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层次性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层次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划分为三个层面,即第一层面环境是未经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影响的环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两大特点;第二层面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环境,具有有序性、可控性两大特点;导向性、行为规范性、榜样示范性三大功能;第三层面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主动建立的环境,具有自主性、超越性两大特点。并对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①]一方面,人在实践中具有接受环境影响和制约即受动性的一面,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活,必须接受为自己准备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人本身具有主体能动性,他能反作用于环境,积极地影响客观环境。因此,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人即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其对环境实施主动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对环境的选择过程;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对环境的改造和重组过程;第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对环境的选择、改造、重组的过程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个中介来实现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主动发展的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对环境的主体能动性,我们将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作为一种发展的主体放在更广阔的环境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进行剖析,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的视野。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可分为如下三个层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的环境剖析
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的环境,是指独立于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之外,对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这一层面的环境不仅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思想,而且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等。这一层面的环境,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结构性要素。
自然环境是指人们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一般又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一般是指宇宙空间环境、地球生物间环境、地区性环境(包括一国环境、一个地区环境)。小环境一般指人直接处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如庭院、村落等都可视为是一个小环境。自然环境的好坏优劣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就拿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来说,一个地区自然环境比较差,会产生与此相应的许多思想问题。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比较落后,人的政治思想素质相对就比较低,思想比较闭塞,小农思想比较重;这些也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组织建设,经济落后,人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就拮据,一些比较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无法应用,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因此,在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换脑筋”,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会出现与之相应的一些思想问题。一些地区先富起来后,人们容易产生享乐主义思想,因此,在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要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尤其要加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教育。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个工厂、一个城市、一个村庄水源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也对人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将危及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更威胁人类食物保障。它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以及人们的思想产生直接影响。一座城市、一个工厂、一个村庄水源、空气的污染更是如此。如一个工厂污染严重,人们就不愿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从而影响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厂人心的稳定乃至经济效益。
社会环境就其覆盖面而言,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环境”、“大气候”,它一般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文化环境等。微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小气候”、“小环境”,它一般包括工作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
第一层面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结构性要素各自形成的两大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这一层面的环境有层次性,其层次性是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第一,自然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第二。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两个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也是有层次性的。在自然环境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工作对象产生最直接、最大影响的是人直接处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如庭院、村落等;其次是地区性自然环境;其三是地球生物间;其四是宇宙空间。在社会环境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思想影响最直接的是微观环境;其次是宏观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思想的影响都是动态性的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的环境是独立于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之外,未经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环境。人不能脱离这一层面的环境而生活,人是社会的人,人是以一定的方式活动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能超越历史舞台而生活。
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层面的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思想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广泛性是指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无时不存在,无处不存在。既有自然的,又有社会的:即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它是一个非常广泛复杂的网络系统。影响因素在空间上没有固定的界线,它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扩大;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界线,它既可以接受超前于时代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接受滞后的环境因素影响,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对远古社会的研究,也不断扩大了环境的领域;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人类不断在社会实践中改造新环境,也拓宽了环境的领域。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它的影响的复杂性。这是因为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因素是动态的,它自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随人们所处的岗位、地位、职位的变化而变化,随影响因素的主次作用变化而变化,随人类社会、自然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环境因素影响性质的多重性决定了它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复杂性。从影响性质上来讲,环境因素中有好有坏,有主有次,但它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随人们对环境的选择性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比如,有的人在逆境中成才,有的人则堕落。再就是环境因素影响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复杂性。从影响的方向来讲,有双向的影响和单向影响,有直接影响,有间接影响;从影响范围来看,有广泛影响和个别影响;从层次上讲,有深层影响和浅层影响等。这些都反映了这一层面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复杂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的环境剖析
