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层非短语结构“词”的词汇化_语义分析论文

跨层非短语结构“词”的词汇化_语义分析论文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语论文,词汇论文,结构论文,跨层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开头的话

1.1 “的话”是现代汉语口头和书面上使用频率都很高的助词,它最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在主语后面作话题标记(老王的话,人很实在|爬楼梯的话,他比我强),在条件小句句尾表示假设语气(下雨的话,我就不去了),此外也可以在句中表示一般的停顿语气(今天呢,大家对我的话,进行了耐心的帮助)。关于“的话”的句法功能、性质和作用,学者及一些通行的虚词词典都多所论及,但是关于“的话”的来源,讨论者寥寥,至今语焉不详。这个人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常用词,居然在大型辞书如《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中都查找不到,其原因,可能跟它的结构不像个复合词有关。

1.2 语法化通常包括虚化(有实在意义的词演变为意义空灵的语法成分的过程)和词汇化(短语或词组逐渐凝固或变得紧凑而变为单词的过程)两个重要方面,“的话”成词是词汇化现象,而且是不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在“X的话”结构中,“的”属于修饰语X的后附成分,“话”是中心语),只是表层形式上相邻近的两个成分的组合,因谓之“跨层非短语结构”。按照汉语的句法规则,结构助词“的”和名词“话”根本不能结合成一个词,更何论充当一个句法成分而独立使用,有人对把它看作一个助词持怀疑态度的原因正在于此。但是从它的句法特征和表达功能来看,它确实是一个能够独立使用的、有语法意义的最小单位,应该看作一个虚词。

“的”与“话”结合成一个跨层结构的语法词的情况要比一般跨层结构双音词复杂得多,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的动因和机制。正确揭示这种跨层结构的演变过程,演变机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语法化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本质特征,用汉语特色的语法化现象和理论来丰富一般语法化理论。

1.3 在正式讨论问题之前,还需要明确本文涉及的“话题标记、假设助词、停顿助词”等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汉语句子的话题标记有不同的来源和形成途径,因而也有多种标记。由于词、短语和分句都可以充当话题成分,又由于话题后必有停顿,因此停顿(现代书面上用“,”号标示)、语气词(如“也、呵、呢、么、啊”)、假设分句后的助词(如“者、时、的话”(注:除此之外,元明清白话文献中也可见“的”作假设助词的用法。香坂顺一(1987)曾举出《水浒》中的例子(470、501页),如:“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28回)“你晓事的,留下那十两银子还了我,我便饶了你。”(14回)在时代相近的其他资料里也有反映,把元明清四种版本的《老乞大》中的假设句加以对照,可以证明“的”确实相当于假设助词“时”:

旧本:既你待卖时,咱每商量。(22a8)

谚解:你既要卖时,咱们商量。(7b2/142)

新释:你总要卖的,咱们好商量。(25a10)

重刊:你总要卖呢,咱们好商量。(7b10/148)

《新释》的“的”与《旧本》和《谚解》的假设助词“时”相对应,又与《重刊》的假设语气词“呢”相对应,说明它的作用是表示假设语气,“的”就相当于后来的“的话”。))等都可以充当话题标记。本文认为助词“的话”的直接来源是话题句(名词和名词性短语是最典型的话题),助词“时”的直接来源是时间条件假设分句,但是由于话题句与假设句有同质关系:话题是预设的陈述对象,而假设是以一个虚拟的条件为话题,二者有本质上的相似性(假设分句都可以看作话题成分,但话题成分却并不都是假设分句)。于是通过功能扩展,它们的语法功能又都相通。为了对“的话”的各种语法功能加以区别,文中拟称假设条件分句后的“的话”为假设助词,称其它话题成分后面的助词“的话”为“话题标记”,称以上两种用法之外纯表停顿语气的“的话”为停顿助词。

二 “的话”的来源

2.1 主要资料——《绿野仙踪》

“的话”最早出现在清代白话小说中,但是较少见。前人只在《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1701-1754)和《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同治年间1862-1874尚在世)中各发现一例:

差人道:“……老实一句,‘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作不来。没有三百,也要二百两银子,才有商议。”(《儒林外史》14回,张谊生2001举)

华忠道:“……还有一句话嘱咐你,这项银子,可关乎着老爷的大事;大爷的话,路上就有护送你的人,可也得加倍小心。”(《儿女英雄传》3回,太田1957举)

这两例“的话”都用在名词性成分后面,格式都是“NP的话”,一个用在数量名短语后面,一个用在称谓呼语后面。

从《儒林外史》的用例可以推断助词“的话”至迟在清代中叶就已出现,但仅靠这两个例子(两例时间相距一百多年)很难掌握“的话”产生之初的详细情况。我们通过电脑检索了《金瓶梅词话》、《红楼梦》等十几种明清小说资料,《金瓶梅词话》不用说,连《红楼梦》里也未见可确认为助词“的话”的例子(《红》假设语气用“呢”,少数用“时”),倒是在乾隆时期的小说《绿野仙踪》中找到了一些确切的用例,成为本文立论的主要材料和依据。

《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约公元1720-约1771),书创作于乾隆18年(1753年)至乾隆27年(1762年)间,稍晚于《儒林外史》、《红楼梦》,有抄本100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和刻本80回,此据北京大学出版社百回排印本。这部书比《儒林外史》晚不了多少年,但助词“的话”的用例有十几处,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最重要的资料。

