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病害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病害论文,蜈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绿僵菌病:本病为蜈蚣的主要病害,多因变质腐败饲料和污秽的饮水而引起,同时饲养池的温度过大也容易传播此病。尤其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更容易使蜈蚣受绿僵菌的感染。其病状是: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在关节的皮膜上出现黑色小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浸润,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有的腹部还出现绿色的孢子,食欲减退,活动失去规律,爬行缓慢,最后停食消瘦而死亡。死亡时大都在瓦片上面。解剖后用手挤虫体有污秽的绿色霉状菌丝。
防治方法:平时要加强管理,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新鲜,经常洗涮食盒和水槽,改善通风条件,掌握饲养地的温度。发现蜈蚣感染此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隔离治疗或淘汰病蜈蚣,更换养殖池的泥土,并将池内的碎石瓦片用3%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消毒,以清除病原,防止孢子传播扩散,引起再感染。待其干后再将蜈蚣放入池内。
②药物治疗: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病蜈蚣,直到病愈。
2胃肠炎:引起本病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偏低以及饲料腐烂变质,消化不良而引起的。此病多发生在秋后阴雨低温期。其病状是:早期病蜈蚣头部呈紫红色,行动缓慢,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体弱消瘦,一般发病5~7天后死亡于瓦片下面。解剖后可发现蜈蚣腹内有少量淡黄色粘液。
预防本病主要是加强管理,在秋后多雨低温期应补充光照,必要时可在10平方米饲养池中放上15~20瓦灯泡4个,或在晴天中午晾池。同时应保持饲料新鲜和饮水清洁,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对发病蜈蚣,除及时调节温度、湿度外,还应采取下例措施:①清池:即把饲养池内的病蜈蚣隔离治疗和将病死的蜈蚣捡出。病情严重时,饲养池中的瓦片要用3%福尔马林或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洒,晾干后重新放入。②药物治疗:可用磺胺片05克、或多酶片06克,用饲料200~300克拌匀和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分别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3脱壳病: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蜈蚣栖息场所过于潮湿,空气湿度大和蜈蚣饲养不善,饲料营养不全(特别是矿物质缺乏),蜕壳期延长,是真菌在驱体寄生等。初期表现为无行动,或行动滞缓、不食不饮至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①注意改善养殖环境,出现病蜈蚣立即隔离治疗,及时清除死亡蜈蚣。②药物疗法: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细末,拌匀在400克饲料中连喂10天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