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战略转型
高进军 沈 红 彭安臣
摘要: 二战结束后,美国持续推动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先后经历战后重建、规范发展、内涵发展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了领导机构职能从“放权军种”到“监督指导”,军种改革重点从“追求拓展”到“加强整合”,院校分工从“依托地方”到“以军为主”,学科专业从“布局单一”到“门类齐全”四个维度的战略转型,呈现积极适应、稳妥渐进、分层分权、开放多元的特征。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战略转型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正在深入推进的军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 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转型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大国博弈已发展成经济、军事、科技、人才等复杂体系的全面较量。在军事领域,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顶级军事强国的经验证实,要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教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将军事教育改革作为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1]的院校格局。经过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现阶段进入解决政策机制问题的关键期,军事教育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前所未有,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军官研究生教育处于军事教育体系顶端,是教育、科技、人力的最佳结合点,对于实现强军目标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如何完善军官研究生教育,厘清发展目标,把握调整重点,提高培养质量,成为现阶段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军事强国,美国在军官研究生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二战后的改革和战略转型,为美军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石,成为多国竞相借鉴的典范。本文系统梳理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历程,分析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以期有所启示。
一、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三个阶段
1.战后重建阶段(4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二战使美国积累起巨额财富,为战后教育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后,朝鲜战争、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古巴导弹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进一步提升了科教的战略地位。基于恢复和发展军官研究生教育、满足战后需求的目的,美军采取了以下举措:
(1)组建领导机构。1944年,参联会成立理查德森委员会研究重组国家军事领导机构事宜,委员会的建议促成了国防部的诞生。1947年7月26日,杜鲁门总统签署参众两院通过的758号和2319号议案,美国第一部《国家安全法》诞生。根据法案,国会设立“国家军事机构”统一监督陆海空活动,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军事教育有了统一领导机构。此后,美国将“国家军事机构”更名为国防部,后升格为内阁部,加强了国防部长的权利。至此,由国防部统一领导军事教育工作的格局形成,并一直沿袭至今。
(2)出台政策扶持。1947年,国会通过 670号公共法案,确认了军官到地方院校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权利。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美国感受到强烈的战略压力。翌年,美国出台《国防教育法》,直接向研究生提供无息贷款和奖学金,确保科技精英不因经济原因辍学。1959年,空军出台36-23号条例《军官职业管理计划》,鼓励军官接受研究生教育,以胜任专业性更强、层次更高的岗位。1962年,国会通过87-555号公共法案,允许军官申请科研教育机构的研究生教育计划,再次强化了政策扶持力度。
