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区域迁移及其策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区域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迁移是指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中的全部活动或部分活动转移到其他区域的经济现象,也就是企业的一个业务活动或多个业务活动从本地转移到外地。企业迁移作为一种企业成长战略,已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接受和实施。根据浙江省工商局《从浙企看我省个私民营企业生态环境——关于全省民营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的资料,目前浙江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外迁(迁出省外),其中整体外迁488家,总部迁移2488家。外迁企业的外投资总额226.3亿元,外迁企业在省外创造的总产值453.59亿元,上缴税收25.1亿元,分别占浙江省民营经济总产值的6.1%和税收总额的12.8%。
但是,在迁还是不迁,迁往上海等发达地区还是江西等欠发达地区等等方面,民营企业缺乏科学的论证;迁移后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民营企业也缺乏经营战略。浙江省企业调查队在2004年9月28日公布的企业外迁与投资环境专项调查结果中反映,在196家已跨省迁移的企业中,半数企业选择上海为迁入地,迁入江苏的为14.3%,迁入江西的为12.8%。但是,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对浙江企业在上海的投资和创业状况的调研报告,目前已经将近3000家在沪创业的浙江企业因种种原因而被迫从上海退出或转产,对此,理论界的研究也缺乏应有的重视。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对民营企业的迁移问题的研究,赵奉军在2003年首先提出了“民营企业‘迁移’的经济学”概念。赵奉军认为众多企业迁往大城市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计划实施会更方便,无形资产会增加,信息将更灵通,文化氛围更浓厚,更容易招来高级人才等;政府间竞争的愈演愈烈,纷纷以优惠的政策和更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包括民营资本);宏观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企业迁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
钱文荣、邬静琼根据2003年对浙江海宁8镇200家企业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企业的迁移意愿进行了分析。在其建立的迁移净收益方程模型NET-BENEFTTSi=βYi+εi中,通过对Yi(建厂时间、行业、工人数、资产额、利润、资金利润率、土地产出率、生活满意度、政策满意度、小区环境满意度)和εi累积分布的计算机处理检验得出:在诸多可能影响企业迁移意愿的变量中,真正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变量只有企业的工人人数和企业家对生活的满意度两个。而由于工人人数这一变量的系数只有0.003,所以企业家对生活的满意度成为影响企业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2] 笔者认为该项研究成果不能充分反映普遍性的民营企业迁移意愿。一是该项研究的抽样企业样本没有体现企业的规模,而企业的规模是影响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存在科学性问题;二是该项研究的参数Yi由于没有把集群优势、融资难易、成本大小、竞争、劳动力资源等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列入,其处理结果的有效性就值得商榷。根据作者对浙江10个专业镇50家外迁企业迁出原因的成本(地价、劳动力成本等)、资源(电力等)、竞争激烈、政策满意度、融资难易、生活满意度等调查,也用同样的方程模型NET-BENEFTTSi=βYi+εi分析,得出了与钱文荣、邬静琼的研究不一样的结果:成本(地价、劳动力成本等)、资源(电力等)、竞争激烈、政策满意度成为企业迁移重要原因,而生活满意度这一变量0.08却显得并不重要。在访谈中“利润始终是首先考虑的问题”的回答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李王鸣等选择“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乐清市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民营企业迁移扩张现象”调查时发现,有过扩张行为的民营企业占到被调查企业的86%;按照扩张行为的次数,原址扩张占25%,迁移扩张占75%。大部分企业在进入规模化生产、制度化管理后,不再满足于就地扩展,而倾向于寻求新的发展环境。在迁移扩张的地域选择上,本省迁移的占80%,其中在本区域内迁移的占72%,往省内其他更高等级城镇或城市迁移的占8%。在跨省迁移中,迁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占79%;中西部地区占7.9%,而且在跨省迁移扩张的行为与企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关系:资产总额在4000万~3900万元之间的,迁移占48.4%;小于4000万元的,迁移占35.5%;大于4000万元的企业本身数量就不多,但也占到了16.1%。[3] 这与作者对浙江10个专业镇的50家外来企业、50家本地企业、50家外迁企业的有关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劳动力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要素,其迁移问题自然是企业迁移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李克强、林建等通过对Chiswick-Barry模型的扩展和迁出地与迁入地工资结构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分析,认为当两地工资结构满足一定条件时,低技能劳动力的迁移收益率可能会高于高技能劳动力的收益率。[4] 杨春瑰通过对劳动力迁移的Logistic离散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认为现阶段的劳动力数量和两地获取的预期收入差异是劳动力迁移的决定性因素。[5] 王格玮基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研究,也得出了地区间收入差异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6] 对于杨春瑰、王格玮等的研究,作者认为有一个缺憾,就是没有考虑收入差异的幅度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程度。作者曾经对在浙江务工的10个专业镇的500位外来民工进行调查:当两地工资相差200元时,回答不迁移的391人、迁移的98人、不一定的11人;当工资相差400元时,回答不迁移的197人、迁移的268人、不一定的35人。
二、民营企业迁移的动因分析
(一)民营资本的逐利动机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要注重内涵的提升和外延的扩张。民营企业的发展依赖的是较为充裕的民间资本,而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民营企业需要向外投资迁移发展,这是经济规律。有的企业到外地收购、兼并企业,有的在外地建立生产基地,有的在外地建立研发中心、销售网络,也有的在大城市学习和汲取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实现企业的扩张。
(二)企业自身机制的灵活性
