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
16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盛期,绘画、雕塑和建筑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艺术,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则是艺术方面的代表。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融汇了15世纪时期艺术家们的研究成果,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都有所作为。明暗法是他所创立的,采用明暗烘托的技法让人物形象从明暗背景中凸显出来,并大大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与生动性。
达芬奇的作品充分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段,他善于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之中,来充分表现艺术形象,科学性和理想化是他创作的最高宗旨。因此,在他的画笔下产行了代表盛期文艺复兴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名作《蒙娜·丽萨》和《最后的晚餐》和《岩间圣母》
《最后的晚餐》是著名的壁画作品,这幅作品构图新颖,每个门徒表情不同,神态各异,透视与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在构图十分新颖的同时也很好地体现出了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达芬奇通过对人物的内心情绪变化的细腻刻画与对戏剧性场面的生动描画,深入地重现了这一幕场景。“在构图上,达芬奇采取了中心焦点透视的法则,将耶稣安排在画面的中央;讲12个门徒分为四组安排在画面的左右,每组3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画面形成了耶稣的静态和12个门徒的动态之间的对比关系,同时,所有的形态又处在以耶稣为中心的状态,形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均衡美感,是作品的主题更突出,形态更生动。为了画好这幅作品,达芬奇还专门研究和分析了每个门徒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并画了许多素描草图;通过不同的姿态、表情,充分体现了门徒们复杂的内心矛盾。在绘制上,他还用自己发明的蛋清混合胶水的新调和剂方法,替代了原来湿壁画要求画家每次在墙上只能完成一个局部的限制;使得画面的色泽更亮丽。整幅作品显然讲神圣的宗教仪式演绎成一场人间悲剧。”【王昌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申瑢-《唐代工笔人物画线、色造型艺术研究》-2012】
整幅画面呈现出完美的构图以及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当特有的古典美,同时集中表现了美丑、善恶、真伪,并将光影、空间、以及透视表现地淋漓尽致,可谓是艺术史上将艺术与科学结合地达到极致的范例。
除《最后的晚餐》这件作品之外,《蒙娜丽莎》也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其在艺术创作与理论实践的两个方面融入了科学精神和哲学思考,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充分表达了情感与思想。
“达·芬奇运用透视学原理和明暗转移法,背景山水迷茫,将蒙娜丽莎的形象与背景山水融合在一起,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气息。蒙娜丽莎是当时一个银行家的夫人,此时刚刚丧婴。达·芬奇为了使她露出自然的微笑,想尽了一切方法,最终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娜丽莎那一瞬间迷人的微笑,用精湛的笔触描绘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动。她那垂落在右肩上的乌发仿佛连接着一条弯曲的山径, 左肩上的披肩仿佛连接着一座小桥,不知要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何方。背景的虚无缥缈增强了人物自身的实体感。”【王文炜-《自由落体运动多媒体教学演示平台的设计与开发》-2010】
《岩间圣母》“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达·芬奇运用了明确的几何结构来安排人物,画中圣母居于中央,婴孩圣约翰、耶酥以及天使与他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呼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头部,这种物理学中的稳定法被他所采用,为当时盛行的金字塔式构图奠定了基础。背景则是一片幽深的岩石洞窟,花草点缀其间,达·芬奇将圣婴和天使绘制在画面的下方,使得整个画面的构图非常稳定。而来自左上方的光源,又将右下方的重量感进行了均衡,这种平衡方法被后世的艺术家所广泛采用。同时达·芬奇很好地把握了洞窟的地质特点使整幅画具有了独特的诗意。”【谢黎-《论达芬奇作品中的造型术》-2008】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达芬奇将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造型形式、手段将其想传达出来,并将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地呈现出他的艺术作品的魅力,并将艺术向前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不仅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高潮,同时也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收场。他的创作期包括了一个充满了翻天覆地的、动荡的、范围广泛的历史阶段。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上,这幅作品从表面上看似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从本质上来说,却表示着当时黑暗的中世纪桎梏已打碎,人们已经从中得到解脱,并且已明确地意识到了人的巨大能量在改造世界中的重要地位。米开朗基罗雕塑出来的不仅仅只是一尊雕像,而是在艺术上思想解放运动得到表达的象征,因为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倾尽了他所有的激情。而《大卫》代表着这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境界,他也将永远在艺术史中绽放他应有的辉煌。
《哀悼基督》是云石雕像,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498年,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冯国豪-《衣纹在具像雕塑创作中的运用及我》-2013】
《创世记》是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大厅天顶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的连续9幅宗教题材的壁画。这幅巨型壁画期间,历时长达4年多。画面面积达14x38.5平方米,画题均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
“其中《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魂的一幕,这一幕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并没有直接刻画亚当: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就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戏剧性的一瞬间,将人与上帝巧妙地排列在一起,触动我们的无限敬畏感。”【鲍伊-《油画:艺术即情感》-2010】
《最后的审判》这件伟大的作品是米开朗基罗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作品当中细腻地表现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且巧妙地使用色彩使壁画具有戏剧性的紧张。
“宗旨是体现在正义战胜邪恶这一神圣审判的公正性,但米开朗基罗所表现的这个画面却是个世界毁灭性的灾难。基督的姿势处在不可改变与势不可挡的环形动态中,祈祷似的举起右手,往下驱逐罚往地狱的罪人;对于他们,基督的脸上带着冷酷的表情转向别处;画面中数以百计的人物似乎从一个平面腾空而起,也许米开朗基罗并不想造成纵深的幻觉,因此各组人物都从不同的观点加以描绘,底部的人物要比上部的小得多。这是对规范的透视学结构法则的挑战,同时也具有一种深沉的骚动效果,强化了平面绘画的表现力,体现了米开朗基罗艺术风格及其个性的卓然超群与威严性,同时代人将其称之为“惊世骇俗”的风格。”【王昌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他的艺术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了全面鲜明的表达,其作品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几乎成为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论文作者:王雨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芬奇论文; 构图论文; 达芬奇论文; 艺术论文; 画面论文; 作品论文; 米开朗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