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华燕学校 723100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其目的是在启蒙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高效 乐学 兴趣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不仅更加牢固,而且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强大。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其目的是在启蒙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健康地发展。
虽然现实教育倡导以学生以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好主体与主导的相互转化关系导致教学效果差异性较大。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教师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部分老师可能会采取课后大量的习题强化巩固,但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给学生烙上“习题恐怖症”的烙印。侧重于教师主体、忽略学生的主导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思考问题方法单一、学习枯燥无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毕竟学生不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教师也并非成品的加工者。即便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所采取的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二者兼顾的方法施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性,这个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设计的呈现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相符合,教学设计简单,课堂看似花哨、应有尽有,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没有得到提高;教学设计难度大,学生的脑海中只能产生一个个问号,而这些问号或许在老师的引领下或者部分学生的抢答下看似得以化解,但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学生的头脑中。二是教学设计以活动和解题为主,缺乏必要的解题总结和整堂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总结,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课堂教学不上档次。三是教师以本为本,只注重引领学生探究课本中固有的知识,不知道在固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同类问题设置变式问题或进行引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四是教师在课堂施教中普遍存在“不实在”,具体有这几种表现:基础知识——蜻蜓点水、重点难点——突破不透、板书设计——浮光掠影,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这些现象导致大面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尤其是近年来我发觉身边很多学生往往看到很多解答题能很快说出其结果,但是在写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或者过程零乱,我认为这个原因主要归咎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出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成功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立足于现实,以学生为本,具备这样几个要点:课堂高效、课后有适量的“保障”、学生能持续性地乐学。笔者认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相当于一场战争或战役前的战略和战术的策划,这是取胜的必须之道,因此课前准备工作是否精细到位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施教者的角度,琢磨教材,理性地掌握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分析呈现顺序的原因;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提炼由基础知识渗透的数学思想;预测课堂结束后学生能获得的课堂活动经验的多少;重点地把握、突破难点的方式、方法、手段——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教师在课前下功夫钻研的问题;课堂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自然流畅衔接,阅读不同的教辅用书(包括学生使用资料)吸取资料中提供的方法和经验,对教材有限基础知识做合理而有必要的延展,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形式更丰富的问题串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
1.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占用业余时间(可以少量)做到预习。教师对预习的要求不能高,立足于让学生做到了解内容,找一找自学过程中的疑惑点即可,条件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目的是更确切地在课前掌握学生在即将要进行的课堂中遇到的疑惑,做到心中更有数。
2.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比如准备好基本的数学学习工具包括作图工具、计算工具、书写工具。如果是课外综合实践与探究,那么在课前还必须设计好活动方案、测量工具、活动小组成员的分工。如果是特殊课例还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特殊的数学工具,比如“从不同的方向看”要准备纸质的立方体、“平面直角坐标系”要准备网格纸,探索规律要准备火柴棒等,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同学由于缺少课前对数学工具的准备,导致教师安排的任务或活动无法很顺利地进行,这样对学生自身发展和课堂的持续进行有较大的影响。
二、关于课堂施教的运作
1.在师生课前精心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设置有效、有趣、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引导探究,通过问题串归纳理论规律,通过例题设置总结方法,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尽量避免学生因方法或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利用课余时间做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
3.课堂用语要精练、准确,避免过多的重复用语或废话,能做到声情并茂最好。
4.要具备必要的板书设计,归纳总结性板书呈现有助于画龙点睛,科学合理、详尽的例题板书呈现有助于培养学生注重数学解题过程的形成。
关于课后要有适量的“保障”,其意思是设置适量的作业及练习便于学生对课题基础知识的巩固,在设计上务求精简、有适当的梯度,避免同类问题多次出现。在作业与练习对待态度上要做到师生双方都认真对待,作为教师而言力求做到“针点式”批阅,并给予有鼓励性的符号评价或提出建议性的语言;作为学生而言,要求独立完成、工整板书即可。
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上述过程是必要的环节,最终的衡量指标还取决于“软”与“硬”两个方面的辩证与统一。作为“软”指标来说,是看学生能否长期持续性地乐学,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硬”指标来说,在质量评价与对比中,高效课堂教学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是否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的效果。
论文作者:贺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课前论文; 高效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