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社会学:大一学生应用社会学的概念_社会学论文

交通社会学:大一学生应用社会学的概念_社会学论文

交通社会学:对一门新生应用社会学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学论文,一门论文,新生论文,交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一门学科总要有它的理由,诞生以后也要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抱着繁荣学术的心态和为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对待一切新生学科。交通社会学的建立是时代的要求,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我们就它产生的理由以及对它的基本态度谈点看法,对它的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学科功能谈点构想。

一、建立交通社会学的理由

1.学科建设上的理由。交通既是社会的要素,又是一个小社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从学术研究状况看,目前只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科学对交通现象展开过深入的研究;从教育教学角度看,交通领域的专业人才基本上是由建筑工程、机车制造、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等学科培养出来的。交通科学的这种研究格局和与社会学的分离,与交通的社会属性、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并不相称。只要大家略加深究,都会发现作为社会系统的大动脉和重要的社会现象,交通具有鲜明的社会公益性;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交通运输生产,具有半公共性;作为人类的行为本能,交通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它本身就是我们人类的生活内容。可见,交通科学的这种教研格局是有严重缺陷的,不仅不利于交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无法有效地保证交通在社会系统中的良性运行。因而很有必要对交通现象进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

2.交通建设的需要。交通本是社会系统中的要素,而且是促进社会系统不断循环流通的关系要素。但我们许多人仅仅把它看成连接经济活动四环节的经济元素,用经济的眼光来建设交通,结果使交通发展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由于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我国在规划交通布局时,只考虑到生产力和能源分布状况,因而长期以来导致我国交通网络化程度低、运力地区分布不均衡。就我国公路交通分布状况而言,现在东部地区公路密度是西部地区的5倍;西部县乡公路无路面里程和等外公路里程比重分别是东部地区的2倍和3倍;西部地区不通公路的乡镇达452个,占全国总数的45%[1]。这种交通格局,不仅影响到我国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到头来也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各种交通方式联合协作程度较低、交通弹性系数偏小、交通管理水平不高等等问题都与人们缺乏交通社会观有很大关系。为着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交通社会学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3.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学出现了分科化的新趋势,大量分支社会学兴起。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的现实生活,而关注社会变化、关注民生是社会学的学术使命。可以这样说,目前只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行业、各领域都有相应的应用社会学来研究,几乎有多少种人类行为,就有多少个社会学分支。然而,交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内容和日常行为,对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又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至今没有人对此展开应用社会学的研究,确实匪夷所思。我们有感于交通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和交通运行所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以及交通现象所蕴藏的社会学内涵,便萌发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社会观,研究交通现象、交通行为和交通行业的想法,以此给社会提供一种关注交通、认识交通的新视角,也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出点力。

二、交通社会学的特质分析

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社会学,交通社会学符合学科独立存在的基本条件,拥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的学科特征。为了深入地研究交通系统,必须确定交通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必须完成的研究任务,通过研究来体现自身学术价值,展示学科功能。

1.交通社会学的涵义。交通社会学是探索社会交通行为、交通现象以及交通行业良性运行和整个交通系统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交通社会学是交通科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科学,具有三方面的内涵:(1)它是用社会观和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交通系统的,属于应用社会学。首先,它用社会观和社会学视角审视交通现象、交通行为以及交通行业。把交通看成社会系统内的要素,看成联系各种社会要素的大动脉和社会有机体的循环系统。对交通的立论有别于其他交通科学。其次,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交通系统。所运用的社会学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运行论、社会文化理论、人学思想以及社会变迁理论等。所采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有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系统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等。(2)将交通置于社会系统之中进行研究。交通社会学将交通看成社会要素,不像交通工程学将它看成技术改造对象、也不像交通经济学将它看成经济元素。研究重点在于交通的社会属性、内外关系以及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机制。(3)交通社会学不仅要研究交通的静态关系,而且还要研究交通的动态运行过程。静态研究主要是探究交通的不变性质、固定的内外关系和稳定的内在结构以及其他的静态表象。动态研究主要是探究交通的历史发展、动脉循环和运行机制以及其他的动态表现。二者不可偏废,互为促进,共为一体。

