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领社会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课题。回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历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战斗,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开展斗争,并在斗争中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在众多社会思潮当中脱颖而出,最终战胜并引领其他社会思潮,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密切相关,也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重视同社会思潮展开斗争与较量密切相关。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论战和斗争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探索和确立出了对待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要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来看待社会思潮的兴衰问题,对待社会思潮既有继承、又有批判,在应对社会思潮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等。深刻认识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待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思潮;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待社会思潮的基本态度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其他各种错误思潮开展理论的和实践的斗争。正是在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斗争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创作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著作。例如,为了批判和反击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他们共同撰写了《神圣家族》《论犹太人问题》。也正是在这一斗争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积累了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丰富经验和方法。认真回顾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待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既有助于我们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进一步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也有助于为我国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活动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
一、社会思潮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重要对象
社会思潮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是指一种反映社会历史主题的社会意识形式或现象,是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并融入了社会心理的配合作用而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运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那个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亦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非常关注社会思潮这一重要现象,并把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当作改造世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所在时代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社会思潮层出不穷。这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是息息相关的。比如,由于资本主义残酷剥削所引起的大多数人的贫困、疾病和混乱等。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这些问题,一方面资产阶级的辩护者提出了各种改良的观点和主张,这种观点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方面的代表性思潮就是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潮和机会主义思潮,比如蒲鲁东主义;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提出了构建新的社会制度的设想。这方面的代表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比如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最初也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属于众多思潮和学说中的一种。正如列宁所指出:“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绝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1〕但与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相比,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思潮”。马克思在1843年致阿尔诺德·卢格的信中曾写道:“然而,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2〕正是凭借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兼具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科学理论。这一新的理论地位,无疑会招致各种反对的看法和意见,因此又出现了各种反动、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以及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潮。
马克思恩格斯把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改造世界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创立之后,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身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来自其他理论学说和思潮的挑战和冲击。为此,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停止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和思潮作斗争。应对各种社会思潮无疑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改造世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现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这里的第一个决裂主要是指经济领域的斗争与变革,第二个决裂则明显是思想观念领域的斗争,而且后者往往是比前者更持久更困难的斗争。思想观念领域的具体斗争对象是纷繁复杂的,包括当时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蒲鲁东主义、在历史上显露过头角的党派和学说、第一国际中出现的巴枯宁主义等。〔4〕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自身非常关注和重视社会思潮这一现象。与各种社会思潮展开持续的较量与斗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发展自己理论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环节,是他们改造世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同各种社会思潮作斗争的历史过程。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同社会思潮的斗争历程,列宁有过很精辟的归纳:“在40年代前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站在哲学唯心主义立场上的激进青年黑格尔派。40年代末,在经济学说方面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50年代完成了这个斗争,批判了在狂风暴雨的1848年显露过头角的党派和学说。60年代,斗争从一般的理论方面转移到更接近于直接工人运动的方面:从国际中清除巴枯宁主义。70年代初在德国名噪一时的是蒲鲁东主义者米尔伯格,70年代末则是实证论者杜林”。〔5〕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具体认识这一概括,即以1848年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创立为节点分两大时期或阶段概述马克思恩格斯同社会思潮的斗争历程。在1848年之前,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经历着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完成“两个转变”和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思潮和学说(主要有青年黑格尔的唯心史观、蒲鲁东主义等)展开了斗争,最终同其划清了界限,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创作出了《神圣家族》和《哲学的贫困》等著作。1848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创立之后,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身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来自其他理论学说和思潮的挑战和冲击。由此,同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了。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和批判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的实质,彻底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原则界限。到了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主要同想要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浪潮作斗争,捍卫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注释:
