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制度改革与社会建设_社会体制论文

社会制度改革与社会建设_社会体制论文

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以及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三)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创造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把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备、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这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课题。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占有重要位置。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涉及整个社会领域,应坚定信心、加大力度,从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加以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和创新中,应注意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步骤的渐进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就是根据新的发展阶段的变化特征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加强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调整社会结构,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促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要通过社会体制的改革,努力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入手点。

社会体制改革,实际上也是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建设服务性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正确把握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

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社会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是现代社会运行的三种基础机制。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社会建设规律的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科技文化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户籍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制等,更好地协调社会关系,保证社会公正,提供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

社会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是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此,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应遵循几个原则

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应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使我国的社会体制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体制相契合,更加完善成熟并逐步走向定型,更加有利于促进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注意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允许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而不能简单地要求一律套用某种固定模式。应认真总结各地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经验,用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检验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2.注意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研究和把握社会体制运行不同于经济体制运行的规律,在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中既注意增强组织活力、降低运行成本,又注意处理好坚持公益性目标和提高体制效率的关系。

3.注意改革步骤的渐进性。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应循序渐进,通过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然后由点到面不断深入,在实践中获得广泛共识,在渐进、有效、可控的节奏下积极稳妥地逐步加以推进。

4.注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改革。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注重培育城乡居民的自治能力、社会组织的中介服务能力、民间资本发展社会事业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

5.注意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改革进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阶段,应注意在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兼顾各方面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新产生的各种利益矛盾,使人民群众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改革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扩大就业的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看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要求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仍然差距较大,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标签:;  ;  ;  ;  ;  ;  ;  ;  ;  ;  ;  

社会制度改革与社会建设_社会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