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说英语的个人经历_英语论文

在澳大利亚讲英语的切身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切身体会论文,澳大利亚论文,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背景

从教20年,一直困扰我的一件事就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薄弱。许多学生书面表达尚可,但口语能力滞后;同行间听课时,我发现有些英语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颇为欠缺;我自己也深感口语表达不易。那么,英语口语表达到底难在哪里?

2009年我有幸成为江苏省教育厅高中英语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进修团的成员,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府所在地布里斯班市(Brisbane)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QUT)教育学院接受培训。

主办单位为我们安排了当地符合接待条件的家庭作为“寄宿家庭”(Homestay Family),目的是为受训教师提供较好的语言应用环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澳洲人的口常生活和文化习俗。我的房东名叫Peter Hushes,是一位64岁的退休单身老人。

我们总共在澳逗留八周。其间,我同澳大利亚多个社会阶层的人士交谈过,包括10余位任课教师,两户寄宿家庭的成员,商店店员,博物馆的讲解员,公交车司机,大、中、小学生,街头艺人,路人,游轮上的船员以及游轮、火车、汽车和飞机上的邻座旅客等,真切感受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讲英语的障碍。

二、口语表达常见障碍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还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张国扬、朱亚夫,1996)。语言离不开语音、词汇、语法和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表达中的常见障碍。

1.语音

英语是一种世界性的交际工具。要达到直接同本族语者交际的目的,除了要有相当的词汇量、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外,还必须有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李军,1989)。我在大学里受过严格的语音训练,自觉语音素养过硬,但在进行了一次朗读教学后,Emma老师还是发现了我在语音方面的瑕疵,这可从她给我的反馈表上看出。

注:上表中“√”打在Good(keep this up)下,表示该项的评价为Good;“√”打在Not bad(Try and improve this a little)下,表示该项的评价为Not bad;“√”打在中间位置,表示该项的评价介于Good和Not bad之间。

在Peter家里,我与Peter的交流起初也不顺利。有时在我讲出一句自我感觉表述相当清楚的话后;Peter还说“Sorry.”。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音素发音还不到位,如/θ/与/s/有时含混不清,较难辨别;二是我的英语“洋味”不足(“洋味”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和句子结构等多种要素,下文将谈到)。澳大利亚人在快速说话或随意交谈中常出现同化、删减、元音弱化和辅音变化等发音现象。例如,对于以下话语“Good day! How are you going,mate? Did you have a good weekend?”,澳大利亚人说出来就是:Giddayowyagoinmatedidjaaveagoodweegend?

2.词汇

(1)词汇量不足

走出国门,我深感自己的词汇量不足。大街两旁的招牌、广告及张贴物上生词随处可见。例如,我们第一次逛街,许多老师就不认识很多房屋墙壁上的For Lease(房屋出租)。在Peter家里,食品柜里各种罐头琳琅满目,但罐头盒上的生词太多。讲英语时这种感受更为深刻。

例如,Peter给我们买了牛肉、羊肉和猪肉,而买的猪肉是纯精肉,加之我们天天吃一种泰国产籼米,这导致我肚子有些胀。我想吃带点肥肉的夹心肉或五花肉,无奈不会用英文表达。我只好拐弯抹角地表述自己的想法:Peter,I'm not feeling well in my stomach(不懂“肚子胀”的英语表达).Will you please buy some pork with some fat for us?We would like to have a change.Peter听后说:I thought this is the meat you want.这样我总算吃到了精美肥的猪肉。

一天早晨,Peter做义工的剧场打电话来问他怎么没去,我接的电话,可我无法反映实情:因为Peter当时正在用家用吸氧机吸氧,但我不知如何表达。在课堂上也一样,从讲义的分发、教学设备的使用,到各类课堂活动,对词汇量的要求很高,实属挑战。

