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玥然[1]2016年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国家综合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认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形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形成的最直接理论来源,同时,还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以民为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朴素和谐观念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入其中。将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形成的国内外时代背景进行概括,以及邓小平的特殊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和思维方式等个人因素,对其价值思想形成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归纳。文章中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重要部分,也是该论文的创新之处,在认真研究邓小平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通过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叁个领域,阐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基本内容。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提供参考,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指明方向,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现实意义。同时有利于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前途相结合,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朱雅林[2]2011年在《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探索》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出现了思想多元化特征,马克思主义观点受到了挑战。针对我国社会出现的思想多元引起的价值失范现象,我党适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但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和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始终,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价值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在具体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理论创新,并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的邓小平价值观体系。因此,新世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然需要邓小平价值观的指导,这就需要深入研究邓小平价值观,特别是从实践活动的视角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刻认识邓小平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入挖掘邓小平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导向作用。论文第一章结合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文化环境背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特征叁方面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了总体介绍。第二章详细论证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研究了邓小平在实践探索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本质价值观,在改革开放中创新社会主义发展价值观。第叁章论证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探索意义,揭示了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构建的指导作用。
沈振华[3]2010年在《论邓小平的价值观及其特点》文中认为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观。它以人民群众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根本价值目标,并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辩证性等突出特点。
杨建新[4]2005年在《论邓小平的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文中指出本文通过阐述邓小平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特征,进一步说明邓小平理论中独特的价值观思想博大精深,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新发展,同时对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宋萍香[5]2007年在《论邓小平的价值观》文中认为邓小平的价值观,包含叁个主要价值思想:社会价值思想、道德价值思想、知识价值思想,叁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吉发, 陈怀平[6]2004年在《论邓小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文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他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真切表示。纵观邓小平的一生,“一切为人民,人民利益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始终贯穿于他伟大的一生,并渗透于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构成了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笔者认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必须抓住这个核心才能深刻领会其本质。
税强[7]2002年在《论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文中指出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逐步形成的,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这一价值观内容丰富,与时俱进,有着非常强烈的人民主体性思想,他自觉地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来确立价值目标,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邓小平的价值观贯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共分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基础。文章第一个层次以邓小平革命实践活动及其内容和时间为划分的依据,论述了邓小平的这一价值观初步确立、不断发展、日益丰富、日臻完善的四个阶段。文章第二个层次论述了邓小平这一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揭示了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价值观形成的源泉和根基。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主要根据价值构成的几个要素,有机结合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价值主体、价值评价主体、价值目标、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标准来论述。 第叁部分主要论述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价值观的意义。该部分共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论述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二个层次论述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叁个层次论述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第四个层次论述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刘芹[8]2015年在《论邓小平的政治信任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治信任是执政合法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良善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但是中国的政治现状却并不如人意发生了变迁,如政治信任流失严重,社会不信任压力增强,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失范,行为失序,由此进入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在此背景下,研究邓小平的政治信任思想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邓小平政治信任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充分的理论养分,为其政治信任思想的形成打牢理论基础,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国情上进行继承与创新,其内容丰富,意蕴深邃,政治信任在价值目标层面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基本内核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而检验是否获得政治信任的主要表现则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夯实政治信任的制度基础;从严治党,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等角度入手进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取信于民的提升途径,邓小平政治信任思想的理论贡献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列毛的政治信任思想,并对后继者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政治信任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实践价值在于有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这启示我们必须要重视政治信任建设,通过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提升政治信任的制度化水平这几个方面来实践。研究邓小平政治信任思想可以丰富和发展政治信任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实际,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又经过实践检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顺利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
王玉梁[9]1996年在《论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初探》文中提出最近,党中央提出:"要引导党员和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党员和干部最根本的思想建设,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跨世纪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即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
王玉[10]2000年在《论邓小平的价值观与真理观、历史观、方法论的统一》文中研究指明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观 ;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 ,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价值观 ;是发展的价值观。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是邓小平价值观的精髓。“叁个有利于”是邓小平价值观最根本的价值标准 ,是邓小平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的价值观是真理观、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是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研究[D]. 苏玥然. 河北大学. 2016
[2].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探索[D]. 朱雅林. 石河子大学. 2011
[3]. 论邓小平的价值观及其特点[J]. 沈振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4]. 论邓小平的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J]. 杨建新. 学海. 2005
[5]. 论邓小平的价值观[J]. 宋萍香. 党史文苑. 2007
[6]. 论邓小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C]. 刘吉发, 陈怀平. 中日价值哲学新探论文集. 2004
[7]. 论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D]. 税强.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8]. 论邓小平的政治信任思想[D]. 刘芹.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9]. 论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初探[J]. 王玉梁. 湖湘论坛. 1996
[10]. 论邓小平的价值观与真理观、历史观、方法论的统一[J]. 王玉. 天府新论.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