(3)组织专门委员会论证改革。最具代表性的有:哈罗威委员会建议“海军军官岸上履职期间重点是接受研究生教育”[2]179,奠定了海军研究生教育的框架基础;格罗委员会认为“军校开展地方院校能够开展的研究生教育并不经济”,成为陆军确认研究生教育需求标准的来源[3];希尔德委员会建议“海军研究生院在博士学位授予方面要慎重”[2]194,该观点产生了重要导向作用,以硕士教育为主至今仍是美军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埃迪委员会建议“为军官提供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获得学位的机会”[4],成为陆军遵循的重要原则;费尔柴尔德委员会认为空军理工学院具有地方大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学院发展成顶级工程类研究生院提供了思想基础;海恩斯委员会强调依托地方院校培养研究生军官,对陆军的院校分工产生了深远影响。
(4)新建军事院校。1947年 7月,国会通过302号公共法案,成立海军研究生院。9月,海军颁布237号命令,将海军研究生院从海军军官学校独立出来,1951年搬迁至蒙特雷的新校址。1959年5月,海军研究生院举行毕业典礼,标志着海军研究生教育 50年规划的顺利完成。1946年,陆军组建陆军航空队技术学院;翌年9月,陆军航空队独立为空军,学院更名为空军理工学院;1951年开设高级工程管理班,此后发展成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院校。1954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参议院 3712号法案,学院获得学位授予权。海军研究生院和空军理工学院立足本军种,服务全军,逐步发展成美军最重要的研究生教育基地。
2.规范发展阶段(70年代初~90年代初)
70年代初,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会迫于压力将“征兵制”改为“全志愿兵役制”,兵役制度的变革使得吸引和保留人才成为一项重大挑战。此外,经过第一阶段改革,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但发展中整体性不强、规范性不够等矛盾突显,成为第二阶段改革的重点。
(1)实施多主体的评审。70年代初,美国政界军界对军官研究生教育的评审步入高峰期。从主体看,分为政府机构和委员会两类。前者包括国会、管理预算署、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国防部、总审计局等,重点关注效益;后者包括诺里斯委员会、莱特纳委员会、克莱门特卓越教育委员会、多尔蒂委员会、罗斯托-恩迪克特委员会、斯凯尔顿委员会等,聚焦质量问题。这些评审促进了高层对研究生教育的关注,许多建议进入政策,有力推动了研究生教育改革。
(2)颁布全军和军种法规。70年代前,美军由军种管理教育计划,全军没有统一政策,这种状况逐渐难以适应形势,引起了国会和总审计局的关注。为改变这一局面,1971年3月,国防部颁布《军官研究生教育政策》,这是第一部针对军官研究生教育的国防部指令,明确了军官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军种部职责、军官义务和任用要求等,是美军军官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的里程碑。该指令为各军种提供了基本依据,海军1520.23号指令《研究生教育》、陆军 621-108号条例《军事人员的地方院校教育需求》等军种主要政策都在这一时期颁布,有效改变了研究生教育规范性不足的局面。
(3)重组军种教育训练机关。陆军为消除教育训练和部队任务结合不紧等弊端,1973年将“大陆司令部”改建为“陆军训练和条令司令部”,统管教育训练、作战理论发展和编制体制改革,成为陆军管理机构的一次革命[5]。空军1989年开始重组,把13个一级司令部压缩为8个,撤编64个联队或同级机构,关闭多个基地[6]。调整军种机关是重点,1993年将空军大学和空军训练司令部合并为“空军教育和训练司令部”,全权负责教育训练。海军陆战队1989年将“海军陆战队教育中心”改建为“海军陆战队大学”,赋予其军种机关职能,职责之一是主管研究生教育。
(4)授权职业教育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1974年,国会批准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军事艺术和科学”学位授予权;1980年,批准国防情报学校“战略情报科学”学位授予权;1991年,海军陆战队指挥与参谋学院开设“战争艺术”和“高级作战与战备”研究生班。同年,海军战争学院获得授权,有资格授予“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硕士学位。通过这一改革,美军缩短了军官离岗深造时间,强化了教育的职业指向性,提高了教育培训的效益。
3.内涵发展阶段(90年代初至今)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及时调整战略,陆续提出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性参与战略、“塑造-反应-准备”战略、“911”后的国家军事战略,对军事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本阶段改革的主旋律。
(1)整合军种教育体系。海湾战争后,伴随着大规模裁军,各军种开始整合教育体系:陆军1994年提出“整体陆军院校体系”构想,拟建立现役部队、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相融合的院校体系;1997年下发《整体陆军院校体系》文件,调整了中高级指挥院校分工;2015年,以该体系为基础创建陆军大学,再次优化了陆军教育训练体系。空军1994年颁布《职业发展:高级学术学位与职业继续教育》,统筹军官职业发展、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教育,2001年修订了该指令,使教育培训和任职形成更加紧密的整体。海军将本科、研究生和职业教育纳入“高级教育”范畴,2009年发布《高级教育管理》,把“研究生教育评审委员会”拓展为“高级教育评审委员会”,赋予其监督教育政策、教育计划和教育机构的权利,2015年进行了修订,避免了监督机构职能交叉的状况。
