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中国的“人民币升值理论”--当前人民币汇率争议综述_人民币升值论文

如何处理中国的“人民币升值理论”--当前人民币汇率争议综述_人民币升值论文

中国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论”——关于当前人民币汇率纷争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纷争论文,人民币汇率论文,中国论文,如何应对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是否变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人民币升值论”一度甚嚣尘上。这表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决不可掉以轻心。

一、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

(一)国际社会的态度。

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开始呼吁中国对人民币重新评估,其中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的呼声最大。2003年6月,美国财长约翰·斯诺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由此产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外汇市场也继续炒卖人民币升值。2003年6月的远期贴水表明,一年后1美元兑8.09元人民币。国际压力使人们预计,中国即将上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9%—30%。“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肯龙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两个代表性人物。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个错误的主意,它将加剧而不是防御中国经济的退缩,如果允许人民币升值,中国就会步日本之后尘陷入通缩的泥潭。

对“人民币币值”的问题,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区域高级经济师陶冬认为:“日本出现经济衰退不从内部改造,反而要求中国将人民币升值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美国贝尔斯特恩投资公司总经济师马尔帕斯更是指出,如果中国轻易提高汇率,将会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美国资深货币分析师Stephen Li Jen结论性地说:“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显示中国官员应退出这样的争论而继续其既定政策——从而是人民币保持与美元稳定挂钩。只要稳定的人民币不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

(二)中国政府和国内经济学界的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心主任李扬认为:目前,人民币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大国肯定不会长期只盯住某一种货币的,国内企业不能只习惯于固定汇率和用固定汇率作财务报表,作企业规划,作投资战略,而应慢慢习惯汇率的变动,起码要习惯在一个区间内汇率有一定幅度的变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专家何帆认为,近期我国出现了资本内流趋势,这主要是基于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如果中国利率不降,美国降息实际加大了利差,更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同时何帆认为,不能说美元贬值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就消失了,一个真正的强势货币是即使它贬值了,人们仍然使用它,美元就是这样。国家信息中心资深经济学家王远鸿认为,强调人民币汇率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政府当然要把本国利益放在首位。政府部门经济学家认为,即使中国允许人民币微幅升值,中国肯定还会采取其他措施来抵消升值造成的影响,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出口退税,而财政部正在研究有关措施来上调出口退税比例,同时还加快发放拖欠的240亿美元退税款。

2003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人民币汇率的官方口径是: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3年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做出正式回应:在近期,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

(三)新闻界及投资银行的态度。

2003年6月,香港《信报》资深专栏作家曹仁超认为,人民币迟早要升值50%。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许多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必须考虑这些国家的意见;200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大增。

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郑杏娟认为,中国政府的出口退税减弱了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的作用。退税的增加实际上相当于人民币的贬值,退税减少则相当于人民币的升值。出口退税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财政压力明显增强;二是出口商希望多得退税,出现某些虚报现象,因此带来人民币汇率扭曲。人民币升值的明智做法是先不使人民币升值,而是减少出口退税。以取消出口退税为前提,人民币至少有5%~10%的贬值空间。

二、如何调整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的关注和争论,从2003年初至今,关于如何调整人民币汇率,大致可综合为以下四种观点。

(一)人民币应该渐进升值。

此种观点的理由:一是持续的双顺差格局必然给人民币带来持续升值的压力。自从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初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超过516亿美元,但到1996年外汇储备即超过1000亿美元,2002年外汇储备高达2864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从1994年以来,除了在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周边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巨大压力,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暂时被打破之外,其余年份经常项目以及资本和金融交易账户均维持顺差格局。二是名义汇率稳定和强制结售汇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得中央银行基本上丧失对基础货币的调控能力。20世纪90年代,在外汇交易市场中的外汇买入份额中,国有银行占11%,而央行购入了其余的29%;在外汇售出份额中,国有银行占82%,外资银行占18%。进入21世纪以来,央行作为外汇市场出清者的重要性日趋上升,目前外汇占款发行已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最重要途径。这给中国埋下了中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为调整双顺差和避免通货膨胀威胁,人民币应该渐进升值,只有渐进升值才能迫使企业正视汇率风险,并加速汇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化的努力,而急剧升值将给中国外贸以严重的负面打击,对热钱流入则是一种诱惑。