2.2 《绿野仙踪》中的话题标记“的话”

A.“NP的话”

(1)萧麻子道:“苗三爷的话,我责备了他半夜,为他多嘴。……”(《绿》57·454;述题小句中的第一个“他”回指话题)

(2)萧麻子道:“苗三爷的银子,都交在我身上。温大爷的话,我与你们尽心办理。”(《绿》57·456)

(3)苏氏回复道:“太太的话,我费了无限唇舌,倒也有点允意”……”(《绿》83·676)

(4)周琏听了这几句话,便和提入冰盆内一样,呆了好半晌,方向苏氏道:“你还须与我在太太前留神。老爷的话,我再设法。”(《绿》83·677)

B.“VP的话”

(5)内中有几个道:“他如今四面添了巡逻,日夜稽查,投降的话,断断不能。……”(《绿》34·265;此言“投降,断断不能”)

(6)于冰道:“你今年秋天,恐有美中不足,然亦不过一二年,便都是顺境了。生子的话,就在下月,定产麟儿。”(《绿》70·558)

(7)我若过去,他不知怎么欢喜。这喊叫不依从的话,是断断没有的。(《绿》81·660;此言不可能喊叫不依从)

C.“至于NP/VP的话”

(8)知县道:“这宗银子和赃罚银子一样,例上应该入官。至于遮羞钱的话,朝廷家没有与你留下这条例。”(《绿》22·161)

(9)(周琏)道:“这有什么不依,便与他终生不见面,何妨?至于我父母的话,我一力担承。家中上下,有一个敢藐视你,你只和我说。”(《绿》87·718)

(10)如今你穷困之至,求他推念先人奉上垂怜。至于凑办厚礼的话,徒费钱而且坏事。(《绿》43·332)

这类话题句前用介词“至于”,后用助词“的话”。“至于”用于转换话题的场合,它跟“关于、对于”等介词一样,用词汇手段使话题概念凸显出来,不妨把它看作个前置的话题标记。

《绿野仙踪》为我们提供了助词“的话”相当数量的早期用例,但仅从这些例子还很难看出它演变为助词的诱因和过程,为此我们对“话”的词义变化以及这个时代与“的话”相关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在“话”的词义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泛化指代义。

2.3 “话”的指代性

2.3.1 “那话(儿)”

“话”是个名词,最基本的意义是“话语”。到了唐代又特指“说唱的故事”,如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后来所说的“话本”,就指宋元以来艺人说唱故事的底本。到了金元明戏曲作品和明清白话小说中,“话”产生了一种新的用法,即用在指代词“那”后面(“这”极少见),“那话(儿)”做主语、宾语,指代不便或不愿明说的人、事或物,例如:

(11)不合道,浑如那话初出产门来。(《董西厢》卷2,指男根)

(12)顾三郎悄悄问道:“那话儿歇在那里?”(《古今小说》卷21《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指王节使家小所在的船)

(13)(丑)这个果然有些本事,快拿那话儿来。(末)什么话儿?(丑)戴在头上生疼的。(净取盔跪介)(《幽闺记》九出,指头盔)

(14)你去,你去,我知道了。说的那话儿,早早的送将来。(《闹铜台》三折王太守白,指银两)

(15)我不管你,但是有些儿伤损,我只把那话儿念动念动,你就是死了。(《西游记》16回,指紧箍咒)

(16)骨查腊收泪看时,巴恍龙两手擎拳,双眸紧闭,眼见的那话儿了。(《禅真后史》29回,指人将死)

(17)多是那话儿见我们在此,想躲在黑暗里去了。(明王錂《春芜记·阻遇》,指宋玉)

(18)我在这里算着,那话已有个完的意思。(《儒林外史》32回,指银子)

(19)(宝玉)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知道?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不过他……”(《红》33回,指红汗巾子事)

2.3.2 “VP/NP的话”

A.在这种格式中,“话”的意义较“那话(儿)”虚泛,已基本不指代具体的人或物,仅指代事情、情况或抽象的话题等。“话”处于定心结构的中心语位置。

(20)冯紫英道:“这个睑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宝玉道:“几时的话?”(《红》26回,指冯受伤的事)

(21)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红》27回,指掌故)

(22)探春笑道:“林姐姐终不脱南边人的话。”(《红》84回,指话题)

(23)宝二爷定亲的话,不许混吵嚷;若有多嘴的,堤防着他的皮。(《红》90回,指事情)

(24)凤姐道:“是他么?他怎么肯这样?是再没有的话。”(《红》112回,指事情))

(25)“无闻”二字不是不能发达作官的话。(《红》82回,指意思)

B.“把VP/NP的话说了一遍”

“VP/NP的话”短语经常被介词“把/将”提在“说”义动词前面,“VP/NP的话”短语是“说”的受事,“说”义动词必带补语,“话”指代有定的情况、情节。

(26)李逵却把夜来同娘到岭上要水吃,因此杀死大虫的话,说了一遍。(《水》43回)

(27)这道国把往回一路的话,告诉了一遍。(《金》33回)

(28)贾珍见问,便将里面无人的话说了出来。(《红》13回)

(29)道婆们将昨夜听见的响动,被煤气熏着,今早不见有妙玉,庵里软梯刀鞘的话说了一遍。(《红》112回)

