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高迪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高迪

山东环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使大数据技术在当前许多行业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于环境检测工作也是如此。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环境检测工作效率,同时还能精确的对环境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从而为检测人员提供准确的检测信息,保证环境检测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环境监测;应用探讨

引言

二十一世纪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已经涉及我国的各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庞大的信息网络中包含着许多对环境监测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信息,传统的信息收集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环境监测对相关数据的需求。

1环境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的内容,决定于监测的目的。一般说来,具体的监测内容,应根据所在地区已知的或预计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质的情况,被监测的环境要素的用途,以及环境标准的要求来决定。同时为了评价测定结果和估计污染扩散状况,还必须测定一些气象参数或水文参数。1)大气监测内容;2)水质监测内容;3)底质监测内容;4)土壤和植物监测内容;5)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规定的必须监测内容。

2大数据技术概述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国际前沿学术期刊《Nature》于2008年出版有关大数据的专刊并将大数据定义为:大数据是指数据集的规模是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目前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去获取、管理、处理的数据。目前关于大数据,人们更多从商业、社会经济、信息技术和数据特征等角度来描述,综合当前国内外各类关于大数据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大数据是指通过传统技术手段难以有效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大而复杂的数据集。根据以上大数据的概念可见,大数据之“大”是相对的,是以传统数据为参考的,因此各个领域在界定大数据时没有绝对的标准。此外,大数据之“大”不仅体现在数据量的大,也包括数据的高度复杂性,这包括数据来源与构成的多样性、数据流动的快速性(如实时更新)和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

3大数据技术在环境检测现状

3.1网络整体环境

互联网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一定的网络威胁,其中网络攻击就是网络问题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这类问题的存在,一些部门在工作中很难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对于环境检测部门而言,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于政府部门的网络产生交集,这时就会提升政府部门信息泄漏的危险。虽然针对大数据信息进行了保障,但是保障的具体措施却不够完善,再加上法律制度的涉及范围有限,从而给网络犯罪创造了可乘之机,因此如果发生数据泄露,就会导致政府陷入危险。

3.2数据清理不完善

在对环境检测的数据进行收集的过程中,由于对信息的采集没有明确要求,导致采集工作中相对松散,使得在信息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当前工作无关的数据。因此检测工作想要保证大数据运算的效率和精准性,就需要针对这些信息进行清理,从而保证大数据技术的完善和精确。但是在清理工作中,由于对采集到的数据没有进行妥善分类管理,导致数据清理工作不彻底或不完善等现象,此外,在处理过程中,往往还会对正在使用的信息进行处理,导致工作进度下降。

4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化的要求大数据时代要求应用大数据方式针对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和治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信息技术推动环境监测信息化启动新模式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了另外一种声音,即思维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云计算以服务的形式将“计算能力”这种肉眼看不见的资源转化为互联网上流通的“商品”,被电池续航能力所限制和从其束缚中摆脱出来的手机应用走向智能化之后,互联网的触角可以在任何时刻延伸到任何地方。

4.2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建立生态环境网络大数据系统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环境治理体系以及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等的建立均需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大数据作为支撑。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环境质量的综合分析能力,集成卫星遥感等多源环境监测数据,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的基础上开展环境质量的大数据分析,形成立体、自动、智能的生态环境网络大数据系统。

4.3生态环保新理念要求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环境监测信息化必须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必须弄清楚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确定污染源排放现状及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能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持。

4.4应急监测数据分析

应急监测主要针对紧急情况,为了让工作人员尽快了解污染事故实际情况,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近年来,海洋环境监测任务逐渐加重,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难度,在此背景下,对大数据集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但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还能提高工作人员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避免在应急监测中出现意外情况,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让工作人员认识到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全身心投人到工作中对应急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此外,在对环境监测数据收集过程中,GIS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GIS技术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收集,确定监测地点从而确保应急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4.5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我国通过不断的努力,环境监测软硬件的建设不断的强大起来,针对各种环境污染的情况形成了一定的监测能力,同时对环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因为多方面的管理、系统的结构布局规划的缺失和监测网络建设的落后的原因,使监测站缺少相应的整合,同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监测网络和网络运行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潜在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也不能对环境管理的需求进行满足。所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就要对我国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进行完善,合理的利用监测资源,促进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大的重视,而由于质量体系文件宣传力度不足、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足、质量管理组织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建立正确的环境监测管理意识,加大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满仓,赵鹏.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信息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0):68+80.

[2]刘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10.

[3]李蓓,李谦.大数据时代环境保护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6(10):3-4+20.

[4]李安增,王宁,王常权,邱燕.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信息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01):60-64.

[5]杨毅.大数据时代下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新模式[J].科技传播,2014,6(11):107-108.

论文作者:高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高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