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质上市资源的“逆本土”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本土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境外资本市场群雄逐鹿 境内资本市场积弱难返
境外资本市场凶猛
据国际交易所联合会(FIBV)统计,1990年之前全球没有一家交易所采用公司制,到2003年底,其50家成员中已经有三分之二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公司化运作,其中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交易所实现了上市,采用传统组织结构的交易所仅占不到四分之一。
目前除纽约证券交易所采用会员所有的有限公司形式,国际上其他六大著名证券交易所都完成了股份公司制改革。1998年,NASDAQ与美国证券交易所合并为Nasdaq-Amex集团公司;1999年,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被股份化,合并为一个新的控股公司——新加坡交易所有限公司;伦敦交易所、香港联交所以及东京交易所分别于2000年、2000年及2001年改制为公司。
据FIBV统计,大多数会员所有的有限公司制交易所、全部股份公司制以及上市公司制交易所均为盈利性质的交易所。一旦本国上市资源稀缺,吸引境外上市资源尤其是优质上市资源就成为必然。
2003年其成员交易所收入主要有上市收入(15.4%)、交易收入(37.9%)、服务收入(35.5%)以及其他收入(11.2%),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交易所而言,收入来源有所差异,盈利性证券交易所更倚重于前三种收入。
其成员交易所2003年新增收入有80%是由上市收入和交易收入构成,相对于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吸引新的上市资源所带来的收入具有持续性和连带性,而且单位成本较低。
一个企业要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所需费用不菲,例如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整个上市过程所需费用几乎占到其融资金额的15%到20%。由表1-4可知,假设此企业欲发行1亿股,筹备期间需向各交易所缴纳的一次性上市费用从1.2万美元到25万美元不等,平均也要10多万美元。上市之后,要固定缴纳年费,从1200美元到50万美元不等,如果再次发行,要重新计算发行费用和持续年费。
表1-4 各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用以及年费比较 单位:美元
项目 纽约证
香港交 伦敦
新加东京交易纳斯达
香港创
深圳
上海
券交易
易所交易
坡交所 克
业板 交易
交易
所
所 易所
所 所
上 发行五千万
238600
31255/ / /12700125003628
1814
市 股
费 发行一亿股
250000
44870
15290
2003
68854
12700150003628
3628
用最高限 250000
44870
84813
2003
150896 25400150003628
3628
最低限 150000
19230
129 1200
23580
127005000 3628无
持 发行五千万
4650027080// / 1270020000726726
续 股
年 发行一亿股
9300041537
84641200
12262
12700250001452
726
费最高限 500000
138456 21730
1200
14148
25400300003630
726
最低限 3500013846
125124014151270010000726726
资料来源:根据交易所公开信息整理
各证券交易所通过吸引境外企业上市可以获取大量的上市收入。截至2004年10月底,香港证券市场中各类内地企业已达186家,即使按照每家企业平均发行1亿股来估算,每家企业所需缴纳的上市费用为44870美元,那么香港联交所获得的上市费用就是835万美元。内地企业按平均上市5年计算,香港联交所获得的持续年费收入就是3863万美元。
此外,大量有资格和实力进行境外上市的公司都是本国企业中的佼佼者,行业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有政策扶持或者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定竞争力等,因此能够吸引境外投资者积极申购和买卖,为交易所带来大量交易收入。
图表1-1 全球主要交易所收入和成本构成 单位:十亿美元
2003年 2002年
上市收入 987 963
交易收入 2431 2268
服务收入 2274 2209
其他收入 715 731
收入总额 6407 6171
工资费用 2231 2234
IT费用1072 984
管理费用 895 1060
折旧/摊销费用 719 735
注册成本 294 281
固定成本 539 588
成本总额 5751 5881
资料来源:FIBV
首先,从IPO效果上来看,以我国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为例,2004年上半年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内地公司分别为15和11家,内地股平均认购倍数为519倍,远远超过其他股平均7.68倍的认购倍数。内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14.3%,也远好于非内地股1.58%的表现,而且发行市盈率不断攀升。
