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生产力与党的先进性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先进生产力与党的先进性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先进生产力与党的先进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力论文,先进性论文,先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大局,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党面临的新任务,提出了核心在于永葆党的先进性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当中,江泽民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置于首要位置,把它作为“三个代表”中的第一个代表,这是向全党指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首要条件。江泽民把党的先进性直接同先进生产力相联系所做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先进生产力重要作用和无产阶级政党本质以及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揭示,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及执政党理论的新丰富和新发展。

一、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这是对执政党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思想的提出绝非偶然,它是对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那种背离生产力发展规律和要求,抽象地要求党要代表所谓“先进”生产关系的“左”的思想的彻底否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更加自觉、更加成熟。

江泽民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事实确是如此。但在过去的党史书中,讲到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时,往往是讲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如果追根溯源,“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本来是关系十分密切的两个概念,当初马克思讲到不同生产方式的区别时,经常强调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用什么生产,怎样生产。这个“用什么生产,怎样生产”着重讲的就是生产工具即生产力的问题。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十分重视生产力的,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但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的哲学教科书把生产方式界定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并着重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久而久之,生产方式在很多场合就成了生产关系的同义词。可见,过去讲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时,其实强调的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

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不同的提法,就会发现它们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一个说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成为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一个说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哪个更科学、更准确呢?

历史和实践表明,把党的先进性直接同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相联系,才是科学的、准确的,才能摒弃那种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抽象强调“先进”生产关系的“左”的错误理论。过去我们长时间陷在这样一个理论误区当中,以为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变革“落后”、“低级”的生产关系,要让生产关系不断“升级”,并且要建立一种具有超前性的、所谓“先进”的生产关系,然后再用这种超前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来带动或拉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实践表明,这样做的结果是适得其反,不但没有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却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这种“左”的思想和理论认为共产党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搞这种“先进”、“高级”的生产关系,否则就不是共产党,就不是社会主义,所以一直到现在,有些同志对党提出的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仍然有这样那样的怀疑,怕这样会削弱社会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这种思想的实质,仍然是要让党做所谓“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尤其是其中关于党首先要做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代表的思想,是对这种错误思想的理所当然的否定。把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赫然写在党的旗帜上,这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为什么说江泽民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呢?这要从党关于如何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种不同的认识说起。

应当强调指出,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是殚精竭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求索,领导党和人民努力奋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这项事业前无古人,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党的认识正是在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过程中才逐步趋于正确和成熟的。纵观长期以来党内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争论,可以看出事实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认识,存在着两条根本不同的路线。一种认识、一条路线是以生产关系为中心,把一种所谓“先进”、“高级”的生产关系放在至尊的地位,力图用这种“先进”、“高级”的生产关系拔高现有的生产力。历史和实践表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以这种认识指导的实践是失败的。形象地说,这是把生产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人为设定的“先进”、“高级”的生产关系看做中国社会这个“宇宙”的中心,就像在哥白尼以前托勒密体系把地球看做宇宙的中心一样。邓小平所代表的是另一种认识、另一条路线。他的理论贡献,是把以生产关系为中心这种错误的、人为的颠倒又颠倒过来,把生产力放在至尊的地位,让生产力成为中心。就像当年哥白尼写作了不朽的天文学著作《天体运行论》,以巨大的勇气和科学精神否定了主张“地心说”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建立了“日心说”的天体运动模型,引起了一场革命一样,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来重新理解和安排中国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要素、各个方面,让中国现实社会结构中的各种组织、要素、方面都围绕生产力这个“太阳”(而不再围绕生产关系这个“太阳”)有序地运转起来。这样就科学地解决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以什么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等等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也就能够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从而大大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还第一次把生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联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点。这是他经过长期思考后作出的正确概括,冲破了以往只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传统观点。过去人们在讲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时,主要是讲生产资料所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等。但这样讲时,实际上是忽视了一个更为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即搞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搞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道理现在看来简单,但是因为过去长时期以来人们思想中是以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为中心,所以当邓小平提出这一思想时却引发了一场争论和讨论。邓小平的贡献,就是实现了一场以生产力为中心、把生产力作为社会的“太阳”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意义巨大、影响深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就是按照这场革命的要求继续推进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话,是对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正确而全面的阐述,是对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党的先进性科学内涵的深刻揭示。他把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直接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联系、相结合,不但对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有效地执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总之,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相联系,给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并把邓小平理论继续向前发展。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史上,第一次把共产党的本质、共产党的先进性同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相联系,这就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我们看到,在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当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而谁来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始终沿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正确前进呢?只有作为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邓小平早就讲过,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并向全党提出了要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重大问题。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又同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的这场由代表“先进”生产关系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转变,存在深刻的内在的联系。我们试想一下,现在中国社会整个的社会生活都在按照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进行安排和运转,如果党不彻底摒弃那种脱离生产力而只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左”的思想,怎么能和时代的要求一致,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一致?怎么能成为中国无产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不但不能,而且必然导致“中国社会正在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党的任务是同新的阶级进行斗争”等种种错误观点和结论。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和理论上已经走向成熟,江泽民对这一问题从新世纪的高度作出了科学的、明确的回答,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并且首先必须成为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代表,要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评判党是否具有先进性,评判党的各方面的工作。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的推进和发展,也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推进和发展。按照党始终要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代表等要求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并领导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就能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实现,党的执政地位也会更加巩固。因此,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首位的“三个代表”思想,确实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二、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这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时代把握