(2)熟词不能准确使用

我们在澳大利亚期间正值圣诞前夕,当地的圣诞氛围已很浓郁,但我们在圣诞之前就要回国,大家都为不能在澳洲过圣诞节而感到遗憾。一天我和Emma老师谈及此事时说道:It's a shame that we can't stay here for Christmas.在场的一位教师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shame表示“羞耻,羞愧,可耻的事”,没有“遗憾”之意,应该说“It's a pity...”。我向他解释:“It's a shame.”Can mean“It's a pity.”Emma认同我的解释。

又如,12月5日我们从布里斯班飞往悉尼,我的邻座是一位五十几岁的男护士。在两小时的旅途中我们一直在聊天。我想问他:在澳大利亚,来自哪个国家的移民人数最多?我想到了what country,people,make up,the largest mumber of immigrants等单词和词组,考虑了多种句式,但都未能说出此句。他耐心听着,在终于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后对我说:What nationality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im migrants in Australia?我豁然开朗。该句的关键在于nationality一词,它不仅表示“国籍”,还表示“民族,种族”。由此不难看出,对于英语中的一些常用词,我们未必都能准确运用。

(3)母语词汇干扰

母语词汇的干扰是英语学习者遇到的又一大障碍。例如,在商店购物时,我们要向营业员索取发票。“发票,收据”在英语中叫receipt,但一些老师仍会说:Can I have a ticket?这显然词不达意。ticket指“机票,车票,电影票,入场券”及“(交通违章)通知单,罚款单”等,两种“票”截然不同。我们需注意避免这种因完全套用汉语模式而造成的由此及彼式的错误。

又如,我有时会不自觉地混淆he和she。在本族语者看来,这两个词搞不清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而事实的确如此。在汉语中,“他”与“她”读音相同,许多国内的英语教师也常在此出差错,在该说she时仍说he。例如,每次我们下午从QUT回来,Peter总要问我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请看以下对话:

-Forest,what did you learn at QUT today?

-Emma asked us," Have you ever eaten kangaroo?"

-What did you say?

-No.

-Well,you can say yes next week.

-Actually he was not asking us the particular question.We were practising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ha.

然后Peter也问起为何用he指Emma,我解释道:Sometimes we get confused about "he" and "she" just because the two characters have the same sound in Chinese.他茅塞顿开。

3.语法

英语语法内容繁杂,规则与例外都有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此方面的表达失误不计其数。主要障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谓不一致

2009年11月27日下午,一对在四川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繁育的大熊猫将被安排前往南澳州阿德莱德动物园进行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我们通过Peter录的CCTV-4中国新闻收看到这则消息,我和他谈起相关话题:

-Peter,do Australians talk much about koalas or kangaroos on TV?

-Sometimes,but not much.We like to talk about sex,murders and bad things of life,like somebody robbing a bank,killing guards or doing cruel things to animals.Good people doing good things,like police rescuing cats from the drain,doesn' t make the news at all,which is not good.

-So sensational news are all bad news.

-Yeah.

显然,我应该在news后面用is,但在潜意识中,all总与“多”关联,加之我们使用汉语名词时通常不考虑可数或不可数的问题,所以are脱口而出。

(2)混淆时态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面临时态选择时常感到无所适从。有一次,Peter患了重感冒。我下午回来问起他的病情:Peter,how did you feel today?他答道:With my fingers.我意识到他在和我开玩笑,其实是我用的时态让他钻了空子。我应该用现在进行时来问:Peter,how are you feeling now?现在进行时用于这个疑问句中还体现了关切之情。

(3)母语语法干扰

母语干扰同样出现在语法上,甚至更严重。英语和汉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自然差异很大。

①yes和no仍会出错

在真实语境中与本族语者交谈后才会明白,要正确地用yes或no表达意思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比如,对于英语中的否定疑问句,如果同意他人的观点,则先用no,然后肯定他人的观点;如果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则先用yes,然后否定他人的观点;汉语则恰恰相反。试比较:

-You are not going out tonight,are you? 今晚你不出去,是吗?

