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降低线损的技术与对策的探究论文_杨祥光恒

配电线路降低线损的技术与对策的探究论文_杨祥光恒

国网福建晋江市供电有限公司东石供电所 福建晋江,362271

摘要:线损率是供电企业技术经济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是反映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衡量电网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配电线损的损耗是电网企业电量损耗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健全线损管理机构、夯实管理基础,加强日常管理来实现降损增效的目的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闸述供电企业如何通过加强基础数据治理,开展技术管理来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电量。

关键词:供电企业;线损;配电线路管理;降低损耗

1、概述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技术经济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是反映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衡量电网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了供电企业电力网络规划设计、生产运维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经济水平。而目前线损电量主要集中在低压电网,10kV线路线损位于综合线损管理末端,对公司综合线损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因此,完善10kV线路线损管理,通过加强对配电线路损耗的管理,对减少低压网络损耗,推进节能降损,对提升电网整体线损精益管理水平和推动社会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供电企业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现状

(1)由于线损管理工作需要计量、采集、用电检查、抄表等各专业的协同配合,但各专业职能部门参与线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线损管理不被重视。线损管理需要多个专业管理职能部门的共同合作,但他们在日常管理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专业领域中,从而忽略线损管理的整体目标,并且在具体工作中,涉及到跨专业、跨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协调也是极其困难的,“横向协调困难、线损战略目标的实现缺乏保证”是目前线损管理中的重要缺点。

(2)线台关系、台户关系、计量倍率、采集档案等基础档案是完善10kV线路线损管理的基本保障,是10kV线路线损管理能得以推进的重要基石。可是,供电企业基础档案的不完善,导致10kV线路统计线损不准确,统计线损往往不能反映线路真实线损水平,严重影响线损分析工作开展,制约了配电线路降损管理水平的提升,阻碍节能降损工作的推进。同时,以广元地区为例,主要受营配贯通数据质量制约,2017年初同期线损系统的10kV配电线路线损率在0~10%区间的配电线路占比约为30%,无法满足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要求。

(3)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很多供电企业缺少科学系统的配网线损管理措施,针对过程中问题解决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导致很多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实际工作中出现任务混乱的现象。二是很多供电企业并没有给员工和自身设定严格的要求,缺少正确的技术指导和工作管理理念的支撑。因此,即使企业有心做出变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落实配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3、配电线路降损管理措施

3.1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在要完善管理制度,构建一个合理的管理管理系统。借助管理管理的手段,对线损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并在管理的系统平台上,收集配网线损的信息资源,包括线损量、线损异常统计、单元内考核数据等,为线损管理提供可靠性依据[1]。这个步骤能够提高线损管理的过程中的准确度,使参考数据更有效,并推动线损精细化管理朝着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其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媒介,能够帮助更科学、合理的搜集和使用数据。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数据必须始终坚持准确、适时、更新的基本原则,要求相关人员秉持着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记录数据,记录过程中要以实际情况为标准,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更正,尽可能多的获取数据,提高数据的覆盖面积,为系统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内容。

最后,供电企业还要联合专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系统维护制度,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形成对数据的双重保护,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工作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大对员工的监察力度

电力管理走向信息化,带来的是新型的管理稽查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整个配网线损问题进行监控,及时记录、分析相关的线损信息,进一步优化线损指标,使之更有效。该指标的形成能够指导新一轮的线损管理工作此外,在开展电力销售工作时也可以借助稽查监控系统,掌握线损耗损的第一手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解决问题,使得配网工作更有保障。而且,稽查监控系统还有助于规范抄核收流程。对抄表人员起到一个约束作用,一旦发现有不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人员,就可以进行惩罚,保证电费的真实性。

3.3完善考核制度

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帮助供电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线损工作的进行状况。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线损管理监督力度还不够。无法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利润。因此,相关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提起重视,构建新的考核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供电企业实现稳步发展。首先,只有供电企业自身认识到配网线损的危害,才能引导员工进行了解,要从思想上进行更正,大力支持网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让员工在过程中有所收获。

3.4优化数据采集模式

配网采集系统能够进一步优化数据采集的模式,提高数据的采集标准,提供更多有效的数据支持。以蕴含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变电站或K型电站为媒介,适当引入微机保护设备,科学采集配网线损的有效数据信息,如电流信息和电压信息,在内部积分作用下,对实时电能量进行核算,再利用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前置机和后台工作站等,将所收集到的电能量直接传送至主机系统中,以供备用[2]。例如,网络具有非常强的延伸性,可以以三相数字式电能表中的电流数据和电压数据为基础,在通道中进行传播,并最终将数据传送至主站接收器。

3.5加强运维维护

一是加强配电线路无功管理,实施无功补偿与功率因数提高减少线损。通过电容器自动补偿与随器、随机、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及时调整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和改变电压质量,提高台区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能力和设备出力,降低变压器电量损失,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二是加强用电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业扩报装、装表接电、抄表校核发行、用电监察稽查等营业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努力减少人员责任差错,进一步防止用户窃电和违章用电行为的发现。为了规范供电区域内的供用电环境,可以根据日常运维维护工作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定期或定期的营业普查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问题。采取不定期不定时交叉突击检查的方式,对发现的用户窃电行为,依法依规对窃电者进行严惩处理。在打击窃电的同时,加强内部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加强抄、核、收的透明度,深入工作区域,多调查、多了解、多听听用户的反映,不能流于形式,做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文章;加强对供电所规章制度的考核监督,消灭人情电现象,扫除线损工作的障碍。

3.6强化网络改造建设

建议从源头强化降损管控。在开展电网规划和投资计划编制时,应进一步强化对降损成效的分析和考核,引导供电企业更加注重投资在降损节能方面的使用效率。同时,在主网规划中,要根据负荷增长,通过简化电压等级,优化电网结构,合理规划无功布局,提升电压水平,减少迂回供电和交叉供电,缩短供电半径,推进高压向负荷中心延伸;在配网规划中,采取“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方法优化配电台区,合理安排单相供电,达到降低配网损耗的目的。

4、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配网线损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出现亟待解决的很多问题。只有正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致力于提升管理效率和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才能推动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刍议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117-119.

[2]施彬.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180.

论文作者:杨祥光恒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配电线路降低线损的技术与对策的探究论文_杨祥光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