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的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即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所选择的环境。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和改造的对人们发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它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对环境的选择性。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环境,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时间、空间、场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关系与心理氛围、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所选择的教育内容等等。
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层面的环境具有可控性和有序性的特点。所谓有序性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层面的环境不是盲目地搬用现存的客观环境,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人们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精心选择、加工、改造、重组的环境,因此,它不像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的环境那样零乱,杂乱无章,自发地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的思想产生影响作用,而是井然有序的整体。这一层面的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的影响是第一层面环境自发影响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它比第一层面的环境更易于集中一致,系统地发挥影响作用,达到转变人的思想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的环境还具有可控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的环境实质上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者控制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呈献给受教育者的环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实际,对客观环境进行选择、加工、改造、重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把环境信息传输给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由于来自内部、外部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呈现给他的环境信息过程中,将会产生各种反应,其中有的可能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一致,有的则不一致,如果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与目标不一致,就要进行控制调节,以纠正偏差。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环境的可控性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之间的调控活动,目的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环境系统的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第一,导向功能。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时间、空间、场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例如用中外著名科学家、思想家的肖像、格言装饰的教室、厂房、办公室,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启迪了受教育者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和奉献的伟大。用写有校风、校训、厂风、厂训的标语牌装饰的校门、厂门,会使学生、工人踏入校门、厂门的那一刻就清醒地意识到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而努力使自己的认识与学校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层面的环境都不是随意设置的,它在一定意义上都体现和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第二,行为规范功能。行为规范功能,主要是指第二层面的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具有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它可以借助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力,根据一定的行为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行为表现规范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所期望的方面来。美化工厂、学校、公共娱乐场所,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它同时也是规范人们行为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也反复证明,在整洁文明的环境中,人们容易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经常置身于光洁明亮、干净卫生的环境中,人们自然会养成不随手丢弃杂物,注意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行为。良好的厂风、校风、班组风气一旦形成,就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践表明,当新成员进入一所具有良好厂风、校风、班组风气的工厂、学校、班组后,会受到厂风、校风、班组风气的感染,并逐步适应其行为作风的要求,自觉地抑制和改变自己与之不相适应的行为。如雷锋班、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换了一代又一代,但仍然保持先进性不败与良好的环境的规范作用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第三,榜样示范功能。榜样示范功能,主要指第二层面的环境可以通过自身蕴含着的丰富的榜样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思想形成发展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示范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威信,而且有效地激发了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可信性和感染性。一般说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谈举止、工作作风、服饰打扮、待人接物的态度方式,都能给受教育者以深刻影响。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是第二层面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选择、利用和改造环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动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第三层面的环境剖析
思想政治工作第三层面的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个体主动建立的环境。它是被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选择、重组、内化的环境,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主体对客观环境的能动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人是怎样主动建立环境的呢?首先必须弄清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的选择性。
所谓思想的选择性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接受环境影响时的主观倾向性。在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选择性结构中一般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认识能力、心理状态、思想觉悟等三个要素。认识能力是接纳、加工外界环境的能力;心理状态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因素;思想觉悟通常是指人的思想性质,表明思想方向性。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选择性结构中诸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个体思想选择性在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个体接受环境影响活动中的作用主要包括评价功能、阐释功能、整合功能。评价功能。所谓评价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对环境信息的价值和可接受性的评判。评判的结果为受教育者取舍各种环境信息提供依据。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接受环境信息时,首先要按照自己思想选择性所规定的框架来评价环境信息。符合选择范围的环境信息,在受到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肯定性评价时,就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就会被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排斥和拒绝。在评价中,首先是环境信息的价值性评价,包括环境信息是否与自己有关,相关程度以及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等等。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要对环境信息进行可接受性评价,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需要把握某种环境信息,但是如果他们缺乏满足这一需要能力,会自动放弃对这一环境信息的追求。阐释功能。阐释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评价的基础上,依据思想选择性的要求,按照个体自己的理解,对取舍过的环境信息进行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通过阐释把握环境信息的内容及其本质。整合功能。整合是指经过评价和阐释的环境信息被系统地吸收到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个体所建立的环境结构中的过程。在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接受环境信息活动中,整合与评价、阐释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层次递进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通过评价,决定自己对环境信息的取舍;经过阐释,把握环境信息的本质特征,但此时的环境信息仍具有独立的品格,仍处在自在状态,只有经过整合,才能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已有的环境信息相互作用,构成有机整体,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精神财富,使该思想由自在状态转化为自为状态,由外在的思想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内在思想,达到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目的。整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环境重组、内化、超越的过程。[②]