(30)公子便把失了那块砚台的话说出来。(《儿》13回)

C.“说NP/VP的话”(“说”代表跟说话义有关的动词,如“讲、提、商议、问”等)

(甲)“NP/VP的话”是“说”义动词的宾语,“话”是中心语,仍有“话题”义,“说……的话”就是“说跟……有关的话题”。例如:

(31)公孙见过乃祖,进房去见母亲刘氏,母亲问了些路上的话,慰劳了一番,进房歇息。(《儒林外史》8回)

(32)薛姨妈感激不尽,说了些薛蟠的话。(《红》97回)

(33)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两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不然,就在那店里耽搁一半天倒使得。(《儿》3回)

(乙)修饰语“NP/VP”就是中心语“话”的内容,二者具有同一性;“说NP/VP的话”就相当于“说NP/VP”,“的话”近似于一个羡余成分,去掉它对句义也没有什么影响。由于语义重心前移,短语内部结构关系发生了由“说……话”向“说NP/VP”变化的趋势。

(i)修饰语为NP

(34)伯爵道:“休说五两的话,要我手段,五两银子要不了你的……”(《金》45回,不要说给五两银子)

(35)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红》78回,说不得当年,比不得当年)

(36)若要官中的,直管要去,别提这月钱的话。(《红》83回,别提这月钱)

(37)列公,话下且慢讲那位姑娘的话,百忙里先把安公子和张金凤的情形交待明白。(《儿》8回,且慢讲那位姑娘)

(38)及至奴才说到那弹弓的话,他便说:“这更不必讲了。”(《儿》14回,说到那弹弓)

(ii)修饰语为VP

(39)尤氏等送邢夫人王夫人二人散去,便往凤姐房里来商议怎么办生日的话。(《红》43回,商议怎么办生日,而不是商议话)

(40)两人吃着酒,段祥又问起那妇人的话,于冰备细说了一遍。(《绿》8回,问起那妇人,不是问妇人说的话)

(41)(公子)又给嬷嬷爹写了一个字条儿,说已经到了茌平的话。(《儿》4回,说已经到了茌平)

(42)讼师答应立刻先替他写两封外国信:一封给仇五科的洋东,说要退机器的话;一封是给新衙门的。(《官场现形记》9回,说要退机器)

(iii)修饰语是“VP不VP”

(43)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红》55回,谈不到有脸没脸)

(44)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红》11回,说什么年轻不年轻)

(45)十三妹用手把他扶起来,说:“你且起来,我才说去不去的话。”(《儿》22回,我才说去还是不去)

C之(乙)类各例中“的话”的“话”虽然并没有完全虚化,但跟A、B两类和C之(甲)不同,这类例句显示出即使略去“的话”也无碍句意的特点。这表明“的话”词汇化的诱因在于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发生了变化。即:在“说VP/NP的话”小句中,“NP/VP”就是“话”的具体内容,这使得“说”义动词的语义指向发生了变化:由明确指向中心语“话”,变为侧重指向修饰语,即修饰语“NP/VP”有变为“说”义动词宾语的倾向,这样原来的中心语“话”就容易被架空,在语义上“说NP/VP的话”就等同于“说NP/VP”;语义重心前移,引发结构关系的变动,“的”由后附于NP/VP变为前附于“话”,在语音上“的话”也会发生轻读现象。上述种种变化,都为“的话”演变为后附的话题标记提供了前提。时间名词“时”语法化为假设助词的过程也有与此类似的现象。时间词“时”最初处于定心结构的中心语位置,后来也是因为语义重心前移,“时”被架空而演变为假设助词的。(参看拙文2002)

2.3.3 元明清小说中的大量语言事实,为探究助词“的话”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线索。最迟在金元时代,名词“话、话儿”有指代义,可以代指某人、某物、某事。这种用法最初是为了隐晦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后来其指代义不断泛化,正是“话”的泛化指代性使它可以比较便利地在短语或小句后面充当被饰成分。

那么,这种指代不便明说的人或事物的用法为什么由“话”而不是由其他名词承担呢?我们认为,这跟“话”与话题的语义联系直接有关。如前所说,“话”的基本词义为“话语”,话语所及就是话题,话题的内容无非是交谈中涉及的有关人、事、物。因此,在实际的话语交际中很容易引发这样的语用推理:所谓“说话”,其实就是说有关的人、事、物(这也是唐代把说故事叫做“说话”的原因),在一定的语境里,所说的“话”指某人,在另一语境中,“话”指某事或某物,“把……的话说了一遍”,其实就是“把……的事情、情况说了一遍”,于是通过这种转喻性的语用推理,名词“话”就产生出了指代义。

尽管2.3.2节中的C之(乙)类现象揭示了“的话”语法化的诱因,但是上述各类处于宾语位置上的“NP/VP的话”并不具备使“的话”演变为话题标记的条件,还需要相应的机制才能最终完成这一演变。

2.4 省略、移位与话题标记“的话”的产生

C之(乙)类“说NP/VP的话”短语提供了“的话”语义虚化、结构关系变动的初始条件,但在“说……话”框架的背景下,它的进一步虚化受到“说”义动词的制约,很难彻底演变为助词;即使介词“将/把”把“NP/VP的话”提到了“说”义动词的前面,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说”义动词的控制。看来,“NP/VP的话”只有跳出这个框架,位移至主语或条件分句的位置上才有可能完成质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移位是指把本不处于句首位置的句法成分前移到句首位置,并加上停顿(或助词),使之成为语用上的话题成分。(注:袁毓林(2002)举了一些口语中通过移位生成的话题句,例如:

a我觉得篇幅吧,太长了,……

b篇幅吧,我觉得太长了,……(张、方27页))

