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综述_生态系统论文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综述_生态系统论文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系统论文,森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

1.1 概念

长期以来,森林经营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约束下,使目的产品(主要是木材)的收获最大。目前,这一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森林永续经营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均受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挑战。

尽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近几年才受到普遍关注的,但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不是新的[11,15]。如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林学家及野生动物学家、土地伦理学的创立者Leopold就认为,应该把土地作为一个“完整有机体”来管理,并保持其所有的组份协调有序。也即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同时,维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他的这一土地伦理观点,已经初具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合理内核。到70年代,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出普遍关注。1970年,政策分析家Galdwell著文倡导以生态系统作为公共土地政策的基础[12]。同年,生态系统经营一词开始出现在环境组织的出版物中[1]。在当时的背景下,生态系统经营仅局限于单纯的环境保护主张,不可能促成传统森林经营思想的转变。到80年代,世界环境仍不断恶化,且新一代的环境问题面临更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的复杂性,人们不能不摒弃单纯的保护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很快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深刻认识到森林对于维持地球健康及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主要生命支持作用。并反思传统森林永续收获经营在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不能达成适当平衡的局限。到80年代后期,森林经营的一条生态系统途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受到许多学者、政府工作人员、森林经营者及其它人的支持。它把人类对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以及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长期保护的需要综合为一体,形成森林经营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转变。

1.2 定义

自从Agee和Johnson1988年出版第一本关于生态系统经营的专著以来,涌现出大量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文献。许多政府部门,社会公共机构及专业人士在多种意义上使用它。

美国林务局:“在不同等级生态水平上巧妙、综合地应用生态知识,以产生期望的资源价值、产品、服务和状况,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产力”。“它意味着我们必须把国家森林和牧地建设为多样的、健康的、有生产力的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以协调人们的需要和环境价值”[1]。

美国林纸协会:“在可接受的社会、生物和经济上的风险范围内,维持或加强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同时生产基本的商品及其它方面的价值,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期望的一种资源经营制度”[4]。

美国林学会:“森林资源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它试图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复杂的过程、路径及相互依赖关系,并长期地保持它们的功能良好,从而为短期压力提供恢复能力,为长期变化提供适应性”。简言之,它是“在景观水平上维持森林全部价值和功能的战略”[16]。

美国生态学会:“由明确目标驱动,通过政策、模型及实践,由监控和研究使之可适应的经营。并依据对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的了解,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显然,这些定义反映了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即反映生态学原理、重视森林的全部价值,考虑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1.3 内涵

许多文献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即本质属性[4,10,12]。综合起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突出体现在:①重视等级结构:即经营者在任一生态水平上处理问题,必须从系统等级序列中(基因、物种、种群、生态系统及景观)寻找联系及解决办法;②确定生态边界及合适的规模水平;③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即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④仿效自然干扰机制:“仿效”是一个经营上的概念,不是“复制”以回到某种原始自然状态。

(2)实现可持续性。可持续性从生态学角度看,反映一个生态系统动态地维持其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从而维持林地的生产力及森林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则体现为与森林相关的基本人类需要(如食物、水、木质纤维等)及较高水平的社会与文化需要(如就业、娱乐等)的持续满足。因此,反映在实践上应是生态合理且益于社会良性运行的可持续森林经营。

(3)重视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首先,承认人类社会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人类在其中扮演调控者的角色。人类既是许多可持续性问题的根源,又是实现可持续性的主导力量。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不仅要考虑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而且要有社会和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它把社会科学综合进来,促进处理森林经营中的社会价值、公众参与、组织协作、冲突决策,以及政策、组织和制度设计,改进社会对森林的影响方式,协调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其次,森林经营越来越面对如何处理社会关于森林的价值选择问题。社会关于森林的价值,既是冲突的,又是变动不拘的。森林价值的演变,形成了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

(4)进行适应性经营(Adaptive Management)。这是一个人类遵循认识和实践规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适应性的渐进过程。

根据以上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定义及内涵的论述,可以这样认为:所谓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森林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它协调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原理经营森林生态系统,并确保其可持续性。

2 指导思想、目标及基本原则

2.1 指导思想

从林业作为一个行业产生以来,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功利主义的,或以人类为中心的。这一指导思想得到了各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并在林业实践中占主导地位。具体体现为以森林的经济利用为核心,对森林的社会需要能以市场价格表达,更集中的表现是木材的永续利用。尽管后来发展为森林的多用途永续利用,但功利性质并未改变。另一种指导思想称之为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生物社会有其自身的利益、完整性及内在价值,人类应该致力于保护而不是损害这种完整性、稳定和美丽。这两种观点都认为环境与发展是不相容的,并在实践中各执一端。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既承认人类需要的重要性,同时也面对现实:即要永久地满足这些需要是有限制的,有赖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人类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同它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2.2 目标