(二)人民币升值不仅应该,并且升值的幅度应该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期。

例如:人们都估计人民币兑换美元将升值到7.5∶1,那么,决策层就应允许人民币升值到7.5∶1,以完全消除升值的预期,否则,缓慢升值将使人民币允许人民币升值的气氛更加浓厚,并迫使人民币不断升值,结果步入20世纪80年代日元的后尘。当年日元就是小幅度升值,结果导致热钱套汇得手并且预期日元将进一步升值。以往人民币的多次调整也是出乎市场意料而一步到位,但在人民币已经对美元保持稳定长达10年,并且外资外贸和国内就业高度相关时,人民币如同大多数舆论所预期的激进升值就不合时宜。

(三)应该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持此观点者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一种扭曲的外贸外资激励政策的必然结果,只要仍然认为外贸顺差和吸引外资多多益善,那么,人民币就不可避免地面临升值压力,因此,释放升值压力需要的是釜底抽薪。此外,中国金融体系处于高度管制形态转轨的进程中,金融机构不是真实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也不是真正由市场主体参与其中的真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勉力维持名义汇率稳定肯定不是最佳选择,但至少在目前,却还未出现足以在操作层面上较盯住汇率制更为灵活可行的措施。因此,以静制动是明智的。即从长远看,人民币盯住美元肯定是不可维持的,这也将使得人民币仅仅是美元高度可信赖的替代品,这对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是不利的。但就目前而言,放开汇率幅度区间就意味着升值,采取所谓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也不现实,连高度商业化的银行体系,以及高度市场化的外汇交易场所和品种都不具备,放开汇率不仅不会形成所谓的“市场化汇率信号”,反而使汇率更为变幻无常。但汇率稳定本身不应该作为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改革进展缓慢的借口和避风港,而应视为以稳定名义汇率换取国内金融转轨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时机。

(四)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逐步扩大浮动幅度是必要的,这种浮动应是有升有降的,而不是单向的只升不降,或只降不升。

随着进出口需求增长和短期资本流动加大,我国外汇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人民币升值压力将转为贬值压力。在人民币具有贬值压力时,再调整现行汇率政策,既有利于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民币和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

目前不宜调整汇率政策,但可考虑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例如,适度放宽对企业和居民使用外汇的限制,改进目前的银行结售汇办法,多用些外汇储备,增加一些国内急需产品的进口,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等等。即使出现少量贸易逆差,也不必过于担心,这样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而且目前资本项目顺差较大,并不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通过以上措施适当地为人民币升值减压,也有利于扩大中央银行的调节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

(一)澄清事实真相。

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仅会损害中国经济,而且会损害世界经济,从长期来说,也将损害美国的利益。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国内出口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对众多在华美国公司造成打击。其中一些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商。随着在华美国公司生产的产品价格上升,近些年来一直大量购买中国产品的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将受到损害。此外,一些东南亚国家近年来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阵营,通常认为是由于受中国出口产品冲击的影响。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东南亚国家认为中国近年对FDI的强劲吸引,对该地区的引资构成了强大的压力,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被认为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事实上,中国吸引的相当一部分FDI来源于中国内地,称之为“迂回投资”(也称为“过渡性资本外逃”)。这一点,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都有大量的研究结论。这些“迂回投资”是不会选择中国之外的东南亚国家的。

