性、密实性、强度、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
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材料用量,不能随意增、减材料用量,确保混凝土按照规定的坍落度进行拌制,不得将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过程,随时检查拌合底部是否有“素土”夹层。当混凝土满足混合要求时,具有相同的颜色、均匀的混合、良好的流动性、保水性和粘结性、无偏析和失血性。当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立即调整。拌和过程中,专人负责捡拾不符合要求的砂、土、杂物;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振动密实,防止漏失和过振;严格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确保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隔的整个时间在初凝时间内。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漏浆、不失水、不分层、不离析。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
1.2 模板施工
首先,做好立模前的准备工作。一是模板支设的基层或找平层处理,模板支设前清理其上的杂物和浮土;二是模板支设。立模的底部应紧贴底座,保证稳定、牢固,振捣后不得变形。基层与模板底部有缝隙时,应垫好模板,以堵住缝隙,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漏浆;三是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复查一次模板的高度和宽度,做好模板的膜隔离。模板安装完毕后,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模板内侧铺一层塑料薄膜。铺膜能有效防止漏水、漏浆,保证混凝土板边平整美观、无蜂窝,保证混凝土板边和板角的密实度和强度。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2.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始终注意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以避免分层或偏析对混凝土使用性能的影响。混凝土卸料时,合理控制料斗与搅拌机料斗的距离,尽量不超过2m。浇筑混凝土时,垂直高度不应大于3m;其次,混凝土浇筑在底部填充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同时控制填充厚度,使其始终在5-10cm范围内。在控制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时,应以混凝土浇筑高度为基准,进行科学调整;第三,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时刻注意模板和支撑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振动。从而实现变形的有效监测。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最后,在特殊部位浇筑时,还应注意合理控制浇筑时间。以柱与墙连接处的梁板浇筑为例,柱与墙为先浇部位。该部位浇筑时间超过1小时后,进行梁板浇筑,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2.2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
钢纤维混凝土(SFR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混凝土材料。与传统混凝土相比,短钢纤维混凝土是在传统混凝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增加的,这也是其独特之处。就其生产工艺而言,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是混合连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保证钢纤维与其它材料的充分结合,必须合理选择搅拌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强制式搅拌机对材料进行搅拌,以保证钢纤维与其他材料在其强大功能的支撑下的结合。其次,在混合过程中经常出现钢纤维结块现象,这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发展,施工单位还应配备专门的人员来实时监控搅拌过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钢纤维结块时,应及时停止搅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2.3 对混凝土原料进行合理选择
一是确保水泥和主要材料选择的合理性。混凝土施工是在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是砂和水泥。特别是材料进场前,要保证水泥的详细检查。水泥的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型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保证水泥材料符合相关标准的重要保证。在砂石料选择上,要以实际工程建设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和立足点。对施工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在选用时应考虑砂石的韧性和质量,有时应考虑砂石的杂质含量和无盐性。同时,要保证砂石料堆放的合理性。在堆放过程中,要明确砂、石的粗、细骨料的种类,并在此基础上堆放,同时避免与石灰混淆。对进入现场的粗骨料和细骨料进行试验和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未经试验数据的粗集料和细集料,需要从桩的五个部分随机选择相同量的骨料进行混合,然后采用四分法实现对骨料对角线部分的10kg的提取,从而进行检查工作。此外,还应对砂岩原料进行有效的抽样检验。一般来说,由于不同材料批次或同一批次的不同部位,砂石料的质量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即使所选砂石有检测数据,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参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检。此外,还应定期检查骨料的含水量,因为骨料的含水量将直接影响骨料的配合比,配合比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其次,保证水和外加剂的科学使用。首先,确保施工用水的清洁。二是在明确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的背景下使用外加剂,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最后,在对外加剂的性能、重量、交货期等基本情况和性能进行检验的基础上,使用外加剂,确保外加剂质量符合有关标准。
2.4混凝土拆模的关键技术
虽然混凝土模板的拆除看似并不复杂,但为了避免随意拆除对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必须严格按照拆除过程进行。在混凝土模板拆除方面,需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合理控制拆模时间。如果拆除时间短,将直接影响效果,否则,混凝土的凝结无法保证。因此,在制定剥离方案时,应以剥离时间的确定为首要任务。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充分考虑外部环境温度等具体要求,如混凝土的刚度和强度。然后明确拆模的具体顺序。在这一阶段,施工领域一直遵循并认识到,模板应在第一次支护后拆除,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支护和第一次拆除。拆模时,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承载力越小,应先拆除。但由于混凝土材料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上述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存在的问题。例如,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已经基本达到要求的水平,那么如果以承载力较低的部分作为第一个拆除点,不仅不会出现明显的裂缝,而且也不会对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支座是应用最广泛的混凝土材料,是结构的核心。因此,在拆除过程中,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相关标准的背景下进行。这是因为拆模工艺的发展必然会对混凝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和影响。如果混凝土达不到要求的强度,不仅会损坏混凝土的边缘和表面,还会使混凝土结构开裂。拆模结束时,要注意相关工具的摆放,防止支架或模板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结束语
在当今的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对该项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各种问题,为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凯.试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创新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8,(05):105-106.
[2]杨蕊.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8,(03):36.
[3]许靖,葛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7):211.
论文作者:王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模板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砂石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