明确的目标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Irland认为,生态系统经营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维持和加强生物多样性[13]。美国林学会把期望的森林景观状况(Forest Landscape Condition)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显然包含了社会对森林的价值判定和选择。Grumbine则提出了总目标是维持生态完整性(Ecological Integrity),具体目标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物种和生态系统的进化潜力,以及在以上限制内协调人类的利用这样一个目标体系[12]。然而Wood认为,生态系统经营在维持生态完整性方面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土地的生态可持续性[18]。美国林务局也持这一观点[6]。

我们认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目标,同时也是森林经营思想的体现,反映生物、经济和社会的综合价值。因此,应以可持续性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包含了上述作者从生态角度的陈述,还反映了森林对于社会良性运行的意义。此外,也不排斥传统的森林永续收获经营的目标。但在实践中,对可持续性目标的具体界定,应根据森林经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背景综合考虑。

2.3 基本原则

针对生态系统经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包含巨大复杂性的,同时又是对象十分具体的过程,Gortner等人提出了5条基本原则:①从社会方面定义的目标;②整体、综合的科学;③广泛的空间规模和长的时间尺度;④合作决策;⑤有适应能力的制度[5]。其他学者也相应提出了一些指导原则,但一般是更具体的展开。

3 从概念到实践

3.1 行动步骤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从概念到实践,是对林业工作者的巨大挑战,需要下列行动和步骤:

(1)革新传统的调查理论、方法、技术与内容,在综合已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要求进行广泛细致的调查分析,特别要注意以往所忽视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的信息的采集。

(2)制订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战略,包括生态系统经营计划、政策设计以及组织和制度安排。在经营计划中,必须定义生态系统(边界、结构、功能和演替),定义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目标,协调空间规模和时间尺度,建立反映空间特征和生态过程的经营模型等。在整个经营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公众参与及与有关方面的合作决策是极为重要的。

(3)实施、监测和导向研究(Conductive Research)。首先,行动的各个有关方面要形成共识,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其次,建立监测项目和信息系统,对经营行动进行监测、评价和调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生态系统经营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结成研究与经营的伙伴关系;再次,实施中必须促进地方的广泛参与,加强组织间的合作,并增强组织的适应性,从而有效率地导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长远目标。

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以上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每一次循环中来增进人类与自然的伙伴关系。

3.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空间系统途径

按生态学原理经营必然要考虑空间规模和时间尺度,而这两者是相互关联而不可分的。建立空间系统途径,实际也是时空统一的途径。Oliver指出,对于环境问题,解决办法存在于景观而不是林分水平[14]。美国林学会特别强调,要在景观和多世代的时空框架里实现生态系统经营的目标。Cissel等认为,成功的生态系统经营应在合适的规模(区域、流域或景观、林分)上解决生态和社会问题,每一规模涉及不同的时空问题、生态原理和概念、社会问题及经营设计等基本组份,并提供不同的利益和服务。此外,在不同规模上的分析和决策,相互又有影响[3]。美国林务局也认识到这些,并认为各水平的边界须根据生态影响、社会政治背景及部门需要来确定[7]。美国林务局的观点具体体现在1993年7月克林顿政府公布的森林计划中。这一计划的核心是以生态系统原理为基础。Franklin认为,它在景观水平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后演替森林保护区(Late-successional Forest Reserves)的建立,二是保护区之间通过维持良好的基质(Matrix)状况这样一种更功能性的方式建立联系,而不是传统的廊道方式。此外,也考虑把林分结构作为生境和过程(在小的空间规模上)的一个指标,认为结构的保留有利于许多生物目标的实现[9]。在Franklin的“新林业”学说中,也阐述了同样的观点[8]。

从林分水平到景观水平,再到考虑等级背景和生态边界的多规模水平,这一空间系统途径的拓宽,使森林经营体现了自然的生态学基础。而经营上的“生态化”,为进一步发挥社会科学的潜力,使经营内容全面展开及实现可持续性目标奠定了基础。

3.3 适应性经营

适应性经营是近来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生态系统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是人们由于知识的不完善及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而对森林经营采取的一种渐进的适应性过程。它是一个连续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的过程[7],通过循环监控、改进知识基础,帮助完善经营计划,必要时通过调节实践等实现资源经营的目标。因此,适应性经营已发展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管理工具。在克林顿政府的森林计划中,特别地考虑建立有代表性的适应性经营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供知识、技术、组织管理经验及社会政治策略。

