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中小学教研室 渠县 635200)
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它给学校新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就犹如一座架在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感性桥梁,对教学效果起着支撑、破疑、训练、强化的积极作用。特别是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由于他视听结合、图文共享,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注意力的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因而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等,都有着事半功倍的育人功效。
一、多媒体教学的再现解惑功效
多媒体所传输的教学信息具有新颖、形象、多变的特点。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发挥着形象、具体的育人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帮助他们解词、析句、读段,理解文章内容。因为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阅读文章都充满着趣味性和形象性。当我们教学中碰到一些抽象的、难以让学生具体感知的文本材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化简单的说教为形象的感知,体现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特点,切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与课堂学习主体需求相吻合。其声画同步刺激学生,有助于小学生把握语文的感情色彩,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如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配以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雕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我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又如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良好地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学习巍巍的《再见了,亲人》时,我用毛阿敏的《思念》唤起学生不忍离去的惜别情,既学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趵突泉》一课的教学中,为使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意境并背诵全文,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趵突泉的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使学生在清晰、鲜明、真实可感的情境中,有效地了解了教学内容的绚丽多彩、神奇瑰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多媒体教学的素质教育功效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越性首先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其次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首先,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教学特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呢?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伴着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便在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得到了突破。其次,我注重了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的结果体现。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难以解决,可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于是,我通过现代多教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仔细聆听声情并茂的声音,认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反复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一改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平面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好的了丰富、新颖、多面、立体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获得了观察、表达、作文、评改的良好机会。教学中我注重了运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说话训练,为学生搭建了表达的平台。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小动物的图片,当屏幕上出现二、三十种小动物时,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他们想说的愿望也立刻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相互解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培养功效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文字也大多简洁明了,但学习一篇课文后,要想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起与课文相关联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长”,必须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一番自主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便成了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例如:学习《颐和园》一文,学生仅读课文,对颐和园的了解是不够的,也是不能对该园整体有更深的认识的。于是,我用多媒体情景营造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信息环境中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充分了解颐和园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建园的目的是什么?建造这个公园共投入多少资金?建园经费是怎样解决的?这个园中的主要景点都有哪些?通过网络查询,让学生有效地感知相关内容后,再学这篇课文就会更得心应手,而且上课的注意力也相当集中。
再如:在学习《草原》、《黄果树听瀑》这些课文时,学生虽然通过教材对祖国的锦绣山河有所了解,但毕竟所了解的也只能是书本上的那点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相关内容还是不知道的。于是我以“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给学生留了一项实践性强的作业题: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向往的地方”,在一周内通过上网查询、查找图书等方式对它的特点、风格进行充分了解,来一次不用出家门的特殊形式的旅游;然后请所有同学把自己查找到的、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交流给同学们分享,也可以办一期图片、文字于一体的旅游小册子或一张旅游知识报供大家交流。作业布置完后,学生非常积极,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一周后,同学们交上了一件件非常出色的作品。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又给了他们几天修改作品的时间,让他们能更好的冷静下来思考,寻找自己的不足而加以完善。这样做及让学生参与了实践,同事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以上就是我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语文教学功用的反思。当然,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据具体课文、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而定。只有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才能起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的作用。
论文作者:熊碧学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多媒体论文; 成了论文; 颐和园论文; 能力论文; 多媒体教学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3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