下面,我们试用还原法来解释《儒林外史》、《绿野仙踪》中的三类话题句是经过省略和移位才成为话题句的。

2.4.1 “NP的话”话题句

我们先以前举《儒林外史》中的话题句为例,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例:

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作不来。(注:通观早期助词“的话”出现的语境(话题句),应把《儒林外史》“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作不来”看作名词主语话题句,而不应该看作假设句。)

对此话题句进行还原,就是在“几十两银子的话”前添加“说”义动词,成为:“说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作不来。”由于在“说几十两银子的话”短语中“几十两银子”就是“话”的内容,“说几十两银子的话”在语义上就是“说几十两银子”,所以“的话”变得羡余,当省去“说”,并把“几十两银子的话”置于句首时,“的话”就被重新分析为后附的话题标记。

请将下面三栏例句横向一一加以对照。中间一栏“NP的话”移至句前,但还没有摆脱句尾“说”义动词的支配;右栏既移位又去掉“说”义动词,“的话”演变为话题标记。也就是说,去掉左栏各句中的“说”义动词(及前后附加成分),就能生成右栏的话题主语句,前提是左栏各例中的“NP的话”都不是领属关系,NP就是“话”的内容(带#号的句子为笔者自拟,下同)。

说NP的话NP的话……说NP的话

a.休说五两的话(《金》)#五两的话休说#五两的话,根本用不了。

b.且慢讲那位姑娘的话(《红》)#那位姑娘的话且慢讲#那位姑娘的话,我还没见过。

c.别提这月钱的话(《红》)#这月钱的话别提#这月钱的话,不归他管。

这说明NP与“话”的同一性是“的话”语法化的诱因,而省略和移位是“的话”演变为话题标记的重要机制(参看下文例(53)、(54))。

2.4.2 “VP的话”话题句

前面2.2节举出《绿野仙踪》中“VP的话”话题句(5)、(6)、(7)三例。严格地说,这三例中“的话”的“话”还有一定的指代义,虚化未尽,还处于可两解的状况中。比如例(5)“投降的话,断断不能”,“投降的话”可以理解为“投降的事”;例(7)“这喊叫不依从的话,是断断没有的”,可理解为“这喊叫不依从的情况”。从这种可以做双重分析的例句更可以看出“话”的泛化指代性跟“的话”词汇化的内在关系。下面以例(6)为例详加说明。

例(6)的上下文如下:

a.(朱文炜道)就是小侄,也还问终身的归结并生子的年头。

b.(于冰道)生子的话,就在下月,定产麟儿。

a句可简化为“问生子的年头”(“问”也是“说”义动词),由于“话”的泛化指代性,我们完全可以用“话”替换“年头”,改为“问生子的话”;b句“生子的话”既可理解为“生子的年头”,也可理解为话题小句。“问生子的话”的话题化就是省略“问”,并把“生子的话”移至句首完成的。

2.4.3 “至于NP/VP的话”话题句

“至于”的功能是引出话题,它跟“要说”的功能相近,是个前置的话题标记,所以凡是句首有“至于”的句子一定是话题句。我们注意到,《绿野仙踪》三例中的“NP/VP”都是在上文的对话中曾经提到过的话题,因此把“话”还原为“话语”义或指代义都可说得通。比如例(8)、(9)、(10)可以依次扩展为:至于刚才说的遮羞钱的话/事|至于说我父母的话/方面|至于你说的凑办厚礼的话/事。由此能够看出“至于”小句深层隐含着“说……的话”结构框架,当表层省略了“说”义动词,“NP/VP”与“话”有同一性时,“的话”就容易演变为并非必要的后附成分。

2.4.4 《绿野仙踪》中可确认作助词的“的话”都产生于话题成分NP/VP末尾,这说明“的话”最初、最本质的功能是做话题标记。它的产生需要这样两个前提:

(a)在“说NP/VP的话”动宾短语中,“NP/VP”就是“话”的内容,二者具有同一性,在语义上“说NP/VP的话”可理解为“说NP/VP”;

(b)“NP/VP的话”短语摆脱“说”义动词的支配,移位到句首作话题主语,“话”的词义进一步虚化,“NP/VP的话”在语义上就相当于“NP/VP”。

这两个条件,一个是语义上的,一个是句法位置上的,缺一不可。

三 从《小额》看“的话”功能的扩展

如上节所证,助词“的话”在《儒林外史》、《绿野仙踪》中都产生于话题句,是个纯粹的话题标记。但是在现代汉语里,它更经常用作假设语气助词,以至一般人只知道它是假设助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的话”功能的扩大。一个虚词产生之初,其功能往往比较狭窄;其后,经系统内部的调整和影响,其原有功能得以扩展,这是汉语史上十分常见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为了观察“的话”功能的发展,我们利用了距《绿野仙踪》约150年、原刊于光绪34年(1908)的社会小说《小额》(作者为旗人松龄)。此小说是用当时的北京话写成的,语言十分俚俗,简直就像是口语的笔录;其中有21个“的话”可以看作助词,都出自下层市民之口。(注:《小额》中假设助词还用“么”和“呢”,例如:“要说他的外科么,好像少差一点。”(115页)“你要听我的话呢,好好儿的安分当差,永远不准惹事;你要是不听我的话呢,拿着你的钱粮,带着你的媳妇,自己混去。”(131页))在《小额》中,助词“的话”既充当话题标记,又兼作假设助词,还作一般的停顿助词;其作话题标记的用法也较《绿野仙踪》有所发展。下面略作介绍。

