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隧道包桥结构也经常用到。在开挖隧道的过程中,扩大面衬砌对在隧道稳定性控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隧道结构中,需要认真分析这种衬砌结构的力学特性。基于此,本文以某隧道工程为例,就隧包桥特殊结构,分析了断面衬砌扩大结构受力特性,仅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开挖;衬砌;共同作用;受力特性
现阶段,中国平原地区的交通大多发展成熟,中国逐渐将发展交通的重点转向山区等区域。在山体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下,便需要采用大量的桥隧相连结构,从而相应的施工技术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随着高速公路快速深入发展至山岭重丘区,桥隧相连的现实问题便变成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成了现代高速公路的一种景观特色。但当地形地质十分复杂、存在诸多线位控制因素、地形异常陡峭等的工程项目当中,还需要选用桥梁伸进隧道的隧包桥施工方案,以防洞口部位的大挖大开,而引发洞口具有较高的边、仰坡,最终降低桥台稳定等问题。这样便很有必要研究其中重要的衬砌结构受力情况。
一、某隧道工程地质
在隧道出口处,具有陡峭的地形和较好的围岩。在地形的局限下,通过隧道内伸入桥梁的方案,能在减小挖方量的同时,将边、仰坡高度同步降低,这对环保十分有利。在隧址区有间夹河谷川地,进口位于某江支沟洪积扇上,有大量的角砾、洪积碎石堆积在坡脚,上部零星出露基岩,原坡度为20°~30°,植被零星分布在坡面;出口基岩陡坎,原坡度为65°左右,地层岩性多为灰岩且单一。裂隙发育出现在灰岩节理,岩体破碎,围岩一般无法自稳。在开挖隧道时,容易导致掌子面、侧壁出现掉块,围岩属于Ⅴ级级别。为了结构的安全性,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创建有限元模型,来对支护结构受力计算进行模拟,并分析了围岩的一些变化特点,从而确定CRD施工法的可行性。在隧道出口,有6.3m左右的埋深,洞内高11.1m,最大跨度是15.1m,隧道为浅埋大跨偏压类。
二、创建计算模型
基于圣·维南原理,在模型左、右、下侧各取52.0m,并按实际边界来处理上侧边界。以位移边界条件为边界条件:约束两侧的水平、底部竖直位移,且地表属于自由面。为了确保计算的精度与效率,在划分有限元网格时,细密划分隧道和其四周围岩网格,稀疏划分边界网格,还将隧道内伸入的桥台荷载简化成填充C15混凝土片石。因为隧道埋深并不深,所以在模拟中未考虑应力场,只分析了自重应力场。在二维平面模型对隧道施工进行模拟时,为了防止开挖隧道后,形成的变形压力在支护结构上一次性加载,并为了开挖隧道的时空效应,则可以通过围岩释放荷载系数来达到,且取0.5、0.25、0.25,这是指开挖隧道后荷载释放50%,完成初支后荷载释放25%,完成二衬后荷载最终释放25%。
三、分析支护结构初期受力特性
1、分析完成施工后支护的初期受力
从初支内力图的分析,可知初支压应力最大是1.54MPa,且位于左拱肩处,拉应力最大是0.6MPa,且位于右拱脚;剪应力最大是0.15MPa,且位于右拱脚;弯矩最大是17.2kN·m,且位于右拱肩和右拱脚处。就整个初期支护,隧道靠山侧的拱脚与拱肩部最为不利,但具体值却并不大,支护初期结构经济可靠安全。
由最终初支变形位移图,可知在开挖隧道后的地形与围岩卸荷的影响下,右侧拱顶及其边墙均发生较大的变形,且收敛向隧道内侧,而隧道左侧却具有较小的边墙收敛;同样,在开挖后回弹的作用下,拱底隆起,故在施工过程当中,要重点监控量测初支结构拱顶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分析最终临时支撑的受力
