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发展报告(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规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企业集团论文,规模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规模效应对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提高竞争力来说十分重要。规模不仅意味着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企业的横向扩张和纵向一体化进程都十分明显的情况下,规模化与专门化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两个并行不悖的趋势。
一、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越加明显
2006年中国大企业集团前500家企业集团的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总额达到204 322亿元,是2005年资产总额的1.18倍;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47 235亿元,是2005年的1.23倍;利税总额达到17 890亿元,为2005年的1.24倍;从业人员达到1901万人,同比增长102万人,为2005年的1.06倍。中国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还体现在世界500强中数量和位次的变化。2006年中国内地荣登世界500强的企业达到22家,比2005年增加3家。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1316亿美元,位列第17位,上升6个位次。中国石油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分别上升15个和3个位次,分列第24位和第29位。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的规模效应也得到进一步的显现。2006年中国前500家企业集团的全要素生产率为7.47,总资产产出率为72.06,分别相对于2005年的6.85和69.72增长9个和3个百分点。中国前500家企业集团的总体利润率达到7.3%,与世界500强利润率水平相当,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越加明显的规模效应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当然这里有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优势的因素。还可以看到的是,世界500强中利润率高达20.8%的制药业在我国其利润率却只有5%,利润率高达16.8%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在我国尚未进入500强名单。因此,这些产业的规模效应尚未得到发挥。
二、各产业平均规模不均衡增长,第二产业规模扩张明显
从三次产业的平均规模来看,三次产业的增长变化幅度相当不均衡,如表6所示。第一、第二产业除平均利润外,其余指标皆为正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长尤为迅速,相对于2005年而言,平均资产规模达到355.83亿元,增长26.18%,平均营业收入达到301.42亿元,增长31.79%,平均利税总额达到38.87亿元,增长32.10%,平均从业人员达到3.80万人,增长12.22%。由此可见,第二产业仍然处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平均资产、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增长较为均衡,分别为14.92%、11.90%和l5.10%,尤其是第一产业的平均从业人员达到28.2万人,是三次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化也因此而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产业各项指标的增长均为负值,4项指标如表6所示,分别下降了4.72%、5.08%、9.94%和10.23%。由此而观,我国第三产业企业的规模扩张还不明显,这也是与我国经济中加工制造环节强、而研发、市场调研和营销两项弱密切相关,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任重而道远。
从各行业来看,就资产规模而言,前500家企业集团的平均资产规模为409亿元,较2005年资产平均规模347.63亿元,增长11.4%。平均资产规模最大的10个行业是其他金融活动(9292亿元、22.74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682亿元、13.90倍),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519亿元、8.61倍),银行业(3239亿元、7.93倍),保险业(3138亿元、7.68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764亿元、4.32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501亿元、3.67倍),铁路运输业(1238亿元、3.03倍),仓储业(1178亿元、2.88倍),道路运输业(915亿元、2.24倍)。
就营业收入而言,前500家企业集团的平均营业收入为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9%;而平均营业收入最大的前10个行业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653亿元、12.40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68亿元、7.70倍),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1375亿元、4.67倍),其他金融活动(813亿元、2.76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727亿元、2.47倍),保险业(656亿元、2.23倍),水上运输业(412亿元、1.40倍),铁路运输业(358亿元、1.22倍),农业(348亿元、1.18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36亿元、1.14倍)。
就利税总额而言,前500家企业集团的平均利税总额为36亿元,比上年增长73.22%;企业平均利润超过前500家平均水平的行业有9个,分别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98亿元、33.49倍),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33亿元、9.31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1亿元、7.86倍),烟草制品业(156亿元、4.35倍),其他金融活动(123亿元、3.44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00亿元、2.79倍),保险业(57亿元、1.59倍),水上运输业(51亿元、1.43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8亿元、1.06倍)。
就从业人员而言,前500家企业集团的平均从业人员为3.80万人,与2005年的3.60万人相比上升5%。其中企业平均从业人员居前10位的行业分别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7万人、9.82倍),农业(35万人、9.14倍),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25万人、6.52倍),铁路运输业(17万人、4.47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万人、3.47倍),城市公共交通业(10万人、2.63倍),其他金融活动(8万人、2.10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8万人、2.10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7万人、2.02倍),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6万人、1.54倍)。
