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英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分析良肢体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作用。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良知体位摆放+传统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康复结果来进行对比。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给予良肢体位摆放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优化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良肢体位摆放;脑卒中;康复护理;作用
引言
随着当前基础性疾病发生率的不断提高,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率也在逐年上升。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死亡率、致残率均相对较高[1]。这类疾病发生相对突然,如果没有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将会直接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且在临床调研中发现,这类疾病在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存在各项功能的障碍,例如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生活能力造成限制,使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2]。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开始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我院临床研究中发现,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时,将良肢体位摆放与传统护理相结合,干预效果相对较好。详细资料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45例患者。
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1例,其年龄介于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9±2.12)岁,脑出血11例,脑梗塞34例。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9例,其年龄介于44~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9±2.45)岁,脑卒中12例,脑梗塞33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CT与MRI检查,符合脑卒中的相关指征;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在研究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对应的介绍,取得其同意后开展。从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来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医院后进行一致的治疗与护理干预,适当的给予消除脑水肿与改善脑供血状态的药物,使得患者状况得以稳定,然后采取对应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其主要包含病情监测、环境优化、营养补充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良肢体位摆放干预。其主要内容为:(1)仰卧位。在患者头部放置枕垫,使头颈部微微弯曲,避免过伸、过屈、侧屈等现象,同时面部朝向患侧。然后将患者的肩胛之下放置垫枕,使之保持向上抬的姿势。将患者手指分开伸展,并使肩膀向前伸,肘关节腕关节均存在一定的伸屈,可进行旋转。在髋部放置软垫,使之稍微内旋,膝关节有轻度的屈曲,足尖向上。(2)患侧卧位。将患者的头颈部调整到一相对舒适的位置,略微屈曲,在患者后背处放置枕头进行支撑。患侧肩部向前伸,与躯干所成角度小于90°即可。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将健康的肢体放置于患者身体之上。使患者髋部、膝关节略微伸展,并放置于身前枕头之上,踝关节保持90°背屈。(3)健侧卧位。将患者的头颈部调整到较为舒适的位置,以枕头作为支撑,使之患侧向前伸,肩关节屈曲90~130°即可,肘关节、腕关节均处于伸展状态,掌心向下,手指伸展开来,患侧的髋部与膝关节保持屈曲,可以枕头作为支撑,将其调整为迈步状态,踝关节屈曲。(4)桥式运动。取患者仰卧位,让其双腿保持屈伸状态,双足底平踏于床面之上,并且用力的伸展髋部,抬高臀部,以达到肢体锻炼的目的。(5)坐位。将患者的双手放置于桌上,且以手掌向上的姿态呈现,其髋部、膝关节、踝关节均保持90°屈曲,小腿与地面垂直。
1.3 评价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患侧状态的改善状况,将其干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层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其主要包含肌肉痉挛、肩部疼痛、足下垂、肩关节脱位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脑卒中是当前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为患者的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阻塞,从而出现了供血障碍诱发了脑组织损伤[3]。这种疾病在当前具有死亡率、致残率、发生率均相对较高的特点。且多数患者发病较为突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具有较大的难度。在治疗时,会对患者采取药物或者手术的方式进行脑血管功能改善,但是,在治疗后,患者或多或少会存在功能缺失,不得不长期卧床进行休养,这就会使得其肢体水肿、恢复缓慢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基于此,在康复护理中,不少学者认为,必须要对其肢体摆放进行干预。良肢体位摆放会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以及具体的运动障碍,来对其进行肢体调节,使之符合恢复的相关标准,既能够刺激患侧组织的血运循环,又能够避免患侧的二次缺损[5]。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给予良肢体位摆放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优化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慧芬.良肢位护理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271.
[2]刘颖.良肢体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作用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30.
[3]山青.良肢体位结合中医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7,37(08):1379-1381.
[4]刘静静.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276.
[5]陈青辉,郑春茹.脑卒中患者良肢体位摆放正确性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166.
论文作者:周卫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脑卒中论文; 屈曲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