3.1 作话题标记

A.“NP的话”(NP除了称人名词外,还有时间词、事物名词)

(46)我们哥儿几个的话呀,今儿个是特意给伊老大爷请请安。(28页)

(47)小连的话呀,我们哥儿几个也问明白了他啦,他实在是无心中碰了老爷子一下儿。(同上)

(48)皆因是昨儿个的话呀,我们连大兄弟,跟您家里的老爷子,他们老爷儿俩抬了两句杠。(同上,“昨儿个的话”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外围性的场景话题)

(49)说善大兄弟,这回事我算受了人家的害啦。前场的话呀,招老大爷生气,一百不好,是我的不好;这回事的话呀,有我们明五叔在头里,你们老爷儿们,算是高抬贵手,大兄弟,我这儿给您磕头啦。(80页,“前场的话呀”、“这回事的话呀”,“的话”用在对举句中,点出两个相对的场景话题)

B.“要说VP的话”

(50)要说他打[老]爷子的话呀,他魂也不敢。(28页)

(51)要说办这些个事的话,火纸捻儿比号筒,你差的粗呢。(57页)

要说X的话”小句跟通常的“如果X的话”假设分句不同,它的句首不是假设义连词“如果、假如、假使”一类,而是“若说、要说、要问”一类动词性短语。话题的本质是在信息交流的动态过程中临时设定的陈述对象(史有为,1995),而“要说”类短语的作用就是用词汇手段在交谈中预设话题,引出话头,而不是提出一种假设。因此,可以认为,分句句首的“要说、要讲、要问”等,相当于前置的话题标记,不论分句末有无“的话”,只要看到这类短语,就可以认定其后就是话题,正如一看见句首有“如果、倘若”之类,就知道这是假设条件分句一样。在这类“要说……的话”前后标记并用的话题句中,由于动词“说”对“话”在句子表层有支配性,因此“的话”的虚化程度不如单用“的话”的话题句高。(注:《小额》中“要说X”式话题句为数相当多(38例),例如:要说外科,王先生简直的不懂得。”(89页)|要论这点儿药怎么贵重,我也不用跟您说啦……”(121页)“要说、要论”是用词汇手段提出一个预设的话题,而不是提出一个假设的条件;“要问”句是自问自答,用设问的方式提出话题,本质上跟“要说、要论”一样。

“要说X”式话题句很早就已出现,如:若论常快活,唯有隐居人。(寒山诗)|若说我家夫主,不是等闲之人。(《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从历时资料看,“要说X的话”话题句是从“要说X”话题句扩展来的,由于“说……的话”框架的惯用性,使“说”义动词原来的宾语NP或VP粘带而扩展为名词性短语“NP/VP的话”。)

C.“VP不VP的话”(“的话”用在正反问小句句尾,使问句具有话题性)

(52)别说这点儿事,不怕您过意的话,(注:“不怕你过意的话”,意思是“说一句不怕你在意的话”,“话”有实义,“的话”不是助词。)三头六臂,红黄带子,霹雷立闪的事情,这个兄弟都了过。赏脸不赏脸的话,给我们一句干脆的话。(29页;第二个“的话”为助词)

这是新出现的话题句型,仍可用“话”的泛化指代性和省略与移位说对它的产生作出解释。我们把2.3.2节C(乙)(iii)举的《红楼梦》里“说VP不VP的话”两例(a)加以变换,生成新句子(b)、(c):

(a)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红》例43)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红》例44)

(b)#有脸没脸的话,讲不到。#年轻不年轻的话,说什么。

(c)#有脸没脸的话,我也顾不得许多了。#年轻不年轻的话,没什么关系。

这三类句子里“VP不VP”在语义上都跟“话”有同一性,“话”有虚化的条件。但是,(b)类两句虽然作了移位处理,由于后一小句中仍有“说”义动词,所以“VP不VP的话”在语义上还是“说”的受事,“话”仍带有实义,“的话”不是话题标记。(c)类两句不仅移了位,而且完全摆脱了“说”义动词的支配,“VP不VP的话”形式上为名词短语,语义上跟“VP不VP”相同,名词短语(哪怕是形式上的)更适合作话题主语,所以“的话”没有脱落,在新的话题句中被重新分析为助词——话题标记。《小额》“赏脸不赏脸的话,给我们一句干脆的话”就属于(c)类。

D.过渡阶段的特指问话题句“VP的话……说”

(53)上回让您拿钱,您说不忙,眼下官司是有信完啦,应该多少的话,您只管说吧。(67页)

(54)您有药好极了,您这也是为救人。药钱多少的话,您自管说。(120页)

《绿野仙踪》中也有这种过渡阶段的话题句:“起兵攻围的话,尚须缓商。”(31回)这类句子述题小句中有“说”义动词,还不能把“的话”看成严格意义的话题标记。句法演变是一个连续统性质的渐变过程,这两例处于中间过渡阶段的话题句,更让我们看清了话题标记“的话”跟“说……的话”结构在来源上的联系。