其次,从交投活跃程度来看,吸引境外上市资源可以提升交易量和增强流动性。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H股为例,从1999年至今,H股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的换手率基本都要高于主板和创业板的平均换手率,其中主板上市的H股交易活跃程度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图表1-2 内地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的成交换手率情况
年份H股(主板) 主板H股(创业 创业板
换手率 换手率
板)换手率换手率
1999245.38%45.81% / 51.95%
2000192.99%65.12%
692.61%430.15%
2001245.66%73.61%
325.88%229.86%
2002108.10%47.99%
162.88%131.11%
2003124.40%62.18%91.89% 99.55%
2004188.63%78.01%
101.47% 90.18%
资料来源:FIBV
此外,从机构投资者持有对象来看,海外上市的股票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注意力。截至2002年底,美国1200家大型机构投资者中,只有305家纯粹拥有美国国内公司的股票,只占26%,其拥有的市值也只占到所有机构投资者的6%;其他895家都相应拥有ADR或者本地证券市场上国外公司的股票,占总量的74%,拥有的市值占到总量的94%。
图1-3 美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公司情况
注:1:代表持有ADR的美国机构投资者;2:代表同时持有ADR以及国外在美国上市公司股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3:代表只持有美国本地公司股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4:代表只持有国外在美国上市公司股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
新兴国家的优质上市资源也使本国的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直接从新兴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分享收益。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我国境外上市企业前十位的净资产总额为1.06万亿元,净利润总额达1460亿元。相比之下,国内流通市值最高的前十位上市公司净资产总额仅为2729亿元,净利润仅为262亿元,仅中移动一家境外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就相当于当年国内全部上市公司利润之和。2004年发行H股的6家上市公司上市前一年度的销售额平均增长率为24%,税前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是62.9%,远高于其他同期在国内A股市场IPO的公司。
境外主要资本市场竞争力要素
上市费用
主板市场中,纽约证交所的初始上市费用最为昂贵;东京证交所、香港交易所次之,约为纽约证交所的1/5;再次为伦敦证交所,约为纽约证交所的1/10;新加坡交易所费用较低,约为纽约证交所的1/30。持续年费的排列情况类似,但差距较初始上市费用小。
按不同发行规模的所需费用来看,发行五千万股与发行一亿股的一次性上市费用差别不大,而持续年费上差别很大;二板市场的上市费用要大大低于主板市场。
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比,中国两个证券交易所不管从初次上市费用还是持续年费,都要低得多,甚至只有纽约交易所的1%,说明中国证券市场在收费方面还是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但中国两个交易所收费没能按照上市规模大小拉开费用档次,致使中国上市公司不能根据上市费用有效调整上市规模(见表1-4)。
上市门槛
各证券交易所为了保证上市资源的质量和维护市场的交易秩序,对选择企业上市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但各个交易所具体的上市标准有高有低,这也对企业选择上市地点造成了一定影响。与上市费用不同,上市门槛构成了企业境外上市的隐性成本。以下主要从流动性、经营业绩、信息披露三个方面的规定加以比较。
1.关于确保公司具有充分流动性的规定
从以上各交易所的规定条件可以看出:香港联交所、伦敦证交所通过公众股东持股比例的方式对股票流动性做出规定;纽约证交所则对最低股东数目做出了限制;东京证交所和新加坡证交所两者兼顾。比较而言,纽约证券交易所对股票流动性的有关规定最为严格,东京证交所次之,香港联交所和伦敦交易所的规定则比较灵活。
表2-1 主要交易所确保上市公司流动性的相关规定
纽约证交
香港交易所伦敦交易
东京交易所 新加坡中国沪深交易
所所交易所所
5000人 足够公众人
/
2000人(每人 1000 1000人(每人
股东人
(每人 士
500~50000股)
人
1000元以上)
数100股以
上)
公众持250万股5000万港
25% 25%(<2000 25% >25%,股本
股量 元(25%)
万股),20%
超过4亿元>
(其他) 10%即可
市值 1亿美元1亿港元
70万英/ //
镑
其他 有形资产 公众持有H 董事会须注册资本在5 股本不 股本总额应不
净值1亿
股不得少于 独立于控亿日元以上 少于
少于人民币五
美元 股本总额的 股30%以3000
千万元
10%
上的控股万新元
股东
资料来源:根据各交易所公开资料整理
2.关于上市公司经营方面的规定
通过表2-2可以看出,各交易所都对公司上市前三年盈利做出了规定。其中,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公司盈利的要求最高,伦敦证交所则没有做出定量规定;伦敦证交所和新加坡证交所要求同一管理层下的连续管理记录,强调对业务和经营管理持续性的重要性。
