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_杨亚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_杨亚萍

杨亚萍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沙河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德育的重要基石,能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当结合课堂实际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通过设定学科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回归课堂生活本真,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法治课堂;实践化教学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及教学现状

1.1重要性分析

首先,满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需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德育与法治教学流程属于知行合一的过程,知是前提性条件,行是最终目标。通过开展德育与法治教学,可以确保学生在完成知的前提下实现行的目标,进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成效。

其次,满足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高度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认知方面、学生情感和思想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1.2现状分析

1.2.1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悖。生活是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来源,其内容关乎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而且在与社会不断接触的过程中,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也会随之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于所遇到的问题习惯于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来进行分析与解决,学生的自立倾向越来越严重。然而初中生缺少较强的法律意识,又过于冲动。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选择学生常见的典型事例,在课堂中要模拟和创设相关的情境,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直以来,一些教师缺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识,传统的思想观念比较根深蒂固,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列举的事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出入,拉长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教学成效也不理想。

1.2.2教学方法对理论灌输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一般来说,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等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事件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保证学生较高的学习热情,给予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现阶段,在考量教师教学质量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两点因素,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以符合满足评价标准。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虽然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方法,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是不相符合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1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在生活化氛围中升华学生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认识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观化、情境化和实践化的道德法治教育切入点,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借助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初中生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活动的难度,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教学中需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朋友的理念,促进学生讨论生活中彰显友谊力量的现象,促进学生理解友谊是平等双向的互动,从而达到降低道德与法治教学难度的目标。

2.2互动教学营造氛围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质量,还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开展互动教学,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促进学生主动的发表意见观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言行中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指导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观点的时间。能够通过游戏、表演、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没有发言权的教学问题。其次,营造良好的互动课堂氛围,充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注重在平易近人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畅谈人生观与价值观。

2.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多偏向理论教学,在现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境下应当组织开展实践性、参与性、调研性的课堂活动,在统筹安排课上课下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中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性,在实践中充分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目标。例如,教师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排演生活中道德法治问题的舞台剧,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吸引学生体验观察,从而实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标。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的课下调研活动,围绕着讲诚信、促团结、社会和谐等主题理念促进学生在公交车、超市、以及其它公共场所进行调研,从而达到深入收集社会现象并且有效反思的教学目标。第三,教师还可可以借助互联网促进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道德法治问题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秩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意识,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特点,有效拓展教学范围,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活化认知,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培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青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9):168.

[2]劳婷婷.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130-131.

论文作者:杨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_杨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