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特点解析论文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特点解析

● 韩 钢

【摘 要】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坚持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聋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6 年版)》要求和美术课程教学特点,从聋生特点出发设计版式,体现了聋校教育特色。

【关键词】 聋校;美术;教科书;特点解析

一、聋校美术教材研制概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精神,国务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提出了“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的要求。2016 年,教育部颁布了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从以上所列史料可以看出,相较于宋初人的褒贬参半,南渡之后的众人立场一致。司马光之时北宋王朝根基已稳,但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危机依然存在,因为要从根本上确立国家的权威和民族的信心,主要应当依赖于人们对于同一文明和共同伦理的认同。 〔23〕(P177)

聋校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是在教育部的统一规划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组织编写的一套供义务教育段的聋生使用的专用教材。该项目于2017 年初启动,组建了由专业教材编辑、一线优秀教师、高校研究人员组成的编写队伍。我们广泛听取聋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读《聋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6 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和《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观摩了聋校的美术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与部分一线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在聋校中进行了调研,深化了对聋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方法的认知。与此同时,我们认真阅读、研讨了原人教版全日制聋校美工实验教材和2013 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教材。总结原聋校美工教材与通用教材的差异性,做了许多针对性设计,努力适应聋生实际,体现聋校特色。经编写组全体人员的努力,目前一年级教材已经顺利通过审议并投入使用,解决了长期以来聋校美术教材陈旧、与现实脱节等问题,为落实《课程标准》、深化聋校美术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反应条件:反应时间72 h,反应温度280℃,载气压力 0.6 MPa,正 辛 烷 2.0 g,CaSO4、Na2 SO 4、MgSO4、Al2(SO4)3 各1.0 g,去离子水10.0 g,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二、聋校美术教材编写思路

(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原则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技能技巧学习和单纯技术训练,提升视觉文化素养是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教材框架设计阶段,我们就把“立德树人”与“素质教育”作为整体课程推进的设计标准。贯彻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应加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对聋生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操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激励每一个聋生正确认识自己,自强,自立,活出生命的精彩。美术教材努力让“全面发展”的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聋校学生特点有机衔接,努力做到“公平而有质量”。

(二)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美术课程的基础性

教材从聋生学习特点出发,设计了如下的顺序结构:基本技法、结合生活的创作、以想象为主的创作、具有实用价值的创作、以鉴赏为主的活动、综合性活动。在具体使用教材时,鼓励教师打破顺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自主设计具体课程顺序。

美术教材中的“关键词”用手语图形表示,这也是特别针对聋校学生特点和需求首创的设计方式。美术是人类的交流工具之一,美术课程的形象化语言能有效地丰富聋生的语言,开发聋生的视觉语言潜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清晰地观察到,绝大多数聋生的视觉感受能力高于同龄的普通学生。为此,教材尽最大可能为聋生提供最佳的视觉传达、视觉欣赏和视觉学习的画面,使聋生能够根据视觉形象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促进聋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欣赏活动是学习、借鉴前人经验的重要途径,必须贯穿于整个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向聋生提供感悟经典美术作品的机会,通过描述、分析、解释,鼓励聋生以多种方式表达感受与认识,指导聋生在其他三个学习领域的创作活动,在感受经典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从内容选择角度,新教材每一课都尽力选择最能清晰传达课程内容的图片。特别是表现课程内容和课程环境的图片,力争每一个细节都能够为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从审美欣赏角度,教材的每一课都以一幅基本占满可用空间的大图开篇。从学习应用角度,除第一页以一幅大图作为开篇外,延续了普教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也就是从欣赏图片开始,示意与示范图例居中,列出学习要求,学生作品结尾。从表现材料和形式角度,这些作品的选择也与艺术家的作品相互补充,进一步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丰富内涵。针对工具的安全运用,教材特别设计了一段警示语,以相同的设计形式放置在所有使用含有危险工具的课程内容中。从利用角度,每册教材的“教学指南针”都采用了色彩衬底,既是为了让其与白底为主的正式课文内容相互区别,也有助于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及时查阅。教材的整体设计避免使用过于强烈的色彩和装饰性图案,以更好地突出课文内容。

(三)符合美术的视觉悦读特点,打造易于欣赏应用的版式设计

在吻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新教材适度、合理地降低美术技能技巧的学科性要求内容;围绕聋校美术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聋生,针对不同学段聋生的特殊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强化视觉感受内容,使每一位聋生获得基本的美术知识,提升审美素养,促进聋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为聋生融入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三、教材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教材体系结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聋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聋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聋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聋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不断提高个人的生活情趣和质量。”在明晰聋生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之间差异以及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新教材在课程设计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手工制作