表2-2 主要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经营的相关规定
纽约证交所
香港交易所 伦敦交易所东京交易所
新加坡交
中国沪深交易
易所 所
前3年 1亿美元
500万港
/ / 1500万近三年连续盈
的累计盈 元
新元 利
任何1 2500万美元1500万港 /
20亿日元 200万新
发行前一年末,
年 元(最近一 元 净资产在总资
盈利年2000万) 产中>30%,无
形资产在净资
产中比例
<20%。
经营业务 / 业务适合上 3年在同一 成立3年 具备3年/
市 管理层下独以上并持续
在同一管
立及有盈利进行经营活
理层下的
的业务动
业务记录
公司治理 / 包括至少两 董事公司的最近1年有
//
名独立非执 职务与私人分红,预测
行董事 权益没有利上市后会持
益冲突续分红
3.关于向投资者披露企业内容方面的规定
可见,在有关信息披露方面,纽约证交所和伦敦证交所规定最为严格,香港联交所、东京证交所则做出了变通规定。而内地的两个交易所相对来说要更严格一些,除了规定提供前三年的财务报告之外,还规定必须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下一年的盈利预测文件。
表2-3 主要交易所关于公司上市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交易所 信息披露规定
纽约证交所 提供5年的根据美国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资料或依照一套全面的会计准则编
制的财务报表,但须说明准则之间的差别;提供经审计的3年的损益及财务
状况变更表及2年的资产负债表
香港交易所 提交最近3年的符合香港或国际标准的会计实务准则;可加入依照适用的中国
会计规则所编制的财务报表,但须附计准则差别以及影响
伦敦交易所 提交最近3年综合并经审计的账目,标准按英国、美国或者国际会计准则进行
东京交易所 提交最近9年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可以以中国会计基准编制,但与
国际会计标准存在分歧处应采取注脚进行部分修正
新加坡交易 提交最近5年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或新加坡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但可按
所 情况减为3年
中国沪深交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近三年或者成立以来的财务报告和由二名以上注
易所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签字、盖章的审计报告;公司近期发展规划和经注册
会计师审核并出其审核意见的公司下一年的盈利预测文件
资料来源:各交易所网站信息整理
上市周期
现在中国内地有3000多家企业在等待上市,但内地每年的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仅有150家能够上市,中国内地的上市周期比较长,企业在国内主板(A股)上市一般需要3年左右。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周期则相对短的多,基本都能控制在一年以内,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上市周期跨会计年度所导致的企业重新申报材料的繁琐。
表2-4 主要交易所上市周期比较
纽约证交所
香港交易所 伦敦交易所 东京交易所
新加坡交
中国沪深
易所
交易所
上市周期 整个程序性过 整个过程需 整个过程需 整个过程需
一般6个月 整个过程
程加上前期谈 要7个月左
要9个月左
要大约1年就可以完
一般需要3
判和路演大致 右 右
成IPO的年左右
为1年 全部过程
资料来源:根据各交易所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活跃程度
主要资本市场相比较而言,美国资本市场无论是上市公司家数、上市公司市值、成交金额还是换手率,都明显高于其他资本市场,其市场容量以及市场活跃程度是其他资本市场所不能比拟的。英国及日本作为欧洲和亚洲的金融中心,也保持了较高的成交金额和换手率,但英国的流动性要好于日本。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区域金融中心,与其他主要交易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两者相比,新加坡交易市场的总市值是香港市场的1/4,但交易值却达到香港市场的1/3,因此新加坡市场的总体换手率反而高于香港。
我国沪深两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总市值和总成交金额上已经超越了香港证券市场,其换手率在亚洲主要资本市场中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活跃。
图表2-5 全球主要证券市场2004年证券成交概况
资料来源:FIBV
市场层次的多样性
在成熟证券市场都是一个结构层次丰富的“梯级市场”,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现实。
图2-2 美国证券市场的层次化建设
美国资本市场在多层次市场建设上最有成效。美国证券市场除了有主板市场(如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市场(即创业板市场),OTCBB(柜台交易)市场外,还有粉红单(Pink Sheets)市场及其它市场(如几家券商之间约定的不定期交易市场等),这就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市场体系。