(1)放权军种。40~60年代,国防部处于初创期,对研究生教育采取了“放权军种”的方式:论证改革的委员会,委托军种组建和管理;新建院校、设立教育计划等工作主要由军种承担。到60年代中期,国防部才开始关注研究生教育。1966年,“军官教育研究”小组成立,指出“需要更合适的标准帮助基层指挥官确认研究生教育需求”[11];1967年,审查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出7条指导性意见。总体上看,国防部把职能重心下放到军种,为数不多的评估审查也是指导性的,对军官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有限。
(3)挖掘非传统教育方式的潜力。①设立非传统的教育计划。1994年,国防部推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继续教育计划,为参加者承担75%的费用,年参加人数达50万,当年就有4371人获硕士学位,32人获博士学位[7]。进入新世纪,海军于2004、2006、2013年三次更新《研究生教育券计划》,为军官在岸上服役期间提供教育机会,较好解决了工学矛盾。②大力发展远程教育。1994年,海军研究生院建立远程学习课程,2002~2012年间,通过远程教育为近900名军官授予硕士学位[8],2014年注册人数增加到1187名[9]。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陆军颁布《远程教育计划》,海军陆战队成立远程教育学院,专门解决官兵驻地分散、进修难的问题。空军远程教育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到2008年,空军战争学院在学军官中,88%入校前有远程学习经历[10]。远程教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成本低,灵活满足了军官的多样化需求,成为传统方式的重要补充。
二、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重点内容
二战结束至今,美军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调整,逐步在全军、军种、院校和学科四个层面完成了重要转变,构建起完备的军官研究生教育体系。
本文“异步协作”指任务执行者在不同的时段对同一任务进行操作,并形成新的任务版本。由于创意工作难以分工,研发过程中的异步协作主要集中在前期的概念创新阶段,通过顺序修改的方式实现。
1.国防部:从“放权军种”到“监督指导”
不断优化调整领导机构的使命任务,始终是美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历史轨迹看,国防部的主要职能经历了由“放权军种”为主到“监督指导”为主的转型。
(2)推进跨军种的教育合作。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多次印证了联合作战的重要地位。但由于受到“军种主建”传统的影响,美军教育训练工作的重心长期集中在军种,这与联合作战的趋势存在突出矛盾。为改变这一局面,空军和海军率先尝试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2002年,空军部长詹姆斯·罗奇和海军部长戈登·英格兰签署教育联合备忘录,计划形成教育联合,科学分配承训任务和教育资源。海军研究生院和空军理工学院深度合作,对两个军种的交流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各军种指挥与参谋学院、战争学院在招生和师资选配时,会专门为其他军种保留一定名额,让军官在多军种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在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检测中,地质雷达属于无损检测,并具有快速检测、连续扫描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完整性。
7月15日,毕节飞雄机场,贵阳至毕节航班到达后,聂艳走下飞机,步行10多分钟,回到了自己位于金海湖新区响水乡腾飞社区的家中。
外埠某新建综合类大学,建设规模庞大、多片区多标段建设、参加单位众多、涉及专业广、各组团精细化管理需求细致且建设要素具有穿插的特点。实施BIM敏捷小组,选用培育后期的梯队成员, 4~5人为一组。后续吸收外部参建方一起形成敏捷小组,并实施跃迁方案,支援各冲刺段,间接响应项目管理方。采用固定人定岗、跳跃人并发的模式,并在当地工务署、项目业主、项目管理方,积极拓展组外交互。同时,加密任务期冲刺段划分,积极鼓励变更,提升整体管理效益(见图4、表3)。
(2)监督指导。70~80年代,美军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外部压力增大,内部矛盾积累,促使国防部改变以往“放权军种”为主的做法,转而通过政策调控、评估审查、教育授权、经费拨款等手段强化监督指导。进入 90年代,国防部的监督指导继续加强:一是强化对院校的业务指导,如1997年国防部长佩里直接干预国防大学的内部机构设置;二是注重强化工作规范,国防部2011年发布5545.04号命令,详细规范了军事教育机构在新建、修改或重命名学位时向国会的报告程序,监督指导更加规范化、具体化。