因此,自主性和超越性就成了第二层面环境的重要特征。第一,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对环境选择的自主性。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虽然无法对他所存在的国家、民族以及国际环境作出选择,也无法对以往的生活经历作出选择,但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选择。一个走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到待人处事的日常思想道德行为,无一不是由个人选择而定的。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对环境的选择性不仅体现了选择的自主性,而且表现为内化的主动性、超越性。如果说选择还有外界因素参与的话,那么选择确定后对环境进行重组,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则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动力。这种重组内化的过程是个体思想自我超越的过程。它突破了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环境的束缚,使个体思想发展不断得以升华。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对环境的选择、改造、重组、内化、升华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取决于人的自我意识水平。它随人的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而增高。就一般情况而言,人的政治思想素质高,人的自我意识水平就高,对环境的选择、改造、重组、内化、升华性就强。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人,容易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即使是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经受住不良环境的影响,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思想政治素质较差的人,容易接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使自己思想堕落,有的人甚至沦为罪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对环境的选择性,还随着周围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和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例如,一个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人,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的自主性就不断增强。反之则不然。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这一层面环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这一个体正从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到自主选择环境的认同阶段,它是环境内化、升华、超越的过程,使环境对人的影响成为现实,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呈现给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环境被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所接受,从而由外在的环境变为内在的环境,使之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产生影响。当然,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不可能完全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呈现给他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期望也不可能让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完全接受其设置给他们的全部环境,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人,他们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他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对环境进行选择、改造、重组,只有被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内化了的环境,才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产生直接影响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呈现给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环境被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接受并内化为内在环境的多少。内化得越多,表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越好,反之,亦然。
四、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三个层面关系的剖析
前面,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具体剖析,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这三个层面关系如何呢?
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的环境即影响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环境。它是一种“大环境”,是先天设定的一种生存环境。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位、多侧面的。它包括第二层面、第三层面的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第三层面的环境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环境的主动选择。它是根据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对环境的选择性不同而划分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层面的环境即思想政治工作者选择、加工、改造、重组的环境,它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的环境的能动性。它除了对第一层面的环境主动选择外,还表现为对第一层面环境的改造和重组,它比选择更高一个层次。这一层面的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环境,它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关键所在。它包含于第一层面的环境之中,受第一层面环境的影响,又被第三层面的环境所选择,因此,第二层面的环境与第三层面的环境之间是交集的关系。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直接呈现给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产生影响的环境,但它又不可能被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完全接受。
思想政治工作第三层面的环境即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主选择、改造、重组的环境。这是个体思想转化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它包含于第一层面的环境之中,受第一层面环境的影响,又对第一层面的环境进行选择。同时,又受第二层面的环境影响,对第二层面的环境进行选择。它对思想政治工作这两个层面环境选择、加工、改造、重组的过程是环境内化的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这三个层面的环境同时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但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产生最直接、最有效影响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三层面的环境,其次是第二层面的环境,再次是第一层面的环境,它们之间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的影响是递减的关系,即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层面的环境<第二层面的环境<第三层面的环境。这三个层面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思想的影响都不可忽视。
上述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三个层面的剖析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从静态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其实,这三个层面的环境是动态的,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这种发展变化是绝对的,有利的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可能变为不利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识各类环境。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3页。
②赵勇:《论思想选择性》,《政工学刊》1993年第12期,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