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全球化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_世界历史论文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全球化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_世界历史论文

试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在全球化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马克思论文,试论论文,世界历史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2)02-0001-05

当前在全球化研究领域,人们对许多问题存在争论。比如,有人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占优势的现实,就认为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胜利。他们鼓吹和赞扬资本主 义经济制度,而且认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例证。他们 由此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的悲观主义论调。另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全球化的实质是 “无国界的经济”,宣扬全球化是“国界的消失”等。这种论调,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 级竭力推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人只看到全球化是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趋势的一面,看不到其背后的国家利益和制度之争。这些观点的存在,应引 起高度重视,它反映出人们对全球化认识上的困境。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我们认为,可以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研究的方法论这里找到有 益的启示。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就不断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非议和责难,然而,它 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及其继承者们对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始终成为人们在陷入思想 困境时的科学宝藏。人们常常会回到马克思那里,以求找到解决疑难和困惑的药方。马 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有如此魅力,应归功于它的科学方法论。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才有了永葆青春的活力,并为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最早的有关全球化的科学认识。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全球 化”的字眼,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征的研究及其世界历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全球 化发展的趋势。当前在全球化研究中存在困惑的情况下,应进一步概括和理解马克思的 世界历史思想及其方法论原则,为我们考察研究全球化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本文认 为,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当前全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注重全球化的本质研究

马克思指出了资本全球化的深层原因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第一次从资本主义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引起人类社会由传统的民族与地方的区域性历史转变为全球的世界历 史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趋势作出了 深刻的描述与分析。他指出,拨开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所有的社会发展就其本质而言 都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首先取决于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能够开创世界历史,除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特性外,强大的 生产力是资本主义推进全球化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因此,既要正视全球化与资本的全球 扩张的内在联系,更要看到全球化进程中所蕴含的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内容,才能正确说 明社会从一个阶段进化到另一个阶段的动因是什么,并真实地描述这种进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一切社会变革的终 极原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蒸汽、电力和自动织机甚至是比巴 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1](P3)

在马克思看来,从本质上讲,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的客 观历史进程。马克思经过深入的研究考察,明确指出在生产、分工、交换、市场这一连 锁反应的链条中,生产力的发展是起点。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引起广泛的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又会扩大商品交换,交换的扩大与拓展又推动市场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扩展到 世界范围就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则使各个国家和民族连在一起。同样是以大工业 生产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普遍交往所必需的各种手段——航海业、陆路交通等 。正是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才促进了 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使各国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 历史”,“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 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 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2](P276)而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由 于生产力发展程度不高和交通工具不发达等,这些局限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还不足以打破 限制民族普遍交往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只限于较为狭小的范围, 世界历史就无法形成。

马克思还运用唯物史观对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形式进行了分析,这个分析直指其实质 。他指出,资本主义打开封闭的国家的大门,强加给这些国家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虽然依靠了暴力的力量,但是,这一切又不是完全靠暴力能够实现的。这里需要经济 力,即经济本身的力量——竞争力、渗透力、扩张力、瓦解力。马克思说,“摧毁一切 万里长城”的重炮不是别的,是资产阶级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廉价的商品。大工业生 产对小生产有巨大的优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有一种摧毁的力 量,这种生产方式能够冲破亚洲乃至一切落后社会的闭关自守状态,引起社会的变革。 这种摧毁力量的作用是单靠武力或暴力所不能比拟的。马克思说,英国对印度的入侵, 不仅仅是不列颠的军队,更是“不列颠的蒸汽和不列颠的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把农业和 手工业的结合彻底摧毁了。”[3](P65)在相对封闭的国家,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经济根 深蒂固,要打破它并非易事。经济力在实现对其它国家的入侵时虽然占重要地位,但也 有局限性,单靠经济力去瓦解它需要一个长过程,这不能满足资产阶级急功近利的需要 。当使用经济力不能很快达到预期的掠夺效果时,资产阶级就不择手段,开始在国家政 权的支持下,通过经济力和殖民征服双管齐下的形式侵入其它国家。马克思的这一认识 ,鲜明地体现了其唯物主义的思想与方法,这样来分析就触及到了资本全球化也就是经 济全球化的本质。从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深层原因入手,来研究资本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就能更清楚全球化的深层本质,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样就可以从宏观的视 角看到,全球化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这样就可以避免从浅层次上只 看到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发展,就认为社会主义失败了,资本主义胜 利了。从马克思注重全球化本质研究这个视角,我们就会明白上述观点是一种短视的行 为,是一种肤浅的看法,从而改进我们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坚持社会进步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考察和评价世界历史时代

