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论文_杨洪义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论文_杨洪义

杨洪义 山东省栖霞市教学研究室 265300

近几年来,校园凶杀案接连发生,不得不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一个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平息或者预防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要进一步落实德育导师制和充实“问题学生”档案,要特别关爱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外地民工子女以及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促使所有学生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一、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两个方面并存,小学生在表现出积极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思想和认识方面的消极倾向,这种现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引导。 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向钱看,攀比心强。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攀比心理很强,撒谎现象比较普遍,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小学校园中涌动着一股课间吃零食的热潮,低年级的孩子为了吃零食而欺骗家长和老师,说是学校要收钱。

2.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寡言少语,朋友圈子相当狭窄。有的孩子自尊心相当强,对人对事很敏感,无论在家、在校,只要话语稍重了点,常引起他们极端、过激的行为。有的情感脆弱,经常因一点小事情就哭鼻子。

3.人际交往问题。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人际交往常常是凭个人的喜好进行的。经日常观察和调查分析可知:小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个人偏好的基础上的,故每个年级的每个班里面都有一定数量的小团体,小团体内部通常有一个核心人物负责领导指挥团体的日常活动。

4.不良行为的模仿。随父母外出务工读书的孩子重新回到农村学校后,对同伴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些重返校园的孩子们语言低俗、思想扭曲、行为不良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在学校里面散播得很快。

5.骄傲自负的心理。教职工子女自以为是、自私自利、自负骄傲的心理比较严重。如四年级的陈某和三年级的周某仗着父母是老师,在学校和自己班上肆无忌惮、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6.离异重组家庭的异常心理。家庭关系复杂(离异、家庭重组)的孩子,表现出一系列异常心理行为,如强烈的悲伤、缺乏自信、胆小退缩,有的甚至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

二、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了解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缓解儿童期的压力,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1.全社会共同努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各有关部门应加强领导,整合资源,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要优化校外文化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阳光、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第二,舆论媒体和网络媒体应净化媒体环境,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儿童心灵防火墙。如: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优势,加强社会各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社会广泛的重视。或利用媒体自身优势,大力开发适宜于儿童观看的影视剧。 第三,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余热,离退休人员(教师)可以成立专门的“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协会,定期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为学校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首先,家长们内部应相互沟通,制定好合理、可行、统一的家庭教育方案,转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其次,家长要根据社会环境和孩子成长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家庭教育方法,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示范于子女,用自己良好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感染、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家长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家庭教育的水平,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对道德标准的掌握,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3.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气氛,是培养青少年积极心态、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础。充满亲情和爱心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少年儿童体会到家的安全、幸福和温暖,产生主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4.搭建多元化的沟通平台。从儿童阶段开始,父母需要与孩子保持一种互动,把他们当作朋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家长应该结合自身现实情况,构筑起一个能够抵达孩子内心世界的多元化的沟通平台。如在外务工的农民们可通过电话、写信或网上视频聊天等多种途径及时关注和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爱的温暖。

5.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亲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日常工作,切实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心理健康档案,真实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动态;二是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及时而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三是多组织一些团体性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班主任尤其要重视对心理行为异常学生的干预,使具有异常心理行为倾向的学生朝着正常心理方向发展。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们传送生命的信息。”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获取知识,更要让孩子的个体生命得到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办教育的终极目标。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才能使心理教育的火种永久燃烧,才能给每个孩子塑造一颗健康、完整、坚强的美好心灵!

论文作者:杨洪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论文_杨洪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