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资本论文,工商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面临严峻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出现了两个显著的变化:其一是农业发展的环境日益严峻。1998年南方地区的大规模水灾和2000年北方地区的大面积干旱,进一步表明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引发的灾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高于或者接近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市场的国内化,不仅将封杀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扬空间,而且,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生冲击,从而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并加剧农业的结构性矛盾。其二是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且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变化。以往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往往与农业的大幅度增产有着较强的正相关性。但是,2000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是在粮食生产比上年减产9%的背景下发生的,这说明要想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必须从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的发展上,特别是农业外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化解当前农业存在的矛盾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它必须以政策、投入和科技为支撑。但是,这里的政策、投入和科技涵义,已与我们一贯倡导的“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有着显著的不同。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矛盾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是农业发展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结果,它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原有的政策投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在衰竭;原有的投入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即不能解决投入短缺的问题;原有的科技投入在传统农业改造方面作用甚微。因此,当前我国农业的结构调整实际上应该包括宏观调整和微观调整两个内容。宏观调整应当包括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土地、投资主体和科技投入方式等制度性内容;微观调整包括产品结构,生产的地域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两者调整的结果不仅互为影响且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结构调整的成败。
二、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与作用
浙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省份之一,近些年来,浙江的工商业发展不仅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显著成就。在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的背景下,1996~2000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保持了逐年递增。2000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排位全国第三。
浙江省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断提高,是与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的调整分不开的。浙江省突破了传统的政府推动型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在深化土地经营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工商资本,尤其是个体和私营资本,按照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虽然在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上获得了成功,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或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农业家庭经营规模过小、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落后、科技投入不足等引发的农业生产缺少规模效益、农民进入市场难、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改造滞后以及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缓慢等等。因此,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找到一条能够实现规模经营,让农民有效进入市场,同时又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改造的路径,就成为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从浙江的经验看,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无疑是一条能够通往胜利目标的路径。
浙江省是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十分突出的省份。2000年,浙江省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08万家,创造产值13412.37亿元。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0%;乡镇企业实现的财政收入已占到全省财政收入的66%;乡镇企业吸收了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50%来自乡镇企业。其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9.0%,个体和私营经济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中已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工商资本,尤其是个体和私营企业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完全是受农业开发产生的赢利吸引,因而具有强烈的市场行为特征。自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的过度竞争,以及国内市场长时间不能摆脱有效需求不足的阴影,大大降低了工商企业的赢利水平。因此,一些工商企业不敢和不愿向工商领域投资,大量剩余资本沉淀在个体和私营企业手中急需找到投资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相对优势自然引起了工商资本,尤其是个体和私营资本的注意。
工商资本、尤其是个体和私营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在现有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土地向工商资本的流转,使进入农业领域的工商资本能够通过规模生产的途径,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甚至超额利润。因此,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土地要素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经营。根据浙江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的使用权拍卖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在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动下,截止到2000年底,全省有60多个县、市的400多万亩耕地的使用权流向工商资本,流转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6.53%。土地流转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收入提高制造了双赢的局面。第一,提高了土地的经营规模和效益。根据对磐安县的调查,参与农业开发的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土地经营规模一般都超过了10亩,比本地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高出2~3倍,有的甚至达到1000亩。土地的集中化经营,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例如,浙江庆盛集团在300亩土地上从事草业开发,创产值200多万元,利润70多万元,平均每亩产值和利润分别达到6666元和2333元,远远高出种粮食的收入。第二,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大都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因此,土地经营流转并不意味着原土地经营权所有者成为失业者。相反,他可以通过反承包的方式继续就业。第三,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提高:其一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由于土地流转采用的是土地信托和“股票田”等形式,农民每亩每年一般可获得超过200元的稳定收入,高的达到千元以上。其二是工资性收入,即通过反承包的形式获得工资性收入。
2.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压力。资金是当前顺利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保障。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是经济行为,主要应当由市场来引导,但不应忽视政府的调控作用。政府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和配套的资金、税收支持两个方面。以往政府推动型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推动,容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脱离市场和脱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造成产业结构调整失败或者效果欠佳。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市场,使一家一户农民成为投资主体,就会因为现阶段我国农户家庭资本积累规模过小,无力承担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需求,拖延农业结构调整的时间,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工商资本、尤其是个体和私营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可以有效克服当前资金有效投入不足的瓶颈。2000年,浙江省有3460家个体和私营企业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投资总额106亿元,相当于全省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0%,大大超过当年省财政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个体和私营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缓解了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投入不足的压力,加快了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也是浙江农业发展再次走在全国农业前面的重要原因。
3.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公司+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的形式,是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所采用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最大特点在于:第一,改变了长期以来一家一户为主要生产主体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有机结合,减少了农业生产的中间环节,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解决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问题。第二,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的地域布局,并在地域布局下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工商资本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开发,因此,十分重视市场的建设。在浙江的许多地区,市场建设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开发。新屋是浙江中药材之乡,在个体和私营资本的参与下,中药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中药材市场的带动下,全镇92%以上的农户种植中药材,全镇90%的耕地用于中药材种植,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000年,在工商资本的推动下,浙江省形成了近300个万亩以上、总面积700多万亩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产业群和产业基地。第三,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进入市场难的问题。产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内部的传导机制,引导和帮助农民进入市场,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农产品卖难问题。2000年,浙江省有50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00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消化了全省三分之一农户的农产品。此外,还有30多万户专业生产大户和30万户农产品购销大户从事农产品购销。
4.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途径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的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原有的科技开发和推广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总体上陷入停滞和徘徊,直接影响到传统农业的改造。这种局面的出现,并不是农业不存在科技需求,而是科技的有效供给不足。改变这一局面的思路是:一方面加快原有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使其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利益诱导,使企业直接参与科技投入和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
工商资本投资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弥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和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这是因为:第一,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开发时采用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目前,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工厂化淡水恒温快速养殖生产技术、无土栽培生产技术在工商资本的农业开发中使用十分广泛,这些生产技术不仅技术含量和层次超过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由于直接面向生产者,农民可以直观感受到先进科技带来的好处,因此,很容易被农民接受和得到推广。第二,工厂化的生产管理。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采用工厂化的管理方式,并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而管理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变小农为产业农民,而且还是实行精准农业的基础。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浙江省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始终处于全国的前列。
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所起到的上述作用,实际上是我们自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来,一直想要解决而没能解决的农业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的经验很有启发,它在某种意义上为全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思路。
三、政策建议
我们在看到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实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完善和给予关注的问题:第一,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开发过程中的土地流转环节过多,即工商资本不能直接面对拥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村庄集体经济组织环节完成土地的流转和集中。集体经济组织中介作用的存在,很容易产生中间费用,而中间费用又容易落在农户身上,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第二,土地流转,尤其是质量较好的耕地进入流转,如果没有严格的耕地使用制度限制和高效率的监管机制与手段,将会严重削弱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能力,从而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完善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主要是土地流转政策和农业开发的产业政策。严格限定流转土地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确保流转土地的农业再生产能力的恢复,严格制止土地流转中的搭便车现象,防止农民的利益流失。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制定相关的产业开发政策,鼓励进入农业领域的工商资本按照产业政策进行开发。
2.对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工商资本实行国民待遇。工商资本、尤其是个体和私营资本,在直接和间接融资、自营进出口权方面,应该与其它所有制经济主体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其利益不受侵犯。
标签:农业论文; 农民论文; 增长速度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投入资本论文; 三农论文; 土地政策论文; 工商论文; 土地流转论文; 农村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