如果一家公司达不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就可以考虑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或小型资本市场上市,假使还达不到它们的上市要求,还可以考虑在柜台交易市场OTCBB上市。反之,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如果达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标准,就可以申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而在OTCBB上市的公司只要达到了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准同样可以申请进入纳斯达克。粉红单(Pink Sheets)市场是为收入几乎为零,不愿负担在OTCBB上挂牌所必须支付的审计、法律费用的上市公司而设立。
与多层次的市场交易体系相适应,美国资本市场针对境外企业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不同种类的ADR,可分为三个等级的ADR以及私募的144A条款ADR(RADR)。不同的海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融资需求、交易流动性要求以及实际经营情况,确定发行何种的ADR,而且已经发行不具有融资功能ADR的境外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转为发行要求较高但具有融资功能的ADR,美国资本市场的这一创新工具为其吸引全球各地的上市公司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表2-6 ADR分类情况概览
名称不具融资功能
具有融资功能
一级ADR 二级ADR三级ADR144A私募ADR
交易市场
OTCBB及Pink
NYSE
NYSE PORTAL(投资
SheetsAMEX
AMEX 者为QIBsl)
NASDAO NASDAO
SEC注册表 注册表F-6
注册表F-6
注册表F-6、F-1 无
GAAP要求
无 部分满足完全满足
无
在二板市场建设上,日本和新加坡建立二板市场相对比较早。日本于1983年分别在大阪、东京、名古屋建立了“第二证券市场”,并于1991年正式成立日本自动报价市场Jasdaq;新加坡于1987年成立了自己的二板市场,支持本国新兴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英国的二板市场——AIM(Alternative Investing Market)于1995年6月15日建立,香港创业板市场于1999年11月15日设立。
在市场特征上,日本与英国的二板市场比较类似,虽然都受到主板市场的支持,但都有单独的管理队伍、规章和交易规则,与主板市场完全独立,吸收的上市公司主要是本国国内的年轻高成长的中小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市场容量较大,到2003年底英国二板市场市场容量达300亿美元,日本也超过200亿美元。
表2-7 各国证券二板市场建设情况
英国 日本
香港新加坡
我国
设立时间1995年1991年 1999年
1987年
2004年
是否独立 是是 否
否
否
市场容量
300亿美元 200亿美元 80亿美元 35亿美元 50亿美元
(2003年底) (2003年底) (2003年底) (2003年底) (2004年底)
服务对象 主要面向国内 主要面向国内 同时面向国内
同时面向国
主要面向国
外 内外 内
政府扶持程度 低低 高
高
高
香港与新加坡二板市场模式比较接近,虽然独立运作,但隶属于主板交易所管理,政府政策和制度因素对市场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服务对象比较开放,不只服务本地企业,而且吸引来自于大陆、百慕大、开曼群岛等地区的企业,灵活性比较高,对于国内具有强烈融资需求的高科技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板开设最晚,与主板的层次界限并不是很明显,竞争力十分弱小。
三板市场建设方面,目前香港和新加坡都还没有自己的三板市场,但香港正在考虑为上市证券另设一个可供选择的上市场所,类似其它证券市场的“三板”市场,以便投资者在某一股票停止交易后能够将其变现。
表2-8 各国三板市场建设情况
英国
日本香港 新加坡
我国
设立时间1980年 1961年无(正考虑)
无 无
交易对象 非正式证券 店头市场退市股票 /
/
英国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第三市场(the Third Market)、非正式证券市场(Unlisted Securities Market,USM),日本于1961年设立交易所第二部,对店头市场进行了彻底整顿,吸引了大部分店头市场的证券上市交易,组建了日本的OTC交易市场。我国曾经开立STAQ和NET作为法人股流通市场,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关闭,因此我国现在也没有区别于主板和二板的“三板”市场。
总之,从市场层次多样性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最弱。
对境外企业的接纳度和认知度
作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纽约和伦敦都吸引了众多的国外公司来此上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公司中,国外企业已经占到两成,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也有超过一成的境外上市公司。然而伦敦吸引的大量国外公司都是来自欧洲,据统计,超过50%的法国蓝筹公司以及33%的德国蓝筹公司的交易量都是在伦敦交易所实现的,而且伦敦证交所的经营重心放在提高市场的活跃程度上,因此对于吸引来自欧美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并不具有十分强烈的内在动力。
