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潘春华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盐城 224005)

【摘要】目的: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t检验与 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问卷调查各项比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得到的临床效果较显著。

【关键词】艾森克人格问卷;肺癌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244-02

肺癌是一种肺部恶性肿瘤,占据肿瘤的首位。现阶段临床上主要应用外科方法治疗肺癌以外,放疗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广泛,由于患者情绪较低下,对治疗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临床护士必须认识到此种问题的重要性,并结合患者特点开展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本次主要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取得不错的效果,以下是具体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32到77岁,平均(42.5±2.3)岁,病程在6个月到3年,平均(4.5±2.3)年。文化程度:大学21例,中学10例,小学6例,文盲8例。观察组年龄31到76岁,平均(41.5±2.1)岁,病程在5个月到3年,平均(4.6±2.2)年。文化程度:大学20例,中学12例,小学5例,文盲8,经比对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发放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表,详细讲解填写方法,并由患者独立填写。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2]。(1)胆汁质患者心理护理:一般该类患者表现为性格开朗,容易接受外部环境,但情绪不稳定。对于此种患者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特点,并指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患者改正。(2)抑郁内向患者:患者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适应环境的能力差。临床护理时可认真聆听患者的想法和建议,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赢取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自信心。(3)多血质患者心理护理:这类患者的患者的控制力比较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不大。此类患者可利用个体与集体结合方式开展护理,鼓励患者提问,帮助患者解答问题,促进治疗的顺利进展。(4)黏液质患者心理护理:该类患者性格内向、情绪稳定,可控制自我情绪,对疾病认识充分。临床护理时可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并结合患者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对患者开展调查问卷,并进比较,分为满意、一般与不满意三项选项[3]。

1.3 判定标准

艾森克人格问卷主要从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与掩饰性(L)进行分析。本次主要对内、外倾向分类,了解患者的气质类型,根据年龄与性别等计算t值。以X轴为E维度,Y轴为N维度,在T=50处垂直相交,黏液质表示内向、稳定,多血质为外向稳定,抑郁质为内向不稳定,胆汁质为外向不稳定。t=50分时,不进行分类处理[4]。相关划分标准如下表1所示。

1.4 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与Kruskal-Wallis s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问卷评分

对照组治疗前E、N分别为(52.16±3.80)和53.22±2.11),治疗后为(50.45±4.53)与(51.20±4.77);观察组治疗前E、N分别为(51.55±4.40)和(52.652±4.86),治疗后为(48.64±5.17)与(44.33±5.14)。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满意40例,一般5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32例,一般8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为88.9%。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恶性肿瘤已经成为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很多患者检查出肺癌时均会出现较大的身心应急反应,此种心理结果对疾病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利用多种方式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

随着医疗改革与模式的变化,人们已经认识到癌症不仅与物理、化学等因素有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国外研究指出,悲观或绝望过度与癌症具有密切关系。另外也有相关研究认为,孤独寂寞、缺少未来计划及孩童时期情感减弱均有发生癌症的倾向。由于癌症较严重,所以人们经常将其与死亡联系起来。目前随着医疗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的寿命已经得到了延迟,同时临床上也加强了癌症患者心理研究[5]。

个性是个体独有的行为方式,与家庭遗传、文化程度等因素联系。艾森克个性问卷是国际公认的测量实表,可利用等因子量化,了解并分析人的性格。本组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各因子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因子相对较高,与患者自身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及悲观情绪等密切相关,患者较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相关研究认为,癌症患者经常出现多种合并抑郁症,与本次调查结果相符。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可稳定患者情绪,可利用言语干预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均衡,减轻患者对外界的敏感,得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肺癌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放松了心情,提高了临床治疗配合度,对患者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牟倩倩,余春华,李俊英.肺癌初治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16,2(03):507-514.

[2]王飞龙,卢兆桐,张晓明,莫修鑫.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6,2(07):586-589.

[3]郑儒君,余春华;李俊英.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4,1(03):471-475.

[4]袁晓雨,黄雪薇,王希成.肺癌患者的心理可塑性及其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5,1(07):2680-2683.

[5]薛海燕,刘晓红.肺癌患者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01):191-192.

论文作者:潘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潘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