由上可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和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同各种社会思潮展开论战和斗争,各种社会思潮是马克恩格斯关注的重要对象。正是在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展开斗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才不断走向完善和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与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斗争和论战是从未停息的。这些斗争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这一方面讲,为了更好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批判的理论观点和流派也有所认识。正是在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为什么及如何批判其他学说和思潮的过程中,我们对经典作家们所提出的观点和主张才能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社会思潮的基本态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持续关注和应对思想领域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个时代,面对当时社会上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他们给予各种社会思潮极大地关注,坚持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坚持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探讨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他们始终坚持以社会发展规律为指导来看待社会思潮的兴衰问题,在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确立了对待社会思潮的基本态度。
1.2.3 寻找循证支持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胸椎骨折术后相关护理研究资料。结合临床,发现胸椎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压疮、呼吸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DVT)、废用性肌萎缩、便秘等[2]。此外,术后72 h内疼痛明显,患者负性情绪增加,不利于疾病康复。通过评价文献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获取循证支持。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页。
在应对社会思潮时马克思恩格斯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但从来都不乏各种歪曲和否定它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面对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各种责难和攻击,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及时予以回应,并在回应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阐释和丰富自己的理论。一个典型事例是恩格斯在回应杜林的攻击时写就的《反杜林论》一书。《反杜林论》堪称是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虽然恩格斯本人在写作这部书时并无意创造一个理论体系,但正如恩格斯所说:“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涉及非常广泛的理论领域,这使我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因此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多的领域”。〔10〕可见,正是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和论战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发展和完善。
三、马克思恩格斯应对社会思潮的当代启示
综观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思潮斗争与较量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每前进一步都得经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战斗。这一战斗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种理论只有在不断同各种错误的理论学说和思潮的斗争中才能继续爆发和磨炼出顽强的生命力,也正是在同各种错误理论学说及社会思潮的斗争中显示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勇气、智慧和顽强的毅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同社会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其中一条根本的历史经验和方法是他们在处理社会思潮问题上始终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当前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也要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先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要求企业管理层转变观念,正确处理风险与效益的关系,增强对风险的敏锐度,将风险意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把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并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与此同时审计人员也要更新理念,从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扩展至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当好企业风险管理的参与者、协调者、监督者,真正置身于企业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过程之中。
引领社会思潮需要采取“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取共识”的策略。引领虽意在引导、疏通,但并不代表态度模糊,而是在立场坚定的前提下,以一种战斗的心态直面各种思潮。这一点也早已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时,一方面肯定资产阶级所采取的革命性的行动,主张无产阶级同它联合去反对封建君主制,另一方面又强调:“但是共产党人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3〕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主张为了共同目标各阶级团结和联合起来,又不忘斗争,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这种态度同样也适用于对待社会思潮这一问题,即要注重与社会思潮开展斗争,同时也要在斗争中实现团结和形成思想共识。此外,要随时随地根据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及需要来决定斗争策略。历史主题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引领社会思潮的方法也各有侧重。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主要是与资产阶级联合;而当处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主要是与资产阶级及其观念作斗争。当前在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思潮的变化发展情况,及时处理好主流价值体系和其他非主流思想或社会思潮的关系问题、平衡好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问题、最大限度地凝聚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以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前提来看待社会思潮的兴衰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思潮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或现象。因此,社会思潮的发生和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及其规律的影响。首先,社会的现实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思潮的产生及其性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6〕其次,社会物质生产的变化及社会形态的更替带来社会思潮的改变。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的变化,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意识也必然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当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性的更替时,原有的社会意识、思想观点也会随着旧社会的灭亡而日趋消散,社会思潮亦然。“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社会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7〕这说明思想理论及社会思潮的兴衰是与社会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的。社会物质生产越是发展,历史进程越是向前迈进,原有的社会形态及其旧有的思想观念就越是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理论依据。
要明确当前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某一具体社会形态当中,必然存在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和主张。“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1〕在人类社会的具体形态中,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中,其思想领域存在主流思想和非主流思想之分。由此,统治阶级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的关系,以主流思想引领非主流思想。在我国当前的思想领域中,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带来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第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西方文化和各种思潮得以涌入中国,人们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随之多样化,并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市场经济表现为一种主体多元的经济,由此出现不同的利益主体、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人们的思想观点各异,各种思潮此起彼伏。这无疑会给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困难和阻碍,给我国思想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第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困惑或混乱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阐释和解决,而由错误思潮众说纷纭,极易对人们的思想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思想领域的这些变化和动向是需要和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当前我国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正是出于应对来自各种社会思潮挑战的需要。