江泽民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三个代表”的首位,作为“三个代表”的第一个代表,十分鲜明地突出和凸现了先进生产力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执政党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是对执政党先进性的时代把握。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问题在当代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江泽民这一思想同全球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新时代的要求高度吻合、高度一致。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敏锐地把握住当代世界生产力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发展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当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

可见,江泽民把党的先进性同先进生产力相联系、强调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思想,是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是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眼光的。他的这一思想的实质,是给党所领导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即在生产力的问题上,不仅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了,而且要看生产力的发展是否达到了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水准;不仅要看经济增长在量上是否扩大了,而且要看生产力的性质、水平是否发生了由落后向先进转化的质的飞跃。这一思想要求我们把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作为客观尺度来规范、衡量、检验、推动全党的各项工作,使党的先进性体现具体的历史的要求,体现时代的要求、新世纪的要求。

把党的先进性提升到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水平,不仅是世界发展、时代发展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一个高难度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保持先进性的自身建设的要求,与全球进入21世纪新时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先进性必须和当代性紧密结合才是真正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总是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要求的先进性,而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时代的发展变化又是由这一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来推动、带动和体现的。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就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性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始终同发展变化的先进生产力保持一致,能够始终代表发展变化的先进生产力的要求,那么它们就能永葆先进性、永葆青春,否则就要掉队,就要落伍。而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恰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新生产力代替旧生产力、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革命,因此,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就具有了非常深刻、非常丰富的时代内容。

一般地说,任何一种生产力要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先进生产力,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对以往传统的生产方式即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方式有根本性的突破,从而使生产力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和变化;第二是它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革,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带动和影响。第三是它以此为基础对人类整个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都发生巨大的影响,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普照光”。按照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来衡量,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先进生产力是和现代信息科学、现代物质科学、现代生命科学等等相联系的新型的综合的高科技生产力,其中信息生产力、微制造生产力和基因生产力是21世纪的三种具有标志性的先进生产力。

处于当代先进生产力首要位置的,是以当代信息科技为先导的信息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和以往生产力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把智能的因素引进了生产力系统,并且,这种智能技术不是单体的智能技术(像电子时代应用模拟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而是通过互联网,通过数字化信息的传输与加工,把全球不同地域的生产活动、管理活动、经营活动连为一体,成为统一的高度智能化、高度社会化的活动。通过这种智能化、交往化的生产力,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乘数效应、倍增效应。因此,这场最新的信息革命,在质上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急剧发展与应用,正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交往等等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即数字化的平台和网络化的平台。就像当年人类脱离蒸汽化平台进入电气化平台一样,现在人类正在由电气化平台跃迁到信息化平台上,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