2.交通社会学的学科特征。认识一门学科,研究一门学科要把握它在学科上的特征。在理性思维中把交通社会学同其他应用社会学和交通科学区别开来,是我们认识、学习和研究好交通社会学的思想前提。交通社会学具有四个方面的学科特征:(1)交通社会学是探讨位移社会性的一门社会科学。根据行为科学的解释,交通之本质是交通服务提供者按消费者的意图实现人、物、信息位移的行为过程。因此不管研究者如何划定交通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都离不开对位移的研究。当然,对位移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较多,但交通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与其他科学不同,如力学研究的是位移的物理性,运输经济学研究的是位移的经济性,交通社会学研究的是位移的社会属性以及所引发的社会现象。(2)交通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应用社会学。目前国内外社会学界,有100多门应用社会学,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大类:一类是专门研究各种社会主体的应用社会学,如家庭社会学、民族社会学、集体社会学、个体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儿童社会学、人类社会学等等;二类是专门研究各种社会行为的应用社会学,如劳动社会学、军事社会学、休闲社会学、灾难社会学、农业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等;三类是专门研究社会环境的应用社会学、如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情境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区域社会学等等;四类是专门研究社会运行的应用社会学,如发展社会学、周期社会学、动态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现代化理论等等。那么交通社会学显然属于研究社会行为的应用社会学。“社会行为”,自从马克斯·韦伯将它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以来,一直就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交通行为(或由此产生交通现象和由此发展而成的交通行业)是人类的重要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社会系统中的正常运行以及如何体现人文性、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是不能单凭科学技术予以解决的,需要像韦伯那样对它作“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性的说明”,也需要像行为科学家赫西和布兰查德那样创造一些“社会技巧”来应对它。这就是交通社会学产生的学理逻辑。交通社会学就是探索交通良性运行和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的学问。(3)鲜明的学科系统性。交通社会学作为一门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系统就是由众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交通社会学的学科系统性表现在:一是由相应的概念、观点、命题、原理等理论要素构成,其间具有内在关联和逻辑结构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二是采用系统论的结构—功能分析法进行理论分析。所以,理解交通社会学的某个概念、观点和命题要在学科系统结构的框架关系中和特定的思维链条中理解,不可断章取义,更不能离开学科的思维背景去演义。(4)学科的新生性。交通社会学还处于建设初期,是典型的新兴学科。若把它归属于产业社会学范畴内,其萌芽史也不过80多年的历史,因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两个基本概念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澳洲才出现的,第三产业这个基本概念是在1935年的新西兰才出现的。也就是说作为交通社会学的直接母体也没有70年的历史。若把它归于行为社会学范畴,即把交通社会学定义为只对人类的“行”进行研究,那么它不是取用的学术宝典,而是一个新生品。因此交通社会学必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大家来完善和发展。

3.交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科学,交通社会学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系统中的交通行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在行为科学家看来,社会学应该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学就是行为学科群里的一门重要学问;在社会学家看来社会行为就是自己的研究对象。交通社会学自然应研究交通行为。尤其应把交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历史上来看,交通行为是与人类共始终的现象,自然应有专门的学问去研究。从远古的步行交通和手语沟通以来,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上、在获取社会物质财富上、在推动社会加速发展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虽然交通从原始的综合性社会价值中分化出专门性功能,但交通的人性本能含义,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得到了升华。从现实来看,交通系统在运行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我们所遭遇的这些不该发生或可以杜绝的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我们缺乏对交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交通社会学以探索交通运行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其学术使命。