由最终临时支撑的内力图,可知临时支撑在受压,且压应力最大是25.5MPa,位于底部中隔墙处,相较于中隔墙压应力,临时两道仰拱具有较小的轴向压应力。通过临时仰拱受力,还显示隧道竖向沉降比水平收敛大。在支护初期相交的地方和中隔墙顶端,有剪应力及弯矩。因为初期支护会与中隔墙作用,所以会引发应力集中,且剪应力和弯矩的最大值分别是14.2MP和21.4kN·m。
3、分析二次衬砌受力
因为二次衬砌是V级围岩隧道的承载结构,所以需要通过地层结构模型,来,分析计算二次衬砌的受力及其变形。由二次衬砌内力图,可知二衬仰拱在开挖卸荷后会隆起回弹,并有拉应力出现,且拉应力最大是84.0kPa,但在边墙两侧,在上方荷载作用下,最大压应力(149.7kPa)出现;同样,剪应力与弯矩在内侧靠山拱脚处发生应力集中,且剪应力和弯矩的最大值是23.1kPa和10.5kN·m左右,分析内力最终数值可知,二次衬砌具有较小的受力,且结构安全性高。
4、分析开挖隧道后围岩应力
由开挖完隧道后的第一、第三主应力变化等值线图中的第一主应力等值线图,可知从隧道左边拱顶和右边拱肩开始,拉应力一直发展至边墙左侧。隧道只有拱肩围岩左侧受压,其他部位都受拉,虽然数值仅有0.018MPa,但随变形发展后,拉应力趋向贯通形态。所以施工中应关注以上位置高,并尽可能通过短进尺和弱爆破等,来保护围岩,以防围岩最后失稳而引发滑移。
而第三主应力等值线图显示,在开挖完隧道支护后,在隧道埋深影响下,围岩没有对称分布第三主应力,且在右侧隧道拱脚,有应力集中。尽管埋深并不深,但其压应力最大值却高达0.89MPa。这种偏压促使隧道两侧的压应力区显著不对称,所以在设计衬砌结构时,应综合考虑支护结构可以抵抗偏压而导致的变形不均匀问题。
5、分析塑性区
由围岩塑性区图,可知因为隧道偏压而导致拱脚右侧的地方有应力集中现象,且拱脚处衬砌并不足够顺畅和圆滑,因此,在右侧隧道拱脚周围,有围岩塑性区出现,且这种塑性区范围最大是3.1m左右。鉴于此,在设计时,建议综合考虑在拱脚处,增加3.5m长的锁脚锚杆,以便改善围岩的整体力学性能,或把右拱脚设计成为大拱脚,以便将结构拥有的承载能力增强,同时在CRD施工过程中,还应尤其关注拱脚右侧位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隧包桥衬砌结构扩大断面受力特性的分析,有助于结构安全风险的有效地降低和开挖跨度及其面积的减小,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优势都十分明显。文中分析表明:就浅埋偏压大跨隧道来说,CRD施工法可行。通过模型分析优化设计和这种施工方法,能在有效控制因开挖隧道而给四周环境带来影响的同时,让支护结构保持合理的受力和较小的变形。
参考文献:
[1]王飞.兰州地铁黄河隧道设计难点及方案论证[J].铁道工程学报,2014,191(8):62-67,83.
[2]封坤,何川,苏宗贤.南京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原型加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3,26(1):135-143.
[3]李围,何川.盾构隧道通用管片结构力学行为与控制拼装方式研究[J].铁道学报,2007,29(2):77-82.
[4]黄清飞,袁大军,王梦恕.水位对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内力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报,2008,30(8):1112-1120.
[5]康石磊,杨峰,张箭,阳军生等.基于强度折减和上限有限元的椭圆形毛洞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9):104-109.
论文作者:黄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隧道论文; 应力论文; 围岩论文; 结构论文; 受力论文; 偏压论文; 弯矩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