3.4 一些国家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实践

1992年6月,美国前林务局主席Robertson第一个宣布:林务局将在国家森林和牧地的经营中采用一条生态途径,其“新展望”项目也由此转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1993年1月,美国林学会倡导学会将致力于生态系统经营,同年4月,美国内政部长Babbit宣布将采用生态系统途径实现环境和濒危物种保护;同年7月,克林顿政府宣布了美国西北部及北加利福尼亚国有林区以生态系统经营为核心的森林计划,从而打破了数年之久的在该地区关于木材生产与保护之争的僵局。目前,至少有18个美国联邦机构承诺以生态系统经营原理为指导,同样的承诺还包括许多州及地方经营者、非政府组织、公司和私有林主。大量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研究或实验项目,正在这些组织的支持下开展。如美国林务局的Big Creek“新展望”示范项目[2],是为数不多已执行的、在景观水平上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项目之一。Big Creek属于Chattooga河流域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支流,有巨大的生物多样性。1987年拟在这里进行商业皆伐,遭到公众的激烈反对。1990年底林务局决定采用一条生态系统途径来开展这里的森林经营活动。该项目的主要特点是:①采用一条多规模的空间系统途径,项目本身的规模即设定在1万英亩的景观水平。②以可持续性原则及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森林经营实践活动:首先,追求的目标是森林景观的状况,而不是产品的产出;其次,在项目区内划定老龄林保护区(约占1/2面积)及经营活动区,并考虑保护区之间的功能性联通方式;再次,经营实践反映自然干扰机制及生物和社会目标,以促进期望的森林景观状况的形成;而且,经营不能损害土地的长期生产力,必须是美学上可接受的及生态上可持续的。③公众参与:项目切实保障当地居民在影响他们的决策中自始至终充分的参与,它包括确定期望的景观状况,制定森林经营的原则及标准,计划的执行与监控等。④项目的设计及执行中,加强组织间协作和多学科综合。目前,林务局仍在监控该项目的执行。执行的初步结果显示:①增加了公众对林务局的依赖和支持;②经营实践较好地反映了该区自然干扰模式特征,维持了重要的森林价值及用途;③木材收获较前略有减少,但仍提供了高质量的锯材;④最重要的,转变到了以一种综合的方式对森林资源进行整体经营。

1990年4月,加拿大林业研究所在其发表的《加拿大林业研究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声明》中提出了“可持续林地经营”的概念,强调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林地生产力,实现从永续收获经营的转变。1992年,加拿大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承诺将以可持续性为主要目标。此后在1994年颁布的《加拿大生物多样性战略草案》,即遵循生态可持续性原理,并认识到在不同时空规模经营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已确立了一条可持续生态系统经营的途径,目前正制定可操作的标准。

此外,芬兰等国家也在开始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试验研究。我国在1996年批准了第一个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研究的项目——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方法的研究。

3.5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概念的歧义性。如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期望的森林景观状况、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系统经营本身等主要概念都缺乏严格、统一的定义,妨碍了研究的进展。

(2)缺乏严格的、被证实的原理的指导。这主要由于我们的知识不完备及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过程及响应的复杂性所致。

(3)缺乏社会的普遍理解和支持。转变到生态系统经营意味着传统森林经营形成的经济平衡、社区稳定性及观念的定势等被打破,对地方工业、就业、税收、文化整体性及森林社区的人们生产生活等产生影响,从而削弱了市场经济社会在舆论、政策、法律及投入方面对它的支持。

(4)仍有不少人对生态系统经营持反对意见。一些森林工业组织认为,它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有关法律抵触。一些环境主义者则认为,它是在新的幌子下行木材采伐之实。还有些人从理论上寻找对生态系统经营的批评,认为它将把国家森林推向不可确知的未来。

4 几点认识

(1)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森林经营范式(Paradigm)上的转变。其价值观、理论和方法与传统永续经营有明显区别,特别是价值方面的表述。它通过满足人类需要及维持和增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使人类与自然在一个大的空间规模和长的时间尺度上协同、持续和进化。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不是对传统永续收获经营的否定。林业上森林永续收获经营已有近200年的实践经历,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在具体情境下的操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分析。此外,传统永续收获经营也在这一新的经营框架下被重新认识、转化和整合。

(3)森林生态系统经营需要建立在生态合理的基础上,对信息及信息采集提供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集约的知识、技术和投入,需要科学(包括研究)与经营的更紧密的伙伴关系,需要采取多学科的途径和进行合作决策,需要体制、政策、制度和法律的支持。因此,它要求林业工作者在观念、行为上有大的转变及知识和技术上的更新,也要求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4)新中国的林业有40多年的经验教训。在分析“两危”困境时,中国林学会曾深刻指出: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不符的矛盾”,是“扭曲了的认识论导致不周全的林业政策及落后的林业生产力”。表现在森林经营上,我们一直贯彻的是木材永续利用原则,执行中又以木材利用为核心。尽管后来在对我国林业及森林经营反思的基础上,林学界提出了“生态林业”、“社会林业”的主张,但森林经营思想的主流却是转向以“木材培育论”为核心的思路。而面向市场经济转轨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取向。这一思路的特点是:首先,从指导思想上把森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从微观基础上割裂开,认为是不相容的;其次,对整体的森林资源进行约简;第三,缺乏从社会方面,从区域地方角度来综合定义目标,认识森林的价值。总结国内外森林经营的历史演变(包括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演变),我们认为,作为现代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①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资源背景,也不能背离世界林业发展的总趋势;②森林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维持相平衡;③森林经营要采用综合的、整体的方式或途径。只有这样,我国的森林经营才会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有文化底蕴,有生态合理性,才能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标签:;  ;  ;  ;  ;  ;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综述_生态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