4.交通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从交通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细化来分析,该学科至少要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1)交通行为的社会特质研究。专门阐述人类交通行为的根因、交通行为的社会特质、交通的社会功能以及交通发展的社会条件。也可以研究个人交通行为的内涵、个人对交通运行的沟通和理解的机理。(2)交通系统研究。包括交通的外在表现形式、交通系统的内在结构、交通形式的社会功能以及在社会市场上的竞争、合作、共生关系。(3)交通文化研究。交通文化是人类创造交通、发展交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这部分研究包括交通领域的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符号文化、科技文化等等。(4)交通主体与交通行为的内在关系研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两者的正向关系研究,包括交通与个人、交通与政府、交通与社会的矛盾运行分析;另一部分是两者的反向关系研究,包括各种社会主体造成的各种社会交通问题的研究。这两部分的研究内容虽不同,但研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探索交通系统良性运行的机理、交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5)交通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适宜的研究方法是促进科学研究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交通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思维方法、研究类型、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以及研究程序等等。以上五方面的研究内容只是目前必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构架,并不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体系。交通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是开放的,应随着交通行为的变化而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5.交通社会学的研究任务。就我国目前交通现状而言,我们认为交通社会学的研究任务集中于五个方面。(1)揭示交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所需的社会条件。交通社会学作为专门研究交通行为的应用社会学,首先要探索交通是如何从人类“行”之本能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哪些是从古到今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不可缺少的共同条件。设计当代社会建立起推动交通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甚至任何一个时代都会遇到发展交通的现实矛盾,但总不能忽视交通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如何发展交通问题上总会存在共同规律。那么哪些是人类社会发展交通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共同规律,就是交通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任务。(2)建立交通创新的社会机制。的确,交通有一个不断壮大的社会过程,但通过考察交通历史便知,交通在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社会时代里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均匀的。在农业社会形态里和封建社会的一些朝代,交通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在工业社会形态,交通发展日新月异。究其原因是工业社会已具备交通创新的社会机制。因此,交通社会学应以探索交通创新的社会机制为重要的研究任务。目前,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发达地区,那里的交通比较落后,在那里交通不是社会发展的促力,而是约束社会发展的“瓶颈”。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调整和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全面转型,基本上建立了加快交通发展的社会需求机制,客观上推动了交通的大发展。但我国交通发达程度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运力分布不均、交通高速化、大型化、普及化程度低,交通线路的密度和交通运输弹性系数小等等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限制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社会学探索交通创新机制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当然交通发展的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庞大体系。它包括许多方面,如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交通基本建设创新体系、交通投资创新体系、交通运输管理创新体系等,当然不是交通社会学所能全部承受的,而应由交通技术学、交通工程学、交通经济学等科学研究来完成。但在交通模式、交通规划、交通社会问题预警、交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交通社会学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3)探索绿色交通新模式。绿色交通是指通过建设利于环保的交通设施和线路,选择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实现人、物、信息空间位移的交通模式。通俗地讲绿色交通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不破坏环境的交通行为,二是有利于环保的交通系统。发展绿色交通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力倡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出行、保证机械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作动力原料、交通基本建设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不能造成环境污染。绿色交通是一种保证交通与环境处于良性互动状态的新型交通模式,是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交通模式,是使出行变成一种娱乐和享受的交通模式,是人类交通行为的高层追求和发展方向。所以绿色交通已成为一些国家从事交通建设的最重要的思想理念。欧洲一些国家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绿色交通计划,我国也在着手进行绿色交通规划的试点研究。总的来说,绿色交通还处于萌芽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交通社会学应该有所作为。(4)探索交通系统良性运行机制和协调发展规律。由于交通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需要探索交通系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机制。