马克思始终以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考察世界历史的现实与未来。马克思认为对于资 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时代,必须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从整体上来把握与认识。由此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步。马克思还清 楚地描写了资本扩张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与进步意义。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取得了巨 大进步,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日益明显,而当时的经济理论界却出现了一股反对工业 化和资本集中、主张维持小生产的反历史倾向,这些思想倾向的实质就是反对发展社会 生产力。马克思针对这些认识,坚决地批判了这种反历史的倾向。早在1845年,他在同 德国的以弗·李斯特为代表的、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国民经济学家进行辩论时,马 克思就自觉地站在古典经济学的世界主义立场上,强调资本主义工业即现代社会生产力 发展所具有的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世界历史意义。他认为,在生产力发展的意义上,在 世界历史时代,一个民族所做的事情就是整个人类所做的事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取 代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它在全球的扩张,承担着完成新旧生产方式更替的任务。

从这个角度出发,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及趋势对个别民族国家的历 史发展具有不可抗拒的作用,在世界历史的前提下,所有民族和国家将不可阻挡地最终 走向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印度、中国等国 家进行了一系列侵略,马克思对于这些事件的分析与展望就是这种思想方法的体现。对 这些事件,马克思坚持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相统一的科学标准,真正地把科学性和革命 性内在地结合在一起。“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 ”但是,它带来了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4](P766)殖民 主义的成功代表着一种比印度、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的生产方式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的 成功,由于落后生产方式的限制,它们难以抵抗掌握有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的入侵, 而最终被动地加入世界历史进程。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包括国际生产、国际贸易、世界市场等的发展。自资本主义 大工业开创世界历史时代以后,所有民族和国家都将采取不同方式和途径走向世界历史 ,并在世界历史的时代条件下,共同实现社会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肯定了 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 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他们的 重建工作在这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出来。尽管如此,这种工作还是开始了。” [2](P768)资本主义从根本上摧毁了这些国家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为其社会形态的更 新准备了前提条件。资本主义以殖民扩张形式推动的全球化进程,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 中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 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 么他们说不定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5](P265)

马克思的这种思想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全球化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有人只看到经济全球 化就是“无国界化”,他们说在这种全球化浪潮中甚至国家领土都没有实质意义,并且 举例说,鹿特丹是荷兰的港口,但它现在交由德国人经营,等等。在马克思研究世界历 史的方法面前,这种想法是浅薄的。我们应以历史进步的宏观视野,对全球化问题进行 深入研究,不但研究它的过去和现在,还要研究它的未来。

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为认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普遍联系法

辩证法最早是在黑格尔那里得以全面展现的,但黑格尔那里的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 马克思用普遍联系的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 变化,使社会历史领域出现了豁然开朗的形势。马克思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普遍 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深刻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客观作用体现于它突破 了世界的原始闭塞性,它在加强世界的永久性相互联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起历 史上屡见不鲜的军事征服、人口迁徙、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等非经济交往,这种在经济 动力推动下的联系与交往,既持久又深入,它使社会的分工由地区内、民族内的小范围 分工,扩大为各地区间、各民族间的国际分工,从而使地区性市场联成世界市场。自12 世纪以来,十字军的东征、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西征,以当时人类所拥有的最强大的军事 力量都未能形成一种对全世界闭塞状态的持久的冲击力。受卑劣的贪欲驱动的奔走于世 界各地的资本家,尽管他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在制造灾难的同时,他们也永久性 地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许多与世隔绝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普遍联系的 漩涡;各大陆、各地区之间建立了经济、文化、人种间的联系。这一过程又将促进人类 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共同繁荣创造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就是这样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认识各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历史总体结构中的发 展、变化、地位和作用的。马克思认为,历史发展体现着辩证运动,随着世界历史时代 的开辟,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就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及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 的结果,包括直接的、间接的,纵向的、横向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国际分工的发展, 把各个国家、民族真正变成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个国家之间出现了强烈 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的情形。在生产、市场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一个国 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本国内部的条件,而且依赖于周围的外部条件,而暂时处于外围的 、力量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将在其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中逐渐成 长壮大,从而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施加自己的作用,这将改变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总之,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任何民族、国家和地区都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其发展不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反之,它又影响外部世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马克思对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分析,以及俄国有可能跨 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断,就是在这一方法论指导下的对世界历史时代个体民 族和国家发展道路的科学认识。这些思想在马克思的许多文章中,如《中国革命和欧洲 革命》、《英中冲突》、《波斯和中国》、《中国记事》、给《祖国纪事》编辑部和查 苏利奇的信等都有所反映。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在方法论上确认了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以各自的方式参 与了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这一认识体现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运动思想。马克思的 世界历史思想为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又一个新视角,我们应该从全球影响互动的角度而不 是从局部来看待全球化的发展及其世界历史进程。单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发展 、起伏、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可以加 强结论的科学性。加强对不同类型个体即具体民族和国家的分析、研究,对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马克思对全球化的研究与社会制度分析相结合