要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应对社会思潮的“纷纭激荡、复杂多变”。正如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人类思想领域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社会思潮这一独特的思想景象更是如此。马克思曾写道:“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是一种存在形式呢?”〔12〕马克思以此批判了当时普鲁士专制制度压制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错误做法,强调刻意追求意识形态的单一和纯洁,既不符合意识形态自身的建设规律,也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创新。这启示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加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整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正确处理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对社会思潮的开放程度和包容能力。引领社会思潮重在“引领”二字上。“引领”是意在引导、疏导,不是压制和强制消灭。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表现了人类思想领域的多样性。社会思潮之所以能够产生影响,自有其积极的一面。所以,对各种社会思潮,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去认真研究、全面了解,作出正确的评判;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疏通,使其明确自身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最终引导其摆脱不合理的方面。
要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不容小觑,这就需要做好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那么到底由什么来引领,且何以引领?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历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要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找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始终以这一规律为基础,不断地探索和解答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且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超越并引领其他社会思潮的最根本的方面。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当前我们提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要始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要加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有力地应对社会思潮的挑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获取力量。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从认真学习和牢固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基本原理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当中来认识和理解,紧密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来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防止和避免生搬硬套、断章取义等教条主义倾向和错误做法。科学领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留给我们的基本方法,为分析和辨识各种社会思潮提供理论指导。
要正视社会思潮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社会思潮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意识或者精神现象,它是人类精神世界客观存在的现象。社会思潮的产生是由社会的物质状况和历史发展进程决定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形态的变迁,社会思潮也会发生改变。正所谓“潮起潮落”是也。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和积极关注社会思潮这一客观的现象,要详细考察社会思潮是否正确反映历史发展进程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一般来讲,社会思潮是基于某一重大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的各种因素(包括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等)会作出不同的反映,因此社会思潮总是派别林立、纷繁复杂。如何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作出归类和鉴别呢?最根本的一点是考察这些社会思潮是否真正或正确反映历史发展进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去观察和研究这些社会思潮的具体主张及其所表达的内容能否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否具有实践的现实依据和可能性,以及最终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等。总之,要始终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对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或者反复出现的思潮,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剖析,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探索出引领的正确方法,反对漠然视之、简单处理这类非常有害的态度和办法。
铸件的直浇道、横浇道及内浇道如图2所示.在各浇道设计完成后对铸件进行溢流槽的设计,溢流槽尺寸为长40 mm、宽25 mm和厚12 mm.另外,由于铸件的特殊结构,在中间设置椭圆形溢流槽,其长轴为55 mm、短轴为35 mm、厚度为12 mm.图3为溢流槽的二维图.
观测指标为2种检测方式阳性患者随访1年CIN发生率,及2种检测方式均为阳性患者随访1年CIN发生率,并对其进行对比。
〔1〕〔4〕〔5〕《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2、2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社会思潮既有继承、又有批判。面对不同的社会思潮,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全盘否定或肯定,而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就继承而言,典型的例子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式诞生。在这之前,马克思恩格斯二人经历着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学习、批判和继承前贤们的思想遗产。在继承和超越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以空想社会主义为例,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其积极因素。“但是,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这些著作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8〕就批判而言,具体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待错误的社会思潮的坚决的态度和做法上。例如,对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等错误思潮,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同其论战,揭示了这些思潮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深刻披露了他们的反动立场。以拉萨尔主义为例。马克思指出:“拉萨尔熟知《共产党宣言》,就像他的信徒熟知他写的福音书一样。他这样粗暴地歪曲《宣言》,不过是为了粉饰他同专制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这些敌人结成的反资产阶级同盟。”〔9〕可见,面对社会思潮,马克思恩格斯既揭示其根本的错误方面、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又充分肯定某些思潮的积极作用、并从中吸取有益的观点和因素,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生动体现。
〔3〕〔6〕〔7〕〔8〕〔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48、51、63、66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8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11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0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1页。
2006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对存货计价的方法做出了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LIFO),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丰富凝聚人才、激励人才的胜利特色人才文化,倡导“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理念,坚持“油田与心田共建、文化与文明共创”,把“胜利心田”工程的内容贯穿到人才培养中,以文化凝心、以文化聚力。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先后选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梁,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李科,全国大学生毕业建功立业标兵高波等一大批新时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典型,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广大青年人才比学有榜样、赶超有目标。
在关注校内安全与环保的同时,注重向员工和学生传播安全环保意识,真正做到安全与环保事务人人有责,警钟长鸣。利用灵活多样的大课教育与网络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除了入校时对员工和学生进行常规的如防火、逃生等安全与环保教育外,注重年度培训和日常警示演练。对理工类员工和学生,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化学、电力、激光和辐射等学科设计安全与环保课程的强制性训练。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9.01.005
作者简介:陈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英国约克大学教育系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及公民教育研究。
〔*〕本文系2018年度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新世纪以来国外流行社会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8KDA00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刘 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