2.各军种:从“追求拓展”到“加强整合”
冷战终结是美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分水岭。冷战结束前,美军的战略任务是应对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多样化、非传统的威胁上升为国家安全的主要矛盾。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引起军事教育领域的战略转型。
(1)冷战结束前:追求拓展为主。40年代,只有海军开展研究生教育;50年代,空军理工学院被赋予研究生教育的使命;70年代,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获得高级学位授权;90年代,海军陆战队指挥与参谋学院开设研究生班。至此,美军实现了研究生教育从“单一军种”到“所有军种”的覆盖。战后初期,各军种仅选送少量军官接受研究生教育;到90年代,国防部要求提高每个军官的职业化水平和技术竞争力,服务对象从精英扩展到大众,形成了“技术军官+指挥军官+参谋军官”共同接受教育的局面。政策体系方面,70年代以前,各军种没有专门政策。1971年国防部《军官研究生教育政策》为军种提供了依据,此后到90年代初,军种主要政策如陆军《军事人员的地方院校教育需求》、海军《研究生教育》、空军《军事教育》等陆续出台,形成了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
(1)依托地方高校。40年代,美军仅有海军研究生院一所研究生教育机构。50年代,海军研究生院教育规模小,空军理工学院处于发展初期,陆军没有研究生院,巨大的需求缺口只能通过地方高校填补。60年代变化不大,以空军为例:至1969年,美军已确定23000个需要研究生教育资质的岗位,空军约11500个[13]。而1970年空军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配额仅1510个[14],只能依托地方高校。1971年国防部《军官研究生教育政策》规定:“如果地方教育机构设置的教育计划能满足军队需求,各军种建立在校学习的教育计划前,应最大程度利用地方教育计划”,政策中“地方为主、军队为辅”的导向十分明确。
3.院校分工:从“依托地方”到“以军为主”
(3)多样化学科布局形成。①工程技术学科。冷战结束后,工程技术学科进一步拓展,海军研究生院和空军理工学院在电子、机械、航空、计算机、船舶、石油、气象、海洋、生物等领域的几十个学科授予高级学位。②军事学科。海军研究生院已覆盖地区情报等14个学科,空军理工学院在采办与后勤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防大学、军种中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有资格在军事艺术与科学、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战争艺术、国家资源战略等领域授予硕士学位。现阶段美军已形成多样化的学科布局:军种研究生院重点发展工程技术学科以及与之联系紧密的军事学科;国防大学和军种战争学院重点发展国家安全和战略层次的军事学科;军种指挥与参谋学院重点发展战役层面的军事学科;对于部队需求量不大的社会科学,主要依托地方大学培养。
(2)冷战结束后:加强整合为主。①军种外部整合。一是加强对教育计划整合。1995年,空军发现133个驻地的322个硕士学位计划中,只有2个与空中作战直接相关[12]。为破除这一弊端,空军 1997年要求驻地教育部门开设至少一个与“战争艺术”相关的专业,强化了教育与空军使命的联系。二是破除军种壁垒,积极推动跨军种的教育合作。三是强化对海外资源的利用。2009年,海军发布《海军学员参加海外教育计划》,鼓励军官参加国际认证的著名学术计划,深化国际交流合作。②军种内部教育体系整合。前文已介绍,不再赘述。虽然各军种整合内容不同,但目的都是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的衔接、促进教育和职业发展的联系,提高军事教育的综合效益。
(3)军校成为军官培养主渠道。美军院校在20世纪 90年代迎来大发展,军种研究生院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多所职业教育院校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90年国防采办大学成立,面对十万名采办人员的教育需求,美军没有依靠地方大学,而是以院校联盟的方式将十几所军队教育机构整合起来,独立解决重大问题。海军1991年修订的《研究生教育》重申:“海军研究生院、国防情报学院和空军理工学院要尽可能发挥作用。如没有合适的教育计划满足需求,有必要利用地方大学”,再次强调了“军队为主、地方为辅”的原则。空军规定“军官到地方院校接受研究生教育,前提是所选教育计划空军理工学院和海军研究生院无法开设”[16],明确了军校优先原则。从美军实践看,尽管部分地方大学实力强、声望高,但在满足部队特定需求方面,军校的优势无法替代。
(2)军校主体作用凸显。70年代中期开始,军校主体作用逐渐凸显。1975年,国防部副部长小威廉·克莱门特主持“卓越教育委员会”,建议取消和地方大学的合作学位计划,表明军方开始减少对地方的依赖。1980年,海军在1520.23号指令中强调:“要充分利用国防部资助的院校,在军校无法提供合适的教育计划时,有必要利用地方大学”,体现出“军队为主、地方为辅”的分工原则。80年代末,海军研究生院已成为海军研究生教育的中坚力量,在每年研究生军官分配中,毕业于海军研究生院的占80%,但军种之间差异较大,1989年,空军约有5000名军官在地方300所大学进修高级学位[15],地方高校对于空军依然重要。陆军则继续依赖地方高校培养通用学科的研究生。但从长远看,军校发挥主体作用的趋势开始明晰。