我国市场经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越来越高,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转让越来越频繁,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有关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所有这些都为具有机制灵活特性的民营企业的迁移扩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此,与国有企业之所以迁移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行为而非企业行为比较,更显现民营企业自身机制灵活性对企业发展扩张的优越性。
(三)生产经营成本的提高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生产经营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的行为(包括迁移是否、迁移到哪里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向外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本地商务成本过高(地价、房地产、劳动力成本等),而众多在沪浙江企业迁出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也恰恰是过高的商务成本,浙江民营企业迁入地(上海、江苏、江西等)的一个共同特点也恰恰是这些地方为吸引外来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和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才技术支撑等。民营企业在寻求成本降低的过程中,同时较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企业的集群效应
以专业产品区、专业镇为主的产业集群网络形成了民营企业的群体力量。无论是S·Fabini,Michele Bagella,Leonardo Becchetti等意大利经济学家的研究,还是国内金祥荣、王珺等学者对浙江、广东等地集群经济的论证,都说明集群地区内不断集聚的资源、信息和企业配套能力使企业间相互沟通、要素供给与技术扩散更加方便,交易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与外部市场、信息、资源和企业(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扩大交换更具竞争力。集群网络资本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不断增强的趋势。外来民营企业通过迁移主动成为集群内企业,获得生产经营扩张所需的资源和机会大大增强。但同时,我国当前的企业集群,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7],集群产业基本上集中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
三、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策略的选择与竞争优势的获取、保持
企业迁移是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进行区域迁移是民营企业扩张的一条重要途径。民营企业区域迁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充分说明区域迁移策略的科学选择与竞争优势的获取、保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扩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主要基于两个基本战略,即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作者在本文试图通过战略学家M·Porter所提出的“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8] 观点来分析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策略与竞争优势的获取、保持。
(一)成本领先式区域迁移
成本领先式区域迁移策略在于通过迁移,借助规模经济、运作效率提高、低人工成本、优惠地获取原材料等元素,获得低成本、低价格,并在获得较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赚取高于竞争者的利润。
地理位置几乎对所有价值活动的成本均有影响。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和税费政策,影响企业的工资和税费支出;相对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影响购货成本。民营企业在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迁移中,无论是整体迁移,还是迁移生产基地或建立子公司,事实上正是出于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运作效率与获取低人工成本、低原材料价格以及挖掘待开发的中西部市场潜力等元素的考虑。
成本领先式区域迁移可以使民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企业选择了成本领先式战略,那么其价值链中的部分活动就将变得比其他部分更为重要。尽管价值链中的其他活动,如高素质人才的吸引、技术创新的获取、无形资产的提高等可能会抵消部分上述成本降低的效应,但只要因降低成本而获得的收益大于迁移可能带来的额外支出,那么这种区域迁移将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尽管成本领先式策略所指向的迁移,由于竞争对手的不断拥入可能使企业迁移的优势丧失。
(二)差异式区域迁移
差异区域迁移策略在于通过迁移价值链中的一部分活动,借助于高超的质量、非凡的服务、创新的设计、技术性专长或不同凡响的品牌形象,以此培养顾客忠诚,获得“溢价”。差异化是横向价值链分析的核心内容。
企业的差异化策略优势取得在于:一是产品内部差别,即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企业的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工艺等环节形成;二是外部差别,主要指对某一产品附加的各种条件所形成的差别,如价格、服务等。
在大城市,往往积聚了特定的技术和人才、信息优势,而当这些元素对某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时,企业就会通过迁移来获得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同时,产品的生产地不同,也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表现,有的企业因此就会迁往那些目标顾客群所认为的具有良好市场声誉的区域;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活动,使其更接近最终顾客,以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更快捷、更满意周到的服务。
区域迁移是民营企业在我国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求不断发展的企业战略选择。民营企业到底是否需要迁移、该选择何种迁移策略,取决于民营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以及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核心竞争力和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但不管如何,民营企业若不是盲目地而是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选择并有效实施成本领先式或差异式区域迁移策略,必将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标签:学习迁移论文;