-Yes,Iam.不,我出去。

-No,I'm not.是的,我不出去。

同样,如果你赞成对方一个否定表达,你得说no。例如,在两个月的逗留期间,澳大利亚人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当他们的汽车稍微靠近你驶过时,他们常说:Sorry,guys.乘公交车时,他们会互相谦让。有一次我跟Peter谈及此事:

-Peter,Austrahans seem to be very polite and friendly.

-Not really.

-You mean they pretend to be polite and friendly?

-They are more polite and friendly to foreigners than to their own guys.

-In order to leave a better impression on foreign people?

-You can say that.There is competition between themselves for jobs,promotions,best-selling cars,girlfriends or boyfriends.But foreign people are not involved.

-So they don' t need to be rude to foreigners.

-No.

在这里本族语者能迅捷而正确地使用no,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这方面很容易出错。例如,起初我按自己在国内烧菜的习惯加一定量的盐,但烧出的菜吃起来明显很咸。我和Peter聊起此事:

-Peter,it seems to me that Australian salt is much saltier than Chinese salt.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Australian salt.The problem is Chinese salt is much unsaltier than Australian salt.Chinese salt is not salty enough.

-Yes.

显然,我最后应该说“No.”。

②although与but成对出现

汉语中,“虽然”与“但是”通常成对出现,而英语中althoush与but不能连用,原因是al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与之搭配的是一个主句,即含althoush的句子为主从复合句;而but前后为并列句。because与so不能连用的道理亦在于此。

少数澳大利亚家庭亏待寄宿的中国教师,给他们的食物量少质次。我和Peter谈及此事:

-Although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we are not as poor as those Australians imagine.

-No.

-They need to go to China and have a look for themselves.Only when they are in China will they be come aware what China is really like.

-Yeah.

事实上,在我说出although引导的从句后,险些把but带出来。

③部分否定与完全否定错用

一次闲聊时,Peter开玩笑说:你们这两个中国教师有钱,因为你们能出国。我对他说:In China teachers are by no means rich people.Neither of us is rich.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our school shared the cost with us.如果将“Neither of us is rich.”说成“Both of us are not rich.”就属于部分否定,不符合此刻的语境。英语中,all/both...not等于not all/both,为部分否定,而none/neither才表示完全否定,我们在表达时必须谨慎。

④其他

QUT常把当地赛马、露天音乐会等一些重要活动的信息告知我们,鼓励我们去观看和感受。11月8日是周日,在Mt Coot-tha Botanic Gardens有一场名为Grass Roots Music Festival的露天音乐会。按照此次培训项目的规定,我们可要求Peter开车送我们去。因为他有时要去当地一个剧院做义工,所以我前一天晚上向他打听:Peter,will it be convenient for you to drive us to Mt Coot-tha Botanic Gardens tomorrow

afternoon?这句话如果受汉语干扰容易说成如下错误表达:Will you be convenient to...?

当然,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远非这些,中国英语学习者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差异,谨慎使用。

4.文化

澳大利亚英语由英式英语发展而来,是英式英语的一种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诸方面特色鲜明。这些语言特色的形成与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初来澳洲的外族人与本族人的交流。

记得入住Peter家的次日,他很晚回来,我问道:Peter,where have you been?他回答:I went to the city.我听了颇感费解:布里斯班难道不是城市?难道是乡下?后来我才得知,澳洲人把商业区、市中心也叫做city,而非downtown;类似的令人感到困惑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他们称布里斯班河上的渡轮为city cat;称晚餐为tea;称每家院里都有的可升降的晾衣架为Hills Hoist,平时,他们也称它为clothesline。不过,如果你听有人说coat hanger,他有可能指的是悉尼的港湾大桥(因其形状酷似晾衣架)。

澳大利亚人说话时除了节奏快、连音多、抑扬顿挫感明显外,还喜欢在谈话中缩短单词,只发出主要的音节,然后在词尾加上-ei,-ey或-o。例如,他们称自己为Aussies(即Australians),称barbecue为barbie(即美式英语中的BBQ),garbage collector为garbo。在Harvey Bay寄宿的那户房东的女儿早上叫我们吃早饭时说:Brekkie(即break fast)is ready。

另外,在表达所属关系时,澳大利亚人并不用“’s”或of结构,而习惯将两个名词并列起来。例如,谈到去年夏天的高温天气时,Peter说道:The season average temperature is 32.