东京证交所对境外企业的接纳度比较低,在东京证交所上市的国外企业仅占不到总量的2%。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和新加坡,在吸引我国上市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地缘和人文优势,从表2-9中可见在香港证交所上市的国外企业只占约1%,说明绝大多数非香港本地上市公司都是H股或者红筹股,而在新加坡上市的内地企业也被冠以龙筹股的称号,因此香港证交所和新加坡证交所对我国企业的接纳度和认知度都是比较高的。
表2-9 主要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构成情况
2003
2002
国内
国外 国外占比
国内国外
国外占比
Nasdaq2,951 34310.41% 3,26838110.44%
纽约 1,842 46620.19% 1,89447219.95%
伦敦 2,311 38114.15% 2,40541914.84%
东京 2,174 32 1.45% 2,11934 1.58%
香港 1,027 10 0.96% 968
10 1.02%
新加坡475 76 13.79% 434
67 13.37%
资料来源:FIBV
对企业资产定价的高低
国外股票发行多采用询价制,尽管计算公司价值的方法有很多种,参考的依据也很多,但不可否认发行市盈率的高低对股票发行价格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市场平均市盈率是决定发行市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整体市场市盈率可以影响企业融资额以及上市后的股价。
表2-10 主要资本市场市盈率比较
1997 1998 19992000 2001 2002 2003
Nasdsq26.4 105.6205.5
126.9 //
48.21
纽约 23.9 27.2 31.325.2 24.5721.1226.36
伦敦 19.2 23.3 30.523.3 20.3 17.7 18.3
东京 37.6 103.1 / 85.5 61.4
/ 122.1
香港 12.1 10.7 26.712.8 12.2 14.9 19.0
新加坡15.2 19.0 99.220.9 16.8 21.2 24.9
上海 39.8639.2 38.70
53.9749.9238.6636.13
深圳 41.2435.7638.39
53.7649.3542.9239.45
资料来源:FIBV
纳斯达克市场以较高的市盈率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高科技企业,东京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比其他证券市场高出许多,纽约伦敦的市盈率水平相近,而与香港相比,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市盈率较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市盈率在几个资本市场中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仅比日本低。
表2-11 美国、香港、伦敦、日本、新加坡以及内地资本市场的综合对比状况
美国
香港
伦敦 东京 新加坡国内
用 ★★ ★★★★★★★
★★★
★★★★★
★★★★★
槛 ★★ ★★★ ★★★★★★★★★★★★★★★
市周期 ★★★★★★★ ★★★★★ ★★★
★★★★★ ★★
度★★★★★★★★★★★
★★★ ★★★
★★★
★★★★★
★★★★★★★ ★★★★ ★★★★★
次建设
★★★★★
★★★★★★★ ★★★★★★★★★
企业的接纳度 ★★★★★★★★★★★ ★ ★★★★★
企业的接纳度
★★★
★★★★★★★
★ ★★★★★★★★★
★★★ ★★ ★★★ ★★★★★
★★★ ★★★★
国企业的专门举措
★★★★★★★ ★★ ★★ ★★★ /
的中国企业数量 ★★★
★★★★★ ★★ ★
★★★★★
注:按照争夺中国企业竞争力程度的大小给予★的数量
境外上市诱惑
国内企业境外上市时间以及空间分布
我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始于1986年,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158家企业(包括H股和红筹股)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68家企业在美国的纽约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表3-1 我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数量统计
年份 香港 美国 新加坡
伦敦
198620 0
0
198720 0
0
199280 0
0
199325
5 1
0
199418
11 0
0
199548 1
0
199611
7 1
0
199728
9 1
3
199823 0
0
199983 0
0
200097 0
1
200112
4 1
1
200218
9 0
0
200311
1 1
0
总家数 158 68 6
5
数据来源:各大证券交易所
从上市数量来看,香港证券交易所吸引了大量我国内地上市资源,由于大量企业是两地上市,即在香港地区、美国或者香港伦敦同时上市,因此在境外上市的公司总数不到237家,所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占到整个境外上市公司总数的2/3以上。
图3-2 香港主板上市国内企业(H股和红筹股)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网站
从时间来看,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从1993年到1994年,第二次从1996年到1997年,这四年累计的上市数量约占总数的一半,第三次从2001年持续至今,三年累计上市数量约占总数的1/4。