若交通系统处于恶性运行状态,不能与社会协调发展,则会给社会带来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前苏联,经济较发达,但交通发展落后,结果导致经济缺乏长足发展的运输支持,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在日本和中国都出现过,只不过日本已改变了落后的交通状况。可见探索交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国目前人们对交通现象的认识水平来看,还有许多人存在着模糊认识,没有掌握到交通运行和发展规律。但也有一些专家开展了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环境损害治理、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给交通社会学加强交通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提供了有益启发。(5)完善学科体系、建设科学理论。这是新兴学科必定会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交通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而且决定着交通社会学的应用价值,应该成为学科研究的重要任务。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因为这是一门学科建立的标志,而且其学科理论体系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门学科的发展水平。交通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首先要建立起自己的理论,用独特的观点、原理和思想分析社会交通现象、交通行为和交通系统;用独有的学术概念揭示交通运行本质、描述各种交通事实。然后,建立并用独特的理论体系阐述交通良性运行的机理和交通发展规律。正如科学史家G·赫尔顿指出的,作为科学就要从那些混乱和不断变化的现象中探索出一个有秩序和有意义的协调一致的结构,并以这种方式解释和超越直接的经验。有理论无体系的学问不是科学。没有体系的交通社会学,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偶然的。正如黑格尔所讲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源的假设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因此,交通社会学必须将理论体系的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研究任务。一门学科的建设必须靠大家的努力。交通社会学的建设不仅需要社会学者的心血,更需要交通科学学者的大力支持,只有“多家”和“大家”的共同研究,交通社会学才会有光明的前途。这正如农村社会学的成长经历一样。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不仅凝结了社会学家的智慧,更凝结了农学家、园艺学家和农业经济学家的学术贡献。(6)交通社会学的主要功能。交通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具有认识和实践以及学科建设上的功能。就它的认识功能而言,交通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首先用社会观和系统观认识人类社会的交通现象,给人们提供认识交通行为、交通现象和交通运输业的科学方法、理论和思维模式。交通社会学较详尽地剖析了交通结构,交通系统的内部关系和与整个社会的外部关系,给人们认识交通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轮廓;还介绍了交通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交通的本质和与人的关系,使人们懂得交通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消除人们对交通的陌生感和一些模糊认识,易于人们与交通系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交通社会学提供了一系列关于交通的知识、探究交通发展规律和良性运行机制,给交通管理人员提供了认识交通的新视角,易于树立按客观规律管理交通的观念。就其实践功能而言,首先表现在交通社会学可为政府进行交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交通运行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不仅其内部有六种交通方式的竞争关系,而且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交通规划只靠交通经济学和科技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学方面的理论。其次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规划、交通运营检查监督、交通建设实施等方面的有效理论和科学方法。在作交通规划前,就要先了解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进行发展趋势预测,这需要运用交通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调研,才能收集到较准确的信息,以保证规划的有效性。交通运行的管理更需要进行日常情况的调研,才能适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正常运行。尤其对交通问题的治理更需要交通社会学建立预警机制,以减少人、财、物损失。最后,交通社会学为广大人民提供交通的日常知识,方便百姓出行,参与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个人实践功能。就学科建设功能而言,它对交通科学的发展有非常实际的作用。目前国内各交通大学对交通方面的文科研究相当薄弱,使交通科学局限于工科和管理科学领域。但实际上交通运行、交通规划、交通建设常常遇到各种社会方面的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开展交通社会科学的研究。交通社会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应用社会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人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交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交通社会学的诞生不仅为社会学而且也为交通科学提供研究资料、理论观点和研究手段;不仅有利于推动应用社会学体系的完善,而且也有利于交通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交通科学群的形成;交通社会学作为研究人类交通行为的社会科学,也有利于行为科学群的发展。

三、余论

交通现象是人类的日常行为,交通系统是社会互动的工具。作为社会要素,交通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是社会有机体的循环系统。交通行为是社会生活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们生活中最平常的内容。所以有必要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交通行为、交通现象和交通系统。交通与社会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时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交通社会学对于政府的交通规划和交通建设有着特殊的学科价值。因而我们希望大家关心交通社会学的发展、支持交通社会学的发展。

标签:;  ;  ;  ;  ;  ;  ;  

交通社会学:大一学生应用社会学的概念_社会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