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运用“巧实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善于论文,实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写了一本名为《软实力》(soft power)的著作,其副标题是“世界政坛的制胜之道”。作者认为,所谓“实力”是指能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以达到你所要求的结果。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军事上的实力是“硬实力”。现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是时代的大势所趋。国际关系更要重视通过吸引力与影响力的“软实力”与别国相处,进行技术交流、经济援助、文化互动等手段来实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
“软实力”的提出显然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与要求,所以很快就传播开来,为人们所热议,并见诸行动。这是对认识和应用实力的一大发展。
2006年,这位教授在其另一篇文章中又提出了“巧实力”(smart power)这一名词。这是指在国际关系中把“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以实现战略上取胜的能力。
上述的“硬实力”是指有形的、物质财富方面的实力,而“软实力”则是指提高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与吸引力的各种方式,这是无形的、非物质的。
“硬实力”是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其地位与话语权,就谈不上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
“软实力”是推动“硬实力”得以持续发展和增强的原动力。有了强大的“软实力”,有了全民的教育文化素质、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意志等等,就能使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使“硬实力”得到不断提高。
“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没有启用时,它们处于静止状态(例如存放于银行中的资金),只有当把它们启动后,才能体现出其力量。这就是“巧实力”的作用。它使两者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针对合适的任务和项目去确定在什么情况下该动用“硬实力”,什么情况下动用“软实力”,这样才能取得战略上的胜算。
这三种实力的巧妙运用,最终将体现为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
约瑟夫·奈提出的这三种实力,都是指国际关系方面的,属于国家级层面的实力较量。我们可以将他的这一思路,应用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去,看看这对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启发。
企业的“硬实力”是企业的物质力量,主要包括它们拥有的资金、设备和各种技术设施等。这是企业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并要通过经营活动使这些“硬实力”不断扩大,不断增值,否则如不能创造更多财富,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
企业的“软实力”内容广泛,而且见仁见智,没有绝对的界定范围。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特点各有侧重。但还是有一些重点值得关注,如经营的谋略、创新的能力、领导的才干与领导艺术、员工的士气、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抗风险的能力,以及用人之道、基础管理水平等等。实际上企业“软实力”可以说是企业的“内功”。
有了这些“硬实力”与“软实力”,并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就一定能取胜,关键还在于“巧实力”如何去应用它们,使这些实力从静态变为动态,才能使它们发挥出最有力的作用。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两个实力相当的企业,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投资,一个盈利了,另一个却赔本了。这不在于软硬实力的差别,而是一个把“巧实力”用到了点子上,另一个则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个企业要去兼并另一个企业,就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就要依靠企业的“硬实力”。在兼并之后如何运作,形成“1+1>2”的整体,这就取决于文化融合等“软实力”的作用了。
现在市场千变万化,稍有不慎企业就会误入歧途,遭遇失败,甚至破产。所以,这里更关键的是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看到并抓住对自己有利的商机,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及时地、灵活地投放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主要体现在企业领导人的远见卓识,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而这些都属于“巧实力”的运用。
如果说“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以不同形式表现的实力,那么“巧实力”则更意味着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
如何正确处理这三种实力,《孙子兵法》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益。
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在经济短缺时代,企业往往在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后,投入到市场去寻求能否为顾客所接受。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国内外竞争对手众多,企业要取胜,已不再是到市场上去“碰运气”了,而是要事先作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其实,孙子早就说过:“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兵法·形篇》)。这是说,能打胜仗的兵,是事先有了取胜的把握,再去出兵:而打败仗的兵则是先到战场去拼搏,再在战斗中去争取胜利。怎样能事先知道战争的胜负呢?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孙子兵法·计篇》)。还没有开始作战,就预知胜负,是因为事前在庙堂召开的战前预备会议上,对敌我双方的各个方面,都通过了仔细的分析、对比、研究,了解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然后“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取得“未战而庙算胜”的结果。《孙子兵法》一开始就提出的“五事”、“七计”正是对敌我双方的对比分析而预知胜负。
企业有了资金,有了“硬实力”,如何投放到能获取收益的地方,这是又一个现实问题。有的企业看到市场上某一行业热闹,赢利丰厚,自己也赶快挤进去。市场上往往某一产品热销,转产的接踵而至,很快形成这个“热”、那个“热”,结果大部分企业都落得个破产的下场。这一点《孙子兵法·谋攻篇》早就有精辟的论述:“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企业应该有冷静的、理智的判断,去明确什么是自己“可以战”,什么是“不可以战”的,这才能取胜。很多一拥而上的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只看到别人畅销获利,便以为自己只要步别人后尘,一样也会得到同样结果,而不问自己的具体条件。所以在竞争中要取胜,不能光靠自己的“硬实力”与“软实力”。与对手进行对比,更需要发挥“巧实力”的作用。《孙子兵法》英文译名为“战争的艺术”,其中阐述的许多战争哲理,也可称之为“竞争的艺术”,足供我们对企业竞争的三类实力深思,尤其对“巧实力”的领悟运用,教益尤为深刻。
以上只是列举了《孙子兵法》中的某些观点,其实凡是存在需要克敌制胜的地方,不论是国际关系或是企业之间,都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得到深刻启迪与教益。
在企业竞争中,这三种实力都同样重要,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硬实力”是企业竞争的物质基础,通过竞争而使“硬实力”加强、增值。“软实力”作为企业的“内功”,支持和加强“硬实力”的持续发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主动。
“硬实力”与“软实力”在企业竞争中犹如飞鸟的两翼,要使企业这只鸟在市场竞争中飞翔,必须依靠这两翼,缺一不可。但有了两翼就能保证鸟一定会成功到达目的地吗?并不见得。飞行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方向,这就是“巧实力”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巧实力”起着鸟的大脑的作用,由它来认清周围的环境变化,再根据自己“硬实力”、“软实力”的实际,抓住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机,把硬软实力投放出去,以获取最佳效果。这正是检验“巧实力”在识别“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决定“先胜而后求战”,以掌握企业命运的根本环节。
由此可见,从“硬实力”发展到“软实力”,现在又进一步提出了“巧实力”,这不论对国际关系还是对企业来说,都反映人们对实力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