国内企业境外上市产业分布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香港和美国的资本市场对我国能源石化类、制造业、公用基础设施以及电信网络等高科技等行业具有比较强的吸引力,而金融业、房地产行业以及其他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目前数量较少。从中可以发现,境外资本市场对在资源或者国内市场准入等方面具有垄断优势的优质国企具有相当强烈的偏好,比如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三大电信公司以及三大电力公司,而国内金融企业如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也即将掀起一股海外上市的热潮。
垄断性企业由于大多是处于非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所以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往往高于其他竞争性领域的企业。从表3-3中可见,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的多数垄断性企业的盈利能力都相当高,其中石油化工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5%以上。
图3-3 美国上市国内企业(发行ADR)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纽约银行ADR数据库
此外,境外资本市场吸引我国中小企业以及网络等风险企业的能力也很强,我国的三大门户网站无一例外都在纳斯达克登陆,而且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在主板上市的公司,香港创业板吸引的我国H股和红筹股也远远超过目前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海外证券市场的多层次优势在吸引不同产业的上市公司方面优势十分明显。
表3-4 部分美国上市的国内企业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市盈率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
兖州煤电 7.94 17.95%
12.27%
中国南方航空 10.4 10.54%3.81%
中国东方航空 0.96 12.69%2.42%
中石油
9.67 22.54%
14.43%
中石化
9.44 18.44%7.43%
中国移动(香港) 15.1818.57%
11.89%
中国电信 9.61 16.99%7.70%
中国联通 6.18 7.21%3.43%
吉林化工 13.8630.06%6.04%
北京燕化 7.83 25.42%
15.60%
上海石油化工 8.28 16.83%9.15%
携程 53.8625.74%
22.57%
灵通 21.9114.38%
13.76%
网易 34.3140.67%
20.37%
TOM在线 18.6221.37%
16.42%
资料来源:雅虎财经网站
国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和交易情况
据香港联交所的统计,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香港市场的总融资额14851亿港元,其中内地企业的融资额达7532亿港元,占总融资额的51%;过去10年中,在香港上市首次募集资金额超过100亿港元的企业共有8家,其中前7家都是内地企业。2003年12月同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中国人寿筹资35亿美元,成为当年全球筹资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售股(IPO)。
在交易市场方面,2004年前10个月,内地企业股份的成交量达7585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量的38%。
香港证券市场通过吸引我国上市资源,优化了上市公司的结构,活跃了市场的交易,极大提升了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表3-5 我国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融资和交易情况
市价总值 成交量 募集资金
(港元) (百万港元)(百万港元)
H股主板 417,620,441,350 796,531.57 192,550.76
H股创业板
6,534,596,038
6,156.84
3,747
红筹主板1,202,404,027,492 496,745.71 293,658.67
红筹创业板 932,887,706 22.51
93
资料来源:香港联交所网站
与香港相比,我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要小得多,发行具有融资功能并能在证交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公开上市的三级ADR的企业只有24家,有21家企业选择在OTC挂牌,还有8家企业是通过私募的形式在Portal市场交易,而后两者的交易活跃程度和对市场的影响远远不及主板和二板,这表明大量国内企业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严格的上市门槛以及较低的企业认知度下采用了变通的上市方式,通过到三板市场或者其他市场上市规避主板和二板较高的监管要求和上市费用,但能达到优化投资者构成和扩大企业在境外知名度的目的。
表3-6 我国企业在美国发行ADR概况
一级ADR 三级ADR 144A私募ADR
中国企业家数 21家24家 8家
资料来源:纽约银行ADR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