埋件由角形件、槽钢件、主锚栓和抑制带锚栓构成,基础施工时将槽钢件、角形件及主锚螺栓固定在河床上,调整到位后浇筑混凝土。夹铸具通过主锚栓将气袋和铰链盖板压在角形埋件上,压紧气袋楔形开口一边,使气袋固定并密封,压紧的铰链盖板与钢闸门底轴连接,使钢闸门可以沿底轴作扇形运动。
高居翰认为,“在山水画‘物化’过程中,使山水树木在素绢之上形成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当这种形式在观者心中能够引起他有异样的情绪,图画就有了取代实景的力量”[6]29。观察自然,宗炳采取“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2]252。不固定视点,以流动目光看待宇宙万物,追求“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4]1517的精神境界,因此,他扶床而卧,观想着无限的山水空间,去感悟内心,神游万象。“卧游”图景和心灵空间图像合二为一,同时互动生辉。可以说,“卧游”和心灵空间之间的联系是互为因果、彼此塑形,“卧游”的心灵空间可以展现出审美创造的生机和自然造化之妙理,使人的情感从中得到解放。
4.学科专业:从“布局单一”到“门类齐全”
美军在战后不断提升学科专业满足部队需求的能力,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建立起覆盖范围广、军事特色浓的学科体系,实现了学科专业从“布局单一”到“门类齐全”的跃升。
(1)工程技术占绝对主体。40年代中期,美军院校处于战后恢复期,学科单一,只有海军研究生院开展工程技术教育,包括电子工程、电器工程学、航空学和机械学等。50年代,空军理工学院探索研究生教育,学科也以工程技术为主,包括核工程、电子工程、航空学、宇航学等,“商务管理”教育计划50年代末获得认证,成为工程技术学科的补充。60年代初,“后勤教育计划”获得认证,学院在工程技术、管理和后勤领域得到加强。在改革的第一阶段,管理和军事学科有一定发展,但规模很小,工程技术学科的主体地位十分突出。
(2)工程技术为主,其他专业为辅。70年代学科布局变化显著:军事学在职业教育院校开始发展,三军医科大学在“生物化学”专业招生,研究生教育拓展到医学领域。空军理工学院将定量科学、武器工程和军事作战整合成新的教育计划,此后又开设战略和战役科学[17],军事学在工程技术院校得以发展。80年代继续大力发展军事学科:首先是加强情报学科建设,国会1980年批准国防情报学校开展“战略情报科学”的硕士教育;其次是建立“高级空中力量研究学院”,开展空军理论、空中作战的研究生教育。70~80年代,冷战进入尾声,军官研究生教育需求多样化的趋势明显,军事学和医学发展迅速,成为工程技术学科的重要补充。
和美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三个阶段一致,院校分工从最初“依托地方高校”,到70年代“军校主体作用逐渐凸显”,再到90年代后“军校成为军官培养主渠道”,美军通过研究生教育改革,逐渐将教育自主权掌握在手中。
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底头》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和光华大学。1952年以后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
经过二战后的改革和战略转型,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使命任务明确,始终紧扣服务军事实践这个中心;顶层设计清晰,构建了高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运行机制顺畅,国防部和各军种、军种之间、军地院校之间形成了科学的职权分工与合作关系;规章制度完备,建成了“国家法律—国防部指令—军种政策—军种教育计划”层级分明的法规体系;质量保障可靠,在突出军事特色的同时始终严守教育质量底线。改革转型中的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每年培养出大量高层次职业军官,产出大批军事科研成果,为美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
三、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转型的基本特征
1.“积极应对”的改革态度
对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美军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态度,将重大危机化解为发展契机:①对外主动应对挑战。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次年空军就设立“宇航学硕士教育计划”,开辟出一个新领域,为建设高技术的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同年空军就做出反应,空军理工学院和战略空军司令部合作设立“民兵”教育计划,在偏远地区导弹基地服役人员可以深造获得更高级学位[14],拓宽了教育渠道。2001年“911”事件爆发,2002年海军便联合国土安全部创办首个“国土安全”专业,填补了该领域空白。②对内主动回应质疑。1970年,总审计局指出国防部教育计划的不足,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也提出质疑,国防部迅速研究对策,1971年初就颁布了首个军官研究生教育政策,奠定了制度基础;从此后改革历程看,面对监察机构、专业委员会和用人单位质疑时,美军都会积极应对,出台措施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将外界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从而赢得有利的舆论环境。
