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应该成为眼球经济的目标论文_张有泉

教育,不应该成为眼球经济的目标论文_张有泉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 深圳市福田区 518000

摘要:关于教育、关于教师的新闻,总能让网络世界热闹起来。就说教师节吧,年年都把话题集中在送礼上。有媒体说现在的家长给教师送礼的花样越来越多了,送月饼、送茶叶的早就落后了,送购物卡、送现金又有点那个,据说最牛的是送出国旅游送汽车的,只是还没听说有给老师送飞机送游艇的。

关键词:教育、眼球经济、教育机制

中国是礼仪之邦,按说咱们的教师虽然头顶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等一系列光环,可好像地位还没显要到人人都想巴结吧,那么这些媒体的报道就有点让人生疑了:到底有多少教师收过如此的重礼?咱们中国人是挺讲实际的,凡事爱琢磨个值不值的问题,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计算投入产出比,如果媒体说的那些重礼都是真的,家长如此大的“投入”,是要“产出”什么呢?国内大部分的学校是国家开的,大部分教师是领国家工资的公职人员,他们可没有胆子只给某一个小孩提供教育,把别的学生赶到教室外边去,或者,如同这些媒体说的,教师因为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从此就对“投资人”的孩子另眼相看,格外护着些?咱做家长的都知道,小孩子的坏习惯可是不能不管的,要不然捂着捂着非惯成大毛病不可,如果教师经常“网开一面”,那不是刚好毁了这孩子吗?李某某一案,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即使像有些媒体说的那样,教师收了好处,就对人家的孩子特别关照,可咱们都在学校呆过,都知道一个优秀的班级,必然是有着优良的班风的,成功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建造优良的班风时,不讲点公平恐怕难让孩子们心服。都知道“严师出高徒”,咱们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成为“高徒”,当然也就希望老师是个“严师”,既然是严师,那必然是对学生要求严格甚至严厉的,这样说来,咱们原来只是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严”一些。

如果说,对掌握实权的官员“意思意思”是为了办事,不得已而为之,可对多年来排名第九只会跟黑板粉笔较劲的老师们,你犯得着上赶着送东西?难道你不送东西,老师就会故意把1+1说成是等于3?就会不批小孩的作业了?各个学校可是有规章制度的呀,教育局好像也都有管理机制,那咱到底在担心什么呢?

“送了东西的,老师对他就会特别关照!”原来问题在这呢:本来我不想送,可我又担心别人送了以后,老师会偏心——我心里虽然一百个不情愿,还是送了,送了以后又很不痛快,堵得慌。

正好这时有记者报导了“家长给老师送出国游送汽车”这样的新闻,群情汹涌就很自然了。

说到底啊,咱们都有教育焦虑症了,你说这年头,不读书没什么出路,读了书也不一定就有出路,多少大学生毕了业闲着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话虽这样说,读了书跟没读书,还是有区别的,读的是名牌大学还是非名牌大学,那区别更不是一点半点,“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知识改变命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样的口号,连走鬼都知道,相信大部分人对孩子,也是首先希望他考大学(名牌的),其次是希望他学个一技之长,能安身立命。可这是一条漫漫长路,周期漫长,投入巨大,前途未卜——能把当爹妈的折腾个够呛,可偏偏除了这条路,你还真难找到别的路,好多专家呼吁别再把考大学当作唯一的目标,可是轮到他们自己的孩子要高考了,照样着急上火。既然没别的办法,那就上路吧,于是小朋友们幸福的童年算是过到头了,家长也跑不了——每天的作业得做吧,有的要家长检查,有的要家长签字,有的还要家长配合才能做——事儿怎么就这么多!偏偏时下揾食艰难,家长每每自顾不暇,下班回家经常是万家灯火,累得贼死,还要强打精神关心孩子的学习,一个疏忽,可能又没完成作业。虽说现在的考试打的全是ABCD的等级分,没有以前的百分制那样纤毫毕现,可成绩怎样一看卷子就明白了。看看左邻的明明,钢琴6级了,右舍妞妞,英语都学到了新概念3,自家的小崽子倒还要每天操心作业——天啊,从起跑线上就落后了N个身位,以后还怎么跟人家竞争?又着急又担心,渐渐的就生气了:“那个老师也不知道是怎么教的,我们家的孩子从小就很聪明,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受到阿姨的表扬,怎么越来越差了?”可光抱怨也解决不了问题啊,还得想办法提高成绩,但成绩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于是转了一圈还是指望老师来出主意。也真难为了老师们了,一个班四五十人是常有的事,日常的工作就够繁琐了,碰上有的地方学位紧,每个班就有五六十人,如果同时担两个班的课,每天光是批作业就得对付一百来号人,实在不轻松。要另外抽出精力来给你家的孩子开开小灶,恐怕只能是偶然为之了。

于是,好多人一看到别人给老师送礼了就着急,他们也许不是真的对老师有什么意见,而是担心别人把老师给霸占了,自家的孩子吃亏。

听说,教书是件良心活,可能是指教书这活很难像工厂那样计件取酬。做老师这一行好像也有个职业资格证,但那玩意儿恐怕只能证明老师读了多少书——大概没有人会反对,老师最重要的素质是爱心,特别是中小学阶段,学的知识没多高深,可要让它们从书本上走进自家小朋友的脑子里变成实实在在的本事,门道可就多了。要说都怨现在好玩的东西太多,能把小朋友的魂都给勾走了,做老师的就要有办法让这些一门心思想玩的小家伙乖乖地读书学本领。这可不容易,不信你就试试,你甜言蜜语苦口婆心声色俱厉甚至挽袖子抄拳头,小祖宗也未必买你的账。好老师会根据孩子的情况,想出对应的办法,一点一滴地走进小家伙的内心世界,一点一滴地影响他的行为习惯,于是,慢慢地他不会那么抗拒学习,不再那么沉迷玩乐。这过程有长有短,就看孩子的资质和老师的本事了。但不管长短,对当老师的来说,还真的是要时间要精力的,要知道,这活可没法全在上课的时候干,好多功夫要放在课后,按照咱们最先进的绩效工资标准,这似乎也没法计算。

不能否认有些教师是贪小便宜的,喜欢得点好处,但这个比例应该不会太大;也不能否认有些教师是极富爱心并很有奉献精神的,但也应该不会太多。大部分的教师是把教书育人当成一份工作,付出劳动,获取报酬,以此来养家糊口,不是你把圣人的帽子戴在他头上,他就能成为圣人的。教师的生计,主要还是靠每个月的工资,还真没听说有哪个教师是靠着收礼发家致富的。因此,像“家长给老师送汽车”一类的“重大”新闻,有点类似于“人咬狗”,恐怕是媒体为了博取点击率的噱头而已。

我们可以加强制度的建设,管理得更细一点,对部分教师的违法、违规、无德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只是,再细的制度,也只能约束行为,而约束不了心灵。教书是件良心活,心中有爱的教师,即使教学技巧不那么炫目,也能温暖学生的心灵,甚至从此就改变学生的一生。相比时下许许多多批量生产出来的“名师”示范课,老师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一句充满理解的安慰话,教育效果也许更好。如果说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那么这项工程的核心质量标准,应该是爱。

可是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难以想像,在猜疑、指责、埋怨的土壤上,能长出爱的大树来。不知道咱们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们,在享受眼球经济成果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马铭婕. 学术发表的“眼球经济”分析[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2.杨金基. 眼球经济下的自我品牌塑造[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40).

作者简介:张有泉(1975年),男,广东省英德人,民族:汉职称:小学高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单位: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

论文作者:张有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教育,不应该成为眼球经济的目标论文_张有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