3.2 作假设助词:“要是/要VP的话”

(55)老爷子要在家的话,赏我们个脸呢,我们哥儿几个带着小连进去,让小连给他(音贪)磕个头,我们哥儿几个也给他(音贪)磕个头;要是不赏我们脸的话,把他老人家请出来,就在您门口儿,让小连给他(音贪)磕个头。(29页)

(56)要是见好的话,很好喽;要是作什么的话,……(115页)

(57)要是不见效的话,让您孙子给您送信去。(同上)

(58)只要我好啦的话,加倍的必有人心。(120页)

“要是、要”是假设义连词,“只要”是表示必要条件的连词。跟“说”或“要说”不同,“要”和“要是”跟名词“话”没有直接的语义和结构联系,它不可能提供非短语结构“的话”语法化的初始语境,因此助词“的话”不可能产生于“要/要是X”假设分句。

3.3 “的话”用在称谓名词呼语句后面,作停顿助词

(59)好善哥的话,就说这件事,跟您说句外话,黄雀儿的母子,很算不了麻儿。(30页)

前举《儿女英雄传》“大爷的话,路上就有护送你的人,可也得加倍小心”也属呼语类。这类用法是对A类用法的扩展,《绿野仙踪》未见,应是比较后起的。

3.4 把《绿野仙踪》跟《小额》的用法加以比较,可以看出《绿野仙踪》中助词“的话”的功能只是作话题标记,《小额》中助词“的话”可兼作话题标记和假设助词。以作话题标记而论,《小额》的用法比《绿野仙踪》丰富得多:除了作名词主语句话题标记外,还能在句首为“要说”的话题句后以及正反问小句后作话题标记;它又从作名词主语句话题标记的用法扩展到在面称呼语句后表语气停顿。

如前所说,可以用虚词功能的扩展来解释“的话”由话题句扩展到假设句的用法,不过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扩展到假设分句而不是其他句子呢?我们认为,话题标记与假设助词的通用性和一致性是“的话”由话题句扩展到假设句的根本原因。假设分句跟话题有同质关系。徐烈炯、刘丹青(1998)介绍,Haiman 1978年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s are Topics (条件句就是话题)的论文,他所说的条件小句,就相当于汉语语法中成为条件聚合假设句的分句。汉语假设句的历史也表明,话题标记与假设助词向来是通用的,话题是预设的说明对象,而假设是以一个虚拟的条件为话题,二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相似性。这便是最初为话题标记的“的话”扩展应用到假设分句的根本原因。无论话题小句还是假设分句,其后都有语气停顿,所以“的话”与表停顿的语气词也有同质通用关系。

根据拙文(2002)的考察,助词“时”产生于时间条件分句,它最初是以假设助词的面貌问世的,到了元代,才看到它在典型的话题句——名词主语句后作话题标记的用法(“新罗参时,又好,愁什么卖。”《老乞大谚解》)。这一点跟“的话”不同,“的话”是产生于话题句,扩展到假设句。因此,从来源上看,“的话”是更地道的话题标记,把“的话”看作话题标记比把它看作假设助词更符合语言实际。

四 问题讨论与思考

4.1 前人跟“的话”有关的研究不多见,其中朱德熙(1983)、徐烈炯、刘丹青(1998)的论著中有所涉及。朱文云:“表示假设的‘VP的话’本身显然是名词性结构,原先大概是作为动词‘说’的宾语在假设句里出现的(要说下雨的话,就去不成了)。等到它能够离开动词‘说’独自表示假设的时候,就显得像一个谓词性结构,后头的‘的话’也变得像语气词了。”朱先生的推测有两点与本文不谋而合:(i)“的话”产生于“说VP的话”短语;(ii)“的话”的语法化跟摆脱了动词“说”有关。在没有全面考察历史资料的情况下朱先生做出这样的推测是令人钦佩的。

徐烈炯、刘丹青(1998:243)认为,“‘……的话’的字面义几乎就是词汇意义的话题,并且反映这个条件小句最初就是被看作名词性短语的,‘下雨的话’字面上就是‘下雨这个话题’”,这一看法点出了“的话”与话题的关系,是颇有见地的。

以上两家只对“的话”的来历或本质属性做了简略的推测和说明,并没有对“的话”的产生进行系统详尽的考察和讨论。倒是张谊生(2001)有一段文字专门讲到“的话”的来源,这是笔者迄今所见惟一一篇对“的话”的来源进行正式讨论的文章。张文用语境吸收(absorption of context)来解释助词“的话”的产生,他举出下面两个例句进行解释:(注:张文所举《金瓶梅》一例恐理解有误,“今日与你说的话”应理解为“这是我今日与你说的话”,暗含着让对方听清楚的意思,跟假设语义无关。《儿女英雄传》:“就说我的话,合他们借两个牲口……”(1079)“就说我的话”意思是“就说是我说的话”。)

若依平儿的话,你琏二哥可不抱怨我么?(《红》118回)

若信了人家的话,不但姑娘一辈子受了苦,便是琏二爷回来怎么说呢?(同上)