与2005年相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金融活动和运输业的规模快速扩张,反映了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对能源、金融、物流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强烈需求。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受国际原油市场变化和国内需求的刺激,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受工业化中期能源、原材料需求大幅度上升所带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营业收入比2005年增长2402亿元,提高28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分工深化细化,推动着中国金融业、物流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
三、各种所有制企业规模都有扩大,尤以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港澳台合资企业最为突出
从资产规模上来说,前500家企业集团中,国有企业规模最为庞大,达到1044.58亿元,是全国平均资产规模的2.56倍,其余各所有制企业的资产规模均小于全国平均规模,依次为国有独资企业357.6亿元,股份有限公司256.89亿元,港澳台合资企业135.65亿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41.27亿元。其中,以港澳台合资企业增长最为迅速,达到136.3%,其次为股份制企业(37.24%)和国有企业(31.72%)。
从营业收入上来看,国有企业平均规模以727.54亿元位居第1位,是全国平均营业收入水平的2.47倍。其余各所有制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依次为国有独资公司220.98亿元,股份有限公司182.51亿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50.18亿元,港澳台合资企业99.28亿元,中外合资企业98.20亿元。从动态上来看,依旧是港澳台合资企业增长最为迅速,达到47.74%,其余依次为股份有限公司39.21%,国有企业36.61%,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5.43%,中外合资企业14.68%,国有独资企业减少4.36%。
从平均利税总额和平均从业人员来看,其情况大致与前面的分析一致。国有企业平均创造利税最大,为108.09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2倍;其次是国有独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的利税增长最快,增长415.14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的增速也达到38.65%。
综上分析,可以看到,国有企业的经济规模是各种所有制之中最大的,并且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也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张。2006年的各项规模指标中,国有企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总资产、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和从业人员占500强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42.89%、41.31%、56.81%和40.02%上升到2006年的52%、50%、61%和44%。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在股权分置、兼并重组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国有独资企业的规模呈现下降的趋势。股份制企业在规模上的快速发展也是所有制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港澳台合资企业也得益于CEPA等政策的实施而迅速发展(见表7)。
四、地区规模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规模最大,中部地区规模快速提高,西部地区规模较小
就三大地带而言,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前500家企业集团在规模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中部大企业集团平均规模扩张非常突出。如图3、表8所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东部地区分布有383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77%;中部61家,占总数的12%;西部56家,占总数的11%。从平均资产规模来看,东部地区入围前500家的企业集团平均资产规模为463.69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4倍,同比增长18.59%。中部地区的平均资产规模为256.89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86%,同比增长22.59%,在三地区中是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的平均资产规模只有197.46亿元,并且平均规模比上年下降6.10%。东部地区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327.16亿元,是全国平均规模的1.11倍,是中部的1.50倍,是西部的2.13倍,而且东部地区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达到21.41%。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平均营业收入规模分别为218.24亿元和153.93亿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4.11%和52.27%。相对于西部地区12.78%的增长率,中部地区则实现31.82%的快速增长。在平均利税总额上,东部地区以39.78亿元领先于中部、西部地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1倍,与2005年相比增长21.41%。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以24.90亿元和20.23亿元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中部地区33.71%的增长速度仍然是最快的,西部地区则以12.78%的增速居于末尾。在平均从业人员上,东部地区则以3.66万人,稍多于西部地区的3.53万人,而大大少于中部地区的4.95万人;同时中部地区的增长速度依旧是最快的,达到14.65%。
图3 三大地区前500家企业平均规模部分指标比较
就各省区来看,规模差异更为明显。如表9所示,以平均资产而论,北京的平均资产规模最大,为1237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409亿元的3.03倍,是入围前500家企业集团的省份中平均资产规模最低的广西(86亿元)的14.34倍。其余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是湖北588亿元,海南539亿元,新疆511亿元,上海423亿元,广东417亿元。而低于1 00亿元的省份有三个:宁夏94亿元,重庆88亿元,广西86亿元。西藏、青海两省区尚无企业入选全国前500家企业集团。以平均资产增长速度来看,增速较快省份是福建43%,辽宁38%,贵州38%,甘肃34%,山西33%,江苏25%,江西25%。就平均营业收入来看,超过全国平均295亿元的平均水平的省份是北京767亿元,吉林395亿元,湖北352亿元,上海302亿元。这是中国较大企业集团的集聚地,如北京的国字号企业,吉林的一汽,湖北的东风集团,上海的上汽、宝钢。总体上来看,各省份前500家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差异相对较小,平均营业收入最大的北京和平均营业收入最小的贵州的平均规模之比为8.3∶1,远小于平均资产的同类比14.3∶1,平均利税总额的同类比26.4∶1。全国各省份在平均利税总额上的差异是最为显著的。北京的平均利税总额达到97.33亿元,湖北为51.98亿元,甘肃为37.35亿元,江西为37.31亿元,均超过了全国30.64亿元的平均水平。此外,平均利税规模较大的还有上海25.17亿元,吉林24.32亿元,云南23.64亿元以及陕西21.19亿元。在平均从业人员上新疆和黑龙江分别以18.02万人和17.28万人名列第1、第2位。北京以8.52万人名列第3位。同时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江苏,浙江、天津、福建、山东的平均从业人员则相对较低,分别只有2.73万人、1.69万人、1.45万人、1.491万人、1.13万人和1.9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