通过构建社区家庭病床上门输液安全模式,对上门输液护士进行职业准入、对输液护士实施专业化教育和管理,使上门输液护士能掌握家庭病床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和上门输液服务规范流程[21]。促使社区家庭护士能根据患者病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治疗方案、药物性质和患者的静脉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有效制定患者的上门输液护理计划,认真执行输液规范操作,能有效地实施输液风险管理[22]。有利于患者得到全面评估、连续护理、并发症得到早期识别和干预,节省了患者医疗开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社区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根据初期坝现有设计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局部坝面坡度调整和斜马道宽度,满足以下条件即可具备本方法的修筑条件(考虑到车辆通行,并与现有村村通保持一致,建议b2≥4.5 m):
2.“稳妥渐进”的实施策略
和作战领域大刀阔斧的变革不同,美军对教育改革采取了“稳妥渐进”的策略:①教育政策稳定,教育计划灵活。国防部《军官研究生教育政策》、海军《研究生教育》、空军《军事教育》等核心政策实行多年,很少出现颠覆性修订。在稳定政策同时,设置灵活多样的教育计划,有助于精确实现目标。②教育机构稳定,内部改革活跃。随着军种研究生院、军种战争学院和指挥与参谋学院的组建,美军完成了院校布局。此后没有再新建院校,改革主要集中在院校内部,如院系整合、专业调整、教育计划更新等,“机构稳定,活动频繁”的特点突出。③论证和争论多,实践中反复少。美军对重大改革十分审慎,如1947年研究海军研究生院组织架构和新校址的会议持续了50天;有时利益攸关方会发生争论,如1978年众议院和国防部关于教育需求的争论,2000年关于海军研究生院价值的争论等,促使改革权衡各方利益,提升了改革的科学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弯路。
3.“分层分权”的运行方式
美国军事教育实行“国防部领导、军种归口管理、院校组织实施”的领导管理体制,决定了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分层分权”的特点:①分层次出台政策。国防部很少直接制定专门改革政策,通常以指示、指令、备忘录、路线图等形式明确改革方向,各军种再根据国防部的精神推出具体改革举措。②突出军种主导和院校主体。除政策调控外,军种还负责改革的职权划分、标准确定、机构设置等关键任务,主导地位十分突出;而改革举措,不论政策更新、体制变化,还是学科专业和教育计划调整,最终落脚在院校实施,院校主体作用无可替代。③赋予委员会和专业机构话语权。二战结束至今,美军组建的军事教育委员会近30个,委员会的许多建议进入决策,确保了改革的正确方向;此外,美军还高度重视专业认证机构的作用,通过其实施的认证,确保研究生教育达到国家的通用学术标准。
4.“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
美国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个走向开放多元的过程:①强化对外联系。专门设立“白宫学者计划”和“立法人员奖学金计划”,加强和政界交流;鼓励军官赴地方大学深造,充分利用优质资源;通过“海外教育计划”“国际事务官计划”选派军官留学海外,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②促进内部融合。主动适应联合作战要求,从军种和院校两个层面强化多军种合作;推动培训任务一体化,统筹考虑军官教育和职业发展,推动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③推动研究生教育功能多元化。发展初期仅选送少量军官深造,现在鼓励所有军官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前要求适应现实需求,现在强调既要满足当前使命又要迎接未来挑战;以前强调满足岗位需求,现在坚持岗位需求和军官发展相统一;以前以服务部队为中心,现在坚持服务与塑造部队相统一。通过“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美军对外利用资源,对内挖掘潜力,成为改革的重要经验。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课堂中的研究性教学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其他学校的探究方式,深入的了解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改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都要求本校的学科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也同时担任了课堂改革者的角色.教育模式的改观能够大幅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性,推动校园学习之风的建立.
