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 刘桎荣 肖湘滇通讯作者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现代关于鼻鼽的部分医学论文和著作,对本病辨证施治和用药进行总结性研究,旨在总结出现代各医家治疗鼻鼽的辨证思路以及用药特点,更好的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
关键词:鼻鼽;治法
现代对鼻鼽的辨证施治方法不胜枚举,归纳起来,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传统治法应用
即完全从中医药理论体系对鼻鼽病因病机的认识出发进行辨证立法选方用药。从临床报道所见,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常用治法。
1.调和营卫法 根据外感风寒,致营卫不和的病机认识而设。一般用小青龙汤、桂枝汤加减。
2.益气固表法 根据阳气亏虚,卫表不固,易感风寒外邪致病的病机认识而设。一般用玉屏风散、温肺止流丹之类加减。
3.调理脾胃法 根据脾胃虚弱的病机认识而设,对脾失健运者,一般用参苓白术散之类加减;对脾肺气虚,或脾胃不足,清阳不升者,一般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对脾胃阳虚,寒邪停滞者,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4.温阳补肾法 根据肾阳亏虚的病机认识而设。一般可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之类。从医著文献来看,大部分医家选择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
5.温里攘外法 根据阳虚卫表不固,外感风寒异气为患的病机认识而设。常用方如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6.活血化瘀法 根据久病入络,以及过敏性鼻炎在发作时存在鼻粘膜微循环障碍的病机认识而设。一般用益气活血法,常用方如补阳还五汤。
7.平调寒热法 根据郁热病机或寒热夹杂的病机认识而设。如辛夷清肺饮、清肺脱敏汤加减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8.祛风止嚏法 认为鼻痒、喷嚏重者,多属风邪外侵,在辨证论治时,主张于主方中酌情加入祛风之品,如细辛、防风、荆芥、蝉蜕、刺蒺藜之类。
二、“发时治肺,平时治肾”原则的应用
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在鼻鼽中的应用。一般认为,本病急性发作期,尤其是季节性发作期,其辨证属于标证,病机与肺寒关系密切,治当温肺为主,常用方如小青龙汤、桂枝汤之类;其缓解期,如季节性发作期过后,其辨证属于本证,病机与肺、脾、肾阳气亏虚关系密切,治当温肾、健脾、补益肺气。
三、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的应用
即从鼻鼽中西医结合病因病理的认识出发,进行辨证立法选方用药。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又具有西医病因病理针对性(尽管针对性尚不很准确)的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思路,虽不很成熟,但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根据对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病因病理认识深度与水平,目前比较形成共识的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常用治法有以下三类:
1.扶正固本法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属于过敏反应,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鼻腔局部防御功能减退,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而温肾、健脾、益气的很多中药,具有提高IgA、IgG水平从而提高鼻腔分泌物中SIgA含量以增强局部防御功能的作用;能作用于垂体-肾上腺系统,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或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因而具有抗过敏、稳定细胞溶酶体膜,降低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如仙灵脾、仙茅、肉苁蓉、黄芪等可调节体液免疫,促使cAMP水平上升,cGMP水平下降,从而抑制组织胺等介质的释放。在实际运用中,扶正固本法主要运用温肾、健脾、益气法。即从温补肾阳,健运脾胃,补益肺气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方用药。其中选择具有调整上述过敏反应体质因素的药物,成为加减用药的主要依据。
2.温肺祛风法 根据中医的“标本”观,本病的发作期为标,发作状态为标;间歇期为本,缓解状态为本。温肺祛风法属治标的范畴,是针对急性发作期或发作状态而设的治法。一般认为,本病的急性发作状态有寒、热二证。据近些年药理研究,一些温肺、祛风、清热的药物,如细辛、麻黄、桂枝等对过敏介质有拮抗作用,黄芩的成分黄芩苷元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过敏介质释放。其他如丹皮、地龙、辛夷花、防风、乌梅、蝉蜕、甘草、五味子等均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小青龙汤中,桂枝、麻黄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并能阻止抗原抗体相结合;细辛、干姜有抗组织胺的作用;甘草、五味子能抑制过敏反应。给药后血中IgE、组织胺含量明显降低,血浆中cAMP明显升高。因此,抗变态反应作用已成为温肺散寒、祛风脱敏、平调寒热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发作期或发作状态,缓解过敏反应症状新的理论依据,选择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药物,亦成为本病治标或标本同治加减用药的重要依据与思路之一。
3.活血化瘀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的局部组织学特点为伴有血管扩张的血循环障碍及由于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而造成的粘膜水肿,此类患者血气分析也可能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中西医结合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物对这种血管、血流的病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起到多重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皮、赤芍、丹参、红花等可缓解小动脉平滑肌痉挛,提高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以减少血液粘度,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管组织缺氧,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组织液吸收,从而使血管功能恢复正常,消除血液循环障碍,消除鼻粘膜水肿。故认为在本病对症对因、治标治本的同时,针对鼻粘膜血管功能、血流的病理改变,酌情加入活血化瘀药物,以起到对症治疗作用,并协同、加强治标治本药物的疗效,已成为临床加减用药的又一理论依据与思路。
论文作者: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活血化瘀论文; 作用论文; 脾胃论文; 细辛论文; 本病论文; 药物论文; 桂枝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