张文认为这类句子有两种理解:A.若信了人家说的话;B.倘若相信了人家。“若信了人家说的话”就等于“倘若相信了人家”。“由于句式义所起的作用,‘的话’的字面义已经成了羡余。随着此类句式的一再使用,‘的话’不断地吸收假设句的句式义,终于变成了一个协助表示假设的助词。”

对于这一解释我们很是怀疑。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平儿的话”、“人家的话”都是典型的领属关系(“话”是“平儿”、“人家”说的),其中的“话”指话语,没有歧义,看不出语法化的条件。如按张文的分析,“若信了人家的话”就等于“倘若信了人家”,那么“若信/依了人家的意见”也应该就等于“倘若信/依了人家”,是不是“的意见”也可能吸收假设句的句式义,变成表示假设的助词呢?为什么只有“的话”而不是“的”跟其他名词的组合变成了助词呢?也就是说,需要对“话”的特殊性加以说明,而上述语境吸收说没有触及这个问题。从容易歧解的句子入手去捕捉语法化的信息,是十分正确有效的方法,但我们认为最好选择那些能够反映语法化渐进过程的歧解句,即在大语境明确的前提下仍可以两解的句子才有说服力。比如“钱财只恨无,有时实不惜。”(王梵志诗067首)后句虽然可以理解为“有钱的时候不会吝惜”,但由于“有时”的“有”是未然的,又是跟上句的“无”相对而说的,所以也可理解为“如果有钱就不吝惜”。这个歧解句透露了“时”语法化的特定语境。张文所举两例并非歧解句,未能提供渐变的信息,仅用语境吸收来解释还难以令人信服。

4.2 “时”与“的话”

“时”和“的话”这两个助词语法化的路径很不一样,“时”自始至终是在一种句型即时间条件句中虚化并演变为助词的,而“的话”却是在两种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完成其语法化的——先是由动宾短语“说NP/VP的话”引发“话”义的弱化、虚化,使“话”变成具有泛指义的被饰成分(有点儿像“者”);然后名词短语脱离原结构中“说”义动词的支配和影响,由宾语转做主语,在新的主语句中取得话题标记的身份。

“时”也有复音节形式“之时、的时、的时候”,但这是在“VP/NP时”中间添加结构助词“之/的”而成的,例如:

(60)若也相公欢喜之时,所得钱物,一一阿郎领取。(《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176)

(61)若得官人如此周庇之时,待奴托与终生,未为晚矣。(《小孙屠》三出267)

(62)不然之时,待他长成,就县择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一夫一妇,嫁他出去,恩人坟墓也有个亲人看觑。(《醒世恒言》卷一)

(63)这们的时,下的你。(《老乞大谚解》60b6)

(64)“既这般的时,休只管的缠张。……”(同上46b)

(65)姑爷,你换下来给我快拿去罢。不的时候,姑娘他也是着急。(《儿》11回)

(66)有啥笨活,只管交给我,管作的动;不的时候儿,这大米饭,老天可不是叫人白吃的。(《儿》13回,张老语)

“之时/的时/的时候”中的“之/的”是添加成分,而“的话”是原生的。与“时”主要单独作助词不同,“话”一般不单用,只以“的话”的面貌出现。(注:《绿野仙踪》中有一些该在“话”前用“的”而不用的例子,如:

城璧笑了笑,又说到救沈炼之子沈襄并分银两话。(27回)

周琏道:“买香料话你也知道。”(82回)

周通将何氏听赵瞎教唆,用木人镇压周琏话,详细说了一遍。(87回)

此刻请到小的家中住些时,再商酌去福建话。(94回)

有时连话题标记“的话”也省去“的”,只用“话”:

金钟儿道:“温大爷话,到底该怎么处?”(50回)

这种用法在同时代的其他白话小说中未见,在《绿野仙踪》中也属少数现象,应是作者个人的语言习惯所致。)

助词“时”前加上“之”或“的”应是表达上韵律节奏的需要。名词话题句或假设分句必有停顿,而且在停顿处往往有上扬的拖腔或半拖腔,以引出下句;用两个或三个音节,腔调就拖长了,使得话题跟述题的分界更加分明,语气也显得和缓。

在汉语各种句子成分中,名词性成分尤其是指人名词成分是最典型、最常见的主语,一般来说,汉语的主语就是句子的话题,这说明名词性成分尤其是指人名词成分的话题性较之其他类成分强,更容易作话题。在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例句中,助词“的话”分别用在指物(“几十两银子的话”)、指人(“太太的话、老爷的话、苗三爷的话”)名词后面,这应该不是偶然的,因为最早的用例通常最能反映语法化的语境和动因。在乾隆年间的小说《绿野仙踪》中,可以确切看作助词的“的话”,都是用在名词主语后面的。在光绪34年刊本《小额》中,助词“的话”共有21例,除去假设分句的6例,话题标记15例中作名词成分话题标记的有9例,超过一半,这比例明显高于现在,跟假设助词“时”早期几乎全出现在VP后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互补性。因此可以说,“的话”是从话题标记扩展为假设助词的,“时”是从假设标记扩展为话题标记的,由于话题跟条件小句本质上的一致与相通,使得二者的句法功能殊途而同归。

