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护理在1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应用论文_姚瑶

特色护理在1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应用论文_姚瑶

(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我科特色护理在江苏省中医院1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3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观察组特色护理,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相关指标评判效果。结果:干预12个月后,两组的主要观察指标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比较,除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类风湿因子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经过卡方检验得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科特色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和防止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改善预后,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特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78-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失治误治则病情会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致残率很高[1]。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01%至0.05%之间,而患病率为0.18%至1.07%不等,在各年龄层次中均可发病,尤其在30至50岁之间最为多发,一般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该病早期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到了晚期,关节由于广泛破坏而出现疼痛、畸形,甚至功能障碍,最终骨骼肌萎缩,关节失去功能,生活难以自理[3]。目前医学界对于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只能通过对症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最大程度地保护关节功能和防止骨破坏的发生[4]。因此,护理工作在控制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常年从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具有一套特色的护理体系,现将我科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应用与同道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符合标准[5]的142例受试者均来自2016年2月-2016年12月的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患者,两组分别入组病例71例,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脱落1例、剔除0例,合格病例70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1例,合格病例69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39例;年龄37~61岁,平均(46.3±15.2)岁;病程6~49月,平均(29.41±18.15)月;病例来源于门诊20例、病房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40例;年龄32~69岁,平均(48.2±18.6)岁;病程8~52月,平均(30.44±17.36)月;病例来源于门诊23例、病房46例;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在我科医师给予的规范对症的药物治疗前提下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我科特色护理体系下进行日常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5];

②疾病处在中、低活动性的患者,即DAS28评分为:26分至51分;

③患者年龄小于70岁;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呼吸、血液系统、精神病等疾病者;

②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③缓解期或高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④病情至晚期的已发生关节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的患者;

⑤具有胃、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的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12个月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min)、关节疼痛(VAS,0-10)、关节压痛数(包括28 个关节)、关节肿胀指数(28个关节中肿胀个数)、双手平均握力(kPa)、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并查血、尿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

1.6 评价标准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整体改善率≥75%。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整体改善率在51%~75%。

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整体改善率在30%~50%。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整体改善程度<3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改善)/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SF-36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等差异在护理干预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的主要观察指标较干预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比较,除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类风湿因子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经过卡方检验得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我科的特色护理

3.1 心理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长时间关节疼痛、畸形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的重要措施[6]。一般而言,大部分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护士应多注意患者言行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在第一时间运用充足的护理经验与患者交谈,为其解疑答惑,让其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虽可致残,但只要坚持正确用药和长期综合治疗,80%以上的患者是能够获得长期缓解的。此外,通过周边人际关系的支持来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让患者处在一个家庭社会的共同体里[7]。

3.2 生活护理

在患者病情的急性进展期出现发热及关节肿痛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受累关节的活动,同时要避免关节受压及感寒受凉,以此来降低晨僵发作的频率以及缩短持续时间。待病情稳定后,患者要适度地进行关节康复锻炼,注意对已经发现关节畸形的患者,要尽可能的保护剩余健康的肢体功能。

3.3 关节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

我们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训炼分为了三个时期进行[8],即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护理原则主要是休息,尽量减少关节的运动,避免患肢过度活动和负重,同时还应注意睡觉体位,使患侧关节尽量保持在伸展位,避免其受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须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9],减轻关节疼痛,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而对于疼痛明显的关节,需要严禁其负重和活动,必要时使用护腕、护膝、夹板等进行固定。亚急性期的护理原则是活动关节,其目的在于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包括保持伸屈肌力的平衡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做一些关节负重小或不负重的活动[10]。这一时间段的关节活动应该由被动运动逐渐转为主动运动,所有运动训练都要循序渐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3.4 出院指导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长期慢性疾病,出院后的日常护理是长期对抗该病的保证。护理人员为患者宣讲相关的保健知识,嘱咐患者适度运动。另外,仍需注意避风寒、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等。

4.讨论与小结

本研究中患者除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类风湿因子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我科采用的护理干预对患肢的关节功能改善效用明显,但对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并不明显。

我科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具有特色护理方法使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病情得以控制,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科特色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和防止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改善预后,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池里群,周彬,高文远,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851-2858.?

[2]栗战国.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

[3]董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6):108-109.?

[4]丁明欣,高桂香.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88-90.?

[5] Arn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6]侯媛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学位贴敷联合专业护理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12):1694-1695.?

[7]陈美好,陈新娣,张小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7(14):21-23.?

[8]黎琴,黄如娇,于秀婷,等.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2):431-432.?

[9]罗桂香.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73-174.??

[10]孙萍,李炳华,于明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8.

论文作者:姚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  ;  ;  ;  ;  ;  ;  ;  

特色护理在1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应用论文_姚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