在充分认识和估计信息生产力这种21世纪的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以现代物质科学为先导的现代微制造生产力的出现。以纳米科技等微物质制造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是一种能够以原子乃至原子以下的微观粒子为基本原材料而生产各类分子乃至各种宏观化学物质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由于这种高新科技能够使人类直接操控原子(甚至基本粒子)层次的物质,从而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方式出现了转折性的新变化。传统工业生产力是采掘、改造、利用天然的对象和资源,它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为突出特点,所造成的是全球资源短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严重减少和破坏,以及全球生态失衡,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原子尺度上的微制造生产力的出现无疑将解决人类生产力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因为从原子层次看,物质资源是没有穷尽的,并且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可见,微制造生产力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空间,它虽然现在还在襁褓当中,但已显示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正在使传统的开掘利用天然物质的宏观生产方式向现代的合成利用人造物质的微观生产方式转变。

与此同时,以基因科学、基因技术等现代生命科技的发展为标志,今天的人类已经把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层次深入到了生命的分子及亚分子层次,以人类基因图谱的发现为标志,对生命奥秘的揭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前景是开始走向人工控制、改造甚至制造生命,人类已经可以应用基因技术对生物个体的发展实现某种控制和改变,从而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基因生产力。比如人们可以将杀虫的基因转入农作物中,使害虫咬农作物后自然死亡,而不必采用传统的生产农药、用农药杀虫的工业生产力的做法。这种依托生命科技的基因生产力,也将深刻改变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方式,大大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信息生产力、微制造生产力和基因生产力这三种当代标志性的先进生产力的出现,表明当代生产力系统的变革是全方位的,既有新型控制型的生产力,新型工具型的生产力,也有新型对象型的生产力。并且,这三种先进生产力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它们都属于当代知识化、智能化的生产力,由此构成了21世纪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完整系统,使21世纪人类生产力正在获得全方位、整体性的跃迁和提升,给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搞清楚什么是当代的先进生产力,是非常必要的,由此才能了解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真实涵义,从而搞清什么是时代所要求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必须看到,中国是在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交往中,在开放的世界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球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求以现时代的先进生产力来规范我们现有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必须把中国现实生产力放到世界生产力的大系统中,按照世界先进生产力昭示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现在总体上仍然是落后的生产力逐步发展和转化成现代生产力,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肩上,这是对党能否继续保持先进性、履行执政兴国责任的历史考验。

由此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同代表先进生产力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江泽民在世纪之交提出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科学论断,是对21世纪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敏锐觉察,是对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党的先进性的时代把握。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三、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有新的具体的要求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这种先进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总是属于当代的,党的先进性总是表现为符合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符合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就对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党如何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要求。概括地说,就是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一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步伐,加快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的基础。在这个加快发展的战略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疑仍然放在首要的地位,并且,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的要求所决定,不仅要继续推动我国的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把“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视做“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

领导我国人民胜利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鲜明的历史任务。这是时代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考验,也是衡量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是否能继续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基本标准、基本尺度。

为什么党的先进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现阶段具体地、突出地表现为带领人民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否胜利地完成这一任务,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何以可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如前所述,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微物质科学等前沿科学为先导,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基因技术、原子技术、空间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科技层出不穷,正在带动生产力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推动人类文明由传统的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和新型的工业文明,把当代生产力的发展纳入到信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的轨道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正由原有的传统工业化平台跃迁到信息化平台、智能化平台和新工业生产力的平台,这是人类社会范围内前所未有的一次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所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基本上属于传统工业化生产力的范畴,那时信息生产力等新兴科技还没有出现,我们所设计的“现代化”是以当时发达国家所达到的传统工业化生产力为蓝本的。但是现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和变化,我国工业化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领先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向信息化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生产力转变。当代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已经不再是传统工业化的生产力,而是以信息生产力、基因生产力、微制造生产力等等为标志的高新科技的生产力。随着信息生产力等高新科技生产力的出现,美国等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经济及社会的信息化,用信息化、智能化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掌握了主导权。