再者,澳大利亚人说疑问句时常保留陈述句的语序,在句尾用升调。例如:

You saw/You('ve)seen him where?

They(were)sitting outside the bank,eh?

还有,在回应别人的致谢时,澳大利亚人常说“No worries.”,而非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You are welcome.”“With pleasure.”或“Not at all.”。

三、体会

1.听是交流的前提

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的切入点;说是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说的能力要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听、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和提高读写的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室英语组,1992)。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两者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因此英语学习者必须兼顾。

在与本族语者交谈时,听懂对方的意思是关键;否则,交流无法进行,沟通亦难实现,因此必须重视听力训练。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好发音,才能听懂别人的话,也才能让别人听懂自己的话,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在脑海中以语音的形式睹存下来,并以正确的形式使其再现,从而加强对浯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词汇和语法,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陈平文,2007)。

要突破语音关,首先要学好国际音标,确保单个音素的发音准确,在此基础上把握连读、缩读、失去爆破等口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英语口语表达的语调和节奏。练习时可模仿原声录音,有条件的还可录下自己的发音,与原声带进行对比,以便发现自己发音的不足,并及时纠正。

2.扩大词汇量

语言学习者必须重视词汇学习,只有具有足够大的词汇量,包括单词、词组、固定搭配、成语/习语、谚语等,并熟练掌握这些词汇的基本用法或核心用法,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交流时才能通顺、流畅、地道。

可以通过学习各种构词法(如派生、转换、合成、缩略等)、运用多种单词记忆法、集中识记、听写、坚持大量阅读及勤于写作等多种途径来扩大英语词汇量。

3.学好语法,顺畅表达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也是思维的载体,而语法作为语言表达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必然集中体现了该语言的思维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法即是思维,用英语思维,即是用英语语法思维(张满胜,2008),可见学好语法是何等重要。

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扎实的语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掌握各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包括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动名词)、复合句、疑问句、虚拟语气、it的用法、倒装、省略等重要语法项目。

例如,在澳大利亚,除了各种场合的日常交际,我们还要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口头任务和书面作业,语法在此时凸显了其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在与Peter说那些澳洲人需要去中国看看才能了解中国的情况时,就用了“Only when they are in China will they become aware what China is really like.”这样的倒装句以示强调。我深刻体会到,对外语学习者而言,扎实的语法功底是语用能力的核心成分,它能助你顺畅表达。

4.文化素养不可或缺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该民族的语言,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张红玲,2002)。

中学师生必须关注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同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外,不可忽视语言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差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频繁出现歧义、误解等问题。

5.学以致用是真谛

英语学习者应善于寻找和发现一切机会学习并运用新的语言知识。例如,一天下午,我与另外三位老师去参观Emma家的农场,Emma留我们吃晚饭。她把菜椒、花菜、土豆、豌豆等放在锅里一起烧,然后把锅直接端到桌上,吃饭时她不时地用手指着锅里的木勺对我们说“Dig!”“Dig deep!”。后来在我们请Peter聚餐时,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一直使用“Dig deep!”发出邀请。我为学会这一简单而实用的表达感到喜悦。

四、结束语

我的澳大利亚之行使我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交际存在的障碍有了切身体会,各种语言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将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诸因素综合在一起,我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

标签:;  ;  ;  

在澳大利亚说英语的个人经历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