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东”两首诗看尹丽_文化论文

从两条《花东》卜辞看殷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卜辞论文,两条论文,花东论文,看殷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04)03-0001-02

1999年,我应《历史研究》编辑部之约,写了一篇叫做《甲骨学的七个课题》的小文,以纪念殷墟甲骨发现一百周年[1]。文中特别提到,21世纪的甲骨学应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阶段,而对于甲骨卜辞所体现的礼制,即“殷礼”的研究,有突出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其实我十几年前就涉及过。1987年,在为王守信先生《甲骨学通论》作的序里,我曾说:“有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为大家所忽略了,就是甲骨卜辞所反映礼制的研究。殷墟甲骨是商朝占卜的遗物,卜辞内涵无一不与古代礼制有关。在甲骨发现的早期,有些学者曾试探由之探讨‘殷礼’,后来从事这种研究的人逐渐减少,对于卜辞中体现的当时制度,每每脱离礼制,甚至凭想象去解释。……孔子曾经说过,商周礼制是相因袭的,由商到周只是损益的关系。……因此,可以从文献和其他材料中的周代礼制,上推商代礼制,这对研究卜辞,认识商代的历史文化,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妨说,礼制的探索在一定意义上是甲骨研究的一批钥匙。”[2]

由礼制的角度研究甲骨,有一个作为前提的观念,就是商代存在成系统的礼制。有些学者不赞成这一点,认为中国传统的礼制到周朝才开始形成,殷商时并没有比较成熟稳定的礼制。对于这种看法,当然需要做许多工作去解释说服。这里,只从新发表的甲骨中间,拈取一个很小的例子,证明商代确实存在着相当细密的礼制,“殷礼”的研究大有可为。

这个例子,是最近翻阅新出版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时偶然遇到的。大家知道,花园庄东地H3甲骨是在1991年10月出土的,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者的精心整理研究,全部材料业已公布。[3]这坑甲骨系武丁时的非王卜辞,占卜的主体“子”是当时的重要朝臣。其所以称“子”,和文献所见商末的“微子”、“箕子”,周代的“单子”、“刘子”等是一样的。[4]。

在《花东》480这版龟甲上,有这样一条卜辞:

丙寅卜,丁卯子口,爯一、九,在,来狩自斝。

先把几个需要解说的字讨论一下。

“子”下面那个字,从“衣”,中间有几点。同样的字形见《甲骨文合集》24303出组卜辞,后者该字是地名,很容易看出是“”字的省写[5]。“”即“劳”字,见《金文编》[6]。龟甲这个宇,也应读为“劳”。

“囗”旧多释“丁”,我已有文说明当读为“辟”[7],这里不再重复。

”是象形字,上端有三角形尖,下部为长方条形,当释作“圭”。古文字玉器多有象形专字,如上面说的“囗”,本为圆形,象玉壁,只是在甲骨上契刻改方了。

”也是玉器名,即“珥”。

”字左半从两“阜”相连,这里是地名。过去《邺中片羽》初集曾著录一件长刀,有此字铭文[8],应系殷墟所出,所以这个地名很可能就在殷墟一带。

现在根据上述释读,重写《花东》460这条卜辞:

丙寅卜,丁卯子劳辟,爯圭一、珥九,在,来狩自斝。

《花东》363有一辞与上辞直接联系[9]:

丁卯卜,于劳〔辟,爯〕圭,在,狩〔自〕斝。

两辞所卜问的,是作为占卜主体的“子”,即一位朝臣贵族,怎样“劳辟”的事项。“辟”意为君,指商王武丁,他从在斝狩猎归来,旅行疲顿,所以这位“子”迎接慰劳。卜问的具体内容,是见王时的礼献。“爯”的意思是举,“”本文是绣文,“圭”大约是一种有纹饰的玉圭。丙寅日是卜第二天劳王,要进献一件玉圭、九件玉珥。(注:“(珥)”字或释“联”,见同[5],但在辞中似难讲通.)到丁卯日再卜,是问能否只献一件玉圭。一件玉圭、九件玉珥,这在“殷礼”中肯定有特殊意义,请看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郭沫若《殷契萃编》1000胛骨上的这一卜辞:

,戈一、(珥)九,又……□□

“戈”指玉戈,而当时的玉戈与圭璋是有密切关系的[10],因此,“戈一,珥九”正相当《花东》卜辞的“圭一、珥九”。

1965,陕西长安大原村发现商青铜器始尊,拓本见《殷周金文集成》6000,但有些字不很清楚。我曾根据目验,试释并予讨论。[11]其铭文开头是:

乙卯,子见,在太室,白□一、(珥)琅九,百牢。……

“子”也是殷商朝臣贵族。“白囗一”可能即文献屡见的白圭。“琅”即琅玕,似珠的玉,与《说文通训定声》:“珥,珠在耳也。耳珰重珠者曰珥,按玉之似珠圆者”完全相合。

《萃编》1000卜骨和始尊两者,与《花东》龟甲的年代,相隔甚远。《萃编》1000属于我们所说的无名组的王卜辞,而且是该组偏晚的,估计在康丁前后。始尊由形制纹饰看,年代更迟,应该是在商末。可是它们反映出的礼制,却和武丁时的《花东》两辞几乎全同。这个例子充分表明,“殷礼”前后固然必有不少演变,但在很多方面是一贯的,具有明显的制度性。我们只要从礼制角度细心探究,一定会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

[收稿日期]2004-04-03

标签:;  ;  ;  ;  

从“华东”两首诗看尹丽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