四、结语
美军紧扣部队作战和训练需求,积极探索军事高等教育规律,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道路。美军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个从简单拓展走向规范化发展、内涵式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摆脱对外部依赖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稳妥、开放多元的发展过程。中美两国国情、军情虽然存在差异,但从军事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看,美军二战后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借鉴:一是改革要坚持独立自主。通过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美军先后摆脱了对英国海军、美国地方大学的依赖,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教育体系,将军事院校建成军官培养的主渠道,牢牢掌控住军事教育自主权。二是改革要坚持战略定力。美军并没有因为高强度的作战任务和社会各界的质疑削减研究生教育,而是在多轮调整中将其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坚持以战略定力谋划改革、推动转型,使得发展军官研究生教育成为美军的基本政策。三是改革要坚持需求牵引。美军始终将部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作为军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战略转型作为精确对接部队需求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部队、塑造部队的能力。四是改革要坚持学术标准。美军长期致力于推动军官研究生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专业机构的质量认证,确保了研究生教育不论怎样改革和转型,都始终符合国家通用的学术标准,牢牢守住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底线。
参考文献
[1]我军将逐步建立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的院校格局[EB/OL].(2017-03-30)[2019-05-07].http://military.people.co m.cn/n1/2017/0330/c1011-29180178.html.
[2]ALEXANDER W R.The first fifty years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avy 1909~1959[D].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972.
[3]GEROW L.Report of the War Department military education board o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officers of the Army [R].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86:7-8.
[4]EDDY M S.Report of the board o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officers[R].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the Army,1949:1-7.
[5]BENJAMIN K.Victory starts here [M].Fort Leavenorth:Combat Studies Institute Press, 2008:2.
[6]RAYMOND E C, ALBERT A R.Air force officer specialty structure-reviewing the fundamentals[R].S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 2009:14.
[7]林琪.美国空军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空军指挥学院, 2011:23.
[8]DUQUESNE L.Evalu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U.S.Navy[D].Monterey: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012:9.
[9]KYLE R A.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resident to distance learning study navy officers at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D].Monterey: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015:20.
[10]JOHN W P.Officer education:preparing leaders for the air force of 2035[R].Maxwell:Air War College, 2009:41.
[11]Department of Defense.Officer education study[R].Washington, D.C.: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Manpower, 1966:366-367.
[12]范玉芳, 钟海荣, 王雪松, 等.美国空军研究生教育述评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11):63.
[13]ALLAN V B.An evaluation of fully funded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armed services[D].Washington, D.C.: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83:30.
[14]张宝书.美国职业军事教育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 2006:30.
[15]周锐.美军研究生教育概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5):51.
[16]KRISTY N K, HARRY J T, MARISA A, et al.Evaluating navy's funded 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a return-on-investment framework[R].S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 2010:30.
[17]马燕.美军研究生教育研究[D].合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 2010:11.
作者简介: 高进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武汉 430074;沈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武汉430074;彭安臣,国防科技大学教学考评中心副研究员,长沙410073。
DOI: 10.16750/j.adge.2019.11.012
(责任编辑 贺随波)
标签:美国论文; 军官研究生教育论文; 改革论文; 转型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 国防科技大学教学考评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