4.3 “说”义动词与假设范畴

拙文(2002)在考察时间词“时”语法化为假设助词时曾说,由时间范畴进入假设范畴是汉语跟其他一些语言共有的语用认知规律,例如英语的when也常兼有if义,德语时间和假设两种关系同用wenn一词。在本文中我们论证了话题标记“的话”的产生跟“说”义动词有关,这里另要说明的是,由于假设范畴与话题范畴的同质性,“说”义动词也经常用于假设范畴。汉语中凡是有设定义的连词后面都可以加上“说”,比如“如果说、假使说、即使说、只要说、除非说、虽然说、既然说”等。唐诗有与假设表达有关的短语“论时”,“论时”为“说”义动词“论”加假设助词“时”,用在紧缩的假设句句首。如:“自有无用身,观他有用体。子细好推寻,论时几许@。”(王梵志诗368首;要说的话有多么愚蠢)“贮积拟儿孙,论时几许错。”(王390首;说起来大错而特错)“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论时实萧爽,在夏亦如秋。”(寒山诗22首;要说的话真是很凉爽)。由此也可以看出言说义动词跟假设范畴的密切关系。

据古屋昭弘、秋谷裕幸二先生告知,日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现代日语中“の話”(相当于“的话”)可用于假设分句之后。(注:“話(はなす)”是日语的“说”义动词,其名词形式是“話(はなし)”。)比如:

ぁした 雨 なら の話 ですが 私は 行きません.

明天 下雨 如果 的話 是 我 不去 (明天如果下雨,我就不去)而且这种用法多用于后加的从句句尾:

私は 行きませんょ,ぁした 雨 なら の話.(我不去哟,明天如果下雨的话)

4.4 省略与添加

在现行的话题句中(无论是“X的话”还是“如果X的话”),已看不到“说”义动词的影子,“说”义动词的丢失使人们不容易看出助词“的话”的来源跟“说……的话”结构的关系。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实际话语中省略现象比比皆是,有时还会连续省略,年代一久,人们就很难了解省略形式的本来面貌了。举一个跟“的话”有关的例子。

“哪里”一词(早期作“那里”)在现代汉语里可以单独或反复用在答句里,表示否定。这个处所疑问代词为什么会有这种用法呢?请看《红楼梦》下列例句(前三例引自张谊生文):

(67)紫鹃听见,唬了一跳,说道:“这是那里来的话?只怕不真。”(89回)

(68)宝玉听了,只道昨晚的话宝钗听见了,笑着勉强说道:“这是那里的话!”(109回)

(69)周瑞家的说:“……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宝钗笑道:“那里的话,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7回)

从“这是那里来的话”到“这是那里的话”,再到“那里的话”,是递相省略的关系,通过省略使句子转化为短语;现代又简作“哪里话、哪儿话”,最后减省为“哪里”,通过省略使短语词汇化。再看下面的例句:

(70)尤老娘笑道:“咱们都是至亲骨肉,说那里的话。”(64回)

“说那里的话”则是在“那里的话”前添加了动词“说”,显然这是由“的话”逆向粘带出来的,是“说……的话”这个惯用性的句法框架在人们语用实践中得以贯彻的反映。在明清白话小说资料中,“说……的话”格式使用频率极高,作为一种认知框架,在人们的心理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以至于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或者在“说NP/VP”之后补上“的话”煞尾,或者在“NP/VP的话”前面补出“说”义动词来,即便这个“的话”或“说”未必是句子或短语的必要成分。省略和添加是语言发展变化中的普遍现象,在考察语词或结构的变迁时也不能忽略。

“说话”是一个黏合性和离散性都很强的离合动词,其黏合性,使人们一看到“说”就会联想到“话”,反之亦然;其离散性,使“说”与“话”之间可以插入短语或小句,甚至“……的话”可以出现在“说”之前,乃至完全摆脱“说”的控制。这种离散性也对“的话”的语法化起了推动作用。

五 结语

过去对语法化的研究,大多是对实词虚化、短语或句子词汇化的原因和过程的研究,本文所论证的却是位于句尾的、两个跨层次的句法成分是怎样结合并转化为一个语法词的,这对拓展观察语法化现象的视野,加深对语法化机制多样性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例,也再次提醒我们,语言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往往超出研究者的想象。本文在以下几方面提出了新的事实、方法和观点:

(i)不仅实词可以虚化,短语可以词汇化,语段可以结构化,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跨层次的非短语结构也可能演变为一个虚词。如同受韵律规则作用而产生的跨层音步是韵律上的重新分析,语法化产生的跨层结构是句法结构上的重新分析,其结果都是打破原有句法结构的边界,造成错位。

(ii)考察一个结构的语法化,有时仅做静态的结构和语义分析还不够,需要从语用角度在话语范围内做动态的研究。“的话”在原来定中结构的句法环境中不可能演变为助词,它是在语用过程中脱离“说……的话”框架的束缚,更改句法位置后,在新的语境中才得以完成的。

(iii)“话”是个特殊名词,它跟“话题”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并通过转喻性的语用推理产生指代义,这种指代义的泛化、虚化促使“说NP/VP的话”短语的语义关系和结构关系发生变化,这正是话题标记“的话”产生的直接诱因。以往的研究没有触及这一关键,因而未能做出中肯的解释。当“说NP/VP的话”短语中“话”与NP/VP语义上具有同一性时,当“NP/VP的话”摆脱“说”义动词的支配并移位至句首时,它就被话题化了,“的话”在新的句法位置上被重新分析为后附的话题标记。

标签:;  ;  ;  ;  

跨层非短语结构“词”的词汇化_语义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