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的10月~2017年的2月所诊治的89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康复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施术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治疗及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机体功能有效改善。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血栓脑梗;后遗症
脑血栓脑梗发生后存在的诸多后遗症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影响,也给患者的家庭增加了沉重负担。临床证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机体能力的有效改善意义积极且重大[1]。本文分析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科2015年的10月~2017年的2月所诊治的89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脑血栓脑梗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首次发病,处于急性期。③患者具备一定耐受能力及治疗依从性,能够配合治疗。排除既往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资料如下:研究组有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是(61.3±4.8)岁。对照组中有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是(62.4±5.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经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的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这项训练在本组患者脑血栓发病的48h确认其病情不进展且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时开始实施。方法如下:①肢体功能训练,由康复师、科室医生及护理人员组建康复小组,在相互配合下帮助患者完成各个阶段的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以及发病后存在的肢后遗症,对本组每名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鼓励并指导患者将各项训练内容逐步完成[2],具体包括:A:发病后脑水肿阶段,协助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卧床休息(宜采取健肢的半侧卧位或是侧卧位),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对局部受压的肌肉进行按摩,注意在此阶段对患者的肩关节以及上肢进行保护,避免受到牵拉性损伤;注意帮助患者合理摆放肢体,避免关节挛缩、变性。B:早期床上被动训练,卧床期间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可由护理人员利用毛刷,对患者存在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轻拍、轻刷,促进肢体做出屈伸表现,提高肢体的康复效率;若病情允许,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的肢体运动,以手指、脚趾主动运动位置,由康复师在旁进行指导,辅助患者完成屈伸、抚摸等肢体运动,逐渐可在看护下指导患者进行轻缓的翻身训练。C:明确患者病情不再进展,指导患者开始下一阶段肢体功能训练,包括握手训练、起坐训练及桥式运动。同样由康复师予以指导,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以循序渐进为训练原则。D:稳定阶段时,患者除进行上述训练,还增加下床、站立、平衡与站姿训练,若其肌力恢复良好,可指导患者在看护下开始行走以及上下楼训练。E恢复期时,增加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如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进食、洗澡、梳头、刷牙、自主大小便等。③吞咽功能训练,若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对吞咽障碍的程度进行评估,予以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主要以初期合理选择食物、予以进食护理、稳定期指导其进行颊肌及咀嚼肌运动练习。④认知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予以认知康复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定向能力训练、问题处理训练、语言训练及数字训练。④心理干预,脑血栓发生后,患者受到疾病、症状及存在的后遗症影响,心理层面遭受的打击巨大,常产生负性情绪,甚至对机体耐受、调节能力以及康复效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预是综合康复治疗中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各阶段的诊断情况与积极的恢复效果实时告知,对各项指标加以解释,强调积极参与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每次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准确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合理释放不良情绪;康复治疗通常需要分阶段开展,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也常常能遭遇平台期,感觉每天重复一些枯燥、乏味的训练,感到劳累,积极性相应下降,要求一定及时发觉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对原因进行分析,予以支持、鼓励,提高患者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由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在接受不同模式康复治疗后进行NIHSS与FMA量表评分,用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均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康复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脑血栓脑梗属临床脑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类型,也是发病急、病情严重、而且进展快速的疾病,疾病发生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诱发多种后遗症,其中以机体功能障碍最为多见[3]。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除了予以积极的治疗和悉心的护理,根据其病情与恢复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前提下,促进其机体能力最大程度恢复,是临床医护人员的职责也是临床研究重点[4]。现代康复理念指出,脑血栓发生后若要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需要及早开始,通过早期给予患者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促进脑血栓患者存在异常的神经元与肢体功能恢复,甚至再生从而起到仅仅依靠用药治疗无法达到的积极作用[5]。
本文给予研究组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通过物理疗法、肢体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康复手段,帮助患者及早具有针对性的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避免,促进因疾病受到影响的机体功能恢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康复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充分表明,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施术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治疗及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机体功能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李雪雁.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2,27(1):53-55.
[2]和青松.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9):2920-2921.
[3]艾绍军.卒中单元中中药在脑梗塞急性期治疗中的运用及安全性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4(32):78-80.
[4]孙剑.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9):11-12.
[5]吴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33-35.
[6]李树兴.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186-187.
论文作者:孙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机体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