这样,一个严峻的任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就是我国的生产力是按照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和程序亦步亦趋地发展,还是以现代先进生产力带动和规范工业化进程中正在发展的落后生产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也就是我们能不能不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老路,不是由前工业化社会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而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实现信息化主导和指导下的工业化。这就是我国实现生产力发展跨越所要解决的问题。之所以必须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是因为如果我们还是追随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先实现传统的工业化再搞信息化,那么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不是在缩小,而是仍然在扩大,最多和西方发达国家等距离发展,从而不可能使我国的生产力尽快跨上21世纪先进生产力的平台,不可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显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一个核心。正是在这种背景和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出了要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的问题。

那么,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否是可能的呢?回答是肯定的。世界历史已经表明,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现在的美国在世界上气势汹汹、咄咄逼人,既是科技大国又是文化输出的大国,但它独立至今不过200多年的时间,在独立之初只有东部沿海的13个州,人口不过300万,是世界上的小国。如果美国不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局面呢?所谓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指的是原本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其发展不再沿袭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模式,而是在与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交往中,以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力为参照物,以此来指导、规范和带动自己现有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把原来的发展步骤合并、压缩,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这种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在根据在于全球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非均衡性,在于全球生产力系统中各个区域生产力子系统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在于先进生产力作为“普照光”对各个生产力子系统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和影响作用。当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最终依据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作为历史活动的人对规律的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一规律得到实现。这就是要认识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去自觉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生产力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对于大多数后发展国家来说,其实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因为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工业化的道路,所实现的大工业社会的发达生产力,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物质能源材料的大量耗费、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为基本特征的。没有这三者的支撑,工业化的生产力就发展不起来。发展这种大工业的生产力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它注定了只能在少数先发展国家中得到实现,而不可能在全球所有国家中普遍实现。拿美国来说,它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为了支持美国的发展,全世界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在全世界主要资源的消耗中,美国所占的百分比是:铝42%,铜33%,铁28%,铅25%,煤44%,天然气63%,石油33%。各种资源的平均消费量,美国约占全球消耗总量的30%以上。而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其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却占全球的29%。如果全世界都实现美国式的现代化,全球的资源和环境都无法承受。世界上有个别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传统工业化的现代化,但这种成功不可能推广到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沿着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发展必然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威胁。再者,发达国家传统工业的先发优势已经使世界工业品市场趋于饱和,也给后发展的中国经济向外发展造成强大的阻力。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跳出传统工业化的误区,寻求某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保护环境、开发国内和国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而信息化生产力正好具有这样的优点。因此,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基因技术革命、微制造技术革命刚刚发生不久,各国的水平差距还不太大的时机,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以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工业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有非常明确和清醒的认识。江泽民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他在为《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一书写的序言中指出:信息化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信息智能工具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我们应积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我国工业化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用信息技术武装工业和国民经济,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党中央以“三个代表”中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为指南,已经制定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即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大力推进高新科技的发展,以此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并明确提出要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走一条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代化发展新路。这里应当指出,所谓不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并不是不要工业化。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传统产业仍然是现代化生产力所必不可少的。传统制造业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所谓以信息化和其他高新技术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就是充分发挥信息生产力和其他先进生产力的优势,把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置于当代信息化等先进生产力的平台上,以信息化等高新科技生产力实践带动工业化实践,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使中国的生产力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显然,要完成中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一历史提出的高难度课题,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和阻力,需要创造许多必须具备的条件,如跨越式发展的制度性保障、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机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跨越式发展的科学技术条件,以及如何克服后发劣势,发挥后发优势,如何把后发劣势转变为后发优势等等。而在这一切条件和保证当中,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政策是否正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领导者、推动者和保证者。党是否能永远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是中国能否胜利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能否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跃上21世纪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平台,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在这一代实现,关乎中国能否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真正成为世界的一极,关乎中国能否有效地遏制美国的“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因此,关于能否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江泽民在新世纪把党的先进性同先进生产力紧密联系的“三个代表”思想何等正确和重要。我们坚信,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党同志坚定不移地坚持与时俱进和执政为民,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切实贯彻到我们各方面的实际工作当中,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奋斗不息,我们的任务就一定能完成,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标签:;  ;  ;  ;  ;  ;  ;  ;  ;  

先进生产力与党的先进性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