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本册共设计了12 课,其中第1 课《美术课真有趣》、第2 课《彩线连彩点》、第3 课《下雨啦》和第4 课《美丽的印纹》共同形成了一个从不同角度感受美术课程趣味性和多元方法,以及美术课需要运用美术元素及观察方法的“造型·表现”有机小单元。第5 课《我的新朋友》、第6 课《有表情的脸》、第7 课《多样的面具》,则是围绕人物面部观察与表现的含有“设计·应用”因素的“造型·表现”有机小单元。第8 课《我做的“文具”》和第9 课《用纸折剪五角星》两课是典型的“设计·应用”课程,但是在内容设计上,前者侧重于感受功能,后一课融入了实际应用。而第10 课《美丽的大自然》、第11 课《小花猫》和第12 课《有趣的故事》三课之间的有机结合,则体现在作为“综合·探索”课程的第12 课,即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习的各课,特别是对作为“欣赏·评述”课程的第10 课与第11 课的运用。为此,本册教材最后增加了“教学指南针”,通过“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协助教师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针对一年级聋生多数没有学前班学习经历的情况,教材在目标和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如通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美术活动”,降低了要求,简化了内容。例如第一册第1 课《美术课真有趣》,内容基本源自普教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 课《认识美术工具》。但是原课只用了一个页面,且选用了四幅图片,加上课题、导语和学习要求,每幅图片的画面都相对较小。而教材中的《美术课真有趣》一课用了三个页面,其中第一页在课题和导语及关键词“美术”“工具材料”手语图之外,只保留了林风眠《小鸟》一幅作品,因为这幅作品充满情趣,传统与现代绘画表现语言有机结合,与课题全方位有机契合,特别适合刚刚入学的孩子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畅想、感受和体会美术课可能为他们带来的情趣。

(二)教材主要内容

教材在课题架构上含有如下元素:课题、导语、关键词(手语)、欣赏作品、示范或示意图、学习要求、学生作品。

四、聋校美术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衔接学前,平稳过渡

在教材的内容构成上,以第一学段为例,其包含视觉构成元素、视觉构成方法、工具材料应用、欣赏作品选择、课程内容设计等几个环节。

(二)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NOR、OFL、TC、OTC、SDZ、SMZ对照品适量,用自然水(已用5 mol/L HCl调节pH至3.0左右)分别稀释制成1.0、2.0、2.0、3.0、1.0、1.0 mg/mL的样品贮备液。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样品贮备液各1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自然水30 mL,用测试用缓冲溶液定容至刻线,摇匀,用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临用前配制,超声处理10 min。

(三)整合内容,梯度合理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美术教材编写还需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不同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合理的内容梯度。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体系与内容梯度,只是东鳞西爪,把许多知识信息机械地甚至牵强地拼合起来,最终只能导致知识的琐碎化,与综合课程追求知识的整体性和整合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经分析可知,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3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5.00%),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00%),13例糖尿病(13.00%),7例重症胰腺炎(7.00%),6例原发性肿癌(6.00%),5例肺炎(5.00%),1例支气管扩张症(1.00%),1例肺结核(1.00%),1例化脓性胆管炎(1.00%),1例颅脑血管意外(1.00%)。

以一年级下册第5 课《连续的花纹》为例,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在原聋校美工第二册教材第10 课《设计二方连续纹样》和普教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 课《花地毯》的基础上编写的。原聋校教材明显偏重学科知识,而《花地毯》则比较偏重“造型·表现”。所以在编写本课时,我们在题目上就选择了较为中性的“连续的花纹”,既点出“设计·应用”的含义,又不会过于强调“学科”。接下来的导语“一个、两个、三个,一样的花纹组合在一起;一串、一组、一面,漂亮的花纹装饰着……”中,“组合”与“装饰”为本课的关键词,用手语单独表示。而最后的省略号则是为了配合接下来作为欣赏内容的各民族图案装饰的图片,让同学们结合欣赏感受认识连续的花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自己头脑中“填充”这个省略号。而这个填充又与后面“动手做”环节的“设计·应用”意识形成了互补。为此,教材特别加了“在许多民族服装上都有漂亮的连续花纹”一句话。在此之后的动手环节,则保留了手绘与折剪两种方式,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学习要求”也针对上述安排提出了“看一看:各民族都有哪些好看的装饰花纹?”“比一比:这些连续的花纹是不是用类似的方法连起来的?”“想一想:你准备让什么样的花纹变成连续的花纹?”“试一试:用画或者剪的方法创作一条连续的花纹,然后想想装饰在什么地方合适”等问题,帮助学生从用眼睛看到动脑想、动手做,再回到更贴近生活的动脑想,以达到本课“感受连续花纹组合,了解连续花纹装饰,体验连续花纹创作”的基本教学目标。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立了关于水文情报技术工作的工作部门,同时也落实了水文情报汛站网、水文模型、水文信息采集等工作。近些年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应用案例非常多,例如某河流的河流解冻日期预报中,水文情况预报技术准确分析出了开合日期、3月流量、开河水位、累计正气温等数据,从而为河流解读时所形成的汛灾提供预防数据支撑。

课堂写生

(四)体现弹性,增强适应性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聋生向学习目标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有选择地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根据实情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学时,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材的课程设置遵照《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体架构上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与普教教材相比,课程内容数量减少40%左右。这样,在学期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基本都保证至少2—3 课时,最多可达到5—6 课时。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师生都能在更多的课时里,更加从容、细致地从不同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消化”。

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高教材质量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教学的实践检验中,也恳请广大聋校教师、相关研究人员继续关心这套教材,提供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以使这套教材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中图分类号】 G762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中心聋校,266000)

标签:;  ;  ;  ;  ;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特点解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