(二)制定应对报复性措施的预案。

最近,美国一个制造商组织(“稳健美元联盟”)指称中国政府“人为地维持人民币低汇率”,这种做法再不制止“将对全球贸易伙伴造成极大打击”,试图说服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中国政府重新确定人民币的汇率,并准备针对中国的“货币操纵”政策提起301条款案(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301—310规定,如果美国贸易代表认为,外国的不公平、不合理或歧视性的立法、政策或做法,对美国的贸易造成负担、限制或歧视,就可以根据总统的指令进行报复)。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一些国家已经付诸于行动,彩电、水果等方面的贸易制裁都是其采用的比较硬的手段,以缓解本国进出口压力。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预计今后此类贸易制裁将会大量增加。我国企业应有足够思想准备,针对西方国家可能采取的报复性措施及早准备预案。

(三)逐步减少出口退税,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机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国务院于10月13日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决定明确了关于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等五项改革的具体内容。

(四)降低外汇储备。

采取多种方式释放外汇储备规模,降低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成本,加大支持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的力度,允许境外投资利润留存当地用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放松对境外投资的购汇限制,鼓励有外汇收入的企业购买外国债券。扩大居民、企业的用汇范围,扩大实行境外支付美元境内人民币还款制度,以相对降低外汇储备水平。

(五)提高外汇储备运营效率。

改变单纯贸易顺差的传统观念,在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基础上,适当资源进口以更多利用国际资源,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压力。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减少银行间市场的外汇供给。调整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发挥商业银行的二级“蓄水池”作用。增强境内机构支配外汇资源的自主性,增加外汇市场的供求弹性,缓解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供求失衡状态。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加大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力度,创造最佳的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在周边地区稳定实施人民币自由流通。

人民币“周边化”可以为人民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最终国际化积累经验和创造条件。此外,如能形成境内外人民币流通、回笼和证券投资的正常渠道,还适当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境外持有人民币余额约500~600亿元,其中80%以上集中在香港,其余部分流通于周边地区。人民币“周边化”对我国利大于弊。有的专家建议:积极研究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或相关试点。香港金融界建议由少数指定的银行收取人民币存款,然后在内地售出。

(七)应允许中国企业更多地从事海外投资。

中国十几年的经验表明,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失败者十之八九,往往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借海外投资为名,将楼堂馆所行宫设到海外,因此目前可考虑放宽对民营和外资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同时也宜放宽中资企业透过QDII等多种途径投资海外证券资本的限制,有关职能部门完全可以通过专设账户和专门证券簿记,使得上述海外证券投资高度透明可控。

(八)增加实物形态的战略储备。

应该看到一国的战略储备中,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的储备并重,中国目前货币形态的储备丰富而实物形态的战略储备薄弱。以原油而言,估计在2010年前后中国原油自给率将下降30%以下,2002年中,中国原油进出口为7000万吨,2003年1~4月,中国原油进口已达3000万吨,耗资69亿美元,因此,中国不仅应建立起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还应鼓励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有潜力的油气资源。这项工作每年大约将消耗四五百亿美元。目前看来,中国经济增长所不可或缺的一系列战略物资,例如,铁矿石等都将越来越倚重国际市场,铁矿砂的年进口已突破亿吨,这都促使中国必须耗用大量储备在海外寻找稳定可靠的战略资源供给基地,如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极大地得以缓解。

(九)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我国经济的增强,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证明了这一点。人民币最终将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而且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应加快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如考虑提高经常项目的可兑换程度,增加居民和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支出使用额度,并将过去一些实际受限制的项目适当放开。

(十)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作为一个庞大而且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如果一直实行一成不变的固定汇率政策,很可能意味着货币在逐步偏离价值,所以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应增加其弹性,即扩大汇率浮动的范围,在浮动汇率值制下,更应防范国际投资家利用国外人民币对我国经济进行冲击,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快速发展。加强调控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的流通,加强银行体系改革,提高银行体系经营管理水平。人民银行也应利用监督、公开市场业务等多种手段,争取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动权,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使人民币真正体现其内在的价值。

标签:;  ;  ;  ;  ;  ;  ;  ;  ;  ;  ;  ;  ;  

如何处理中国的“人民币升值理论”--当前人民币汇率争议综述_人民币升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