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研究是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认 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起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 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不断地扩张,因为这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在资本追求无限 增殖和扩张的内在本性的驱动下,资产阶级到处建立联系,到处建立市场,从而开创了 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 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2](P276)资产阶级曾有将自己比作橡树的 比喻,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说:橡树是不能在花盆里培植起来的,它需要足 够的土地来生根,有足够的空间来生长枝叶。同时,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的开拓也迎来 了资本主义的全盛时期。在19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资本主义凭借强大的生产力曾一度一统全球。然而,马克思对社会发展演进的科学分析 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能永世长存,人类社会始终处于永不停息的发展演变 之中。马克思极为关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认为它具有一种其他任何力量都不具 有的推动社会进步和为人类造福的积极作用。但是,马克思并非孤立地强调科学技术和 生产力的作用,又总是同时注意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与社会制度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这就为认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提供了另一种方法。在马克思那里,科学技术并不是资 本主义永久的保护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造就着它自己的 掘墓人——无产阶级。

那么,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反动?从不同的视角能得出不同的 结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远远优越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在充分肯定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马克思严厉谴责了殖 民主义的野蛮行径。资本主义以暴力和殖民压迫等方式推动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使广大东方社会以惨重的代价走进世界历史进程。为什么会如此,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并 不是生产力本身的事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密切相联的 。世界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社会制度在其中的更新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 ,马克思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资本主义依靠强大的生产力对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使世 界历史在其起始阶段不能不打上资本主义的烙印。虽然资本主义为建立新社会奠定了物 质基础,但这是殖民统治者按照自己掠夺的需要,而不是按照落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破 旧立新的。客观上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是和野蛮的掠夺、压迫、屠杀以及种种损人利 己的行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改造是不正常的,它只确保宗主国 资本的利益,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剥削、痛苦和屈辱,发展是扭曲的。资本主义是 一种对抗性的、内在矛盾尖锐的生产方式,在这个生产方式推动下的全球化进程中,世 界各民族和各地区间的合作,不可能通过各民族的平等合作来进行,而是通过一些民族 征服另一些民族,一些民族压迫和剥削另一些民族建立起来的。对此,马克思曾一针见 血地指出:“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 污秽、穷困与屈辱就达到过什么进步吗?”[2](P771)

经过深入的历史分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 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4](P279)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 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全球化愈发展,就愈为实现世界共产主义准 备了更为充分的物质条件。历史的发展也正是如此。在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 不断受到各种反对力量的冲击与反抗,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与竞争,其中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与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最强有力的挑战。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制度是对 抗资本主义制度,克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各种弊端,使全球化进程朝着健康、合理的方 向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推动力量。马克思的这些结论,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给我们 的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启示。

当代全球化的现实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相比有了许多新特点,包括资本国际化、生 产、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等,这些新变化与新特 点体现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尚有一定的活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 的生产力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依然占据着优势,他们力图为全球化发展制定规则, 使全球化进程符合他们的利益。那种忽视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制度本质区别的做法,简 单地认为“资本主义胜利了”,或全球化与社会制度无关,全球化就是“无国界化”的 观点是根本不能令人信服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一概而论,而是要对马克思主义创立150多年来社会主义制度产生80多年来的新 变化和新特点进行研究,对两大社会制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这 应该是我们对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收稿日期:2001-12-08

标签:;  ;  ;  ;  ;  ;  ;  ;  ;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全球化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